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拾旧梦

2024-01-30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重拾旧梦

作者:杜艳光

来源:《家用汽车》2013年第03期

梦之起始

一场早已酝酿在我脑海中的旅行,终于可以成为现实。尽管直到中午我才醒来,睡意还未退去,但可以实现梦想的激动让我有足够的勇气,说走就走。还犹豫什么?出发。

由于是临时的决定,所以此次行程略显仓促。但也正因为是临时的兴起,才更能让我体会到目的地对我的召唤。开车出城,几经周转,还未从有些紧张的驾驶状态中缓过神来,一片山林出现了。我知道,这是离梦境越来越近了。

山林层峦叠嶂,盘山路曲径幽深。路上偶有“一骑私驾”相向飞驰而过,些许行人和单车的身影也被快速地掠过。很难想象即将出现的“桃花源”隐藏在这里。或许是应了文章中不起眼的地方才是秘境之说?

随着仪表盘里程表的跳跃,90公里处,瞥见标牌:爨底下直行。若不是里程表的提示,我还恍惚在“桃花源”的迷雾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梦笔生花

虽然途中几十公里的山路让人略感疲倦,但随着不断的前行,离目的地越来越近,爨下的神秘待揭,让我慢慢忘记了疲劳。

为了更好地品味爨下原本的味道,也为了不太早打破这不可多得的宁静。我们先进入村口,然后从村旁绕道,上山俯瞰全村。最后下山回村口,从村底下向村子最高处进行游览。35元的通行证拨开了“桃花源”的面纱。我们于村头外围停好车,迎面走向一座“爨”字石碑,它的棱角好像引导着我们:山重林密疑无路,柳暗花明爨下村。

从村中的老人口中得知爨底下的故事是这样的:明代山西洪洞县,发生了一次山洪灾害,山洪之下幸存了一对姓韩的青年夫妇,二人逃难,迁于此地繁衍生息。此地最初被称为爨头,“爨”字为:兴字头,林中腰,大字下面加火烧。而青年夫妇姓氏中的韩(寒)字与爨字冷热相平,阴阳调和遂引得百废俱兴,也使得爨底下村流传至今。

爨底下虽然只是一介村庄,但其中的景色却丝毫不逊色。这一秒我还在为映入眼帘的门墩道廊沉醉,下一秒便被村口正中的影壁花墙所吸引而迷失了。但是村口稍显刺骨的冷风,提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着我,已过午后时分。要少些眷恋,多些向往,继续前行。我们继续沿着石墙山路,溯源而上。村落已被甩在身后,几座断壁的茅舍突显着陈旧的年代感,突兀的木质房椽像鱼骨般排列在房梁上,木质椽首呲裂着口子,仿佛印刻着抗日战争时村民英勇抗敌的创伤和悲壮。茅舍一旁,些许破旧的鸡舍外,放养的家禽发出咕咕咕的低鸣。断墙上腥红的抗日标语,让我在脑海中,一遍遍地构建着那个战火硝烟的场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山上的残雪不舍的消融着,它消磨自己来净化山林,也净化了人们浮躁的内心。我们忘记了寒冷,继续向上攀爬。脚下的土地和鞋底磨擦着,剥离着,发出沙沙的声响,抚慰着都市人不安的灵魂。山路很干净,没有污染。看来路人们都只肯留下回忆,却不舍带走一片云彩留下一粒尘埃。

在某一刻驻足回望,村落四面环山,扇形的横向排列,八面玲珑;梯形的纵向错落,井然有致。像母亲环抱的婴儿,安详且恬静。这样的房屋构造应该也反映出村民有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平和心。村子里留守的不过29户人家90多口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敞着大门,让人颇有一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感觉。下山路上,山腰上的人家听说是来参观的,又是笑迎,又是寒暄,温暖顿时驱走了冬日寒意。

退下山林,我们从村口拾级而上。错落的院子相互簇拥,袅袅炊烟萦绕在枝头房檐,构画着一幅温馨的画卷。未来有一天,重新打开这台满载记忆的相机,我会担心喜悦要从内存卡中溢出。

踩着石梯,我推开了一扇轻闭的屋门。上面是一间紧锁房门的大屋,木窗上泛黄的纸,布满零零星星的小孔。窗下布袋整齐的倚靠在一起,布袋中充盈的是粮食吧。一个村民挑着担子从侧面探出身来,他半佝偻着身子,很爽朗地笑着。满脸的皱纹透露着岁月的痕迹,放下担子后老人挺起的身子很是健硕,比我们这样在城市中久住的年轻人的身子硬朗得多。简单的交谈后,老人笑道:上面是老村长家,快去看看吧。

中庭空旷,正房秀直,这是我对老村长家的第一印象。迈过门槛,梁柱侧倾,砖裙抚壁。一桌,两椅,石板静静的躺在地上,很是宽敞,不过应该许久无人居住了。掠过侧窗,一排屋墙,一片金黄,铝制吊灯随风摇晃,一面红旗迎风轻扬。窗外一览无余的景象,竟然让我有些流连忘返。从村长家缓步而下,抬头的不经意间,几只荼靡的野花骨朵悬在茎上,紫的发蔫,它们不再跟季节较量,而是等待下一花期的待放。

揖别最后,我们光顾了一家老房改的礼品小店,温暖的白炽灯光撒向悬挂的爨字T恤衫,木格子架上,一排排小物件又将成为谁的纪念?我拖着些许疲惫的双腿迈出小店,钻进了狭小的驾驶舱,掰了一把后视镜,又瞧了一眼这样的爨下,脑海里浮现出村中老人的笑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梦醒时分

归途的感受继续在我脑海里发酵,渲染着动人画卷的记忆,久久挥之不去,忘路之远 近,忽逢爨下林。青瓦灰墙迎,残雪花零映,日落爨下宁。耳目一新的旧村落幻化了一段美好的心情,且深刻,亦轻盈。

爨下秘境只是京城众多景点之一,不管你知道或不知道,它都在那里不离不去。但是看着很多古老却多年没有修葺的房子,加上留守老人们逐渐地离去,我在想很多年后这里会不会慢慢消失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京城蕴含着许多人的记忆,记忆中有的文化保留下来了,有的文化则慢慢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故宫之巅,紫禁之城的周围正逐步被水泥森林包围。但当我漫步在熟悉的街道上,发现高墙的角落下,又重新竖起了旧时建筑名称的石碑时,欣慰之感犹然。这块让人找回欣慰的石碑,又唤醒了我们的回忆。或许我们不应该为消逝的遗迹太过伤感,因为随着时代变迁,繁华依然抵不过文化。就算那遗迹正在模糊消逝,那片曾属于它的土地也会记住它弥留过的底蕴,不管它的上方是新的繁华还是新的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撞碎的文化将重塑一段繁华,碰落的繁华,亦会重铸一曲文化。我们会继续依附着水泥森林,看着文化与繁华继续交融,相互辉映。这座包裹着霓虹,却依然自内而外继续弥漫底蕴的城市愈发的迷人。让繁华为琴头,文化作弓弦,轻抚一曲作酝酿,细细品味现幽香。 那些秘境我将继续探访,秘境背后的故事我也将继续聆听。 梦回爨下,枕落一路芬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