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6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1讲

2024-07-21 来源:步旅网
 第21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

 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原因2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过度,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 崩溃。

2.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严重。

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严重。

2国际关系: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 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3.影响3政治危机:法西斯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摇摇欲坠。

4经济政策: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 策加剧了危机。

1.背景2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首要任务是尽快摆 脱经济危机。

1整顿财政金融,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1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政

2调整工业生产,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发动 “蓝鹰运动”。

2.内容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 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深层点拨

3.核心: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需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评价

①美国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1)积极方面②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

 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2)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主题一 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 1.对策

(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2.教训

(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3)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讲史料

史料 1932年康涅狄格州100余家工厂的工人,每周工资竟只有0.6美元。连《时代》周刊也写道:“无法无天的雇主,把美国工人的工资压低到中国苦力的水平了。”1932年,退伍老兵和一战伤残军人山穷水尽,聚集在华盛顿露营,希望政府能提前发放他们的退伍费和伤残抚恤金。胡佛总统下令麦克阿瑟将军镇压,群众示威蜂起,闹事不断。

导读 史料表明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制度陷入风雨飘摇中。 练史料

史料 (2014·广东高考,改编)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探究 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为什么被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答案 (1)苏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力增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和对立出现。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

(3)德意日法西斯的上台并加紧对外侵略,世界和平受到严重威胁。 主题二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讲史料

史料 新政完成了一次政府职能的转变,它从两个方面永远地改变了美国的自由主义:一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二是政府对人民福利的责任。罗斯福新政对自由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自由主义深陷危机之时,罗斯福因为标榜它而延长了它,挽救了它。他也深刻地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使自由主义从自由放任的古典时期过渡到国家有限干预的现代阶段。

——摘自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导读 史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对自由主义发展的影响:丰富了政府职能,指出政府应当为人民的福利负责;挽救并巩固了自由主义民主制度;使古典自由主义发展到国家有限干预的现代自由主义阶段。 练史料

史料 (2012·山东高考卷,节选)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探究 据材料,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答案 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1.(2014·江苏高考)《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答案 D

解析 第一种自由应在罗斯福新政之前,A项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未实现财富平等的分享,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方面,与政治自由无关,C项排除。

2.(2014·安徽高考)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答案 D

解析 罗斯福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本身是加强对企业的干预而不是放弃干预,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仍然是国有公司,B项错误;这一法案的实施不是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是加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错误。

3.(2014·福建高考)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答案 A

解析 材料“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兴办教育”“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说明工程振兴局采用多种渠道提供就业机会,故选A项;材料这些做法不属于“金融手段”,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制定法规,排除C项;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是想解决就业问题而不是控制市场,排除D项。

4.2014年1月腾讯网有一篇文章以“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为题叙述了美国历史上的制度创新。在人类政治文明的长河中,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处首推( ) A.建立统一的联邦体制 B.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实行“以工代赈”的福利制度

答案 C

解析 备选项中只有C、D两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创新内容,但“以工代赈”从内涵上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C。

5.2013年以来中欧贸易战不断升级,涉及光伏产品、葡萄酒、不锈钢等多领域,影响到双方几十万人就业,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反对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呼吁双方应以史为鉴。下列最能集中反映贸易保护主义危害的是( )

A.20世纪30年代各国推行的贸易壁垒 B.罗斯福新政期间担保银行信用 C.“滞胀”时期美国政府紧缩财政政策 D.克林顿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 答案 A

解析 贸易保护主义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贸易状况的政策,备选项中B、C、D三项均为以国内经济发展调控为主的政策,故选A。

考点二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调整措施

A.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大危机的

教训。

 B.接受凯恩斯主义,放弃自由放任政策。②方式

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B.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C.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

(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③特点:在不同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重

点有所不同。

④影响

 A.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 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B.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 低下的弊端。 A.背景: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企业规模 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 的主体。

 B.含义: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资本 家不再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工人 也拥有股票。

C.评价:缓和了社会矛盾,反映了资本 社会化的趋向。企业决定权仍掌

(2)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②经营者革命——企业管理专业化

A.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

生产过程复杂化的要求。

 B.含义:企业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 技人员经营,企业所有者不再直接 从事经营。

C.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扩大了“新中间阶层”。

①人民资本主义——资本社会化

①原因

②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 补贴三部分组成。

③种类: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 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④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3)社会再分配  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的调节——建 权利。

立社会福利制度 ⑤实质: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 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⑥评价

A.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B.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 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4)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 2.评价

①前提:战后,发达国家生产力提高。

(1)实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 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②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

(2)作用 矛盾。1973年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经济“滞胀”现象。为走出困境,这些国家纷 纷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 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思维发散

①20世纪50~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建设经验。但是,这些变化并不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主题 全面认识福利国家制度的利弊

1.利:福利国家制度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减少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

2.弊:一方面集中表现在政府财政支出过大,政府负担过重;另一方面福利国家制度会带来社会道德危机,被认为不鼓励工作,简单地说就是“穷人因懒惰而贫穷,富人因努力而致富”,国家不该用福利来鼓励这些穷人继续懒惰。 讲史料

史料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导读 史料表明英国、瑞典、德国、美国等均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在缓和贫富差距的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贫困人群扩大,引发了社会不满。 练史料

史料 (2014·北京高考,节选)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探究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

答案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

1.(2014·海南高考)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全球化’取代‘民营化’”说明西欧各国在调整经济政策,使得西欧经济逐渐恢复,故A项正确;凯恩斯主义是指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失灵,故B项错误;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全球化”说明贸易壁垒在逐渐拆除,故D项错误。

2.(2013·大纲全国卷)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 A.增加货币发行量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答案 C

解析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A、B、D三项都能体现这一思想。而20世纪70年代英国采取的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即减少政府的干预,C项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符合题意。

3.(2013·安徽高考)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B.扩大政府开支 D.增加政府税收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答案 A

解析 “新经济”始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美国经济的“黄金时期”一般指1945~1969年,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美国政府的对策是减少政府的干预,故A项正确,D项错误。

4.某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出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以下关于这些办法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

A.是在清醒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根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造就了20世纪50~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C.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概念,与罗斯福的新政措施相一致 D.意味着政府必须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 答案 A

解析 这种用政府干预的方式来缓解危机的方式是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无法解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5.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D.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答案 A

解析 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直到7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滞胀”,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开始了新自由主义,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选择A项。C、D两项是B项的具体表现。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2.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罗斯福新政中减少农业耕作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进行环境保护立法、实施环保工程建设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继罗斯福新政,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平等,进行了政策调整,使“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

7.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因素有:工业革命后贫富差距扩大,工人运动高涨;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罗斯福新政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福利国家理论的影响。

8.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应运而生。

热考视角

视角一 主流价值观——面对困境的积极进取精神

有学者指出,在500余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扮演了一个开拓者和革命者的角色。其依据是罗斯福( )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B.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 C.放弃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D.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 答案 A

解析 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即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故A项正确;B项“社会主义”说法错误,C项放弃之说错误,D项否定之说错误,故排除B、C、D三项。 视角二 从社会史观看罗斯福新政

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①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②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 ③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 ④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A.①③ C.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题干明确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①项是工业复兴的内容;③应该是“以工代赈”的目的。所以排除含有①或③的选项。 视角三 历史思维看现实——高福利制度的利弊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 A.政府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B.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 C.开创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先河 D.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答案 B

B.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可知A项错误;“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始于罗斯福新政,故C项错误;为解决美国经济“滞胀”的问题,里根总统采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缩小国有经济比重的措施,可知D项错误,故B项正确。

练出高分 基础训练

1.有人说,就个人的经济活动而论,自我利益是个人活动的动机;国家的福祉只不过是在一个国家中起作用的个人利益的总和;每个人都比任何政治家更清楚地知道其自身的利益。所以他主张在经济上实行什么政策( ) A.自由放任 C.国家垄断 答案 A

解析 题干观点强调自我利益,不希望国家的干预,故A项正确;重商主义强调的是发展工商业,故B项错误;国家垄断是私人垄断与国家政权的结合,故C项错误;计划经济是用行政命令手段指导经济,国家统筹统管,故D项错误。

2.下图为1933年10月美国《名利场》杂志的封面漫画,作者的真正意图在于( )

B.重商主义 D.计划经济

A.说明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 B.讽刺经济危机使美国受到沉重打击 C.反映经济危机造成了美国社会的对立 D.说明美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材料中的人物1929年生活比较富裕,1933年却是比较贫穷,反映了经济危机造成人民生活水平骤降,故B项正确;A、C、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C、D项错误。

3.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他扮演了一个改良主义者的角色,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他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 B.他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C.他调和了美国社会的劳资矛盾

D.他以国家干预的方式完善了资本主义 答案 D

解析 A项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不是改变了自由企业制度,而是加强了国家的干预指导,故B项错误;C项题干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

4.时任美国劳工部长弗朗西斯·珀金斯描述总统的炉边谈话:我曾见到男男女女都聚集在收音机旁边,甚至那些不喜欢他的人和在政治上反对他的人也都在那儿以友好愉快的心情聆听。他们能够聆听到的内容有( )

①市场发挥自身功能给危机疗伤 ②复兴计划的目标与基础 ③银行危机的解决与信用的恢复 ④工程救济计划的实施 A.①②③ C.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罗斯福新政最大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改变胡佛政府利用市场自我调节的措施,故①错误;复兴计划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故②正确;罗斯福新政首先从恢复银行信誉开始,故③正确;新政通过兴办公共工程来解决救济问题,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5.罗斯福说:“我希望得到的评价是,我首任总统时,那些代表自私自利、权欲的势力遇到了势均力敌的对手„„到我连任总统的时候,这些势力会遇到克敌制胜的强手。”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

A.代表了下层群众的利益 B.维护了资本主义的长远利益 C.遇到了强有力的阻碍 D.压制了法西斯势力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坚信新政会取得胜利,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新政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下层人民的利益,但罗斯福主要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C项虽有道理,但不是材料的主要信息,故C项错误;罗斯福所针对的主要是那些既得利益集团而非法西斯势力,故D项错误。

6.联合利华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说:“我们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他们与公司休戚相关。„„这是我们从一家私人公司转变为一家公众公司的标志之一。”“公众公司”的出现体现了( )

A.公司变成工人所有 B.公司所有权的某种转变 C.公司由职业经理人经营 D.公司变为国有企业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说明了企业已与工人的切身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了。故选B。 7.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加斯·塞隆纳说:“公司„„不再被一群易于识别的人拥有,而是被数量庞大,可能是数以百万的人拥有,每个人只持有很少的股份,因此对公众公司或者这种体制而言,面临的挑战是,谁来约束公司的老板。”加斯·塞隆纳所评论的是( ) A.工业革命时代小企业规模扩大 B.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C.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体制调整 D.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答案 C

解析 企业经营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故选C。

8.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福利开支 答案 C

解析 注意理解“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是指作为社会主义标签的“计划”经济和平等原则给了资本主义改革的灵感。战后,西方各国福利制度逐渐完善,在欧洲一些国家,比如英国和瑞典,建立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制度。这些都是朝消除社会不公、实现社会平等方向调整的体现。

深化训练

9.美国学者威廉·卡赖在《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中说:“到1929年,美国„„工业利润之高越出常轨,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这种情形,也加深了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1929年国民收入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这些国内的失调,至少在证券市场崩溃两年之前,就开始损害经济制度的健康。”由此可知,威廉·卡赖从哪一方面揭示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 A.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助长资本为所欲为 B.垄断资本破坏市场规则,经济正常运行受阻 C.贫富悬殊加大,阶级对立日益尖锐

D.狂热的股票投机导致股市崩溃,金融体系瓦解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使1929年国民收入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可以看出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使经济制度的健康受损,即经济危机发生,故C项正确;A、B、D项所示信息在材料中都不能体现,故A、B、D项错误。

10.1937年罗斯福总统呼吁法院改革时说道:“当然,这三驾马车即政府的三个部门——国会、行政部门和法院。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马却不然„„法院的所作所为已不像是一个司法机关,却像一个政策机关了。”由此可见,罗斯福推动法院改革的现实意义在于( )

A.改革分权制衡的体制 B.减少推行新政的阻力 C.全面扩张总统的权力 D.反对法院的越权行为 答案 B

解析 1937年正值罗斯福新政时期,当时最高法院的几名法官属于顽固派,坚信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作用,反对国家干预,一再宣布新政的法令违宪,不利于新政措施的执行,由此可见,罗斯福推动法院改革的现实意义在于减少推行新政的阻力,故B项正确;A、C项与“现实意义”的题意不符,故A、C项错误;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法院拥有司法解释权,不属于越权行为,故D项错误。

11.1980年,英国经济中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为11%,而2000年约为2%。在20年里,英国转让了五十多家大型国有企业以及更多的小型国有企业。这种做法的实质是( ) A.增加国民生产总值 C.扩大政府开支 答案 B

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国有企业所占比例下降的历史现象,实际说明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即国有企业私有化,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符合题干的“实质”要求,故排除。

12.列宁曾经认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寄生的资本主义。但如今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相对稳定,看不出垂死的迹象。这主要( )

A.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影响 B.表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C.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和发展 D.说明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 答案 C

解析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否无必然联系,排除B;A、D

B.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D.增加政府税收

项有一定关系,但是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故选C。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美国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首批招募25万人,主要工作是植树造林、防止土地侵蚀、建立国家公园、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到1942年解散时,共有275万青年在队里劳动过。美国历史上全部公私造林成果,一半以上出自他们之手。

材料三 一些史学家指出,罗斯福在国内努力实行“新政”的同时,在国外,他积极与苏联建交以牵制德、日,并执行“睦邻政策”以巩固后院,并且,他还“背着公众策划各种计谋对侵略者施加战争以外的各种压力,并武装潜在的受害者”。

——以上材料均选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四 《美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一书写道:富兰克林·罗斯福已经永久地改变了美国政治,并且在他的指导下,现在美国人希望联邦政府在国内和全球事务中采取积极的态度,而在政府的宪法框架内,总统应该起主导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具体指什么?据材料一归纳该法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据材料二、三、四概括罗斯福新政涉及哪些方面的调整? (3)结合美国的相关史实,请你谈谈大危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4)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正在寻求什么最为有效的策略?联系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政府对内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当前危机的危害?

答案 (1)工业复兴法。内容:一是由国家调节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二是国家出面调整劳资关系;三是国家举办公共工程。

(2)以工代赈(增加就业、环境保护)方面、外交方面、政治体制方面。

(3)一方面,造成了生产力的倒退、大量工人失业、社会动荡等;另一方面,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策略:寻求全球合作来应对危机。应对措施: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引导;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指导;采取有力措施拉动内需。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20世纪中期——1940年代和1950年代——取得了标志性的重大扩展,而这一增长的主成分,至少在开支方面,是前几十年社会保险工作苦心经营的结

果。简言之,这些计划一开始,收入保障之基本计划——退休、失业和工伤——的范围和覆盖率就逐步持续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

——NeilGilbert,PaulTerrell著《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材料二 早在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1995年,法国社会保障总赤字达1200亿法郎。瑞典政府1994年的财政赤字为1900亿克朗。社会保障状况一直较好的德国从1995年起也出现了医疗保障赤字。欧洲各国向人们提供的高标准的福利是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征税维持的,因此也就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使欧洲难以和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竞争。福利国家开始违背其本来目标,一些人看到,多工作并不能使生活改善多少,甚至还不如领取补助和失业金合算。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国家的失业率都在两位数以上。„„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欧盟成员国人均寿命从二战结束后的66岁上升到50年后的76岁,这就意味着个人平均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增加了10年,平均享受医疗照顾的时间也相应多出十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主要危机。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

答案 (1)成就:大规模失业现象得到控制,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社会福利项目覆盖到人生的各种风险;社会福利覆盖的人群从一部分人扩展到全民;社会福利的水平逐渐提高。

(2)危机:福利国家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导致严重的财政危机;沉重的福利开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欧洲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失业危机严重;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了福利国家的危机。

(3)认识:积极作用:保持政局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劳资合作;改善人类福利。 消极影响:使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解析 (1)首先抓住材料信息“退休、失业和工伤”、“覆盖全民”、“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然后从社会福利效果、覆盖种类、覆盖人群、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概括成就。 (2)首先抓住材料信息“财政赤字”、“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失业率居高不下”、“人均寿命上升”,然后从财政危机、企业成本、失业危机、人口老龄化等方面概括危机。 (3)结合前面问题福利国家制度的成就和危机,辩证地分析即可。

——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