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解答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意义。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而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了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提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的局限性。第四,它把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同历史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简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能够生存,首先必须解决物质生活资料问题,而人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来源于物质生产活动。 第三,生产方式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人类的第一项活动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在此基础上,才有其他活动,形成其他的社会关系。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必须采取特定的方式。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开始使用“机器人”,并且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有些人就认为,“机器人”也可以创造剩余价值,请分析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1.“机器人”仍是一种机器,属于不变资本,是生产工具,在生产过程中只能将其自身价值转移到新产品去,而不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用劳动创造的,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那部分价值。
3.个别企业使用“机器人”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产生超额剩余价值,整个社会普遍使用“机器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产生相对剩余价值,但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产生的,都依然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而并不是“机器人”创造的。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他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第四,不得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5.简述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途径。
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的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的表现我们通常说的;想的 第二;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
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 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
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他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第四,不得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7.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制约和决定看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2)这两对矛盾不是相互孤立、相互平行的,而是相互制约、有主次之分的。首先,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着主导作用。其次,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经济基础是联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
8.试述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
各种商品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一般劳动,因而各种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区别,商品价值的量就是有生产商品的劳动的量决定的,衡量劳动量的单位是劳动时间,所以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某个商品生产者所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同一种商品,由于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不同,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也是不同的。劳动强度是由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消耗决定的。在同样的时间内,熟练劳动和强度大的劳动,可以比非熟练劳动和强度小的劳动的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按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计算的。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
1.运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其内容是客观的,这是无条件的(是由其本性决定的);其发展是没有限制的、具有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具有条件性(适用于一定的条件、时期、范围);在深度或广度上是有限的。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依存的。任何真理都有双重性,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包含。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之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第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转化的。任何真理都处在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之中,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和环节。(6分)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一方面,它有绝对性,即有客观性、正确性,能成功地正确地指导我们的实践,因而要坚持;另一方面,它又有有限性、有条件性、相对性,它不可能为以后出现的一切新问题都提供现成答案,条件在变化,
时代在变化,新问题在不断出现,因而,要发展马列主义。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结合起来,坚持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持马列主义才能发展马列主义,才能避免背离马列主义;只有发展马列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马列主义,才是真正地坚持马列主义,才能避免把马列主义当成教条。教条主义者对待马列主义只承认其绝对性而否认其相对性、有限性、有条件性,只讲坚持而不讲发展马列主义,把马列主义变成了僵死的教条,从而违背了马列主义的包括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历史经验教训、实践证明,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坚持又发展的态度(如邓小平等)是正确的,有利的,反之,采取教条主义态度(如王明等)、背离马列主义态度(如戈尔巴乔夫等)等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应该反对教条主义等错误态度或者观点。(10)
2.请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3.运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原理阐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的必要性。
运动是指一切事物的变化及其过程。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稳定的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发展是硬道理。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要靠自己的发展,不发展就是自甘落后,是没有出路的。稳定是发展的条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如果社会混乱,不仅无法搞建设,连外资、外援也进不来了。也就是在稳定中进行发展。即在相对静止的条件下进行必须的运动。
4.论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第一,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同步,社会意识的发展可以超越当前的社会存在。虽然我国尚属发展中国家,但仍可以推进思想文化事业的发展。2分。
第二,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思想领域不一定落后。我国经济虽然落后,仍可以在思想文化领域多做贡献。2分
第三,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我国有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服务。2分。
第四,社会意识各形式相互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各项文化事业,使各项事业共同进步。2分。
第五,社会意识有反作用,先进的思想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思想意识阻碍社会发展。发展先进文化、抵制错误思想能够加快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