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版七下语文文言文中考题汇编二Microsoft Word 文档

2024-09-16 来源:步旅网


2019七下文言文二

一、 【陋室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

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 ( 一)1、解释下例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有仙则名 ( ) (2)谈笑有鸿儒( ) (3)无丝竹之乱耳 ( ) (4)无案牍这劳形(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4、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A、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 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2分)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5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3分) ’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6、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请仿照①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②句在括号内作批注。 ①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7、“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8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 (4 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0~12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0.(1)解释加点的词语。(211.有仙则(1)翻译下面句子。名( ) (2)分)

(4分妻子不觌( ) (2)孔子云:12.辄自笑曰:“何陋之有) 用原文句子填空。“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4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 陋室的主人自评 “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 ”来表达。 ( 三)、[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 (四)、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1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云:“何陋之有?”

6.选文的作者是 代 。(2分)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有仙则名( ) ②斯是陋室( )③谈笑有鸿儒( )④无丝竹之乱耳( ) 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 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 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9.翻译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2分)

(五).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 《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分)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七)、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共8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九)、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 融然②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无案牍之劳形 A B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博学善属文 弦徽不具 C D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甲文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强调“陋室”不陋。

C.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中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分别写出刘禹锡与陶渊明居所的萧条冷落。 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7.联系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叙述,你认为乙文中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

(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这劳.形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2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

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十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10题。 陋室铭 刘禹锡 5、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仙则名 名:名气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气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 D、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身体劳累 6、作者笔下的居室宁静、雅致。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

青”、“调素琴,阅金经”展示给你的画面。(4分)

答:

(十二)、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共42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 C.陶后鲜有闻..(多) (少) D.宜乎众矣(.适宜)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简要回答问题。

(1)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 (2)(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 12.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3分)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十四)、阅读下文,完成8-10题。(15分)陋 室 铭 8、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10、文中写到哪三位古人?为什么要写这三位古人?(5分)

(十六)、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15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 6.选文的作者是 代 。(2分)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有仙则名.( ) ②斯.是陋室(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丝竹..

之乱耳( ) 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C. 有龙则灵.B. 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

9.翻译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2分)

(二十)、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案牍之劳. 11、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形 ( ) A、臣不胜受恩/感激 B、今齐地方/千里 B、朔气传/金柝 D、水/不在深 12、翻译(2分)

孔子云:何陋之有?

13、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2分) 二十 一、理解性默写

1. 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 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之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老形。 6. 以古代名人自比的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 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河陋之有”? 8.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句子:惟吾德馨。

9. 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阶绿……

无案牍之劳形。

10.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 、爱莲说

(一)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16.翻译下面句子。.( ) (2)亭亭净植

.( ) (3)出淤泥而.不染(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7.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18.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甲爱莲说 乙习惯说(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

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

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

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

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1)香远益清 (2)陶后鲜有闻 (3)每履之 (4)语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丹之爱,宜乎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20.《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4分) (三)《爱莲说》《战国策·齐策》比较阅读及答案(2016年济南市中考题)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爱莲说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可爱者甚蕃 蕃:繁多 B. 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 C.亭亭净植 植:种植 D. 陶后鲜有闻鲜:少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之意不在酒 B.濯清涟而不妖 人不知而不愠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D.同予者何人 陈胜者,阳城人也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 ,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 “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 ,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孟尝君有舍人①

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日: “猿猴错木据水,则不

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

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⑤

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

则谓之不肖⑥;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⑦

?”孟尝君曰: “善!(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舍人:侍从。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yáo)鎒(nòu) :古代除草的农具。⑤之:这里是用的意 思。⑥不肖:没有才能。⑦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 分) 拙 则 罢 之 不 肖 则 弃 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译文:

11.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 分)

(四) 阅读回答问题 (16分)

【甲】 《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⑴不蔓不枝 ( ) (2)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1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 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1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4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4分)

(五)《爱莲说》练习题

一、课文分析1.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2. “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5.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答: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 7.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莲比拟不慕免得,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8. 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二、填空题:1、 作者在第一段中从(生活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品质。

2、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在《爱莲说》中找出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妖。

3、 作者以(莲)自况;表明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陶渊明),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桃花源记》),与“鲜有闻”的“鲜”字构成反义词的是(众)。 阅读《爱莲说》,回答文后几道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蕃: ) ②陶后鲜有闻 (鲜: )③亭亭净植( 植 : )④濯清涟而不妖 (濯: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7、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①最喜爱的花是: 。 ②喜爱的原因是: 。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8226咏梅》 7.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 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文:

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10.【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11.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 ) (2)濯清涟而不妖( )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10.翻译句子。(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 文言文阅读(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 ) ②陶后鲜有闻( ) ③而名之不可( ) ④莫能肖也( )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 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

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

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三【河中石畜】

(一)【201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卷】

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1-15题。(共11分)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阅十余岁 阅:___ (2)竟不可得 竟:___ 1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1分) 山门圮于河

13.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 (2)众服为确论。

译文: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2分) 答: 1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12分)

1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 山门圮于河( ) (2) 湮于沙上( ) (3) 如是再啮( )

20. 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2分) (1) 一老河兵闻之( ) (2) 当求之于上流( )

21.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 众服为确论。

2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分)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23. 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 “其二”的具体内容。(3分)答: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10分)河中石兽 纪昀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求之下流,固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一寺临河干/临表涕零 C.当求之于上流/策之不以其道 D.果得于数里外/ 扶苏以数谏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寺僧判断石兽在下游,“顺流下矣”,但到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 B.讲学家判断石兽应在原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C.老水兵则判断石兽在 “上流”,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懂得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有时比实际经验更可靠。

(四)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1~14题。(12分)河中石兽纪昀 1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2分)

(1)遂反溯流逆上矣。( )(2) 可据理臆断欤?( )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②棹数小舟,曳铁钯( )

③湮于沙上( )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 。

14.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 (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 题。

5.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棹数小舟棹:划船

B. 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C. 渐激渐深激:猛烈 D. 转转不已 已:停止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求石兽于水中/能谤讥于市朝 B. 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 C. 至石之半 /怅恨久之D. 如其言/其如土石何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B.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C.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 D.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的呢?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六)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24分)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湮于沙上 (2)遂反溯流逆上矣 20.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分)

(2)可据理臆断欤?(2分)

21.初三复习时,老师请小红翻译“凡河中失石……”一句,小红将“凡”译为“凡是”,老师指出了小红的错误,小红不解。老师提示说:“课文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哦。”小红恍然大悟,并从河流的特点出发举出了不能于上 流求石的两种情况:(1) ;(2) 。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2分)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山峦为晴雪所洗

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D.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1.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

(2)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

12.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4分)答:

(八)【2016·青海省西宁卷】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9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⑴山门圮于河 圮 ( ) ⑵湮于沙上 湮 ( )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

⑴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于 ( ) ⑵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之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2分) 译:

1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2分) 答:

1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陋室铭》答案

一、参考答案: 12、、((11)有名(出名、闻名))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大学者 (3)干扰(扰乱、使……乱)。 ((2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形体、身体 呢?(3)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3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示例:A (1) 5反问句式,突出主旨(、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2)引用孔子的言论,强调陋室不陋

(3)把“陋”放在“有”前,强调陋室不陋

78、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

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二、参考答案:

10.(2分。每题1分)(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11.(4分。每题2分)(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2.(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我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确实像书窝啊!”

三、答案:8.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9.答案: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10答案:托物言志 倾听、思考、记忆 11.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四、

答案:6.唐 刘禹锡 (2分)7.出名 这 学识渊博的人 奏乐的声音 (4分, 8. C(3分)9. ①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五、 14.(3分)每个解释1分。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 ②使身体劳累 ③所以,因此 15.(2分) D 16.(4分)每句2分。酌情给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7(1)(2分)各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3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翻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君主,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啊。 七、 答案: 16.(1)出名(或:著名)(1分)(2)品德高尚(1分) 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1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

19.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 九、

4.B(3分) 5.D(3分) 6.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源明一点也不推辞。(4 7.高雅脱俗、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意思对即可,3分)

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被乡邻所看重。曾写《五柳先生传》,在里面说:\"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阳挡风,旧衣衫穿破了,盛饭的容器屡次空着,是安然自若的样子。\"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有一种与万物融为一体的释然感受。有时如果没酒,(陶渊明)也可以不停地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琴上也没有弦。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 十、18、(1)有名(出名、闻名) (2)大 (3)干扰(扰乱、使……乱) (4)形体、身体(每小题1分) 19、(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2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分,每空1分) 21、A (2分) 十一

(一)5、C(2分)

6、连片的青苔蔓延上台阶,阶上一片碧绿;芳草的颜色映人帘里,帘内满目青葱。在简陋的屋子里,有人在尽情地弹奏古朴的琴,有人在吟诵着佛经。(每句按照句翻译只能得1分,加上一定修饰语得2分)

十二、9.D[解析]宜:应当。

10.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我的身体劳累。

11.(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衬托莲之高沽。(如果答“对比”或“衬托”也给分) 12.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13.C[解析]‘‘说”侧重于议论。

十四、8、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9、从环境的清幽、交友的品位、情趣的高雅、远离世俗官场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10、诸葛亮 子云 孔子 写这三位古人,用于证明只要住的人品德好,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

十六答案:6.唐 刘禹锡 (2分)7.出名 这 学识渊博的人 奏乐的声音 (4分,每空1分)8. C(3分)9. ①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二十、【答案】

10、(1)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这;(3)调弄,这里指弹(琴); (4)使……劳累。(每小题1分,共4分) 11、D(2分)

1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解释了“陋”1分,注意了句式和语气1分)

13、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答出“类比”或“以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1分,答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或“突出陋室不陋”1分)

二 【爱莲说】、 【答案】(一) 15.(3分,每题l分)①多②立③却,但是

16.(3分)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17.(2分)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意思相近即可)

18.(5分)陋室(或陋室不陋) 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千里马的遭遇 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愿望 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租近即可) (二)答案:

17.更加;少;踩;告诉(2分) 18.A(2分)

19.①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4分) 20.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第二空: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4分) 【参考译文】

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侵蚀扩展。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三)答案:6、C7、B8、D 9.拙则罢之/不肖则弃置之

10. 曹操举起三尺长剑,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

1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不必因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这个人)

翻译:孟尝君因为瞧不起某个门客,因而就想把他赶走。 鲁仲连对他说:“猿猴如果离开树木浮游水面,(它们的动作)就不如鱼鳖(灵敏);逾险阻,攀高地,骏马就不如狐狸。曹沫举起三尺长剑,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假如让曹沫放下他的三尺长剑,让他拿起耕田的器具,和农夫一样在田里劳作,他就不如农夫。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舍弃他的长处,改而使用他的短处,即使是尧也有做不到的事。现在派人去做他无法做到的事,就说他没有才能;教人做他做不了的事,就说他笨拙。笨拙的就把他免去,不贤的就把他抛弃,使得人群中有被抛弃赶走的人,大家不屑与他们相处,他们就会来加害于你,向你进行报复。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孟尝君说:“好!”于是没有赶走这个门客。

(四)答案:

10.⑴长枝节,生出枝节(2)停止 11.C(2分)

12.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分)

13.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4分)

14.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15.明16.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五)参考答案1、①多 ②少 ③树立 ④洗涤

2、①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②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3、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香远益清

4、品德高尚的人(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

5、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花的。 答案

7.(1)沾染;污染(2)我(3)听说(4)等待;等8.莲,是花中的君子。 9.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11.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答案: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 12.D(2分)

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8226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5.(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答案】 (二)(15分) 9.(4分)(1)沾染(污秽) (2)美丽而不端庄 (3)耸立的样子(“高高的样子”亦可) (4)认为(每小题1分) 10.(4分)(1)水中陆地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是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每小题2分)

11.(3分)示例: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12.(4分)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2分);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

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2分)

答案:18.①树立 ②少 ③说出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l分) 19.B(2分) 20.A(2分) 21.(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 22.B(2分) 23.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24.洁身自好 高洁(2分)(意思接近

1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5.(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译文] 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像.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三《河中石兽》

(一)11. (1) 阅:经过,过了 (2) 竟:终于,到底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2. 山门/圮于河 评分说明:(1分)

13. (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亊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评分说明:(4分)毎小题2分,重点词语“尔辈”“物理”漏译或错译扣1分。

14.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悚讶的结局,而且从悟出了天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评分说明:(2分)主要内容1分,道理1分,言之成理即可。 15.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則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二)19. (3分)(1)倒塌(2)埋没(3)咬,这里意为冲激。 20. (2分)(1)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2)石兽 21. (1分)众/服为确论。

22. (3分)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采分点:“如”、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译出大意1分) 23. (3分)“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1分)“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 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2分)(照抄 原文,理解正确,可酌情给1分) (三)9. (3分) C (A.固然,巩固;B.靠近,面对;C.它;D.几,屡次。) 10.(4分)

(1)这不是木片,难道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吗?(木杮:木片;岂:难道;为:被)(2分)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方面,却不知道另一方面的人很多,难道可以根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但:只;臆断:主观地推断或主观臆断)(2分) 11. (3分) D(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四)11.(1) kuī (2)shì

12.(4分)(1)异,特殊、特别。只要是“特殊”的近义词即可,1分。(2)去,离开。 1分。(3)逃走 1分 (4)亲近而不庄重 1分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

13.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里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意思接近即可,2分)。

14.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

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评分标准:只要符合寓言内容,言之成理即可,2分。 ( 五)答案:5.C6.A7.B8.D (六) 19.(1)埋没(1分)(2)于是,就(1分) 20.(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3分,译错一个关键词扣1分。关键词“尔辈、物理、是、木杮、岂、为”) (2)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2分)

21.要点:从河床角度,如河床太陡、淤泥或卵石河床等;从水流角度,如水流常年很浅、很缓等。(一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七)10.B 11. (6分)

(1)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 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2 分)

(2)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4分)

12.(4分)

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八)答案:

11.⑴圮 (倒塌 ) ⑵湮 (埋没) 12.⑴于(介词,在) ⑵之(代词,指代二石兽) 13.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14.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1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