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鸦片战争:
(一)根本原因:1.世界:工业革命——原料产地、商品市场(中国地大物博,人多,符合)2.中国;闭关自守、愚昧落后 (二)、虎门销烟:1.原因鸦片的危害:“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银荒兵弱)2.时间:1839年6月、地点:虎门海滩。3.影响:使英国有理由攻打中国 (三)、经过: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路线图(详见书本P5)2.我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
附件:(1)割地(香港岛)(2)赔款2100万银元(3)开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4)丧主权→1)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2)中英协定关税等。3)继而通过《南京条约》的附约,英国又取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4)“领事裁判权”;5)“片面惠国待遇”
四、影响:1.社会性质变化:独立和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主要矛盾变化:地主与农民→ 是中国近代史的
开端。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责任变化:反封建→反帝反封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起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借口“修约”,蓄意制造事端 2.时间:1856年--1860年 3.线路:书图P7
4. 后果: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割九龙给英国 三、沙俄趁火打劫 P9图表 150万平方米
四、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53年攻陷南京,并定都于此。
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一、左宗棠收复新疆
(一)背景:1、19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过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争夺殖民地的浪潮。2、周边受到干扰 (二)经过
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 2、1871年沙俄以“代管”为名,出兵占领了北疆的伊犁。 3、1875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4、1880年曾纪泽与俄国举行谈判。5、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 二、甲午战争
(一)原因: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称霸亚洲)的道路 (二)经过:
1、时间:1894—1895邓世昌驾驶“致远号”2、黄海海战、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马关条约》1、时间:1895.4.17在日本马关签订 2.内容:(1)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2)赔款:赔偿兵费白银2亿两 (3)开口岸: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直接掠夺中国的劳动力和原料)
3.影响:(1)加剧民族危机 (2)殖民掠夺升级 (3)加速列强侵略 (4)开始民族觉醒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民族危机加深:1.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2.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P19表、P25图
1
二、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2.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1900.6 八国:英、法、俄、美、德、日、意、奥[奥匈帝国(奥地利、匈牙利)] . 3.天津、北京狙击战
三、《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 签字国:英、法、俄、美、德、日、意、奥、西、荷、比等11国 2、内容:
(1)经济: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
(2)政治: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国性质的组织;
(3)军事:大沽(津)和北京通海沿线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 (4)外交: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并由各国派兵常驻 3.影响(危害):
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一、洋务运动:1.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了维持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P31 2.旗号:“自强”“求富” 3主要内容:(1)军事工业(自强)(2)民用工业(求富)P32图,记打勾 (求富:为了解决军事工业在能源、资金、原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作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二、戊戌变法
1.背景: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2.公车上书:1895.5 “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3.百日维新:1898.6.11—1898.9.21 措施:
1)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法,澄清吏治;
2)经济上奖励实业,改革财政; 3)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 4)文化方面,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等 4.失败(戊戌六君子)P35 5.评价(影响)P36
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兴中会成立: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夏威夷) 目标: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奋斗目标 2.同盟会成立:时间:1905 地点:日本东京 刊物:《民报》
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1)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创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民生)”三民主义 2)评价:同盟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三民主义是当时中国最完整、最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也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 1911.10.10
2.湖北军政府成立,推举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黎元洪不是革命党人,革命军之所以推举他为湖北军政府都督,主要是想利用他在社会上的“资望”。)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1.1.
1.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2.《临时约法》(1)内容P42 (2)评价:《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在当时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2
3.宣统帝退位 1912.2.12 4。评价辛亥革命 P43
7.新文化运动
一、兴起背景:(2分题)封建复古思想的泛滥。(3分以上题)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缺乏民主和科学的觉悟。 二、兴起标志:创办《青年杂志》,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从1916年第2卷第1号起,《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三、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四、内容:(一)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详见书P45)。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先发起,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
(二)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李大钊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的胜利》等论文。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近代中国较为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五、地位: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批判性比以前深)。
作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展开彻底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 8.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绝 2.经过:(1)5月4日起(主要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主要力量:学生 地点:北京) (2)6月[主要力量:工人(影响整个社会运行,政府收入)地点:上海(有大量工人)] 3.结果:迫使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4.结果:P52最后一段
五四精神:民主、科学、爱国。新文化运动起到铺垫作用
二、中共的诞生:1.条件:大量的刊物与社团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干部:“五四”大量的骨干分子 组织:1920年8月 陈独秀,建立了最早的共产组织,上海 2.“一大” 成立大会 时间:1921.7.23 地点:上海 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现实共产主义。大会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书记。
3.“二大”时间:1922.7 最高纲领是建立共产主义;最低纲领(近期目标)是打倒军阀,摆脱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比较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建党意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9.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合作原因:清除坏习惯;中共借助孙中山威望、军队 2.中共“三大” (1)时间:1923.6 地点:广州
(2)内容:确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3.中国国民党“一大” (1)时间:1924.1 地点:广州 (2)内容:大会决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加了:对外反帝国和“节制资本”)
(3)意义: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此后,中国进入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二、黄埔军校 1、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2、主要领导:孙中山兼任该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共产党人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
3
三、北伐战争(开始1926.7) 1、目的:为了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全国。 2.对象:吴佩孚、孙船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主战场:两湖(湖南、湖北) 4.成果: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四、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孙中山逝世 1925.3.12 2.(1)“四·一二”政变:1927.4.12在上海,蒋介石借口“工人内讧”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制造了“四·一二”政变。 (2)“七·一五”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召开所谓“分共”会议,同共产党决裂制造了“七·一五”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4.18;蒋介石;南京
4.“宁汉合流”:武汉(汉)国民政府迁至南京,与南京(宁)国民政府合并(目标反共产党)。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10.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一、南昌起义 1.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了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毅然决定以武装起义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2.时间:1927.8.1 组织者: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最终结果:革命军按计划迅速南下广东。
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
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二、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1.“八七”会议(时间:1927.8.7 地点:汗口 内容: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秋收起义(时间:1927.9.9 领导者:毛泽东 最终结果:进攻长沙,由于敌强我弱,损失严重,被迫退回浏阳文家市。)
3.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时间:1927.10) 4.毛泽东、朱德会师(时间:1928.4 ) 5.根据地建立意义: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三、农村根据地的发展 1.状况:自秋收起义起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发动了100多次武装起义,开辟了10多个革命根据地,红军总兵力达到10多万人。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时间:1931年冬 地点:江西瑞金,瑞金为首都 选举毛泽东为政府主席,朱德为军委主席兼红军总司令。)
四、长征(时间:1934.10~1936.10)1.原因:根据地内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导致红军未能取胜,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 2.路线图P22
3.遵义(贵州省)会议(时间:1935.1 内容:会议纠正了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意义:在及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三大主力会师:地点:甘肃会宁地区 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
12.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一、九一八十事变 1.背景: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缓和国内社会矛盾,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2.时间:1931.9.18 结果:日本不到半年就完全侵占了中国东北。 3.影响:使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
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中共宣言:1931.9.19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号召全国民众行动起来,开展民族革命战争,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2.抗日救国联合会 3.华北危机 三、西安事变 1.原因: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对蒋介石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十分不满。 2.时间:1936.12.12 3.和平解决的必要性:英美VS日 4.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全国抗日民族统一
4
战线初步形成。
13.全民族抗战开始
一、抗战开始 1.标志——七七事变(也叫“卢沟桥事变”)时间:1937.7.7 地点:卢沟桥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7月8日,中共电文 (2)蒋介石庐山谈话(表示要对日本的侵略实行抵抗。)(3)《自卫声明书》(日军又把战火烧到上海,威胁南京,与日军展开了长达3个多月的“淞沪会战”) (4)改编中共军队:八路军、新四军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二、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12.13 42天 2.日军罪行(手段:活埋、集体屠杀、刀劈、火烧、水溺等惨无人道的手段。数据:屠杀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
24.同仇敌忾 抗战到底
一、台儿庄战线 1.时间:1938.3. 指挥者: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2.成果:国民党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一次战役性胜利。
二、百团大战: 1.日本方针的改变(原因):日本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后,改变战略方针,对国民政府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2.时间:1940.8—1940.11 指挥者:彭德怀 3.战果: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意义:遏制了国民党内的投降妥协倾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引用朱德说的话:)“百团大战加强了全国同胞的伟大胜利信心,促进了全国团结,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
三、中共七大 背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斗争(包括经济革命、政权建设、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2.时间:1945.4 地点:延安 3.内容:书P97 1)—4)
4.意义:使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朝着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1945.8.6和8.9,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8.9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8.10,延安总部司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立即向敌人展开全面反攻,迫使敌人投降。
3.宣布投降:1945.8.15,日本天皇向同盟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4.意义:书P99 16.两种命运的决战
一、重庆谈判 1.背景:共产党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处心积虑要消灭人民革命力量。国民党统治集团一面加紧准备内战,一面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
2.毛泽东愿意参加的原因:揭破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 3.《双十协定》1945.10.10 有利于展开政治斗争,有益于人民 4.政协会议 1946.1 重庆 二、内战爆发 1946.6 中原解放区 中共作战方法:以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针
三、转战陕北 1.重点进攻 2.中共战术:“蘑菇战术” 3.3次战斗
四、挺进大别山 时间:1947.6. 原因: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减轻其他解放区的压力,是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 3.组织者:刘伯承、邓小平 4.意义: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以挺进大别山为先声,人民解放军转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各个战场的胜利,使解放战争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标志着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
17.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1.为什么首选辽沈?1)兵力占优 2)防止入关 3)利用工业资源 4)腾出更多兵力 2.三大战役胜利原因:1)兵力占优 2)人民支持 3)战略战术正确 4)战士英勇作战 (相反就是国民党失败原因)
二、渡江作战 1.时间:1949.4.21 2.解放南京1949.4.23(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5
解放武汉1949.5.15、解放上海1949.5.27 3.解放战争胜利原因(同三大战役胜利原因) 4.评价解放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因其具有爱国的正义革命性质,必然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所向无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命运已经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为世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树立了榜样。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时间 参战部队 战术特点 关门打狗 战果 歼敌47万多人 歼敌55.5万人 意义 解放了东北全境 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基本解放,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地区的基础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东北野战军与瓮中捉鳖(围华北野战军 改、歼52万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而不打、先打 人 两头,后取中间) 改、歼154.5万人 1948.9-1948.11 东北野战军 1948.11-1949.1 华东野战军与中间突破 中原野战军 合计 1948-1949.1 四大野战军 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消失,奠定了全国解放的基础。 18.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民族工业的兴起
1.背景(原因):洋务运动刺激作用 2.内容(状况):1866年,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
在上海设立发昌机器厂。1872年,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为什么以轻工业为主?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资源不足
3.特点:半殖民半封建(不得不托庇于外国资本,或攀附于官僚势力。) 二、张謇(南方)的创业活动
1.提出实业和教育是“富强之大本”,主张“实业救国” (北方周学熙)
2.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895-),列强忙于厮杀,无暇东顾,中国的民族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直持续到1923年前后
三、民族工业的萧条 原因:1)南京国民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统制 2)抗战时期社会动荡、乱 3)抗战胜利后,由于敌伪产业接收弊病丛生、美货泛滥与内战的爆发。1948.8.实行的金圆券改革。
19.物质文明的进步
一、轮船、火车、汽车(交通工具)
19世纪60年代,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黄鹄号”,江南制造 第一 1873 轮船招商局 上海 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1811 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1901,汽车在上海出现 1906,有轨电车首次在天津城内开 1914,上海开始通行无轨电车 二、照明通讯工具 1. 电灯:过去油灯、蜡烛 19世纪60年代 煤气灯在上海出现 19世纪80年代初 上海率先采用电灯照明 2.电报 发明者马尼可
1871.由香港到上海的水路电报线敷设成功,中国境内最早的有线电报
6
1879.李鸿章在天津、大沽、烟台之间架设电报线,由于军事
3. 电话 1876.美国贝尔电话获得专利
三、影像手段 1.照相:19世纪40年代 ,照相术传入中国
2.电影:1896.8 电影开始在上海放映 1905 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成立 1913.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 1931.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20.大众传媒的兴盛
一、《申报》 上海 保存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史料,被称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报纸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易懂。 二、商务印书馆 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 中华书局是与商务印书馆齐名的出版机构。 出版了大量书籍、杂志。
三、无线电广播 1923,一个美国人在上海创建的无线电台开始录音,这是国内首家广播电台。1927,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一个广播电台,这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座电台。
大众传媒的作用:①介绍西学②传播文化③保存文明④教育民众 ②③④现在 ①②③④当时。
21.社会习俗的变化
一、辛亥革命前 二、辛亥革命后
发式:剃发留辫 发式:发型多姿多彩
服饰:顶戴花翎 服饰:西装、中山装、长衫,旗袍 称谓:“大人”“老爷” 称谓:官职、先生、某君、同志 礼节:跪拜、作揖、请安、拱手 礼节:鞠躬、脱帽、握手 脚形:女子缠足三寸金莲 脚形:“解放脚”“女子天足” 义务:“男主外,女主内” 义务:女子走上社会(书详细) 思想保守,生活封建化 思想解放,生活近代化
22.新式教育的发端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1.科举制的历史(隋—唐)
2.废除原因:随着社会进步,科举制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解释:他的考试内容不仅不经济实用,而且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也不利于选拔才俊。) 时间:1905
3.评价他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进步,没有新的选官制度
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1.原因:1)科举制度的废除 2)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 3)留学归国者大多从事教育工作。
2.内容: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与实业教育 3.特点:课程以西学为主,强调自然科学
三、北京大学
1.历史:1898.7 京师大学堂 1912 改称北京大学 2.蔡元培的教育改革
1)目的:解除读书做官的思想
2)宗旨:兼容并包
3)氛围方式:鼓励学术研究,砥砺道德,民主办学,教授治校
7
23.科学技术的发展
姓名 詹天佑 侯德榜 李四光 成就 1905—1909 建成京张铁路 1)“红三角”牌纯碱 1)地质力学论 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华罗庚 1)华氏定理与华氏不等式 2)领导学生进行数论研究 代表作 《海国图志》观点:“师夷长技以制夷” 适者生存” 1)《狂人日记》 2)《阿Q正传》 徐悲鸿 聂耳 1)为世界数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2)形成了数论研究中的中国学派 意义 对后来的洋务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意义 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 1)荣获万国博览会金质奖 1)为研究地壳运动开辟了新的途径 2)联合制碱法——“候氏制碱法” 2)为中国及世界化工学工业作出贡献 2)提出松辽地区和华北地区蕴藏2)摘掉了中国是贫油国的帽子 24.思想文化的演进 姓名 魏源 严复 鲁迅 翻译《天演论》观点:“物竞天择,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想武器 1)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 2)是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3)《野草》 3)被誉为“匕首与投枪” 《田横五百士》《九方皋》《群马》 近代画坛的杰出代表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 是优秀的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 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体现哪些共同精神? 1) 忧国忧民 2) 勇于创新
3) 为救亡图存,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