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创先争优作表率 服务社区促和谐

2022-08-14 来源:步旅网


创先争优作表率 服务社区促和谐

中华街道镇海社区党委

中华街道镇海社区地处厦门市鸿山东面山脚下,现有居民8665人,其中常住人口6835人,流动人口1830人,设26个居民小组。社区党委下属6个党支部,党员158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社区党委以“创先争优作表率,服务社区促和谐”为主题,引导社区党组织和党员联系实际、突出实践,立足本职岗位创先进、争优秀。

一、搭好平台、分类管理,夯实创先争优活动基础

活动一开始,社区党委就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通过搭建创先争优平台,实行党员分类管理,筑强组织堡垒,激发党员活力。一是搭建活动平台。针对社区居民楼多、党员分散的情况,在零散的老城区住房中设立8个片区“创先争优工作坊”。 依托工作坊平台,分片组织离退休党员积极开展“奉献社区”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820多人次党员群众参加讨论解决社区公共问题。创建一支23人的“社区创先争优事迹宣讲队”,深入各个片区、各个支部、各个居民楼院,发现、记录和宣传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至今已开展了10余场宣讲活动。二是实行分类管理。组建社区工作者党员党支部、离退休党员党支部、在职党员党支部。对社区离退休党员,通过举办柔力球、交谊舞、养花绿化、歌舞棋牌等活动,引导他们发挥余热服务社区,壮大夕阳红志愿者队伍。对社区工作者党员,建立个人表现档案,详细记录党员平时参与创先争优活动、完成工作任务情况,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同时,将社区工作者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分配到各个离退休支部担任片长或党务助理,接受党员群众的评价与监督。对社区流动党员和“两新”组织等在职党员,制定《镇海社区流动、“两新”党员管理制度》,将每月第一个周六定为党员学习日,确保学习参与率和

实效性。

二、组织共建、党群互动,提高创先争优活动影响力

社区党委积极发动辖区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创先争优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共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一是组织共建,丰富创先争优活动载体。与市人防办、区建设局等党组织,联合开设“镇海社区百姓课堂”,共同开展“党员创先争优在服务”、“文明创建洁净家园”、周末文化广场等活动;与厦门警备区石泉干休所党总支联合开展“党员拥军优属作表率”活动,组织党员与军属空巢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帮忙做家务和心理辅导;与双十中学共同开展“家、校、社”三位一体教育活动,由社区离退休党员担任辅导员,参与家访等教育工作。二是党群互动,扩大创先争优活动参与面。指导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共同开展“丰富文化生活、建设学习型社区”、“美化生活环境、建设绿色洁净家园”、“维护秩序稳定、建设平安温馨小区”、“加强基层党建、建设高效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等四项主题活动。精心制作“党群互助联系卡”,将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和居民小组长的联系电话详细列出,发放给居民群众,密切党群关系。成立“党员群众爱心互助驿站”,并开通热线电话,积极帮助居民群众解决旧楼房失管、公共设施损坏等各种难题,带动居民群众踊跃为社区建设出谋献策。

三、挖掘特色、培植亮点,树立创先争优活动品牌

社区党委注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推陈出新、树立典型,打造出独具魅力的活动品牌。一是首创移动“爱心书吧”。在街道的支持和指导下,针对社区个体户多、外来人员多的特点,组织党员干部在石泉路沿街每个店面设立移动“爱心书吧”书架,开设了12个服务点,流动和固定图书总量达8600多册。“爱心书吧”有效拉近了外来流动人口和社区居民的距离,石泉路店面老板、外来务工人员和青年居民自发组织成立了“石泉路青年联谊会”,

主动承担“爱心书吧”的送书和管理工作,积极参加各种社区服务和创先争优活动,有力地提升了活动的群众满意度。二是设立“爱心储蓄银行”。社区党委精心设计了“爱心服务卡”,持有者通过参加爱心服务活动“存储”爱心,在自身需要时也可凭记录“支取”他人提供的爱心服务,已有150余名党员、235名退休群众、126名在职青年和547名在校学生志愿者认领了“爱心服务卡”,在社区中营造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老少互助”的良好氛围。同时,深入开展“党员先锋模范示范岗”活动,号召广大党员发挥自身特长,“一人一岗”或“一人多岗”提供各种爱心志愿服务。如社区党员开设的“爱心辅导班”帮助许多外来员工子女提高了课业成绩,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广泛欢迎。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让基层组织基础更扎实、社区服务品牌特色更鲜明,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努力打造平安、文明、温馨社区。

服务新农村培训新农民

全面实施“万名现代新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

团盐城市委

2006年,盐城团市委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从服务新农村、培训新农民入手,在全市全面实施了“万名现代新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一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采取集中办班、分散培训和“1+1”面对面培训等方式,累计培训青年农民11400多名。其中镇村级团干部2350名,青年农民经纪人210多名,青年种养殖大户8800多户,涉及大棚蔬菜、生猪、蛋鸡、水产等20多个产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统一思想,明确意义,全力夯实思想基础

年初团市委全委会对实施“万名现代新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作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将其作为农村重点工作,在全市深入调查研究,统一思想,明确意义,形成合力,努力夯实工作开展的思想基础。

首先,培训工程找准了共青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盐城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64%,农村人口比重大,实现“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实施青年农民培训,是强化共青团组织服务职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民自身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更是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

其次,培训工程体现了共青团服务农村工作和农村青年需求的目的。检验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成效,最终应体现在是否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否切实服务了广大农村青年。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把握好农村和农村青年的实际需求。年初,我们在全市农村开展了“万人大调研”活动,全面掌握了解我市农村共青团干部队伍现状、组织建设情况和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青年农民培训需求,并及时配置了空缺和替换不符合要求的团组织负责人,建立了电子台账,为培训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再次,培训工程突出体现了两支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农村基层团干部队伍和一支“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带领能力强”农村青年骨干队伍,是加强和活跃农村团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农村事业的发展和农村共青团工作活跃的支柱力量。在培训过程中,我委注重狠抓两支队伍的建设,分清轻重缓急,对农村团干部进行了先期培训,后对农村青年骨干队伍全面培训,逐步开创团干带青年,青年带群众的良好局面。

二、分层培训,上下联动,全力提高培训实效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务求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1、突出重点,逐步推进。整个培训按照类型和需求的不同,主要分三个层次逐步推进:乡镇团委书记培训、村级团组织负责人培训和青年农民骨干培训。我们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全市乡镇团委书记培训班,全市138个乡镇团委书记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以加强团务知识学习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邀请了团内外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基层团组织建设、农村团工作实务、远程教育网络知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讲座。3月初,我们开展了村级团组织负责人培训,经过2个多月的集中时间培训,全市2216个村级团组织负责人基本实现了“六个会”,即会正确开关机、中文输入、上网浏览信息、搜索下载、收发电子邮件和正确调试“七一”频道。8月初,我们按照“市级带头、县级推动、乡镇为主”的方式展开了青年农民骨干培训,组织青年农业专家到部分县(市、区)开展了水产、生猪、大棚蔬菜、浅水藕养殖培训,又集中举办了青年农民经纪人、种养殖大户培训,来自各县(市、区)的200多名青年农民经纪人和种养殖大户免费参加了培训。

2、创新形式,全面覆盖。在培训工作中我们采取了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1+1”面对面为补充的培训形式。一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共开展各类集中培训达151个班次。分散培训和“1+1”面对面培训主要采取由团组织组织专家学者到青年农民相对集中区或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分散培训,特殊情况下采取“1+1”面对面培训为补充,从而确保培训工作全面展开,全面覆盖。

3、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我们积极与市农业局等涉农部门沟通和协调,争取政策和资金,开展免费培训。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各团县(市、区)委将青年农

民培训工作列入了西部计划、苏北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的考核内容,许多大学生志愿者还编写了适合农村实际的辅导教材并亲自担任教员。各级团组织还充分整合农校、技校、成人校、基层党团校等资源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工作。

三、加强考核,建立制度,全力构建长效机制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考核和制度的建立,努力构建农民培训长效机制。

1、建立机关工作人员联系点制度。团市委机关工作人员分四个组,分别由四位书记担任组长,每个组联系2-3个县(市、区),每个机关工作人员明确联系一个县(市、区)、一个乡镇、一个村,督促联系点按照要求做好培训工作,及时发现各地培训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联系点开展培训工作的新经验新做法。各县(市、区)也分别建立了联系点制度,明确责任,分片负责。

2、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检查考核,及时掌握了解基层培训动态,对各地培训工作情况进行网上通报。由团市委书记室成员带队并联合市委组织部相关处室对培训工作进行3次专项突击随机抽查考核,全市共随机抽查了27个乡镇。考核结束后,团市委及时将检查考核情况向各县(市、区)作了反馈和通报。

3、建立奖惩制度。我们通过自筹资金对整个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项奖励补助,对考核优秀的县(市、区)按照乡镇数进行了重奖,并将在年终考核中适当加分,对考核一般的县(市、区)进行了适当补助,对检查考核不通过的县(市、区)除通报批评外,年终考核一票否决。

科技创业打造青年创业新平台

团扬州市委

2006年,扬州团市委大力推进惠及广大青年的青春创业行动,着力引领青年加强科技创新在创业中的动力源作用,推动我市创业项目从资源型、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化。一年来,扬州团市委从引领青年更新观念、构建科技创业项目库、开辟科技创业融资渠道等方面入手,在实践中创新工作思路,开创了扬州市青年科技创业工作新局面。

一、解放思想,营造科技创业浓郁理念

扬州团市委在开展青年创业工作中,突出科技创业主题目,将科技创业宣传作为系统工程来抓。一是加强整体的规划性,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科技创业青年创业事迹报告会,加大媒体对科技创业的关注度,同进注重宣传报道的计划性、针对性、鲜活性和经常性;二是在十大杰出青年、青年创业先锋等先进青年的评选表彰中,侧重于科技创业青年,树立一批科技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去影响、带动广大青年,增强科技创业意识;三是在帮助青年创业工作中,重点帮助那些科技创业青年,帮助他们完善创业计划,筹措创业资金,争取科技创业扶持政策等,通过帮助部分科技创业型青年成功创业的案例,引导广大科技青年积极投身科技创业;四是组织青年创业者到复旦、北大等知名高校及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学习考察,让他们在提高素质过程中实地充分感受科技在创业中的第一生产力作用。

二、搭建平台,促进科技市场有效嫁接

充分发挥青年创业促进会、青年创业科技信息服务站等创业中介机构的资源和力量,加强与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广泛收集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2006年,团市委开展了“长三角青年科技创业与创新论坛”,上海复旦、交大、浙大、南大、中国电

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所等华东地区知名高校、院所项目负责人与来自广东及长三角地区的200名企业家深入对接。承担了“第三届中国青年创业周”的组织筹备工作,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型创业项目在创业博览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示,一批有着科技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在创业能力大赛中推荐和演示了项目,这些项目和科技创业人才吸引了参会企业家的眼球和资本。此外我们以青年创业科技服务中心为载体,负责日常的科技创业项目收集和推介工作,并将这些项目定期在扬州晚报上刊登,目前经我委推介的两个项目获得了企业资本的青睐。

三、整合资源,帮助科技成果加速孵化

缺少创业资金是青年投身创业的最大障碍之一,尤其是科技创业项目,究其原因主要是金融机构(银行、国有的担保公司)依然存在着不愿从事利润率不高、工作量大且烦琐的小额贷款,不愿从事有风险的小额担保贷款等落后观念。因此,畅通科技创业青年的融资渠道成了2006扬州团市委创业工作中不断探索解决的重要任务。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委先后到南通、泰州和浙江台州等地学习经验,广泛征求青年创业者的意见,与金融机构进行了深入的协商沟通,逐步探索出符合我市的青年科技创业小额贷款模式,并与扬州市商业银行签定了合作协议。我市青年科技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得到了团中央和团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决定将第三届中国青年创业周放在扬州举办。2006年9月,第三届中国青年创业周在扬州成功举办,作为创业周的一大亮点和重点,中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在扬州也正式启动。国家开发银行首批1000万人民币资金将重点支持扬州的科技创业项目,截至目前,我委已发放240万元,扶持两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四、开辟渠道,推进科技创业纵深开展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战略部署。2006年下半年,扬州团市委在深入学习领会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农村青年投身科技创业作为下半年及2007的重要工作。我们认为新农村的建设,农村青年理应担当重任,理应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农业发展中发挥带头模范作用。而提高这一群体的科学技术知识、鼓励和带动他们带头创业、带头致富成为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科技创业的切入点。2006年我市各级团组织深入农村,通过现场推进会、科普知识培训班、农村知识青年创业示范点等形式,加强他们科技创业的意识、提高他们科技创业的能力,引领他们在科技创业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我市的农村青年科技创业工作已初见成效,带动了一批青年走上科技致富之路。

开展科技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符合时代的特征、青年的要求。团组织开展青年创业工作是服务党政工作中心,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在当今全民创业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在全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扬州各级团组织将不懈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带动和帮助那些缺少保守思想、勇于开拓创新,掌握了丰富知识技能的青年群体勇立潮头,在科技创新创业新的平台上开拓新的发展道路和增长空间,在科技创业的道路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构筑“爱心支点”关爱弱势群体

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共建和谐镇江

团镇江市委

为参与和服务和谐社会建设,镇江团市委提出并实施了以关爱弱势群体为核心内容的“爱心支点”行动,并坚持把“爱心支点”行动作为共青团服务“和谐镇江”的新抓手,作为共青团践行“三个代表”的新舞台,作为共青团实现“领先争强”的新亮点,引领广

大团员青年在关爱弱势的奉献中尽展英姿、共铸和谐。

一年来,镇江团市委紧紧围绕镇江关爱弱势群体整体部署,准确把握我市弱势群体的现实需求,在服务对象上坚持“共性”与“个性”统筹兼顾,在服务内容上着眼“物质帮扶”与“精神关爱”双轮驱动,在服务方式上力促“助人”与“自助”同频共振,工作格局上推动团内组织与社会各界同心携手,开展了“关爱弱势群体服务月”等一系列活动,“爱心支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共青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搭建致富“康桥”,就业创业成效明显

尽快帮助低收入群体脱贫致富,既是他们自身最强烈的愿望,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核心的要义。镇江团市委坚持以“青年立业行动”为抓手,继续深化“康桥工程”,全力服务有志青年自强创业、知识青年科技创新、职业青年岗位创优、城乡青年充分就业。今年以来,团市委先后开展了“青年立业促进月”集中活动、城乡2+1结对共建活动和第二届镇江青年创业先锋评选活动,成功举办了青年创业事迹报告会4场、青年创业培训班6期,在广大青年中营造了激情创业的浓郁氛围。围绕“青春建功新农村”主题,共举办“我就业、我成功”就业指导咨询活动20场次,开设6期培训班,培训城乡待业青年达1500多人次,举办全市性的大型集中就业招聘会3场、送岗位进社区(村镇)活动32次,共解决城乡青年就业15000多人。“青年立业行动”的深入实施,帮助了一大批有志青年走上了就业创业的致富“康桥”。

二、铺设希望“阶梯”,爱心助学影响广泛

今年以来,团市委、市希望办进一步加大了希望工程的宣传、筹资和资助力度,先后开展了“聚沙成塔”短信募集、“关爱贫困大学新生助学圆梦行动”、“希望工程——百名城

乡儿童手拉手”、“外来务工子女免费夏令营”等一系列活动,在全社会掀起了关注希望工程、捐赠希望工程的爱心热潮,使希望工程活动的内涵不断深化,资助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影响更为广泛。截止目前,我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共募集到社会各界善款44.5万元,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700余人次,希望工程已成为为广大贫困学子求学圆梦的希望“阶梯”。

三、点亮成长“明灯”,护源行动深入基层

关爱青少年特别是弱势青少年,不仅对青少年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先导”作用,而且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起到持续“递减”效应。今年以来,团市委以“护源行动基层关爱计划”为统领,进一步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力度,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年来,团市委在抓好预防工作全面达标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家庭失管、心理失调、行为失当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先后启动了留守儿童专题调研,开展了首批青少年自护教育基地评选活动和“戒除网瘾、预防犯罪”主题活动,举办了“家庭与儿童成长”论坛和平安自护夏令营,开设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会20余场次,开展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4次,有力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特别是11月份“青少年维权月”活动期间,我们组织各预防成员单位赴省未管所,开展了以“关爱失足青少年”为主题的集中帮教活动,就业指导、奖学助学、心理辅导、健康检查等服务活动的开展,有效解决了失足青少年存在的一些困难和烦恼,为他们点亮了人生成长的指路“明灯”。

四、共建生命“乐园”,志愿奉献尽展丰采

今年以来,团市委以关爱生命为核心,倾力打造“生命志愿者”品牌。开展了“生命志愿者服务月”系列活动,形成了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关注健康、关注心理、关注环境”志愿服务活动的浓郁氛围;启动了“老少共建,双向关爱”活动,并以10个示范社区为推进,“老少互助、老少共乐”蔚然成风,有力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与镇江广播电

台、市关工委联合开办了“心灵相约”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热线,为广大青少年答疑解惑,舒缓心理压力开启了绿色通道;定期组织“为奉献者奉献”活动,开展了“孤残儿童爱心假日”和“残疾老人镇江一日游”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特别是团市委坚持立足长效,与镇江电视台联合推出了两周一次的《直播镇江》“生命志愿者”为您服务系列活动,该活动已开展19次,受益人数达5000多人,形成了志愿服务的新亮点。

我们将把“爱心支点”行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镇江共青团的一项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丰富活动内涵,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立足长效,真抓实干,满腔热情地为社会弱势群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努力推动“爱心支点”活动深入基层,深得民心,取得更大成效,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用快乐传递温暖用爱心缔造和谐

团泰州市委

今年4月以来,泰州团市委、市少工委、市人民医院联合开展了“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免费救助贫困患病儿童这一具体形式,在团员青年中大力弘扬“仁爱互助、助人为乐”的精神,有效激发团员青年的奉献社会的热情,引领广大青年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截至目前,已免费为36名家庭贫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做了手术,使他们获得了新生。这一活动的开展,快乐的是患儿,开心的是家长,感动的是社会,“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已成为全市构建和谐社会新征程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选准切入点,大力弘扬爱心精神

1、找准参与社会事务的位置。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有效地服务改革发展大

局、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化解社会热点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当前新生儿中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在3‰左右,如果及时得到手术治疗,这些患儿完全可以恢复健康。但心脏病手术较一般手术复杂、风险大,且费用往往在两万元以上,一些特困家庭往往难以承受,从而延迟治疗。我们选择从“看病贵”入手,开展“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并将之作为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一种有益尝试。

2、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角色。当前,泰州全市上下正致力于“建设和谐美好新泰州”,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高奏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是共青团组织的职责所在,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困难着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多谋“扶贫济困”的善举,正是共青团主动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实实在在的举措。

3、承担弘扬传统美德的责任。当前,社会弱势群体救助体系还不够健全,必须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共谋善事,形成政府保障同社会救助互联,政府资源同社会资源互补,政府行政力量同社会动员力量互动的保障格局。“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通过免费救助贫困患病儿童,进一步弘扬“仁爱互助、助人为乐”的精神,使快乐从“心”开始、爱心从“心”开始、和谐从“心”开始,呼吁全社会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二、抓住关键点,拓展深化爱心实践

1、精心谋划,快速启动。我委在与泰州人民医院达成初步共识后,认真做好活动策划工作,深入调研,广泛论证,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4月18日,三家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以及市内新闻媒体刊登活动公告,向全社会发布活动信息,正式启动“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此外,还印制了“寻找伤心宝贝”活动宣传手册3000

余份,通过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发放到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向学生、家长、老师宣传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参与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关注爱心救助活动,努力扩大活动的影响面。

2、稳步实施,扩大影响。为保证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泰州团市委、市人民医院的主要领导亲自担任活动顾问,分管领导担任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为确保手术治疗的万无一失,我们组建了由10名教授、博士、主任及副主任医师参加的专家组。4月23日,首批“伤心宝贝”戴佳红、王琦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取得成功,在全市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主动上门咨询、报名的患儿络绎不绝,积极要求提供帮助的有识之士纷至沓来。我们组织各方人士与患病儿童结成关爱对子,定期对他们进行回访,关注他们手术后的身体恢复情况和生活健康状况,目前,我们还将这些患儿纳入希望工程资助对象,使他们能够安心读书,快乐成长。

3、健全完善,规范运作。为了让有限的资源能发挥最大效益,确保最困难的患儿能够得到及时救助,我们严格执行两条标准:一是家庭确实贫困,二是符合手术安全条件。对每个患儿,术前都要进行调查摸底,深入患儿家庭、所在学校、村镇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患儿的家庭生活状况和身体条件,将家庭确实贫困、并且符合手术实施条件的患儿纳入救助范畴。截至目前,两轮救助活动共有36名儿童接受了免费手术,预计到年底可完成50名患儿的治疗。

三、聚焦关注点,全力放大爱心效应

1、突出宣传引导。活动启动以来,受到了各级新闻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9家中央、省新闻媒体采访团集中对“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进行了专访,把活动作为我市党政干部下访工作的重要成果,予以宣传报道和经验推广。为扩大宣传的

深度和广度,我们在泰州日报、泰州电视台开辟专版、专栏,详细介绍活动相关内容,跟踪报道活动的进展情况。5月22日,泰州团市委、市人民医院联合举办了“快乐从心开始”六一主题文艺演出,市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400多名少先队员与患病儿童共度“六一”国际儿童节,在观看了以患儿康复的真实故事改编的情景剧《红肚兜》之后,泰州市委书记朱龙生同志批示“构建和谐社会从心开始”,将“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引向了新的高潮。在《百姓议事园》专栏纪念泰州建市十周年的节目现场,康复后的“伤心宝贝”顾叶凡向市委书记和市长献上自己自作的两幅画,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以及长大后回报社会的愿望。

2、突出典型引路。“快乐从心开始”第一轮救助活动期间,泰州市人民医院共投入50多万元为20名患儿免费施行了手术,专家组的医生更是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仁爱之心,加班加点,反复研究论证手术方案,精心为每一位患儿做好手术和术后康复治疗。人民医院这一善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在这个先进典型群体的带动和鼓舞下,社会各界积极行动,伸出援助之手,加入帮扶患儿的爱心行列,目前共收到单位、个人捐款累计30多万元。

3、突出载体建设。免费救助50名患病儿童只是活动原有的初衷和基本打算,最终目的是借助活动搭建一个救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服务平台。泰州团市委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探索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各方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大力提倡“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社会风尚,进一步弘扬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和荣辱观念,引导动员更多的公众参与社会爱心行动,共同奏响建设和谐美好新泰州的主旋律。

“两站”引擎制度推进

努力探索“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新路径

团宿迁市委

随着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的迅猛发展,加强团建工作,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是新时期共青团组织面临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着眼于扩大团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覆盖面,增强渗透力,今年以来,我们在全市“两新”组织中深入开展“团建工作推进年”活动,探索建立了“团员驿站”和“团建工作指导站”(以下简称“两站”),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截止目前,全市在“两新”组织中已单独建立团组织1331家,联合建团6512家,动态实现了应建已建率的10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分析现状、科学定位,突破“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瓶颈

目前,我市共有“两新”组织7.8万家,其中个体工商户7.1万家,中小企业及新社会组织6000余家,“两新”组织总体上规模较小、人数较少、发展不太稳定,成为团建工作有效开展的瓶颈制约。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市、县两级经济开发区、商贸市场等“两新”组织聚集区设立“团员驿站”和“团建工作指导站”,由市、县(区)团委派驻专人,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以“两站”功能的有效发挥推动“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健康开展。

实践中,我们首先准确定位“两站”职责,理顺关系,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团员驿站”是“两站”建设的基础,它面向所在区域内暂无所属团青组织的团员青年,为他们搭建一个学习、娱乐、交流的互动平台,正常开展团的组织生活,增强他们对团组织的归属感;积极发展新团员,并做好向党组织推优荐才工作。“团建工作指导站”既是“团员驿站”职能的延伸和拓展,更是各级团组织落实“两新”团建工作领导责任的有效载体。它的主要功能是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为“两新”组织团建工

作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具体指导、规范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开展建团工作;选拔培养“两新”组织团干部。

二、丰富载体、协同互动,提高团组织在“两新”组织的覆盖率

在明确“两站”职责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廓清了“两站”建设的重点领域,即工业园区、商贸市场、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从凝聚团员青年和完善组织网络两方面着手,确保“两新”组织团的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增强团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一方面,抓功能的完善,实现团的组织覆盖。今年以来,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两新”组织中推进团建工作,仅市经济开发区的“团建工作指导站”就指导新建了47个团支部和73个联合支部。工作中,在坚持团建工作指导员制度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结对共建。积极探索完善各级“五四红旗团委”、“五四红旗团支部”和“两新”团组织结对帮扶,培育一批发展业绩、团建工作双过硬的典型群体。二是积极推进团内民主化进程。在“两新”组织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通过“三荐一选”、“公推直选”、“竞争上岗”等办法,真正把政治合格、视野开阔、能力突出并甘为青年服务的岗位技术骨干或青年致富带头人推选为团干部。三是加强“两新”组织团干部培训。今年以来,我们对“两新”组织中新建团组织的团干部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既培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学习团建基本理论和团的岗位业务技能,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政治属性,增强业务本领,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为务实的服务平台。四是注重团干部和青年创业之星双向互动培养。我们一方面在团干部中开展创业竞赛,选择并推荐一批头脑灵活、有创业本领的团干部到“两新”组织的发展一线,为他们创新创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在全市广泛开展“青年创业之星”评选活动,从中择优推荐一批青年到团的领导岗位,如沭阳大江木业总经理刘江波、泗阳新东方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骆林超等4名青年创业典型已分别被选聘为县级团委副书记。

另一方面,抓载体建设,实现团的工作覆盖。我们充分发挥“团员驿站”开放性强的特点,广泛吸纳团员青年,建立并落实了沙龙制度,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把那些“无家可归”的团员青年凝聚在团组织周围。我们设立在工业园区标准厂房集中区的“团员驿站”,针对区域内中小企业团员青年业余生活单调、交流空间狭窄的实际,每周组织他们开展才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得到了“两新”组织业主的欢迎、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们深入实施“团建搭桥”行动,在“两新”组织团员青年和党组织之间搭起理解信任的桥梁。今年以来,我们积极配合党组织,启动了“两新”组织团员发展“321计划”,即在三年内培养3000名新团员、2000名入党积极分子、1000名新党员,充分发挥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两站”的影响力。

三、制度创新、整体推进,放大“两站”运作的综合效应

我们积极完善相关制度,探索构建“两站”规范运作、发挥长效的动力机制。一是建立“两站”工作示范点制度。年初我们选派了政治素质高、业务知识强的团干部,在市经济开发区率先设立了“两站”,先行试点,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先后在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湖滨新城开发区、城市社区及乡镇建立了14个“团员驿站”和“团建工作指导站”,促进了面上工作的拓展和深化。二是建立“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季度观摩互评制度。今年以来,我们先后组织了4次观摩互评会,营造了不同地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比、学、赶、帮、超,互评、互学、互促的浓烈氛围。三是建立“两新”组织团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依托党建带动,围绕破解“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定期筹划召开联席会议,整合力量,互通信息,共享资源,规范工作,有效解决了共青团开展“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单兵作战”的局面,形成党群“四位一体”、共同推进的生动局面。

实践证明,“两站”引擎、制度推进有效地顺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和青年发展的需求。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巩固扩大成果,继续探索“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新路

径,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创建工作载体创新运作模式

不断提高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整体水平

团南京市秦淮区委

近年来,秦淮区紧紧围绕青少年工作形势、任务的变化,积极创新,大胆尝试,通过“诚爱”青少年成长基地等载体建设,有力地推动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一、“诚爱”基地的创建动因

当前,受诸多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犯罪数量急剧增加。仅就秦淮区而言,2001年、2002年、2003年未成年人案件总数呈逐年递增之势,且日益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行为恶性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的突出特点。有鉴于此,作为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如何更加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更好地为青少年进行服务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2004年4月29日,经过三个月的精心筹备,秦淮区“诚爱”青少年成长基地在夫子庙街道小西湖社区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在秦淮区委统一领导下,由区综治委和团区委牵头负责,整合区公检法司及民政、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资源,引入社工专业理念及工作技巧,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及犯罪预防为主要工作内容,融青少年犯罪预防、失足矫正及青少年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诚爱”青少年成长基地正式在秦淮区落地生根。

二、“诚爱”基地的运作情况及主要做法

1、坚持人性化服务理念,让青少年在诚信和爱心中成长发展。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对

诸多社会消极因素影响抵抗力较弱的青少年群体成为违法犯罪行为新的增长群体。在加强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同时,如何对已经失足的青少年进行人性化关爱、社会化帮扶,已成为青少年工作的重点。通过建立“诚爱基地”,一方面希望用诚信引导青少年的成长与全面发展,促使当事人诚心改过,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每一位青少年,尤其是那些缺乏情感体验、在家庭得不到关爱、在学校受到歧视、在社会不受欢迎的青少年能感受到温暖,让他们体验到被爱的幸福,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爱他人,爱社会,在爱与被爱中去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体现自身的价值。

2、坚持汇聚整合各方资源,建设高效专业尽职工作队伍。我们认为,建设一支高效专业尽职的工作队伍是“诚爱基地”充分发挥功能作用的关键。经过多方的努力,一支以“专职社区工作者+社区检察官+社区志愿者”的工作队伍已初步建成。首先,我们聘请了来自于南京师范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作为专职社区工作者,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和水平;其次,依托派驻检察官社区工作站的三名检察官,利用她们的法律知识和工作阅历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服务;再次,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作用,目前,面向全区已招募了73名以在职干部、司法工作者、少先队辅导员和退休党员为主体的社区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均已在培训后上岗。同时,为了使社区工作者、社区检察官、志愿者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保证工作的持续性和规范性,我们制定了“司法社工工作职责”等七项制度,并统一配发了“诚爱基地”社区志愿者徽章。

3、坚持“专业化+人性化”的运作模式,努力提高服务青少年水平。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是指: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学习国外社区工作的先进经验,用“一对一”的服务理念对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给予心理引导和行为矫治。“诚爱基地”对失足青少年开展特殊预防,已逐步形成包括接案、社会调查、个案设计、个案实施、个案评估等环节的一套较完整的“社区矫正”运作模式;对边缘青少年开展重点预防,组织开展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防止他们违法犯罪;对问题青少年开展个别预防,协助他们处理学

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合理地满足个人需要及发挥个人的潜能,促进其自我发展。人性化的活动设计是指:“诚爱基地”采用咨询服务、小组活动、成长营队、急难救助、书信关怀等方法,探索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工作方式,让青少年在游戏中更好地自我认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弥补心理缺陷、强化法律意识,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4、坚持健全完善区域服务网络,体现了较好的工作成效。2006年上半年,我区在认真总结“诚爱基地”作用发挥情况的基础上,整合全区司法机关、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在五个街道分别成立了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犯罪预防为主要工作内容,融失足青少年矫正和青少年服务为一体的“诚爱”青少年成长基地,建立了区“诚爱”基地领导办公室、街道“诚爱”基地、社区“诚爱”工作站的三级工作网络,进一步扩大了“诚爱”基地的规模和效应,实现了覆盖全区的“诚爱”基地服务网络。自2004年“诚爱”基地成立以来,共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诚爱”周末活动70余期;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热线接受咨询100多次;组织丰富多彩的夏(冬)令营活动,受教育学生近400名;组织“我在阳光下成长”等各类社区文体活动20多次等。共有22名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进入基地矫治。其中,被相对不起诉的16人,判缓刑1人,正在矫治尚未作出决定5人。其中3人考上大学,7人返校就学,5人就业,2人无业,经考察均无违法记录。

三、“诚爱”基地的发展思路

1、进一步汇聚整合部门资源,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提升社会预防网络化水平。要充分汇聚整合部门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一是开展“严打”、禁毒禁赌等专项斗争,依法从严处理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案件;二是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进行专项治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清理校园周边的非法娱乐场所、游戏厅、网吧,清除校园周围治安隐患;三是实施“关爱工程”,努力做好失足未成年人帮教工作,预防和防止重新犯罪;四是关注弱势未成年人群体,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

难。

2、进一步增强社区教育功能,加强对闲散未成年人的管理,形成“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无缝对接。在将“诚爱基地”的经验模式加以推广的同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运作形式,完善管理机制。要建立“三个一”制度,即谈话预警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加强对社区闲散未成年人的管理;要通过法制宣传、公民道德教育、责任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闲散未成年人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要寻求劳动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为社区闲散未成年人提供就业机会;要发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帮教工作,从而实现学校、社区、家庭三级教育网络的无缝对接。

3、进一步加大志愿者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青少年维权工作的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组织志愿者经常深入社区,开展环境整治、家电维修、交通疏导、医疗保健、法制宣传等社区公益服务;要继续深化“青年文明号助万家”活动,组织各行各业的“青年文明号”集体,对失足青少年开展“一助一”结对服务和“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增强社区青少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积极构建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

爱心托管,亲情促安心。针对异地职工实际,在保证异地职工上班期间有热乎饭吃、有热水澡洗、有宿舍住、有电视看、有书读、有文体活动的同时,按照“就地就近、系统优先、区域统筹”的原则,构建了站段内和跨站段家庭生活托管两个网络;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全局已注册服务志愿者2083人。异地职工家庭所在单位和托管责任单位同步建立了异地职工及家庭托管档案,对异地职工家庭实施“双保障”。一个覆盖全局80个基层单位386个车间8098名异地职工和家庭的保障大网得以形成。

走访认门,搭建连心桥。全面“认门”对接,所有异地职工家庭都明确了联系人,建立了联系热线;实行即时救助,做到异地工作职工家中的突发问题有人帮、出现的特殊困

难有人管。异地职工把这种24小时的包保服务叫做“爱心留守”、“我们自己的110”。异地职工家庭遇有生老病死、急难险重情况时,总会有人代表组织喊出“我们来了”!路局制定了《志愿者服务制度》,印制了《志愿者服务手册》,记录爱心活动的点点滴滴,积淀着沈局大家庭“互帮互助、血脉相连”的浓厚亲情。全局各级志愿者正在行动,已开展亲情服务102件,一个连接着异地职工、志愿者和职工家庭的血脉亲情网正在不断巩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