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面向“三创”大学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

2021-10-07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面向“三创”大学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

作者:周敏彤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41期

摘要:本文探讨了“三创”人才培养中,工科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等环节中应如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并建立良好的职业精神。文章中还提出和分析了一些可采用的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学习兴趣;启发性教学;职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1-0194-02

自李克强总理2015年初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以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国内高校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各高校都以不同的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2]。大众创业,创新先行;万众创新,教育先行。“三创”中,人才是基础,教育为根本。高校的“三创”教育应以创意为灵魂、创新为核心、创业为目的,构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不少学校已为此做了切实的努力。以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为例,设立科研、竞赛中心及就业处,给学生提供多种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组织支持各种竞赛,设立课外科研基金,支撑大创项目等等,还设有学生创业园,同学们在其中创立了文化创意、服装设计及电子商务等微企业。互联网发展降低了创业门槛,加之年轻学子个性飞扬、思想开放、不受拘束,自主创业成了不少人的选择。所以,社会需求、学校引导以及同学们自身的期望构成了“三创”的现实基础。 然而,仅仅注重项目与竞赛对于同学们普遍接受“三创”教育是不够的,不能只有少数(竞赛)项目参与者得到了训练,要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创新方法和思维的训练,所以面向“三创”的能力培养应拓展到大学教学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一、工科院校中“三创”能力的培养

工科院校需要建立“三创”能力的培养体系。就“三创”而言,创业是目标。如何创业?创什么?创新产品或创新服务是本源。何来创新产品与服务呢?需要创意。缺乏有创意的点子,创新便成无源之水。可见,“三创”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创新为桥梁,将创意和创业连接起来,形成创意、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三创”教育体系。

专业教师能为“三创”教育做些什么?要求他们带头创业,并教授学生创业知识?这完全不现实,也缺乏普遍意义,并非每人都适合创业。专业教师所拥有的是专业知识和技术,创意、创新、创业都是不可能脱离这些知识和技术而独立实现的。老师能做的是把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们,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去探究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应用,让同学们不仅有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更有持续学习与改善的能力、对于市场需求的洞察能力、科学技术发展的跟踪能力等,从而成就同学们对于日后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创新与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明的能力以及对于市场法则的理解与驾驭能力,即“三创”能力。要有效培养同学们的“三创”能力,有三个方面是需要特别加以重视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及职业精神的培养。

二、学习兴趣的建立

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是作为老师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难题之一,对于枯燥的工程学科专业课而言更是一大难点,需要认真思考与实践。

同学们经常会问一门课程学了有什么用,怎么用。这表明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同学们认知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结合实际科研工作的经历与成果向同学们介绍与分享所授课程相关内容是如何用于解决各类工程问题的,这样不仅回答了诸如此类问题,更能激发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反馈控制”可以结合雷达引导防空导弹攻击入侵飞机所实现的测量、反馈、调节等过程来为学生进行具体描述[3];“Java程序设计”则可结合具体的移动设备App设计项目展示怎样用Java在其中实现联网通信功能[4]。这些建立在教师自己科研工作基础上,易于为同学们理解的应用事例是生动且有说服力的课程知识应用范例,易于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产生某种吸引力。此外,适当布置一些较为深入的应用性练习,也有助于激励同学们的探索热情。

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研竞赛活动是提升学生学习源动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对学生“三创”能力最直接地培养。同学们借此运用课程中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把作品由概念与想法变成可以工作的样机或实物,获得的成就感不言而喻。带来的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的认知比老师言语的表述生动有效得多。像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项目通常需要多科综合知识与技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从项目申报与实施、论文和报告的写作规范等各方面予以指导,并鼓励学生申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让未曾有任何实际项目参与经历的同学参加专业课程相关的课程设计可以帮他们迈出第一步。课题需要限制广度与深度,最好紧密结合某一两门课程,核心解决方案从这一两门课程上得到支撑,其他相关知识和技能也是以往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所积累的。但课程设计的课题必须是完整的,包括调研、方案设计、系统实现、样机制作、性能测试与评估、总结等,保证同学们体验正规的项目执行流程。

综上所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样。课程教学中展示老师的课题成果与所学内容的联系,让学生完成一些带工程背景问题的课后练习,通过课程设计、竞赛或项目申请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都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三、启发性教学与勤于思考的习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启发性教学并非是个新话题。要启发什么?要启发同学们去思考与探索。“你说他听”是很难让同学们思考的,“你问他答”则不同,不管你的问题是什么,回答之前总是需要考虑思量的。

理想的课堂教学场景是教师引导同学主动参与课程知识的演绎过程。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对每个知识点完成问题的提出、解的求取以及对问题或解的引伸与拓展。上述三个方面都应让同学们主动参与其中,诱发同学们积极思考: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问题的解是什么?对于问题与解还能做什么进一步地研究?例如,在控制系统中,输入一个阶跃信号会发生什么?同学们可能比较自然地想到要去求系统此时的响应。怎么才能求出系统的阶跃响应?求解微分方程吗?他就把高等数学的知识来用了一把,有成就感!可是求解微分方程有点复杂,系统阶次变高以后更甚。能找到别的方法吗?用拉普拉斯变换吧。于是同学们开始探究用拉普拉斯变换把微分方程变成代数方程来求解,还顺势学会部分分式展开的求解技巧。把积分变换也用了。得到了阶跃响应又如何?想要比较两个系统的“优劣”怎么办?可否得到类似于“1比2小”的系统性能的比较结果?于是就有了定量描述的性能指标[3]。可见,教师上课的时候是可以把内容变成问题、变成任务,让同学们一起来完成,构成了完整的老师—学生体系,激发同学们主动参与教学环节,认真思考问题与解决方法,探究课程与课程、课程与应用之间的联系。勤于思考的习惯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了。 四、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

大学“产出”的大部分学生都会是提供各种专业服务的人员,几乎每类重要的职业都会关乎社会进步及人们的安全与利益,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员除了必须具备特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有严格明确的行为规范、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即必须具备职业精神。所以,大学教学还必须让学生建立起优良的职业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职业精神存在着一些普适要求:对工作充满热情、充分融入团队、有协作精神、在工作中体现人生的意义、找到努力的目标、满足自身的需求、获得鼓励并不断成长向上等等。此外,职业精神还包括职业伦理与操守。例如一个基因工程研究必须具有职业自律,不能造出危及人类生存的怪物。

毕业生的职业精神也是反映院校教学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精神是需要培养的,在教学实践中对同学们要进行切实的引导。教师可以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帮助同学们认识到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敦促他们认真完成每个教学环节,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每项工作做到好,引导他们关心身边的人、事与物,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差异化的目标与要求,充分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追求完美的品格。

大学为达成创新、创意和创业的教育目标,在教学上就要实现对大多数学生创新方法和思维的训练,需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勤于思考的习惯和职业精神这几个方面进行改革。这种改革要具有普遍性,将这些观念通过不同课程、不同老师,持续地灌输给学生,让其成为一种共识,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R].2015.

[2]薛慧.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4,(3):65-66. [3]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第6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4]耿祥义,张跃平.Java2实用教程[M].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