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史书。 二、语音
刿( ) 孚( ) 辙( ) 轼( ) 遂( ) 靡( ) 玉帛( ) 又何间( )焉 小惠未徧( ) 三、词语解释:
1.又何间焉 间: 2.肉食者鄙 鄙:
3.何以战: 以: 4.衣食所安 安: 5.弗敢专也: 弗: 专: 6.小惠未徧 徧: 7.弗敢加也 加: 8.必以信 信: 9.小信未孚: 孚: 10.神弗福也 福:
1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 虽: 情: 12.忠之属也 忠: 13.可以一战:可以: 14.一鼓作气 鼓:击鼓。 15.齐师败绩 败绩:
16.公将驰之 驰: 17.既克,公问其故。既: 克: 故: 18. 再而衰 再: 19.彼竭我盈 盈: 20.望其旗靡 靡: 2、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遍及、普遍 3、古今异义:
①小大之狱: ②牺牲玉帛: ③齐师伐我: ④又何间焉: ⑤肉食者鄙: ⑥弗敢加也: ⑦忠之属也: 4.一词多义:
①故:故克之( ) 公问其故( ) ②信:必以信( ) 小信未孚( )
③以:何以战 / 可以一战( ) 必以分人( ) 必以信 / 必以情 ( ④之:肉食者谋之( ) 公与之乘 ( )
故克之 /故逐之( ) 小大之狱( ) 公将鼓之 / 公将驰之( )
四、重点句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0.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
)
五、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2、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3、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4、 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6、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七、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3、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4、分析鲁庄公“鄙”的表现。
战争前: 战争中: 战争后:
5、分析曹刿“远谋”的表现。
战前: 战中: 战后:
6、评价鲁庄公其人。
八课外拓展:
1、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一鼓作气。后比喻鼓起干劲,一口气完成。
2、大凡高瞻远瞩者都注重人民的作用,举例说明。 ①李世民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②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3、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写出中国历史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写出评价。 ①文天祥起兵抗元,宁死不屈。 ②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抗金。 ③邓世昌,奋勇抗日,壮烈殉国。 ④林则徐不畏洋人,虎门销烟。 ⑤戚继光抗击倭寇,保家卫国。
2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