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古汉语中感叹词表达的感叹句
作者:桂云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2期
摘要:中古汉语中叹词表达的感叹句在形式、意义以及语法功能上都有其独特性,在语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键词:中古汉语;感叹句;感叹词
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170-02
中古时期,叹词表示感叹语气的形式主要有:单音节、双音节和三音节三种,至于三音节以上的,则为叹词连用。单音节叹词有:吁、咄、哊、噫、恶、嘻和嘘;多音节叹词有:於戏、呜呼、嗟夫、嗟乎、噫吁嚱、呜呼噫嘻。其中,“哊”、 “嘘”和“嗟夫”为新产生的叹词,“噫吁嚱”以及“呜呼噫嘻”为新的叹词组合。 一、中古汉语单音节叹词表达的感叹句 (一)“吁”表达的感叹句
中古时期的“吁”表赞叹、赞美的,如:
1、帝曰:“吁! 博物之士,至于此乎!”(《搜神记》193)表示感慨的,如: 2、先生曰:“吁!子来前!”(《古文观止》P492)
总体而言,中古时期的“吁”表感叹的使用频率较上古时期有所降低,表达的情感范围也变得狭窄。
(二)“咄”表达的感叹句 中古时期的“咄”多表示呵斥,如:
3、其时张令妻正拜堂次,使者高声作色:“咄!这府君,因何娶他生人妇为妻,太一极怒,令我取你头来!”(《敦煌变文校注·叶净能诗》)
4、师曰:“咄!出去!”(《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祖堂集》P49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其夫拍手笑言:“咄!我定得饼,不复与尔。”(《百喻经译注》P183)“咄”表达的情感很强烈,斥责之态,溢于言表。 (三)“哊”表达的感叹句
呻吟声。在笔者参阅的中古语料范围内,仅有一例:
6、良久,于室隅间有所中,便闻呻吟之声,曰:“哊!哊!宜死。”(《搜神记》264) (四)“噫”表达的感叹句 中古时期,“噫”主要表示叹息,如
7、王曰:“噫!其自有公论。”(《世说新语·品藻第九》15)
8、师便拍掌:“噫!我当初悔不向伊道末后一句。”(《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祖堂集》P516)
9、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能从而求之?(《古文观止》P467) 也有表示惊异的,如:
10、妻亦应声惊曰:“噫!人射汝。”(《搜神记》320) (五)“恶”表达的感叹句
中古时期的诸多语料中,仅发现一例,表示“惊讶”: 11、殷曰:“恶!”(《世说新语·文学第四》26) (六)“嘻”表达的感叹句
中古汉语中,没有发现“嘻”作为叹词表示赞叹的用例,而是作为状语,同样表示赞叹,如:
12、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戒也。(《古文观止 下》P583)
表示叹息的,如:
13、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古文观止》P49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4、芝曰:“嘻!吾违物之性,其将死矣。”俄而卒。(《宋书·卷三十四》664) (七)“嘘”表达的感叹句 “嘘”,叹词,表示提醒或制止。
15、师云:“嘘!”(《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祖堂集》P517) 二、中古汉语多音节叹词表达的感叹句 (一)“於戏”表达的感叹句
上古汉语中有“於”表达的感叹句,如:
16、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史记 五帝本纪》P39)
17、禹曰:“於,帝!慎乃在位,安尔止。”(《史记 夏本纪》P79)上古亦有“於乎”的用例,如:
18、武王曰:“於乎!维天阴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伦所序。”(《史记 宋微子世家》P1611)
中古时期,就本文所查阅的语料中,未发现有“於”、“於乎”、“於呼”的用例,仅有“於戏”的用例,如:
19、大祚告穷,天禄永终。於戏!王其允执其中,敬遵典训,副率土之嘉愿,恢洪业于无穷,时膺休佑,以答三灵之眷望。(《宋书·卷二》32)
20、於戏!王公群后,百辟卿士,靖康厥职,帅意无怠,以永天休。(《宋书·卷十四》)
(二)“呜呼”表达的感叹句
中古时期,“呜呼”大多表示悲伤,如:
21、脩之悲不得言,直视良久,乃长叹曰:“呜呼!”自此一不复及、(《宋书·卷四十八》940)
22、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古文观止》P425) 也有表示慨叹的,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3、呜呼!呜呼!故语有之曰,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宋书·卷四十三》880) 24、呜呼,六代传言,今在韶州。四辈学徒,空游嵩领。可谓鱼游于水,布网于高山。(《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神会语录》P65) 少数表示赞美的,如:
25、其文曰:“呜呼!积善之墓。”(《大唐新语》165) 中古没有“呜乎”的用例,仅有一例“乌乎”的用例: 26、岁月不安居,乌乎我皇考!《宋书 卷二十二》P417) (三)“嗟乎/嗟夫”表达的感叹句
上古汉语中,“嗟”可以单独使用表示感叹,如: 27、尧曰:“嗟!四岳。”(《史记 五帝本纪》P21) 28、舜曰:“嗟!”(《史记 五帝本纪》P39)
发展到中古时期,“嗟”单独表示感叹的用例已经很少见,和句子融合在一起表示感叹的,如:
29、嗟城中如流鱼,谁能复顾室家!(《宋书·卷二十二》430)
中古时期,“嗟乎”的使用频率已经很低,为数不多的几个用例仅存在于《敦煌变文校注》和《古文观止》中,如:
30、嗟乎!「永」别「翡」翠之宝帐,长居突厥之穹庐。(《敦煌变文校注·王昭君变文》)
31、嗟乎!身殁於藩里,魂兮岂忘京都。空留一塚齐天地,岸兀青山万载孤。(《敦煌变文校注·王昭君变文》)
32、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古文观止》P463)
33、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文观止》P484) “嗟夫”在中古时期基本不使用,仅见一例:
34、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古文观止》P46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噫吁嚱”表达的感叹句:
蜀地方言,表示惊异或慨叹,中古汉语中用例非常少,如: 35、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集》50) (五)“呜呼噫嘻”表达的感叹句
中古汉语中,“呜呼”和“噫嘻”连用,表示赞叹的,如:
36、呜呼噫嘻!存汉室者昭军(君),亡桀纣者妲己!(《敦煌变文校注·王昭君变文》)
37、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呜呼噫嘻!(《古文观止》P455) 表示慨叹的,如:
38、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古文观止》P458)
中古时期,叹词主要表达的情感有:赞美、悲伤、叹息、呻吟、惊讶、叹息、感慨、赞叹等。各类感叹词所表达的情感类型各有异同,但较上古而言,此时期感叹词的情感表达范围已经大大缩小,对语境的依赖性也有所降低。上古时期,感叹词是表达感叹句最常用的表达手段之一,而发展到中古时期,感叹词的数量不但较少,使用频率也大幅降低。
参考文献:
[1]胡明扬.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J].中国语文,1981(5). [2]刘宁生.叹词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1987(3). [3]马建忠.马氏文通[M].商务印书馆,1983.
[4]杜道流.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5]汉语大词典[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光盘版. [6]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商务印书馆,1986.
[7]胡明扬.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J].中国语文,1981(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8]吕叔湘.吕叔湘文集[M].商务印书馆,19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