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分析·进驻高原官兵心身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潘玲
(解放军第153医院 空勤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了解高原环境下官兵的心身健康状况,为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已经。方法 在进驻高原驻训
第一周末,整群随机抽取西藏驻训某部118名官兵(研究组),同部留守官兵102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中国心身健康量表(CPSHS)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PSHS总分较高,其中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以及焦虑因子、抑郁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进驻高原官兵在进驻初期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身健康状况问题。关键词:高原;官兵;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8.48.161
本文引用格式:潘玲.进驻高原官兵心身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8):211-212.
0 引言
应激条件下军人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影响因素,受到了广泛关注[1]。关于军事应激所致官兵的心理损害及其相关因素等已有报道[2]。如何在高原情况下,即能保证顺利完成非战争军事任务,又能减少由此带来的“应激损伤”,一直是研究的热点[3]。但国内此类研究报道较少。由于进驻初期,高原相较于平原驻地的环境变化较大,任务急重,开展心身健康状况调查存在较大的难度,故本研究对参加高原驻训的官兵,在进驻一周后开展调查分析,探讨高原军事应激条件下官兵的心身健康状况,为今后探讨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统等以及焦虑因子、抑郁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1。表1 两组CPSHS评分比较(±s,分)项目总分眼和耳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肉皮肤生殖及内分泌神经系统焦虑抑郁精神病性家族及过去史L研究组(n=118)32.36±17.45**1.22±1.121.52±1.36**1.63±1.61**1.61±1.86*1.02±0.891.16±1.331.20±1.061.68±1.84*3.38±2.06**3.09±2.14**4.16±1.820.60±1.029.52±3.74对照组(n=102)28.28±12.261.18±1.141.06±1.021.08±1.221.25±1.430.98±0.881.08±1.131.17±1.151.40±1.422.62±1.812.32±1.663.86±1.630.57±0.869.43±3.56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研究组为某部参加高原驻训的官兵,采用按连建制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18名,均为男性;年龄18-36岁,平均(21.3±3.5)岁;受教育年限9-15年,平均(11.7±3.2)年;军龄1-13年,平均(3.1±1.8)年。对照组为同一部队留守平原驻地的102名官兵,均为男性;年龄17-36岁,平均(20.8±3.9)岁;受教育年限9-16年,平均(11.8±3.5)年;军龄1-13年,平均(2.9±1.6)年。所有官兵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加,均无躯体疾病,无头颅外伤史,无精神疾病病史。两组年龄(t=0.654)、受教育年限(t=0.325)、军龄(t=0.928)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高原驻训官兵的调查及平原留守地的调查均安排经过培训的2名专业人员完成,精神病学专业的主治医师和二级心理咨询师各1人,统一指导语,统一发放问卷。问卷回收有效率100%。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心理卫生知识了解情况及职别、军龄等身份信息。
1.2.2 心理测量:采用中国心身健康量表[4](Chinese Psychosomatic Health Scale,CPSHS)实施,包括13个因子134个问题,即眼和耳、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肉、皮肤、生殖及内分泌、神经系统、焦虑、抑郁、精神病性、家族史及效度(L)量表等,分值越高,心身健康越差。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3 讨论
本研究以内陆赴高原驻训官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高海拔、低氧分压等环境以及军事训练等应激因素对官兵心身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原驻训官兵在焦虑、抑郁方面得分高于留守官兵,此与国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5-6]。高原驻训在高海拔地区开展,与平原驻地不同,当地自然环境差,缺氧严重,且部队远离驻地,供给保障有限,驻训条件艰苦,特别是高原缺氧对呼吸、饮食、睡眠产生较大影响,躯体的不适会加重官兵的心理负担[7]。因此,影响高原驻训官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很可能与高海拔、缺氧等因素密切相关[8]。
调查研究还发现,高原驻训官兵的生理方面也出现状况,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得分均高于平原地区留守官兵。分析原因可能与高海拔地区气压下降,氧分压的下降可随之引起肺泡气氧分压下降,输送到血液中的氧量随之减少有关[7]。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来作为回应,增加呼吸频率,吸入更多的空气,增加心搏率和心输出量。但是,有研究发现新近到达高原的人通过自身机体代偿,无法发挥出正常的生理效能[9]。机体本身的耗氧量增加,如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因素,加重生理症状,继而对心理产
2 结果
两组心身健康状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PSHS总分较高,其中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
投稿邮箱:zuixinyixue@126.com
212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48
心理影响因素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25(5):338-339.[4] 张理义,涂德华,董波.中国心身健康量表在国内的应用[J].东南
国防医药,2009,11(2):139.
[5] 高存友,甘景梨,赵兰民,等.急进高原抗震救灾官兵心理与生理
状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2,30(3):196-197.[6] 胡光涛,贺英主,谭孝琼,等.进藏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
因素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06,4(2):231-232.
[7] 程波,彭顺舟,胥全红,等.驻地不同海拔高度西藏边防军人
SCL-90评定结果分析[J].西南军医,2008,10(4):32-33.[8] 高存友,甘景梨,张伟红,等.急进高原救灾官兵心理应激损伤及其
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816-1818.[9] 李素芝,高钰琪.高原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6:14-25.
[10] 甘景梨,梁学军,段惠峰,等.驻藏官兵睡眠的认知心理特点与应
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西南军医,2015,17(5):81-483.
生不良影响。
有研究指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及积极的应付方式,对心身健康会产生良好的效果[10]。因此,在官兵高原驻训期间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官兵应用有效的应对方式来处理应激事件,减少心身健康损害,仍需要继续努力探讨。总之,高原驻训条件下官兵的心身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Kun P, Han S, Chen X,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s factors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 cross-sectional study among surrivors of the Wenchuan 2008 earthquake in China[J].Depress Anxiety,2009,26(12):1134.
[2] 祝希泉,甘景梨,段惠峰,等.中国维和军人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
状况调查[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3):234-236.
[3] 梁学军,甘景梨,高存友,等.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恢复力及
(上接第188页)
的亲和力,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出现;眼内晶状体也会因为人体血糖上升出现晶体糖化,长时间过后会出现白内障。此外,肾小球基底膜也能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出现厚度增加,导致糖尿病引发的肾脏病症。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等心脑血管病症跟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也有一定联系。在男性病人中,糖化血红蛋白上升1%,致死率相对危险程度上升24%,女性病人则上升28%。当糖化血红蛋白高于7%,心脑血管病症出现的危险可能就升高到五成以上。
糖尿病的尽早诊断能帮助病人快速控制病情,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均衡饮食,提高整体生活质量。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显示[4],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大致可分为两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异质性,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
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5]。
参考文献
[1] 张海英,林锦喜.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测定在糖尿病诊
断和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232-232,233.
[2] 吴莉,高鑫.糖化血红蛋白在中国人群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9):665-669.
[3] 张众志,张红梅,张静等.1,5-脱水葡萄糖醇、果糖胺和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7):38-40.
[4] 张利明.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
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4):121.[5] 辛全君.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检测在糖尿病诊疗中的临床应
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1709,1712.
(上接第201页)
意识丧失占比正常组显著低于异常组,由此可见,ACI患者中ECG表现正常的有利于预后恢复,而表现异常的患者存在死亡的风险和预后恢复较差的现象。
综上所述,ACI患者中大多数存在ECG表现异常的现象,且ECG表现异常的患者与表现正常的患者在预后恢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严密监测患者的ECG变化情况,对评价患者病情进展与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同时对降低ACI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闭媛媛.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对心电图检测结果的影响
[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03):255-257.
[3] 孟素芳,高健.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与预后的
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1):101-102.
[4] 李志强,常红娟,孙士润,等.心肌钙蛋白I与急性脑梗死
患者心肌损害及预后关系的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07):683,686.
[5] 邓丽,刘晓冬,张拥波,等.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
医学,2011,14(08):825-829.
[6] 尹占霞,赵丹阳.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360例急性
脑梗死患者相关因素分析[J].军事医学,2011,35(06):461-463.[7] 李乐燕,王建国,马勇,等.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和心肌标志
物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4(03):262-264.
参考文献
[1] 李路军,曹江晨,曹宏兵,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及其对
预后的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1202-1204.
投稿邮箱:zuixinyixue@126.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