书名: 人生不设限 书评: 作者简介 作者力克·胡哲出生时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没有四肢,曾经三次尝试自杀。10岁那年,第一次意识到“人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在决定以“激励他人”为生命目标后,创设“没有四肢的人生”非营利组织,实行各种创意行善,至今已在五大洲超过25个国家、举办1500多场演讲,给予(接受)数百万个拥抱,自称为“拥抱机器”。 书评 当初会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朋友桌上放着闲来无事便随便翻阅了一下,之后便被书中的内容震撼了。 全书讲的是关于作者本人自己的故事,一本撼动数亿人心灵的勇气之书!通过这本书,力克将告诉我们:就算环境不能改变,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改变我们自己看待人生的态度!而力克胡哲写的《人生不设限》一书,读来真是受益良多。我以为残疾人写的书,都是一个套路:无非是诉说生活多么艰难,自己多么努力,最后终于得到了某些成绩之类。个人觉得这样的书只是写出了残疾人怎么去做健全人而已。但这本《人生不设限》却是例外,书中并没有刻意渲染残疾给生活造成了多少的不便,而是从心理层面出发,指明人们在身处逆境,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如何去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换一种角度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走向人生的坦途。因此,这不仅仅是一本给残疾人加油打气的励志书,更是能让所有人都得到启示的心灵读本。 生活中有得必有失,有得到的喜悦便有失去的痛苦。明星让人羡慕吧,人生风光而又精彩。令多少粉丝着迷,让多少人难以忘记。可他们有私生活吗?似乎好多事情都要秘密而行。衣食住行是每个人都在要为此而奔波,看似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尽相同却又相似。都为吃而吃,住而住。只是穷人吃素,富人吃荤;穷人住平房,富人住别墅„„仅此而已。人生必要经过很多磨难和痛苦。没有付出哪来收获。像我们大多数的人,都过着简简单单的生活,平凡得甚至可能漠视幸福的感觉。也许我这一生是无法参透人生的意义了,也许这本来就没有答案,也或许有太多。但我
却相信,平凡的人生虽然感觉不到意义,但至少有安宁。也或许这种安宁却恰恰是有故事的人生最想要的幸福。当然,这也是我片面的想法,随心而发而已,也许本身并无什么意义。 读《人生不设限》,读到力克·胡哲对人生乐观的态度,不仅又让我想起海伦·凯勒,发现两者都是如此的执着,都是曾被苦难所折服而又重拾信念,被人们所敬仰,原来他们都不曾给自己限制,他们都突破了自己的极限,达到了人生新的高度。 知足者常乐,但注定平庸。若不给自己设限,就没有限制你超越的藩篱,人生便无止境。梦想有多远,舞台就有多大,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电影名: 建国大业 影评:我是一个历史文盲,不懂新中国发展的历史,或许是当下生活太美好,又或许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太伟大,而让我们渐渐忘却我们的祖国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乍一听到《建国大业》,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强大的明星阵容,《建国大业》这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云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我想其目的便是借用明星来吸引年轻一代历史知识单薄的年轻人走进历史,让人们重新唤起了对主旋律影片的热情!电影《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它全面地向每一位观众重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地在艰辛中建立起来的历史面目。双十谈判、国共内战、政协会议,这些不单单是一个个的政治名次,这些都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一个国家的历史讲述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后人看历史,或兴奋或哀伤,但更多的是感慨。观赏《建国大业》前,我对这部历史片的第一印象是:又是战争片,但是,看完电影后,我便发现《建国大业》讲述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革命战士的英勇歼敌,它还讲述了一个国家的兴盛衰亡,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排除重重的国内外难关后建立起来的。 当坐下观赏了五分钟后,这部电影给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配乐很好听,以及电影前半段的风格,也许是导演故意在描写国民政府那时候的特殊氛围,于是开场便用黑,蓝,绿的冷色调标明当时社会的气氛,一种压抑,沉闷的感受伴随着情节的推进吸引着我继续把这段历史关注下去。影片以重庆谈判到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影片依次展现了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定都北平,政治协商级以黑白史诗片段为表现形
式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的事件。 在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上海解放的次晨,宋庆龄走出家门,看到席地枕戈、露宿街头的战士,眼泛泪光。这一幕,让我久久无法忘怀。而开国大典上那些发自真心的无邪欢笑,更让人想到这个国家曾经也是个有着无邪笑容的婴儿,那每一张灿烂的笑脸都是中国人对新中国的向往与憧憬,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当主人了。《建国大业》整部影片围绕着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内战这一主线展开历史的重现,让我们后人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现实和当时两党的执政理念,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亲民理念。 看完《建国大业》,我渐渐明白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来的多么坎坷。也明白了有些历史的珍贵,因为历史的对比,让我们明白了应该更加珍惜如今的生活。因为历史,也让我明白了新中国发展的飞速和我们祖国的伟大。 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或调研报告: 游西塘 西塘的人文 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西塘,河流纵横,绿波荡漾,晨间,小桥流水,薄雾似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扁扁,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写照。 西塘全镇几乎找不到屋顶上张扬的飞檐翘角,处处显示出平民文化元素。大多房屋的顶都是最简单的呈人字形的硬山顶。在清代,新造房屋要交税,纳税的标准是正梁,几根正梁交几份税。要是想扩大面积又不交税就只有想办法,西塘人很聪明,建房就用硬山顶,只需一根正梁,然后东西厢房一般是单屋面落水,没有正梁。一些考究的人家把边墙建得很高,甚至高出屋面与屋顶。把这部分高出的墙顶端做成漂亮的圆弧状,犹如观音像兜的头巾,很具风韵,人称观音兜。 西塘的桥 西塘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还是各式各样的桥。西塘的桥太多了。环秀桥、狮子桥、卧龙桥、送子来凤桥等等。这里的桥大多是小而窄,安静地栖在河上。最值得一提的是卧龙桥,据说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桥面的石板被岁月冲刷得越来越平整。爸爸说,走在这样的桥面上,仿佛每一步都在与历史无声地对话。从卧龙桥上远望,几乎能看到大半个西塘古镇,桥下的河水则静静地流淌着,流淌着„„ 西塘的特色-马头墙
西塘在运河与太湖的附近,而且全镇呈现出分裂状态因为它被许多河流分成了九大块。所以说这里的景观更具有别具一格的特色。说起西塘的特色,就要说一下这里的马头墙了,马头墙是清代中期的时候与外地通商把外地的文化引进来,那时的封火墙建筑就很流行后来被当地改成了马头型所以人称这教马头墙。那时候民间防火的意识都非常的高,尤其是在空气干燥容易失火的季节。安了这码头墙来增强安全感。还有就是烧香港一词当然烧香港不是表面上要把香港烧了的意思,而是河道的两旁有很多的庙宇,所以就有很多的人来这里烧香拜佛,渐渐的这里就形成了规模,因此这里就被称为烧香港,而且这里还有很多的其他特色景点值得你来此游玩。 游西塘,感受西塘 看完这些具有古典特色传说之后,就要去西塘坐着摇船去游湖了,一边体验着小船的摇摇晃晃一边欣赏着湖边的美丽景色,有的人在湖中许愿灯,还有的放烟火,这让的场景就仿佛身处在画卷当中。 在游完船之后,感觉在这里旅游而没有在这里坐过乌篷船的人就不算是真正体验了西塘的特色美景一说。还有走在明清的青石板路上感觉这一刻的时间仿佛停止走动,有坐在躺椅上听着戏的古稀老人,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宁静。至于我也被这江南古镇所特有的宁谧所媚惑。仿佛跟它融入到了一体,感受着它那慢慢的心跳。 走在石板路上,看着白墙黑瓦,听着驶过的行船留下的水的余音,还有嗅到的水的气息,好像脱离的了城市,脱离了喧嚣。不过也仅仅是“好像”!西塘还是在城市里的;旁边走过的游客啊,耐不住寂寞,纷纷地说着,不算是高见,更不是箴言,反正他们就是说着。闻到的除了水的气息,当然还有别的——各式各样的小吃的飘香。开始还没有多大的感慨,但当看到那整条街整条街的小铺子时,不由的有了些想法——古镇不古了! 黑幕降临时齐被点燃,中国味真浓。很多摄影爱好者架着手中的“炮筒”驻扎在烟雨长廊上等待着一张精美的西塘夜色,而与这方安静形成截然对比的是西塘的酒吧街,酒吧组成的一条街让白天安静的小桥流水人家变的不安分起来,无数人在跳动着,摇摆着,合着西塘的节拍舞动着。想必这才是一种真正的生活吧,夜的生活,于是艳遇成为了西塘送给来这里的旅客最好的礼物,人们可以跟随着自己的心在这里无尽的释放,没有束缚,没有压力,自由,洒脱,证明着自己的魅力和妖
娆我喜欢这里,这里很真实,真实的反映着每个人内心的渴望,而这里又很虚假,天亮以后,当所有的酒吧关起门时,又会不禁想象,昨晚的那一切到底是真实还是虚无,又或者只是自己一厢情愿构造出来的梦境,也许这里的美就在于分不清楚到底是真是假。记得白天在那家上锁的“拾年往事”酒吧门前留下影像,给我感觉似乎这个酒吧好久没有开过门了,好像已经尘封了十年的记忆令人思绪万千,可是晚上再次来到这里,形形色色的人们在里面笑着,闹着,醉着,这样不切实际的感受给了人无尽的遐想,美得让人着迷。. 经过今天的旅行我特别感受到中国的文化深厚,和祖国现代化建设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在这日新月异的年代,我们要多学习,多了解,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增添无限色彩 相关照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