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庞志芬12
,
(1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山西太原 030051 2 晋中学院外国语学院 山西晋中 030600)
摘 要:当今中国大学生的语用能力明显落后于他们的语言能力。学生往往在积累了许多单词,掌握了足够的语法知识后,却在实际交流中由于听不懂或不会表达而感到不知所措。语用失误是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而造成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是母语语用负迁移。本文将语用负迁移分为语用语言负迁移和社交语用负迁移两个方面,并逐一对其产生原因和表现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指出应当客观地看待语用负迁移。
关 键 词:语用失误 语用负迁移 英语教学
1 引言
毫无疑问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学一直受结构主义语言观的影响,更加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语用能力的培养,结果大部分学生都由于语用失误而导致交际中断和交际失败。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这一概念最早是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J.Thomas(1983)的文章《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中提出的,其内涵是“不能理解所说话语的含义 ”。我国学者何自然(1997)指出,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指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尽管J.Thomas对语用失误的定义过多地强调了听话者的责任,但她对语用失误的分类却一直为人们所接受: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Thomas J.1983)。语用语言失误指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意义套用到外语造成的失误,这是由语用意义的语言学结构所引起而造成的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犯的语用错误,牵涉到哪些话该讲,哪些话不该讲,人际关系的远近,人们的权力和义务,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有关。
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母语语用负迁移。无论是语用语言失误还是社交语用
失误都与外语学习者在目标语环境下进行交际时产生的偏差有关,这种偏差,是在实现言语行为和理解对方的言语行为方面受母语文化和思维的影响而产生的。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语用方面的负迁移。
2 语用负迁移及其表现
迁移(transfer)作为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语用迁移是学习者语言(learner language)或语际语言(interlanguage)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一般分作两类即语用正迁移(positive pragmatic transfer)和语用负迁移(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刘绍忠,2000)。语用正迁移即学习者母语的语用知识对目的语新语用知识的获得和跨文化交际的进行起促进作用的语用迁移。关于语用负迁移,刘绍忠(2000)有这样的描述,它是指“学习者将母语里关于某个言语行为的语用知识搬到目的语里来表达同样的言语行为,但是这种从母语里迁移到目的语的语用知识不同于目的语里已经存在的理解和表达同样的言语行为的语用知识”。语用负迁移正是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本文将借鉴Thomas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分类方法,将语用负迁移分为语用语言负迁移(pragmalinguistic negative transfer)和社交语用负迁移(sociopragmatic negative transfer)两类。
2.1 语用语言负迁移
Mar. 2010 中 国 民 航 飞 行 学 院 学 报 Vol.21No.2 Journal of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59Thomas(1983)认为,语用语言迁移指“言语行为策略的错误迁移,或者是虽然母语和目的语在句法和语义上对等但交际双方存在着的理解偏差导致目的语表达了另外一种语用之力,因而造成了语用迁移”。它是由于对语用之力的理解不当而引起的,但只涉及语言表层,因而比较容易克服。语用语言负迁移主要产生于对母语词汇、句法形式上的“对等”迁移。
词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相同语义的词汇在不同的国家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词汇的“对等”迁移必然引起语用失误。
A: Thank you a lot,what you have done is a great help.
B: Never mind.
学生B为一外国人A带路,当A表示感谢时,B的反应是 “不用谢,别放心上”,虽然 “Never mind”表面上也有这样的意思,但它的语用含义是向你道歉你表示不介意时的安慰语,所以让A感到困惑,造成语用失误。
句法形式上的“对等”迁移也不胜枚举,常见有学习者套用母语的整个句式结构用相应的目的语形式表达出来,比如把营业员的常用语“您想要点什么”说成“What do you want”? 例:Linda: Would you like another cup of cof- fee?
Zhang: Yes,thanks.
对于Zhang的回答Linda肯定很迷惑,到底是要还是不要呢? “想再要杯咖啡吗”?“好的,谢谢”。这是很典型的中国式回答。而在英语中应该回答“Yes,please. ”或者“No,thanks”.
2.2 社交语用负迁移
社交语用负迁移是由于将母语的社会交往习俗、社会价值观念套用到目的语而造成的,它涉及对目的语的深层掌握。本文将分析两种常见的社交场合的语用负迁移。
(1) 招呼
招呼与交际的关系极为密切,见面打招呼不仅以示礼貌,还可自然导入正式谈话。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姓名、籍贯、年龄、工资等,中国人路
上相见问“哪里去?”或“吃过饭没有?”这种话语人情味十足,绝无多事之嫌。可是将其用在跨文化交际的场合,就可能无意识地侵入对方的隐私,从而冒犯对方。例如,李悦娥、范宏雅(1998)记录的一次语用调查,其情景为在去学校电影院的路上某学生看见布莱克教授也正在向电影院走去,要求被调查者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出此学生与布莱克教授恰当的对话:
A. Good afternoon,Professor Blake. B. Are you going to the film? C. Where are you going?
D. You are going to the film,aren't you? 在上例中,7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Where are you going ?”及类似的涉及别人隐私的一些事实性问句以示关切,而教授却感到愕然不已,认为对方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其本能的反应必然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学生显然是受到本族语负迁移的影响导致了语用失误。汉英在简短的招呼语中存在根本的文化差异,因此张巨文(2005)指出:“在和外国人士打招呼时切忌使用‘中文的思想+英文的形式’ 这种问候语,避免过问别人的私事,而应采取适当的语用策略,谈论一些天气等比较公共‘安全’的话题,以免产生误会。”
(2)邀请
中国人在接受邀请前一般不会立即接受,常说一些表示礼貌的客套话,如太麻烦了、不好意思等,主人则会反复邀请以示诚意。英美人则很直接,接受邀请时说“I’d love to,thank you.”谢绝时说“I’d love to,but?”然后说明不能接受的原因。在下例中,由于天气炎热,饭后中国主人请外国客人洗洗脸,凉快凉快。邀请者反复邀请、坚持,以示诚意,最后外国客人不得不窘迫地说她化妆了,不能洗脸。
Chinese host: Do wash your hands and face. And this will make you feel cooler.
Foreigner guest: I am ok. Really.
Chinese host: Please,Please. It is no trouble at al1.
中 国 民 航 飞 行 学 院 学 报 Mar. 2010 60 Journal of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Vol.21No.2Foreign guest: (embarrassed)I have make-up in my face.
在中国文化中,说话者觉得只要对对方是好事,就往往需要反复邀请才能表示自己的好客与真诚,而这一点恰好往往威胁了英语民族的“有自主的自由,不迁就别人”的负面子。好客的中国主人由于迁移了汉语的语用规则,导致了尴尬局面。
3 语用负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中国的英语教学应改变传统的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并且加强目的语文化的输入。有以下两种途径:
3.1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在中国,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只是在学校里教授,课堂就成为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场所。
(1) 教师在进行新词汇、短语和句型的教学时,一定要增加其具体用法和使用环境的讲解,用对比学习法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中词汇和句型的不同内涵,并且做一些实际的句型操练。 (2) 同时应多介绍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有所了解后能帮助他们更快地进入课文的语境中,既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参与跨文化交际的兴趣。
(3) 课堂中还应增加语用知识和跨文化交际原则的输入。
(4) 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提供进行英语交际的机会。应多创立一些交际活动,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等,让学生在模拟的现实情景中去体会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且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语用失误。
3.2充分利用英语课外活动
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避免语用负迁移,英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1) 教师应当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要阅读国外的书籍,如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了
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关系以及该民族的心理状态、气质等方面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 (2)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学习观看一些原汁原味的电影、收听英语广播等。这样学生能在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中感受不同的文化。
(3) 学校可以多利用外籍教师这一资源,开展英语角、英语竞赛等活动。定期请外教讲一些他们本国的民俗风情,让学生直接地感受本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
4 结束语
虽然语用负迁移是造成交际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不能将所有交际失败的原因都归咎于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都有责任使交际顺利进行。语用负迁移交际困难与障碍的排除,需要靠双方共同努力。而且语用负迁移是一个变量,以前语用负迁移的言语,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深入,也有可能会被接纳。比如,“Long time no see”本来是中国人生硬地照搬母语的句式“很久不见”而产生的负语用迁移,随着认可程度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它现在也经常被英美人拿来打招呼,进入美国人的主体言语交际中(张必刚,夏宏钟 2008)。因此,我们应持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语用负迁移。 参考文献
[1] 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2):91-112
[2]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李悦娥,范宏雅. “招呼语”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1):28-31 [4] 刘绍忠. “请”字用法汉英对比与语用负迁移[J].外国语,2000(5 ):9-15
[5] 张必刚,夏宏钟.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J].河南社会科学,2008(增刊):93-95 [6] 张巨文.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策略[J].中州大学学报,2005(3):60-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