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生成逻辑与治理架构

2020-09-23 来源:步旅网
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医学人文精神培育

的生成逻辑与治理架构

摘要: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愈发成为建设健康中国、推进健康治理的重要工具,旨在构建一个多民族健康与共、血脉相连的共生状态。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建构必须赋予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理念,以责任、文化、命运为共生单元的建构逻辑,进而形成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全流程治理框架。一方面要明确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目标导向,夯实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要健全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政策体系,创新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共治机制,进而实现健康治理和健康中国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健康中国;医学人文精神;价值维度;全流程

202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所爆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抗击公共卫生事件阶段性的胜利,这与**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遥相呼应,《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到二〇三五年建成健康中国”[1]。**总书记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的理念,这与医学人文精神理念相辅相成,医学人文精神要求不仅要关注病人肉体上的完满状态,还要关注病人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因此健康中国战略视角下基于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生成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医学人文精神实质上是以病人为本的医学伦理精神,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赋予医学人文精神更加丰富的内涵,那就是一改传统的对患者外在的问候关怀,更加注重对每个生命体内在健康的关心、对人格尊严的尊重、对权利需求的满足,正如**总书记所说:健康中国行动就是要践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保障人民对健康的需求。因此,医学人文精神是对人本精神需求的真实写照,是

救人济世的最高宗旨,是对生命的人本关照。医学人文精神的价值是现代医学进步发展的灵魂之一,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关心患者的躯体,更要关心其心理和精神需求,在医疗救护过程中更加充满人文关怀,对病人的身体、心理上更加关心。故此,研究健康中国战略,必须要着眼于医学人文精神价值维度,将其更好的运用于全民健康行动规划当中,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来,进而促进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实现医学人文融通的有效路径。

二、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价值维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将健康中国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地位是国家治理理念与国家发展目标的升华,有助于促使关注健康、促进健康成为国家、社会、个人及家庭的共同责任与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方面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同时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综上,医学人文精神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责任、文化、命运为健康单元的建构逻辑,进而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生成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命运共同体三维向度的建构。

(一)责任共生:医学人文精神建构的政治价值维度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政治稳定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共生元素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最大公约数,任何一种合作型的政治团体的组成都离不开利益最大化和责任共生。那么从责任共生的角度出发,医学人文精神作为健康中国战略重要元素,其中包含的医者仁心,尊重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人格,对待所有病人一律平等的政治价值,构成中华民族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共生意识,这种责任共生是维护各民族对国家政治信任和政治认同的基础和前提,是党和国家建立的一套有助于维护中华民族政治认同的责任共生体

系。 如果没有责任共生就没有“中国奇迹”,那就是要重视人的生命,这与医学人文精神救死扶伤的理念一脉相承,正如**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把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2]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责任共生体系的建构,促进医学人文精神与责任共生体系协同发展。

(二)文化共生:医学人文精神建构的文化价值维度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盛发展的灵魂,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在于经济的腾飞,更是伴随着文化的兴盛,脱离文化支撑的民族不可能得到长足发展。亦如**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3] 医学人文精神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组成部分,挖掘其内涵和需求有利于积极建构和谐共生的医患关系,医学人文精神倡导情理共育,强调一切从人性出发,倡导人本主义,特别是在医疗过程中对人的关心、尊重和关怀,不仅要施与患者情感上的共鸣,更要把握医学的理论高度,讲究医术和伦理道德,共同促进中华文化大繁荣。可以说离开中华文化的“灵魂”就不可能有“中国奇迹”的发生。因此,医学人文精神是仁心仁术的医道精神,对我们构建文化共生价值维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三)命运共生:医学人文精神建构的命运共同体维度

**总书记指出:“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置身事外,必须团结一致共同面对,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家园,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共克时艰”。[4]医学人文精神强调对人的关心、关爱和尊重,是对学医人和行医人所应该追求的完善人生价值观。面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必须要大力弘扬医学人文精神,践行救死扶伤理念,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体,对每个生命都充满人文关怀和医疗救助,努力构建命运共同体大格局。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命运共生的空间里依然会充斥着各种极端行为和自私阴暗的一面,诚然如此,我们并不是要建立一个完全的“你、我、他们”一致的全覆盖的模式理念,而是要在医学人文精神的指引下积极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概而论之,无论是从医学人文角度,还是从命运共生角度,中华民

族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而医学人文精神要求我们要尊重人的生命,以生命至上为理念,不断共筑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大格局,让每个生命个体都能在互动、互助、互爱的单元里尽显生命的魅力。

三、形成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全流程的治理架构

关于实现“医学人文精神”培育途径和方法,国际国内很多学者也提出不同的见解,比如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加大信息共享力度、强化人文科学教育等。但是必须要强调的是我们要立足国内实际,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过程中万万不能照搬他国经验,要充分挖掘中华民族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逐步实现“把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健康”的中国化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将医学人文精神理念融入到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面向新时代我国健康领域的主要矛盾积极融入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理念,形成“医学人文精神”全流程治理框架,发挥协同有效效应。

(一)明确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目标导向

在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全流程治理框架中,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优先目标是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的MHS全流程设计和培育工作,这对后续各项工作的实施开展至关重要,起到引领的作用。所以,人民至上,健康至上这一价值理念展现的最佳方式应该于党和国家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计划理念中体现出来,并且“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不仅仅局限在医疗卫生事业当中,更应该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不断发挥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影响力。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频发医闹、医患关系紧张等事件,医疗卫生事业逐渐呈现出功利化趋势,人性化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事业逐步脱离医学本质,个别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如此,不少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依然停留在“重物轻人”“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重面子工程、轻民生工程”的认知层面继而导致执行偏差,并且对卫生健康的人力资本投资属性也认识不足。因此,加强医学人文精神在健康中国战略体系的建设很有必要,大力培养医务人员人文精神,对于缓解医患紧张关系,提升医院良好的医德医风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下一步应该不断完善和明确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目标导向,树立“人文精神优先”业绩观,纳入平常各项考核指标体系,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考核指标力度。

(二)夯实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组织保障

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当把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作为优先目标设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夯实相应的组织保障。相关目标偏好的实现离不开一个组织或者政党的强有力领导,因此,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组织保障首先是离不开党的强有力领导。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实施和形成并不是简单的组织,而是由多样化的组织和多方规章制度聚集合力形成的具有内在联系、有计划、有组织的治理体系单元组合。加之影响医学人文精神治理体系的广泛性和各部门协同的效应性,这就要求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框架内,充分发挥党政一把手对于实施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体系的高度重视和精准实施,亲自督导挂帅,亲自参与。建立各级“健康中国战略”和“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室”组织领导机构,依托各部门成立“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室推进委员会”,进一步融合、加强个部门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充分发挥各部门智囊团作用,协同开展好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工作,确保公共卫生政策、重大项目等优先保障人民健康权利。

(三)健全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政策体系

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实施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路径离不开全局性设计,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将大健康战略、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起来,增强全民健康行动。《纲要》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5]因此,在健康中国战略框架之下,积极把医学人文精神理念融合入公共卫生政策当中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以“五位一体”为导向,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这就需要我们党和国家在经济、文化、医疗卫生事业等领域建设中要遵循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原则,充分发挥中国特色主义制度的优势,团结一切力量,将医学人文精神理念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积极构建良性有序的“五位一体”总

体布局。当前,我国许多文件政策中不乏医学人文精神理念的表述,但是比较笼统和没有形成规范化管理,尚未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和规章制度,实际的监督落实和影响评估工作还没有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故此,需要党和国家层面制定实施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发展需要的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医学人文精神理念培育的政策体系,各级地方党政机关要积极带头落实,创新工作方法,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形成合力,发挥协同效应。

(四)创新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共治机制

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构建医学人文精神理念框架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因此,在实施公共卫生政策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医学人文精神共治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格局,积极动员更多的社会组织力量参与进来。同时合力打造健康促进品牌特色活动,增强全民健康意识和医学人文意识,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合力效应,发动各方力量的广泛参与,促使医学人文精神理念与健康中国战略有机融合,进而形成全社会共享共建共治的格局。在大健康、大卫生战略框架下,跨部门合作达成有效共识还是存在一定的挑战,因为我国有效的公共卫生共享信息库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涉及的领域范围广泛。所以,信息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各方利益冲突无法规避,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协调各方力量,不断创新治理机制,积极探索横向和纵向的有效协同治理模式。比如,党和国家层面可以把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目标纳入“十四五规划”范畴,自上而下进行科学规划,在充分调研、征求意见、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逐步实施落地,激励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其中,发挥全民共治的叠加效应,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的模式积极推进“健康优先”和其他领域的和谐共生共治机制。

四、结语

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理念对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而深远。结合《纲要》文件精神和现实需要,遵循共生理念的内核要求,可以提供一个视角“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生成逻辑和治理全流程框架。面向新时代卫生健康领域的矛盾,我们要积极探索,从明确目标导向、夯实相关政策、创新共治机制等环节着手,形成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健康治理框架,有利于进一步促

进全民健康理念的形成,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凝练中国健康治理方案,为构建中华民族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11-29(2):1-5.

[2]**在福建考察时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进步的基础[N].人民日报,2021-4-02(4).

[3]**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上的讲话[N].新华社,2021-10-30(1).

[4]于衍学.基于三个认知维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12):16-23.

[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32):5-20.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1).

[7]赵刚,王丽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属性解读[J].湖湘论坛,2017(1).106-112.

基金项目:本文是桂林医学院2019年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重点项目“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医院人文精神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XZXZD01)阶段性成果;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互联网+医共体’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FGL010)。

[1]

作者简介:邓宏林(1979--),男,苗族,桂林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医院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