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花瓷器知识

2021-07-03 来源:步旅网
青花瓷器知识

  青花瓷器是⽤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层透明釉,经⾼温还原焰⼀次烧成。那么你对青花瓷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青花瓷器知识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青花瓷器的青料  (⼀)苏⿇离青

  即苏泥⿇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其名称的来源,⼀说是来⾃波斯语“苏来曼”的译⾳。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名叫苏来曼的⼈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种说法是,苏泥⿇青应为苏⿇离青,是英⽂smalt的译⾳,意为⼀种蓝玻璃。此料属低锰⾼铁类钴料,故青花呈⾊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青花的⼀部分和明永乐、宣德官窑所⽤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带。

  (⼆)平等青

  ⼜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空⽩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此料呈⾊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时。

  (三)⽯⼦青

  ⼜称⽯青,产于江西⾼安、宜丰、上⾼⼀带。此料单独使⽤时,青花发⾊灰暗甚⾄发⿊,明清⼆代民窑普遍采⽤此料,官窑则⽤于与回青调和使⽤。

  (四)回青

  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此料发⾊菁幽泛紫,若单独使⽤则浑散不收,故多与⽯⼦青混合使⽤。明代嘉靖⾄万历前期多⽤此料。其中分上青:混⼊⽯⼦青10%,⽤于混⽔(填⾊),发⾊青亮;中青:混⼊⽯⼦青40%,⽤于设⾊(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五)浙料

  ⼜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华⼀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青翠,明代万历中期⾄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此料。

  (六)珠明料

  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发⾊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此料。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锰类。  (七)化学青料

  即⽤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发⾊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缺乏附着⼒,价格也低廉。使⽤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青花瓷器的款识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类。

  (⼀)纪年款

  在青花瓷上,⽤写、刻、印等⽅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为主,纪年款⼜分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地⽀表明年号的⼲⽀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有云蒙⽓。嘉靖款笔画粗重,劲中藏秀。前⼈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五句话。清代康熙款字体⼯整,青花料⾊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格式讲究。乾隆、嘉、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其中还有英⽂款识“CHINA”,是近代出⼝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的英⽂款。民窑青花瓷的纪年款很少,有“⼤明年造”等,字体草率。书写得很随意。

  (⼆)吉⾔款

  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草,潇洒飘逸,⼀⽓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们对幸福⽣活的向往。

  (三)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的收藏价值。

  (四)赞颂款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等。“哥⽡弟⽟”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即陶,⽐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哥,⽽瓷⼜⽐美“⽟”更洁⽩光润,“⽟”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五)纹饰款

  ⼜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仙、⼋吉祥等。纹饰款中的“⾖⼲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楼⼤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叫“花押”。

  青花瓷器的特点  (⼀)唐青花(618—907)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的青花瓷残⽚⼆⼗余⽚;⾹港冯平⼭博物馆收藏的⼀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顿博物馆收藏的⼀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瓷⽚的胎、釉、彩进⾏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的青花瓷⽚来看,其青料发⾊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灰⾊,烧结度较差。底釉⽩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器型以⼩件为主,有

  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分两⼤类,⼀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花、梅花等⼩花朵为多见;另⼀类是在菱形等⼏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宋青花(960—1279)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是⾛向了衰败。到⽬前为⽌,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的⼗余⽚瓷⽚。⼀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沙塔塔基,共出⼟13⽚青花碗残⽚。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年”(977年);另⼀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了⼀⽚青花碗腹部的残⽚。该塔塔基出⼟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这⼗余⽚宋青花瓷⽚,都是碗的残⽚。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前⼀处的较浓、发⿊;后⼀处的较淡。发⾊较⿊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就有着丰富的钴⼟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直接的延续关系。

  (三)元青花(1271—1368)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了“瓷⽯+⾼岭⼟”的⼆元配⽅,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烧成温度提⾼,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和卵⽩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料两种:国产料为⾼锰低铁型青料,呈⾊青蓝偏灰⿊;进⼝料为低锰⾼铁型青料,呈⾊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料并⽤的情况。器型主要有⽇⽤器、供器、镇墓器等类,尤以⽵节⾼⾜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除⽟壶春底⾜荡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釉,见⽕⽯红。

  元青花的纹饰最⼤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不乱。笔法以⼀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物、动物、植物、诗⽂等。⼈物有⾼⼠图(四爱图)、历史⼈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梅、灵芝、花叶、⽠果等;诗⽂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边;龙纹为⼩头、细颈、长⾝、三⽖或四⽖、背部出脊、鳞纹多为⽹格状,矫健⽽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填满青料);海⽔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四)明清青花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盛⼜⾛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个⾼峰,

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逐渐⾛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度中兴,最终⽆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