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被简称为慢阻肺,导致人们患上这种疾病的原因尚未明确,但临床认为与慢支及阻塞性肺气肿有关的致病因素也都有可能会引发慢阻肺。慢阻肺患者表现出持续性气流受限,但这种疾病是可预防也可治疗的,患者若未展开及时的有效治疗,其气流受限特征表现为进行性发展趋势。由于这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拥有较高的患病率及病死率,所以患者们应该要提高对于这种疾病治疗和预防的重视,避免疾病危害到自身肺功能,更需要严格警惕由于此种疾病而使自身丧命。
1关于慢阻肺的介绍
其实,归属于呼吸道疾病之一的慢阻肺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也存在非常密切的关联,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当临床医师发现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疾病的患者表现出气流受限时,则可进一步诊断该患者为合并慢阻肺患者。当然这种对应诊断并不是百分百成立的,也有部分支气管哮喘疾病患者也会表现出气流受限症状,但此种症状具有可逆性,不可被判定为患有慢阻肺,这属于特殊的气道炎症疾病。诊断时还需注意将慢阻肺,肺结核纤维化病变,以及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相互区别,虽然这类疾病也会表现出气流受限的特征,但也不应该被判定为慢阻肺。
2针对慢肺阻的危险因素分析
虽然临床上还未完全探究清楚慢阻肺的确切病因,但从临床治疗经验当中已经总结出了不少此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从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环境因素包括空气当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性空气、粉尘以及空气当中的细菌病毒等等,包括吸烟环境对于患者也会有所影响,而个体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自身年纪过高或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而从临床经验来看,不少慢阻患者都是由于吸入了散逸在环境当中的香烟残余物质而诱发的疾病,所以今后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就此点展开教育。
3慢阻肺治疗过程中如何正确使用气雾吸入剂
从当前临床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手段来看,其中必然少不了气雾吸入剂的使用,而医生的负责内容是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使用药物。气雾吸入剂之所以能够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与其具有的诸多优点息息相关,首先气雾剂起效速度很快,还避免了首过消除效应,可实现局部用药或全身给药。由于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为持续性气流受限,所以主要的治疗方向就是为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并适当提升呼吸流速。医生在治疗时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例如常用的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物,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病情的不同,考虑将两种药物结合应用形成复合制剂。此外,慢阻肺患者处于不同的患病时期,所应用的药物种类和比例也是有所区别的,应定期复查,以便于临床医师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规划好患者使用药物的具体种类之后,则应该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气雾吸入剂使用方法,医护人员应该要对此步骤抱有极大的耐心,对患者进行尽可能详细的指导。只有确保患者能够熟练应用气雾吸入剂之后,才能够保证临床治疗方案能够起到相应的治疗效果。
首先可以向患者简单演示如何使用雾化吸入器,步骤如下:第1步,先将雾化吸入器的盖子打开,将药液摇匀,这一步是为了能够确保每次使用雾化吸入器时,喷出的药物浓度和剂量是恒定的。第二步,深呼气,直至没有气体再呼出,为的是确保下一次吸气时尽可能吸入足够多的药物,但需要注意提醒患者,在呼气时不要对着雾化吸入器的喷嘴。第三步,呼完气之后将喷嘴放在口中,双唇紧紧包裹住雾化吸入器的喷嘴,避免药物散出,充分应用喷出的药物。包裹住喷嘴之后,缓慢地用口吸气,同时手指轻轻按压将药物喷出,直至不能吸气之后,尽可能屏气10秒钟以上,这样的屏气过程可以使药物尽可能深入达到患者气道的远处,从而让药物沉降在气道以及肺泡当中,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屏息之后,再缓慢将气体呼出,一次吸药之余应休息几分钟,然后进行下一次的重复吸药操作,每一次使用完雾化吸入器之后,都需要提醒患者及时漱口,减少药物在口腔以及咽喉部的残留,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
从临床教学经验来看,即使护理人员已经将雾化吸入器的整个使用过程演示给患者,却仍旧有患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或失误,譬如药物
散逸到空气当中或造成自身的咳呛等等,所以护理人员在演示结束之后,还要要求患者根据此前的演示进行自身的操作,并反复练习,直到患者能够熟练运用雾化喷雾气为止,才可以让患者自行使用,否则护理人员应该要在患者每次使用雾化吸入剂时,在旁监督指导,直至患者能够熟练运用。
从上述步骤的介绍来看,气雾吸入剂的使用是非常简单的,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深呼吸过程,但每一个步骤若是没有能够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不仅会影响到最终治疗成效,还有可能会由于药物残留在口腔及咽喉当中,造成副反应的出现,或造成药品的浪费。譬如若是未能完全将体内气体呼出,则会相应减少药物吸入量,若屏气时不能够坚持10秒以上的时间,则无法确保药物到达气道远端,药效也会相应下降。利用气雾吸入剂时准确熟练的操作对于治疗成效是非常关键的,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