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和他的古建筑手稿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梁思成的一生中,除了在建筑教育、城市规划等方面做出的开拓性不朽贡献之外,最为突出的是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调查研究工作,他在中国营造学社的十多年间,以他身体和学术的最强壮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对我国众多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了勘察、测绘、制图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对老匠师们的采访,写出了《清式营造则例》
《中国建筑史》
《中国雕塑史》等专著和《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考》
《正定古建筑调查报告》
《记五台山佛光
寺建筑》等众多的调查报告与学术论文,为我国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这门学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1937年和林徽因等人先后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包括天津蓟县辽代建筑独乐寺观音阁、宝坻辽代建筑广济寺、河北正定辽代建筑隆兴寺、山西辽代应县木塔、大同辽代寺庙群华严寺和善化寺、河北赵州隋朝建造的安济桥等。这些重大考察结果,写成文章在国外发表,引起国际上对这些文物的重视,为梁思成日后注释《营造法式》和编写《中国建筑史》,准备良好的基础。
“北京的城墙无疑地也可当‘中国的颈环’乃至‘世界的颈环’的尊号而无愧。它是我们国宝。城墙上面,可以砌花池,栽植丁香,蔷薇一类的灌木……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的纳凉游息。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一个全长达39.75公里的立体环城公园!
”[1]梁思成曾经这样憧憬北京城墙的未来。而在回首来看,这是多么高瞻远瞩的设想呢。
曾经他和他的妻子在兵来匪往的时代荒野,自带行李铺盖卷,背着测量仪器考察着散落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古建筑。拍摄、测量、记录,并试图破解中国古建筑的密码。通过摘录其书信日记可知当时境况一二了。
“那天还不到五点———
预订开车的时刻,我们就到了东四牌楼长途汽车站,一直等到七点,车才来到。汽车站在猪市当中,———北平全市每日所用的猪,都从那里分发出来———所以我们在两千多只猪惨号声中,上车向东出朝阳门而去。
”[2]梁思成手绘
“思庄,出来已两周,我总觉得该回去了,什么怪时候赶什么怪车都愿意,只要能省时候。……每去一处都是汗流浃背的跋涉,走路工作的时候又总是早八至晚六最热的时间里,这三天来可真是累得不亦乐乎,吃的也不好,天太热也吃不大下,因此种种,我们比上星期的精神差多了……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车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处乱抓,结果浑身是包!”[3]
梁思成手绘
“居然到了山西,天是透明的蓝,白云更流动得使人可
1
ENVIRONMENT【城市论坛】
&ECOLOGY以忘记很多的事。更不用说到那山山水水,小堡垒,村落,反映着夕阳的一角庙,一座塔!景物是美得到使人心慌心痛。
”[4]1937年林徽因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测绘唐代经幢
“转轮藏前的阿弥陀佛依然是笑脸相迎,于是绕到轮藏之后,越过没有地板的梯台,再上大半没有地板的楼上,发现藏殿上部的结构,有精巧的构架,与《营造法式》完全相同的斗拱,和许多许多精美奇特的构造,使我们高兴到发狂。”[5]
梁思成手绘
“抬头一看,殿上部并没有天花板,《营造法式》里所称‘彻上露明造’的。梁枋结构的精巧,在后世建筑物里还没有看见过,当初的失望,到此立刻消失。这先抑后扬的高兴,趣味尤富。在发现蓟县独乐寺几个月后,又得见一个辽构,实是一个奢侈的幸福。”[6]
2
“教书先生出来了,军队里兵卒拉着马过来了,几个女人娇羞的手拉着手,也扭着来站在一边了,小孩子争着挤,看我们照相,拉皮尺量平面,教书先生帮忙我们拓碑文。
说起来这个那个庙,都是年代可多了,什么时候盖的,谁也说不清了。‘年代多了吧?’他们骄傲地问。‘多了多了。’我们高兴的回答,‘差不多一千四百年了。’‘呀,一千四百年!
’我们便一齐骄傲起来。”[7]梁思成手绘
“中国建筑为东方最显著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而演
进程序简纯,历代继承,线索不紊,而基本结构上又绝未因受外来影响致激起复杂变化者。虽然,因为后代的中国建筑,即达到结构和艺术上极复杂精美的程度,外表上却仍呈现出一种单纯简朴的气象,一般人常误会中国建筑根本简陋无甚发展,较诸别系建筑低劣幼稚。”[8]
这种错误观念最初自然是起于西人对东方文化的粗忽
观察,常作浮躁轻率的结论,以致影响到中国人自己对本国艺术发生极过当的怀疑乃至于鄙薄。
外人论著关于中国建筑的,尚极少好的贡献,许多地方尚待我们建筑家今后急起直追,搜寻材料考据,作有价值的研究探讨,更正外人的许多隔膜和谬解处。
林徽因在乐王山考察
这是一次难忘的考察,是我第一次离开重要交通干线的旅行。那辆在美国大概早就被当成废铁卖掉了的老破车,还在北京和那座小城之间定期地———或不如说是无定时地———行驶。
“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在我国已发现之古木建筑中,故称最古,且其在建筑史上之地位,尤为重要。”
“观音阁及山门,既为我国现存建筑物中已发现之最古者,且保存较佳,实为无上国宝。如在他国,则政府及社会之珍维保护,唯恐不善。而在中国则无人知其价值。虽蓟人对之有一种宗教的及感情的爱护,然实际上,蓟人既无力,亦无专门智识。数十年来,不唯任风雨之侵蚀,且不能阻止军队之毁坏……此千年国宝,行将于建章、阿房同其运命,而成史上陈迹。……日本古建筑保护法颁布施行已三十余年。回视我国之尚在大举破坏,能不赧然?”[9]
梁思成手绘
“在较保守的城镇里,新潮激发了少数人的奇思异想,努力对某个‘老式的’建筑进行所谓的‘现代化’,原先的杰作随之毁于愚妄。最先蒙受如此无情蹂躏的,总是精致的窗牖,雕工俊极的门屏等物件。我们罕有机会心满意足地找到一件真正的珍品,宁静美丽,未经自然和人类的损伤。一炷香上飞溅的火星,也会把整座寺宇化为灰烬。
”[10]“斜坡殿顶的下面,有如空阁,黑暗无光,只靠经由檐下空隙,攀爬进去。上面积存的尘土有几寸厚,踩上去像
2020·01
棉花一样。我们用手电探视,看见檩条已被蝙蝠盘踞,千百成群地聚挤在上面,无法驱除。照相的时候,蝙蝠见光惊飞,秽气难耐,而木材中又有千千万万的臭虫(大概是吃蝙蝠血的),工作至苦。我们工作了几天,才看见殿内梁底隐约有墨迹。在一片漆黑与恶臭之间,借着手电光工作了数日,他们终于发现了刻在梁下的重要文字,证明佛光寺建于公元857年,唐代大中年间。这是伟大的发现。这不但是我们多年来实地踏查所得的唯一唐代木构殿宇,不但是国内古建筑之第一瑰宝,也是我国封建文化遗产中最可珍贵的一件东西。佛殿建筑物,本身已经是一座唐构,乃更在殿内蕴藏着唐代原有的塑像、绘画和墨迹,四种艺术萃聚在一处,在实物遗迹中诚然是件奇珍。
”[11]考察大同云冈石窟
梁思成手绘
“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的变化中趋向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的摧残。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免的因素。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工
3
ENVIRONMENT【城市论坛】
&ECOLOGY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12]
林徽因汾阳灵严寺“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的变化中趋向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的摧残。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免的因素。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13]
梁思成手绘
“如果世界上艺术精华,没有客观价值标准来保护,恐怕十之八九均会被后人在权势易主之时,或趣味改向之时,毁损无余。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
4
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14]
林徽因1936测绘山东滋阳兴隆寺塔
“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较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中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幢,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聪明的应用。”[15]
梁思成手绘
“苏联斯莫冷斯克的城墙,周围七公里,被称为‘俄罗斯的颈环’,大战中受了损害,苏联人民百般爱护地把它修复。北京的城墙无疑的也可当‘中国的颈环’乃至‘世界
2020·01
的颈环’的尊号而无愧。它是我们国宝,也是世界人类的文物遗迹。……城墙上面,平均宽度约十公尺以上,可以砌花池,栽植丁香,蔷薇一类的灌木……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的纳凉游息。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它将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公园之—一个全长达39.75公里的立体环城公园!”[16]一——
参考文献:
[1][16]梁思成.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J].新建设,1950(6).[2][6]梁思成.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J].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2(4).[3]林徽因给梁思庄的信[Z].1936.
].大公报文艺副刊,1934.[4][7]林徽因.山西通信[N
[5]梁思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J].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3(2).[8]林徽因.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J].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2(1).[9]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J].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2(2).[10]梁思成.华北古建调查报告[Z].1940.
[11]梁思成.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J].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44(1).[12][13][14][15]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J].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44(1).
梁思成的精细古建筑手稿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