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重难点:两宋社会生活的变化
【概念解读】 1.草市
宋朝设置在城镇以外的常设市集。唐朝后期已经出现,至宋得到普遍发展。宋朝商业繁荣,逐渐形成了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草市居于基层市场地位。官府在草市一般不专设税务机构,而由富人承包。它们往往产生于交通要道、关津渡口或城市边缘,与农村联系密切。起初基本为定期举行,农民在这里用自己的农副产品交换农具、日常生活用品,称为“赶集”或者“趁墟”。交易之后,四散回家,草市上没有定居的居民。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一部分草市演变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紧邻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往往发展为新的商业区,与旧市区相连,称为州县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榷场
辽宋夏金时期各个政权在彼此接界地带设置的互市市场。除战争时期外,通常都会互相约定,定期开设。宋朝向辽、夏、金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制品,如粮食、产业、布帛、瓷器、漆器、香料等;辽、夏、金向宋输出的商品主要有牲畜、皮货、药材、珠玉、盐等。榷场贸易受官方的严格控制,官府有贸易优先权,并且对民间交易货物进行检查并收税,军用物资如马匹、铜铁等皆在禁止交易之列。榷场贸易与民间走私贸易共同成为各证券之间经济交流的途径。 3.交子
北宋前期开始发行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当时因铜钱数量有限,官府在四川铸造铁钱用于商品流通。铁钱币值低下,沉重不便使用,民间遂创制纸质代用券,称为交子。宋真宗时,在地方官协调下,统一由益州(今四川成都)的16家富民发行交子,互相连保,以维持信用。仁宗时,将交子发行权收归政府,设益州交子务专掌其事,从此交子成为四川地区的法定货币,与铁钱共同流通。交子有使用期限,称为界,当时规定两周年为一界。界满另造新交子,民间可以旧换新,但要缴纳3%的纸墨费。北宋中期,交子的流通比较稳定。到北宋后期,朝廷将交子推广到长江以北诸路,更名“钱引”,不存本钱,濫加印造,以致其迅速贬值。南宋纸币种类较多,在四川发行者称钱引、两淮称交子、湖广称会子。
【自主学习】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
(1)耕种制度:宋朝时一年两熟的( )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 以一年三熟。
(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 定突破。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和棉花}
(3)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2.手工业
(1)制瓷业:①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钧窑】为代表、风 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
②元朝:出现新型彩绘瓷器( )和釉里红。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 )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2)矿冶业:①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 )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 ) 的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业的发展
(1)特点:为( )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草市} (2)表现:①不仅官方设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榷场: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
②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在全国范围 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交子” 最早出现,但并非唯一货币} ③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 2.城市繁荣
(1)北宋东京和南宋( )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
活动丰富多彩。出现娱乐场所“瓦子” (2)临安到元朝时改称( ),仍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3)元( )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三、经济重心南移:唐中后期(安史之乱)—南宋时最终完成 1.表现 (1)( )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越过北方 。
(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 )的格局也已定型。
(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 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4)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在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 )。 2.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①北宋时,朝廷在科举考试中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 ②自南宋起,( )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3.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标志)和规律 朝代 魏晋南北朝 (永嘉南渡) 中唐以后 (安史之乱) 南宋时期 (靖康之变) 规律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 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 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口移,一是由北向南从的大城市 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南方经济总量基本持平 流域和江南一带,二 逐渐赶上北方 是由内地向沿海逐渐 转移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表现 特征 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四、社会的变化
1.平民时代的到来(社会流动性加快)
(1)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2)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使大批出身于平民的( )进入政坛, 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不少活力。“重文轻武”的国策促进了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3)人们的婚姻择偶也发生了变化;以政治、经济地位为重。 2.人身束缚的松弛
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以收取地租作为收益。 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 ),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 人身束缚。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解
(1)宋代朝廷对( )、典当基本不加干预。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思维导图】
【核心素养】
一.辽宋 夏金元的经济 (一)、农业的发展 材料一: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经增长到2088万。但是史料记载这一年的“口数”仅为4673万,每户平均口数仅为2.24。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宋朝统计口数只包括男丁,即成年男子。如以汉唐史料说载户口比例,即每户5口左右的人数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 材料二:
宋朝时期人口不断发展的原因?
二、印刷业的发展 材料:(北宋)中央政府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
——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总结宋代印刷业的发展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羹稻鱼,或火耕而水褥……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朝代 人口(户) 西汉 唐代 北宋 2470685 3920415 11224760 南方 占全国户口数 比例 19.8% 43.2% 62.9% 人口(户) 9985785 5148529 6624296 北方 占全国户口数 比例 80.2% 56.8%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
(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的经济状况如何?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宋代经济又哪些发展?这些发展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结合所学,概述经济重心南移原因与影响。
三、社会的变化 材料一:“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蔡襄(北宋)
材料二:冯京“登进士”,外戚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派人将他拖至家中,当即“束之以金带”,声称:“此上意也。”并“出奁具目示之”,冯京无动于衷,“笑不视,力辞”。
——《宋史》卷317《冯京传》
材料三:教材中第68页“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问题:根据三则材料归纳出宋代的社会变化
【限时训练】
1.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主要的新变化,宋朝科举制度比唐代更为完善。“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 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2.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3.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4.宋代陈?的《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埇,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由此可以看出() A.我国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C.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D.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放和利用
5.据《析津志》记载:元大都城内外的商业行市达30余种,米市、面市、缎子市、帽子市、穷汉市、鹅鸭市、珠子市等,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当时是南北大运河的终点)北面的钟鼓楼一带,这是因为南方米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 A.元朝政府抑制工商业发展 B.水陆交通不便不利于商业发展 C.元朝时期南北物资交流频繁 D.市的细化便于征税和百姓消费
6.宋代,时人将当时的社会观念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这表明() A.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流行B.择偶标准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 C.人人平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有比较明显的松解
7南宋末年,吴自牧创造了一句后来非常著名的谚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从中我们可以判断在南宋() A.茶叶的种植已经遍及全中国 B.米饭取代了面食的主食地位 C.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基本确定 D.商业发展促使饮食习惯趋同
8.阅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表格能够说明( ) 年代 至道末年(997年) 天禧末年(1021年) 熙宁十年(1077年) 农业税(万贯) 2408.1 2641.2 2021.3 非农业税(万贯) 1567.3 3874.0 5117.2 农业税∶非农业税 60∶40 40∶60 28∶72 A.商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B.北宋时期纸币成为市场流通的货币 C.宋代加强农村契约租佃关系的管理
D.边境榷场贸易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
9.《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10.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大量丝织品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11.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孙思邈著作《千金方》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12.以下图表显示的是1080年北宋人口和垦田数比例,运用此图表可以说明的是( )
A.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南方商业超过了北方 C.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南方 D.南方文化领先于北方 13.下列文献中,记载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
A. B.
《大唐西域记》 《金刚经》
C. D.
《梦溪笔谈》
《本草纲目》
14.材料一: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宋太祖诏合开封府合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仁宗时朝廷下令允许民间向街开店。北宋中期\"坊市之名,多失标榜。
——陈振《宋史》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情况。
材料二:
780年,唐德宗下合“税天下茶……十取其一,开始征收茶税。到793年“税茶无虚岁”每岁得钱四十万贯,成为定制。唐文宗、唐武宗时,禁止民间私卖茶叶。
从唐到宋,饮茶变成广泛的社会需要。在南方,茶因不与水稻等粮食作物争夺地盘,能在丘陵山岗上生长,两宋时成为重要经济作物,既有私人占有的茶园,也有官府直接经营的茶园。王安石會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也。”
964年,宋太祖下令在汴京、建安、汉阳和蕲口等地设置榷茶场,官府控制茶叶生产和买卖,规定民敢藏匿而不送官及私鬻者,据茶叶价值多少判罚杖刑和流放刑;主管官吏以官茶私自贸易者,价值五百文即流放二千里;贩卖私茶而被擒捕,就处以死刑。宋太宗时,禁园户毁败茶树\"禁鬻伪茶,贩卖一斤伪茶即杖一百,二十斤以上弃市(处死刑)。1077年,宋神宗开始在四川“卖茶博马”(用川茶博买西北诸族的马匹以扩充军马数量)历史上的“茶马法从这一年开始实行。
——漆侠《宋代经济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宋时期茶叶生产销售政策的主要内瑢,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