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能说出比例的意义。
2、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3、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说出比和比例的区别。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大家想一想,什么是比?比有几项?比有什么性质?并给我们举出实例。 二、比较分析,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
问题:1:你能说一说这几幅图中哪些像,哪些图片不像吗? 2:小组交流。
3:请同学们观察、计算一下,图片的长和长、宽与宽的比值是多少? 4、探求共性,概括意义 师:比较一下,你什么发现?
师:那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 生:用等号(师把左右两个中间板书=)
师:同学们现在用了等号表示出这样一个式子,(板书:式子)谁来说一说这个式子就表示了什么?
生:表示相等的两个比。 生: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师板书:比相等)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 同桌互相说说
这个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比例的意义(板书:比例的意义) 三、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比例。 1、探索组成比例的条件
(5)
5
84、如果a*2=b*4,则a:b=( ):( );如果a:b=4:2,则a=2,b=4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5.在a:7=9:b中( )是内项,a*b=( )
6.如果2A=7B(A,B不为零),那么A/B=()/() 六、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七、布置作业:
比例的认识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各部分名称。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填空。
(1)( )叫做比例。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中间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 ),两端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12和8,两个比的比值是例( ).
(4)从24的因数中选出四个因数,组成两个比的比值都是2的比例式是( ).
(5)在12 、8 、16 这三个数中添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 )、( )或( )。
3,写出这个比4 (6) 把1.6、6.4、2和0.5四个数组成比例( ) (7) 9:3=( ):2
(8)在3:15、9:45、4:3三个比中,选择其中两个比组成比例是( ) (9)把1.6、6.4、2和0.5四个数组成比例( )
(10)在2∶5、12∶0.2、310∶15 三个比中,与5.6∶14 能组成比例的一个比是( )。 二、选择题。
1.比例5∶3=15∶9的内项3增加6,要使比例成立,外项9应该增加( )。 a. 6 b. 18 c. 27
2.把2千克盐加入15千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的比是( )。 a. 2∶15 b. 15∶17 c. 2∶17
3.下面的比中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 )。 a. 3.5∶6 b. 1.5∶4 c. 6∶1.5
4.下面的数中,能与6、9、10组成比例的是( )。 a. 7 b. 5.4 c. 1.5
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写出判断
过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四、按要求写比例。
一个比例,组成比例的比的比值是比例。
13 ,两个外项分别是17和 ,写出这个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