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2024-07-07 来源:步旅网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作者:天天论文网 日期:2016-3-14 9:04:25 点击:4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要想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就需要从学生心理思想去着手,全面地了解、引导心理发展,来提高各方面素质。从理想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挫折教育、心理疏导干预等方面入手,应该有良好的效果,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质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升学压力加剧,成才欲望难以实现,再加之学业负担沉重,父母望子女成龙凤心切,老师批评,同学误解,家长离失,隔代溺爱等都会使学生倍感心力憔悴,心理失衡,甚而做些违背常理之事。面对这种教育现状,一个作为农村教学的中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重中之重。

1 理想目标教育理想是一座灯塔,它指引着探索者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上驶向成功的彼岸,它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繁荣而努力学习。只有在理想的感召下,他们才能不计较个人得失,才能有坚韧的意志,开阔的胸怀,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理想可分为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只有一个个小的目标(近期目标)的逐渐实现才能达到他所期望的远大目标。当然,目标的制定必须切合学生自身实际,不可过高过大,并且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就像猴子摘桃子,跳一跳就能摘到,这样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激发起学习兴趣。否则,容易使学生丧失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丧失自信心。但如果目标定的太低,又会使学生感到如此容易而骄傲自满。因此,只有让学生明白经过辛勤劳动,所酿造的蜜才是最甜最香的。我觉着这是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基础。

2 人生价值观教育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支配着人们生活中各种观点和行为。在社会变革的同时也引起了当代学生人生观的改变,诸如人生理想的失重,个人主义的抬头,拜金主义的兴起等不良倾向。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社会变革的复杂现实,增强学生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和承受能力,同时结合时代发展变化全面灌输人生观的正确含义。另一方面,要教育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败,奉献与索取,得与失,利与弊,培养学生胸怀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努力学习的崇高理想,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形成良好的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良好心理素质教育必不或缺的。

3 提倡挫折教育“自古英雄多磨难”,学生迟早要离开父母的羽翼到社会中去生活,去奋斗拼搏。难免会遇到许多挫折、失败。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很难适应社会,也就很难在社会生存。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一,批评性教育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很多不愿接受批评,即使犯了错误也容不得别人对自己有不同看法和意见。老师应对此类学生进行适当的纪律约束和批评教育,如果所犯错误重大,还应当进行严厉的批评,同时引导家长予以配合,以此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

第二,灾难性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抗击非典”、“汶川地震”、“东南亚海啸”等新闻专题片,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敞开心扉,设身处地去体验灾难降临时生命的脆弱,死亡的痛楚,以及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和友谊的珍爱。使学生从感悟中去理解人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从而增强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和班级凝聚力,提高心理素质。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适当地进行健康教育的学习,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为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的对待学习与生活,逐渐对学生思想发展进行有效引导,以防误入歧途。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思想认识,全面培养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认知,为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现阶段,在农村中学,由于教学优质资源缺乏,教学队伍很大一部分是老教师,无法满足学生心理需要,这就需要学校制造培养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环境去去引导学生,使学生认识社会,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去学习、懂得学习的目的,能够对自我健康的发展状态有一个良好的认识,来及时调节个人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促进学习生活顺利的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中学阶段至关重要,与其德智体全面发

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心理素质高了,德、智、体的发展自然而然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有了全新的认识就会按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或自我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对各类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队伍不断去创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优其是中学阶段,是人们思想成型的重要阶段,我们一定要从学生心理健康着手,为培养后续尖端人才打基础,这是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教育方法。

5 心理疏导干预导致学生心理产生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主体性等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要摒弃蔑视学生人格尊严,置学生于屈从地位的做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友善的新型师生关系,以真诚的对话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不再顾忌,愿意向你这位朋友倾诉心声,其心灵深处敞开的同时,心理疏导干预也获得了教育的契机。对于农村寄宿制的初中生来说,我觉着应该这样去做: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的好多课程都包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之目的。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