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过对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病例进行分析,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对某院1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病例的发生、类型、危险程度及暴露后的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15例医务人员在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经过采取相关预防措施,进行6个月的临床医学观察未发现一例感染。结论 医务人员应增强职业防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暴露后及时进行干预,将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关键词】血源性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257-01
血源性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医疗机构为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高度集中的场所,全球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约有10000名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感染HIV,感染HCV、HB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人数更让人触目惊心[1]。为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制定职业暴露预防措施,我们对2008.1—2013.1某院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15例医务人员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008.1—2013.1某院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的登记档案。
1.2方法对某院医务人员进行为期五年的监测,以职业暴露者填报的登记表
为主,结合感控科的调查跟踪信息,对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各方面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
2008.1—2013.1某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共15人。其中护士4人(26.7%),卫生员(部队医院的卫生专业士官)7人(46.7%),医生2人
(13.3%),检验人员2人(13.3%)。针刺伤12人(80%,其中拔出输液针头后刺伤9人,注射器回针套帽刺伤3人),体液溅入眼结膜3人(20%)。工作年限在1—5年12人(80%),5—10年3人(20%)。发生职业暴露后,均能按照职业暴露处置流程进行初步处理,并在24h内上报感染管理部门。 3 危险因素分析
3.1医疗护理操作不规范使用后的锐器没有直接放入利器盒,或者未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有的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帽。
3.2护士、卫生员任务繁重卫生员外出执行多样化军事保障任务较多,导致临床卫生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工作压力负荷较重。
3.3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不强 在诊疗、护理等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危害性,未采取相应的防护隔离措施。
3.4工作时间短,技术不熟练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有很好的个人操作技术和方法,比资历较浅的医务人员暴露于感染源的几率要小,低年资卫生人员在职业暴露中占比例较大。
3.5负面情绪的影响医务人员的不良情绪与病人有直接关系,可能导致操作中出现意外。
4 暴露后应立即实施局部处理
4.1肥皂和水是处理伤口、降低感染率的第一道防线。必须用肥皂液和流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4.2 如有伤口,应在伤口处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并用肥皂液和流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4.3 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4立即上报感控科并抽取血液做相关检验,同时留取病人血标本进行对照。 5 预防措施
5.1 加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在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必须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具有传染性,需要采取隔离措施,坚持采用安全措施,医务人员受到病毒危害的机率就相对较小[2]。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黏膜,凡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进行系统全面的职业防护教育和训练,强化防护意识,减少职业伤害。
5.2注重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教育和指导其在操作中自觉遵守操作规程,正确掌握防护技能和避免针刺伤,减少职业暴露机会和意外损伤的发生。
5.3严格落实各项医疗操作规程进一步规范锐器操作流程,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正确处理使用后的锐器,杜绝回套针帽引起的刺伤及其他针刺伤。
5.4 减轻护理卫生人员工作压力 对护士、卫生员进行合理排班,改善工作环境和强度。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工作压力,避免因超负荷工作而致锐器伤的发生。进行相关检查和必要的预防接种。
5.5 掌握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在进行局部处理后,立即上报感控科并抽取血液做相关检验,同时留取病人血标本进行对比。由相关部门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性用药,按期进行相关检测和跟踪随访,以降低感染率。医院定期将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危险因素,提出安全防范建议。
5.6 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操作环境 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相关因素很多,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完全避免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是不可能的。因此,医务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有效切断职业暴露的途径措施。医院必须提供足够的手套、隔离衣、眼罩等个人防护设备,强制性使用安全针头装置,配置专门的感染控制人员(1/250张床)[3]。随着对职业安全的重视和医疗器械的革新,许多医院开始使用更安全的防护产品,但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院为其提供充足的安全性能好的医疗设备、产品和设施。
参考文献
[1]胡必杰,高晓东,索瑶等.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J].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 张丽娟.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与防护对策[J].39健康网社区,2010-07-19.
[3]刘艳华,杨琼娴,郭艳丽.临床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0):423-4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