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柳州经济的外贸产业链优化研究

2021-08-06 来源:步旅网
Regional Economy

区域经济

柳州经济的外贸产业链优化研究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贸易与旅游管理学院 张蓓

当前,柳州市政府积极推进“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以期加快工业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并积极与国家推出的“中国制造摘 要:

2025”这一总体要求对接,着力将柳州工业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先进制造业。因此,必须将传统的工业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为目标,以国内外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并将其优化成完整的、半闭合的循环产业链条形式。本文针对这一链条的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产业背景出发,在详细分析了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柳州成为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服务。

“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 柳州工业 外贸产业链 优化 关键词:

F7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5(b)-120-03中图分类号:

柳州地处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两个扇面区交汇的轴线上,处于西部大开发、“泛珠三角”经济区、南贵昆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多个区域经济合作叠加的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自东向西渗透的过程中,具有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柳州作为老牌工业城市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现有工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大型企业11家,5家进入全国500强,柳州工业基本形成“354”产业格局,即汽车、冶金、机械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机电一体化与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生物及制药四个新兴产业并存的现代工业体系。在“2015年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提升实体经济,加强与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与东盟全方位合作,将柳州建设成为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这是与“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宏观计划的契合与对接。可见,柳州市政府制定的发展目标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就柳州目前的工业产业和贸易产业现状,仍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造业建设的要求。先进制造业需要二产和三产的紧密衔接、相互带动与相互促进。这就需要将“工业思维”和“贸易思维”并举,引入“先进制造业=工业思维×贸易思维(含互联网思维)”模式,注重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的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的同时,也要注重管理制度的创新,更要注重支撑服务体系(包括内、外贸易体系、物流体系、金融体系等)的建设。重生产而轻贸易和服务的现状表明,柳州工业产业的建设还没有完全进入先进制造业建设的角色。

1.1.2 柳州工业外贸产业链具有局限性,缺乏全球化眼光柳州工业外贸产业链的战略目标区域化明显,但缺乏全球化眼光,没有在日趋复杂的环境下从全球范围考虑市场与资源分布,提高竞争能力,增强竞争地位,最大限度地去实现利益。目前,东盟为柳州第一大贸易伙伴,是柳州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聚居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升级版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的即将完成,中国与东盟贸易很快进入“后关税时代”,阻碍贸易自由化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大幅削减甚至消除。这些利好政策将继续引导柳州将投资和外贸方向瞄准东盟市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但是也会让柳州的工业外贸发展陷入区域局限性的泥潭,忽略更广大的全球市场,尤其是近年来呈现爆发性增长的中东、南美市场。

1.2 柳州工业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

1.2.1 柳州工业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柳州已经形成了以微型汽车和中吨位汽车为主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以工程和通用机械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和以钢铁和有色金属以及深加工为主的冶金工业,这三个产业的发展较好地带动着橡胶、纺织、玻璃、石油、化工和轻工等上游关联产业的发展,还逐步带动着银行业、贸易、保险业、运输业和代理服务业等下游关联产业的发展。虽然,这些工业产业的发展给上

1 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柳州工业外贸产业链思维有局限性,缺乏全球化战略眼光

1.1.1 柳州工业外贸产业链重在“工业思维”而“外贸思维”不足近年来,柳州继续发挥广西工业桥头堡的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工业再上新台阶”计划,在汽车、冶金和机械制造上获得了相当喜人的成绩。但是,这种只强调拥有更多专利技术和更强创新能力的技术领先式的“工业思维”却难以适应先进制

①基金项目:本文为柳州市社科联201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立项项目《“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背景下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优化研究》(SKY2015—20)的终期成果。

 作者简介:张蓓(1980-),女,汉族,湖北孝感人,柳州职业技术学

院贸易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游和下游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是,发展却非常不均衡。表现为汽车制造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和冶金工业实现集团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同时,其上游和下游产业规模小、装备水平低、技术掌握不完善、自我开发能力差、竞争实力不强等。这样就无法实现工业产业内部有效的管理、完善的贸易渠道、完整的物流网络和良好的

120

2017年5月 www.chinabt.net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区域经济

绿色服务通道,也就无法适应国家总体的外部发展环境。

1.2.2 柳州工业生产成本较高,产品外销难度大

随着CPI的逐年增长,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亦逐年提高,加之企业管理不完善,生产无法实现规模化、经济化,营销渠道无法实现优化,柳州工业产品生产成本过高,导致销售价格上涨,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而且,柳州的三大龙头工业产业即钢铁冶金工业产业、汽车产业、机械制造产业中均存在产品品种不齐全的现象,且企业之间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层度不高,几乎都是各自为政,自己寻求原料、自己加工、自己开拓市场,各企业内部基本都是竞争关系,各自信息、资源没有得以整合利用,发挥1+1>2的合力。此外,轻工、化工、生物制药、制糖等也存在产品品种不齐全,市场份额较少的问题。这就使得柳州工业产品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双重阻碍的国外市场上难以具备竞争优势,制约外贸出口量的增长。

1.2.3 柳州工业外贸产业链中生产与贸易脱节

柳州外贸相较于工业的发展是相当失衡的,柳州工业外贸产业链不完善,生产与贸易并未实现良性接轨。柳州有外贸企业近200家,70%以上都是做钢铁和冶金产品、汽车产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石油设备产品和矿产品进出口。但是,其中的绝大多数企业的产品供应商却并非柳州本市的生产企业,也就是说,柳州的大多数外贸企业并未在帮柳州本市的生产企业做出口营销。这就使得柳州的工业企业除了要致力于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外,还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于营销特别是出口上,这也使得其分工不够专业,资源配置不够优化,人才资源匮乏,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成本上升。1.3 柳州职业教育对工业外贸产业链的人才贡献不足

柳州职业教育的工科类专业很强,引入先进培养模式的主要都是制造业专业,对柳州工业外贸产业链上游支持很大。然而,经济外贸类专业的发展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相关专业人才输出远远无法满足柳州工业产业链下游的需求。而且,柳州市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体制却比较封闭而僵化,管理机制也缺乏灵活性,无法充分调动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学校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与特色,高精尖师资队伍缺乏,缺少行业领军人物,学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等现象的产生。这与快速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制约着柳州工业外贸产业链的发展和优化。

1.4 政府缺乏对柳州工业外贸产业链发展的明确战略

柳州的工业尤其是汽车、冶金、机械、化工等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外贸优势,柳州市政府积极围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产业开放领域,加快推进汽车、机械、循环经济三个千亿元产业建设,促进汽车、机械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布局工业机器人、3D打印制造、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与东盟城市有机衔接的产业合作平台。但是市政府对于柳州工业外贸产业链的总体规划、定位和发展方向缺乏明确的战略,导致柳州工业外贸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发展失衡,也没有统一的战略导

向,发展方向不明确。

Regional Economy

2 柳州工业外贸产业链优化的对策建议

2.1 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从产业链的整体优化角度,制定并明确柳州工业的外贸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可以帮助政府指引长远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指明发展点,并确定其所需要的发展能力,解决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实现快速、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立足《工业制造2025》这一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主动面向国际市场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柳州政府制定出适合柳州工业的外贸发展战略是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优化和发展的首要任务。因为,只有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结合发展战略周期,制定并明确柳州工业的外贸发展战略,以产业链内部各官方机构和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贯穿全产业链理论和循环经济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贸易产业,实现规模优势明显、产业布局合理、链条有效衔接、产业配套完善、品牌效应明显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推动柳州工业发展方式的科学转变。2.2 建立健全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发展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把该产业链的发展成效纳入干部考评和企业奖励考评制度

在制定了柳州工业的外贸发展战略的同时,建立和健全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发展评价体系,将这条产业链的发展成效与相关官方部门干部和企业管理层的绩效考评相挂钩,责任到部门且责任到人,同时与政府对企业的奖励考评制度相挂钩。第一,极大地提高了政府职能部门对于柳州工业发展、贸易业发展(包括广告和售后服务)、电子商务发展、物流业发展、金融业发展、相关官方管理机构和人才培养输出机构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和形成。第二,充分解决了产业链内部各行业之间的分离现状,利用宏观调控的模式,实现了生产设计的优化、原料供应的优化、产品贸易的优化、运输保险的优化、金融服务的优化和政府管理的优化等,实现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内部各行业和企业间的良性、互补性发展。

2.3 学习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建设思想和理论,借鉴其成功案例,将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优化成为生态型全产业链模式

在充分分析了柳州的工业背景、经济背景和政策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理论和思路,并结合我国典型工业城市先进制造业建设情况,引入“静脉产业”理论,我们认为,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应当是将传统的工业产业链分别向两边延伸,以工业生产为基础,以贸易市场为导向,以原料供应为辅助的生态型全产业链模式。它应当包括三个部分:“头”部,包括营销(内销、出口、广告、展会、分销、零售、售后服务)和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仓储物流服务和货代通关服务)“;身”部,包括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尾”部,包括原料的供应、产品的生产、装配和包装以及工业废物的回收和再生资源化。作为我国西部老牌工业城市的柳州,应当走这样一条技术先进、知识密集、附加值大、成长性好、带动性强、应对新科技革

www.chinabt.net 2017年5月

12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gional Economy

区域经济

制,加强校企的深层次合作,让学校为企业在人才输送和员工回炉培训等方面提供最优服务,同时让企业对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各种便利与合作,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效能的技术人才队伍,实现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内部岗位的零衔接。

命和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之路。

2.4 结合“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确定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的优化路径

2.4.1 转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发挥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产业集群效应

在对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进行优化时,柳州市政府必须转化其引导作用,依托柳州市现有的工业、贸易、服务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区,整合产业集群内所有主体,实施集群战略,实现主导产业、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和职称产业以及专门化基础结构的集聚。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推进专业化分工。并发展一批有技术、有品牌、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带动一批具有相对优势的配套企业,通过产业虹吸功能吸引其他相关企业集聚到产业链上来,让其各自找到自身的核心发展环节,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不断壮大产业链的规模并优化产业链的结构。

2.4.2 培育产业链内部协作体系,构筑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内部信息网络平台

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中游发展较快,上下游发展较慢,且总体贡献率还比较小,产业链还比较松散,各个环节的合作关系并不密切。因此,我们要从整条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运行的层次进行分析, 合理规划其发展体系, 通过构筑基础设施平台和综合信息网络平台这一“技术生物链”,构建决策分析系统,利用平台提供的强大数据分析工具对产业链内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分析和挖掘利用,为产业链内各主体的信息衔接、沟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相关企业的专业性要素投入、服务、员工、信息等获得的效率,使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深层次的网状合作关系,最终实现其内在动力机制促使整个产业集群不断优化,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4.3 建立产业共生型生态产业园区

产业共生是指企业之间相互利用彼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者副产品,最终实现废弃物零排放的协作网络,使企业之间通过这种合作可以共同提高获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柳州的经济已经发展到较高效率的层面,已实现分工越来越彻底、从产品的设计、原料的供应、制造直到销售,分别由不同的企业所承担,再加上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和相关官方机构的配套出现,网络型和生态型的产业链更符合柳州经济进一步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一个产业共生型生态产业园区是促进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优化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2.4.4 建立校企共同办学机制,实现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内部岗位的零衔接

人才是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优化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从柳州工业、贸易、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类别来看,目前柳州工业生产人员具备较好的素质条件,但是,贸易和服务业,特别是相关新兴行业所急需的人员却十分匮乏,即使是目前已经从业的这类人员的素质也亟待提高。因此,必须由政府部门牵头,建立校企共同办学机

3 结论与展望

工业是柳州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建市之本、兴市之器、强市之基。但是,柳州工业的发展还需要依靠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来助力。此外,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我国面向世界各个区域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这为柳州的产品出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柳州工业外贸产业链的优化是促进柳州经济综合发展的一条坚实的出路。柳州正逢腾飞势,风劲恰是扬帆时,柳州工业的外贸产业链的成功优化和科学发展,一定能为柳州经济的繁荣带来契机。

参考文献

[1] 王小平,杜伟伟.现代服务业产业链优化整合的路径分析[J].中

国证券期货,2011(11).

[2] 张联松.基于承接产业体系的柳州现代产业链构建[J].市场论

坛,2012(7).

[3] 蒋铁星,杨漾.柳州市利用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

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2(27).

[4] 刘培.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全球产业链位置的影响[J].福建理

论学习,2015(10).

[5] 孙敬水,杜金丹.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天津商业

大学学报,2014(02).

[6] 兰建平.制造业强国:工业思维PK贸易思维?—从杨林之争、

雷董之赌看制造业创新的路径选择[J].浙江经济,2014(24).

122

2017年5月 www.chinabt.net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