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怎样赏析诗词

2020-04-05 来源:步旅网
怎样赏析诗词 怎样赏析诗歌

1,主题的鉴赏。

“文载道,诗言志。”诗歌和所有文学作品一样,总是要反应一定的思想内容,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怀古,或讽今;或思乡,或忆友;或离别的忧愁,或重逢的喜悦;或穷困的愤激,或通达的豪迈;或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或隐居山林的闲情逸致。哲理是哲理诗的重要赏析点。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既写出报复和气度的远大,更写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既写出隐者的品格,诗人未见其人的怅惘和敬慕,也更引申出哲理性意蕴:探寻事物或真理时,往往直觉其在近处,却把握不到,感到困惑。诗歌炽热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咏唱不衰的主题。在诗歌鉴赏中,更要好好把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杜甫《临洞庭》,前者抒写愿得引见之情,后者却在洞庭景物的描写后抒发高亢的爱国情怀,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思乡,后者忧国。

2,虚实的结合。

诗歌的主题总是要通过一些手法来表达,虚实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虚即是抒情言志,实就是写景叙事。鉴赏时,要分清哪是虚,哪是实,是情由景生,还是借景抒情,是触景生情,还是情景交融。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就在写景叙事,实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直抒胸臆,虚写,形成由实及虚的格局。高适《别董大》同样由写景到抒情,格局分明。王维《渭城曲》“渭城朝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虽也属于写景,但其中已用“渭城”“客舍”“柳色”等来表达离别情怀了,因而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格局。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人将“虚”——轻快喜悦之情,寄寓在了“彩云间”“一日还”“轻舟”等“实”中,也形成寓情于景的格局。

3意象的把握。

中国古典诗词,喜欢用特定的意象来表达意旨。如“明月”表思乡,“折柳”“杨柳”表离别,“浮云”“黄云”表游子等等。因而,揭示意象内涵便是诗歌鉴赏的重要选点。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就用“春风”这一意象指浩荡的皇恩,君王的关爱。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便用“浮云”这一意象指奸佞小人。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以“杨柳” 这一意象指离别。

4,映衬和烘托。

这一手法,提法多种多样,有的称其为渲染,有的称其为烘云托月,有的称其为正衬和反衬。高适《别董大》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黯淡景象来映衬离别之情,而王维《渭城曲》却用“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来反衬离别之情。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碧”衬“鸟白”,“山青”衬“花红”,不仅如此,两句还共同对后文“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诗人乡思之深厚。咏史诗中对史事的叙写也可视作是衬托,史实铺写越详尽,讽今越深刻。李白〈越中览古〉和〈苏台览古〉两绝句,均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昔日繁华,映衬今日凄凉。

5,正面与侧面。

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描写美丽的荷花靠向采莲女脸边,在脸两边开放,从而写出“人面荷花相映红”的采莲女子的美,其描写角度极好。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诗人同样选择巧妙的侧面描写角度,以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实也是以兄弟们登高清点人数,对少的那人的思念,来抒写自己对众兄弟的思念。

6,典故的使用。

用典既使诗歌典雅工整,也使诗意含混晦涩。于是,诗歌鉴赏有责任分析典故的出处和意义,使诗意明确。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便运用了《晋书 向秀传》中向秀作《思旧赋》、《述异志》中王质入山两个典故。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运用了《玉树后庭花》这一典故指亡国之音,靡靡之音。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也用了庄周梦化蝴蝶和杜宇化鹃啼血两个典故。

7,炼字与炼句。

古代诗歌特别讲究用词用句的准确与凝练,有“推敲”佳话。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出”字,杜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蒸”和“撼”字,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字,而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更是著一“闹”字而卓绝千古。古代文人尤其喜欢用系列字词来塑造一定的意境。孔上任《桃花扇》:“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中便以“残”、“废”、“瘦”、“空”等词营造战后荒凉的气氛。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大”、“孤”、“长”、“落”、“直”、“圆”等词描绘塞外雄奇瑰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8,修辞的选用

对偶、引用、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常在诗歌中使用,有时使用其他说法,如对仗、用典、比兴、移情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等便是移情于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等便是对仗。

9,诗歌的其他特殊表现手法

譬如诗眼的提取,2002年全国高考,便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考查考生对诗眼“折柳”的提取和把握,2003年全国高考,考查的是王维〈过香积寺〉颈联诗眼“咽”,“冷”。譬如语序的排列,有些诗句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而改变了语序,理解时应调整复原。如“碧梧栖老凤凰枝”就应理解为“凤凰老栖碧梧枝”。譬如省略与跳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就是用系列景象跳跃组合,构成特殊的效果。譬如一句一绝,1999年高考选择杜甫《漫成一首》便是考查“每句一景”,“一句一绝”,这一体格格式,在其《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等中均有体现。

总之,赏析点的选择,对诗歌赏析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赏析点的确定,必须根据诗歌材料本身而定,选取其最重要的要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