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才能在阅读作品的时候驱遣我们的想象呢?让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告诉你。
【目标牌】
【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作者观点,在阅读中独立思考,获得启发。(重点)
2.关注作者所作的鉴赏范例,了解作者引导我们驱遣想象欣赏作品的方法,形成能力。(难点)
3.学会欣赏文艺作品,懂得在欣赏时驱遣想象,感受作品的艺术美,提升自己的鉴赏品味。(素养)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诗意篇 疏通文意理思路(为啥写)(趣味性)
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 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 一、自学径 【标段落】【圈词语】【解题目】 《驱遣我们的想象》,题目中的“驱遣”,意思是驱动,调遣,使用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鉴赏文艺作品,要驱动、调遣我们的想象力。 【辨文体】【知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年) 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 【查背景】
本文节选自《叶圣陶集》第十卷“揣摩集”当中的文章《文艺作品的鉴赏》。文章写于1937年1月,是作者关于文艺理论方面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叶圣陶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大家看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欣赏文艺作品,他提出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回归作品的意境,并作下文章。 【记音形】
驱qiǎn(遣) 桥tù(堍) qì(契)合 炊(chuī)烟 一fú(幅)图画 怅(chàng)然 掠(lüè)过 潜(qián)水鸟 蠢(chǔn)笨 gǒu(苟)安 jū(拘)泥(nì) 几缕(lǚ) 得意yáng(扬)yáng(扬) 歌谣(yáo)
【释词义】
1.驱遣:驱动,调遣,使用。
2.怅然:失望;不痛快的样子或精神不集中,情志迷乱,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其主张。 3.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4.契合:投合,意气相投。 5.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6.不声不响:不说话,不出声。形容不发出声响。 7.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初读文】 二、感知石 【划结构】
1.第一部分(1—4):知识铺垫:指出文艺的由来、文艺与文字的关系。 (1)回顾文艺历史 (2)文艺文字关系
2.第二部分(4—13):举例阐述: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对文学作品鉴赏的的重要意义。 (1)驱遣想象去鉴赏
(2)《使至塞上》想象画面 (3)《海燕》想象情景 3.第三部分(14):结尾点题:强调文艺鉴赏的目的和方法,指出驱遣我们的想象是文学鉴赏的重要途径。
(1)鉴赏目的:接受美感经验
(2)方法:寻味意境,发现作者所感
【概内容】
(一)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1.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二)综合上述观点,结合文题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所表达的中心观点。
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情意篇 解读文本探主题(写什么)(知识性)
二读:品读全文,拓展思维(读出意蕴)
二写:评写人事情理,整写课堂笔记(合作交流)
三、解读园 【导方向】
(一)作者认为文字与文艺是什么关系?
(二)作者要论述的是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开篇会大篇幅地论述作者、读者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三)阅读第5—7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
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四)文章的第8、9两个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五)文中列举了两句诗的例子,为什么还要列举散文诗的例子呢? (六)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七)文中有许多句子,都有十分深刻的文艺观,它们或有十分深刻的内蕴,或有在写作方面值得借鉴的实用价值。请阅读下面的几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1.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 2.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3.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析文本】 [解析]
(一)作者认为文字与文艺是什么关系?
文艺是文字的集合体,要鉴赏文艺作品要通过阅读文字来实现。 1. 从作者的角度看,要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 2. 从读者角度看,就要驱遣想象,才能体会到作的意境。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想象中睁开眼来。 (2)“白蒙蒙的海面上……让暴风雨来得更厉害些吧!”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
(二)作者要论述的是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开篇会大篇幅地论述作者、读者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1.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让读者认识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 2. 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这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
3. 因此,论述作者、读者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三)阅读第5—7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1. 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 2. 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四)文章的第8、9两个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1. 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进行论证,从而得出了结论:无论是到过北方还是没有到过北方的读者,驱遣着想象来读诗,都能得到审美的愉快,而只死盯着文字的,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
2. 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自然得出了鉴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的结论。 (五)文中列举了两句诗的例子,为什么还要列举散文诗的例子呢?
1. 列举两句诗的例子重在阐明透过修饰词,展开合理的想象,眼前呈现一幅图画,从而走进作者的心灵。
2. 列举散文诗的例子,意在阐明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来,并且展开这对翅膀,与文中所描绘的事物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才可以接触到作者的意境。
3. 作者列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阐明要多角度驱遣我们的想象,才可以走进作者的意境。使论证过程更严密。
(六)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 内容上: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中心论点: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2. 结构上:总结上文,照应前文,使文章自然收束,水到渠成。 [提升]
(七)文中有许多句子,都有十分深刻的文艺观,它们或有十分深刻的内蕴,或有在写作方面值得借鉴的实用价值。请阅读下面的几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1. 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
(1)任何一篇文艺作品,都是文字集合起来的,但是这是一种有着内在逻辑顺序的结合,具有文本表现中的一般技法,既表现了内容,也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2)因此,这样的文章绝不可能随意拼凑,须由作者有意识、有目的、有逻辑地创造,而在完成时又符合自然的特点。
2. 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1)作者在创造之前无所见,这个“见”字,可指代材料,无见便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可能有所创造;“见”字也可理解为见识、见解,没有思考与见解,纵然下笔也只能写就平庸文章,难见深度;
(2)“感”是体悟与情感,倘若下笔无情感寄寓其中,写出来的文字必是冷冰冰的。这也提示我们在写作之前要学会多观察,多积累,同时要多思考,多感悟,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3. 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1)文艺作品一般都具有形象性,尤其是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形象性尤其突出,且情感表达也尤其浓烈。这些情感常常寄寓在形象之中,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这个道理。
(2)因此,想要理解一篇文艺作品,就必须把握其情感,必须通过驱遣想象还原形象的描述,进而去体会作品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品读文】 四、拓展林 【探主题】
本文作者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时只有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接触作者的意境,进而获得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的方法,以深厚的学养和鉴赏示范,引领我们把握正确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拓思维】
(八)文章以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论证了想象力于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你能在读过的诗或散文中,再举一个例子来论证作者的观点吗?
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1.这段描述父亲攀爬月台背影的文字,能够因我们的想象力而变得更加生动。
2.他的身子微胖,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他两手上攀时定费了不少劲,甚至青筋凸起;还是因为胖,我们可以想象腿并不是缩了一次,而似是挣扎缩了好几次;更是因为想象,身子微微一倾,这形象便如拍照一般在脑中定格。
3.有了在想象中还原的这一幕,父亲的形象真切起来,切实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创意篇 赏析特色勤积累(怎么写)(文学性)
三读:诵读课文,赏析特色(读出情感)
三写:仿写句段篇章,总写体会反思(深入探究) 五、赏文亭 【赏写法】
(九)写法鉴赏
1. 论证思路严谨,条理清晰。
文章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鉴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的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就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
为了使论证更全面、更严谨,作者又以相同的方式,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也要在想象中生出翅膀,这样使读者对不同特点的鉴赏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 语言平易,通俗易懂。
作者在文中所谈的是文艺鉴赏的方法问题,理论性比较强,但所列举的例子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和文章,而且在论证中,用语平实。
如“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这句话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十分直白,再加上比喻的修辞手法,很直观地论述了如何驱遣想象的问题。
【试牛刀】
运用本课学习的方法,从下面两首古诗中任选一首,进行鉴赏。200字左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诵读文】 六、积累台 【储积累】【绘板书】
【结语碑】
【总纲】【结语】
感悟一:想象是文学鉴赏的重要途径,想象力不发达,鉴赏力也不会发达。如果我们不善于进行必要的、积极的想象,即使最完美的作品,对我们来说也没有意义。
感悟二:认真阅读,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于是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能渐渐成长起来。
【训练池】
一、选择填空
(一)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A.歌谣(yáo) 驱遣(qiǎn) 印刷(shuā) 契(qiè)合 B.怅(chàng)然 凝(níng)望 掠(lüè)过 窜(chuàn)着 C.旷(kuàng)远 海啸(xiào) 苟(gǒu)安 拘泥(nì) D.(qián)潜水 激昂(áng) 桥堍(tù) 衬(chèng)托 (二)下列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炊(cuī)烟 拘泥(ní) 怅然 暴风雨 B.契(qiè) 合 掠(lüè)过 阻嶂 潜水鸟 C.几(lǚ)缕 无可比拟(nì) 蠢笨 驱谴 D. 苟(gǒu)安 一幅(fú)图画 窜逃 旷远 D(A.“炊烟”的“炊”应为chuī,“拘泥”的“泥”应为nì;B.“契合”的“契”应为qì,“阻嶂”的“嶂”应为“障”;C.“无可比拟”的“拟”应为nǐ,“驱谴”的“谴”应为“遣”。) (三)选词填空。
(1)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 (呈现 显现)在眼前了。
(2)要 (领悟 领会)这首诗,得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来,而且展开这对翅膀,跟着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洋洋地飞掠着”。
(3)我们 (鉴赏 欣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答:(1)显现 (2)领会 (3)鉴赏
(四)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看完了比赛,大家都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他的精彩表现。 B.随着第三方支付等数字金融新业态的普及,隐私问题愈发引人关注,通过加强国家立法来
保护个人隐私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
C.6月14日,世界杯的光芒照耀俄罗斯大地,世界各地的球迷们纷至沓来,在感受俄罗斯风情的同时,尽享四年一度的足球狂欢盛宴。
D.理智像太阳,它的光是恒久的、不变的、持续的;而想象,则像发光的流星,不过是稍纵即逝的闪耀,其活动无规律,其方向亦不固定。 (五)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A.自即日起,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打击非法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专项整治。包括加强网约车和顺风车平台驾驶员背景核查、建立健全投诉报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等。
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祇和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六)仿照下面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几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荫凉; 风从秋走过,留下阵阵金浪;雪从冬走过,留下种种希望。 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将给社会留下些什么? 二、阅读拓展
艺术三昧 丰子恺
有一次我看到吴昌硕写的一方字,觉得单看各笔画,并不好。单看各个字,各行字,也并不好。然而看这方字的全体,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处。单看时觉得不好的地方,全体看时都变好,非此反不美了。
_________各笔各字各行,对于全体都是有机的,即为全体的一员。字的或大或小,或偏或正,或肥或瘦,或浓或淡,或刚或柔,都是全体构成上的必要,绝不是偶然的,即都是为全体而然,不是为个体自己而然的。
于是我想,假如有绝对完善的艺术品的字,必在任何一字或一笔里已经表现出全体的倾向。如果把任何一字或一笔改变一个样子,全体也非统统改变不可;又如把任何一字或一笔除去,全体就不成立。换言之,在一笔中已经表现出全体,在一笔中可以看出全体,而全体只是一个个体。
_________这是伟大的艺术的特点,绘画也是如此。中国画论中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这个意思。西洋印象画派的持论:“以前的西洋画都只是许多幅小画而成一幅大画,毫无生气。艺术的绘画,非画面浑然融合不可。”在这点上想来,印象派的创生确是西洋绘画的进步。
_________在一点里可窥全体,而在全体中只见一个个体。所谓“一有多种,二无两般(《碧岩录》)就是这个意思!这道理看似矛盾又玄妙,其实是艺术的一般的特色,美学上的所谓“多样的统一”,可明白地解释其意义。譬如有三只苹果,水果摊上的人把它们规则地并列起来,就是“统一”。只有统一是板滞的,是死的。小孩子把它们触乱,东西滚开,就是“多样”。只有多样是散漫的,是乱的。最后来了一个画家,要写生它们,给它们安排成一个可以入画的美的位置,——两个靠拢在后方一边,余一个稍离开在前方,——望去恰好的时候,就是所谓“多样的统一”,是美的。要统一,又要多样;要规则,又要不规则;要不规则的规则,规则的不规则;要一中有多,多中有一。这是艺术的三昧境!
_________人何以只知道鉴赏书画的小艺术,而不知鉴赏宇宙的大艺术呢?人何以不拿着书画的眼来看宇宙呢?如果拿看书画的眼来看宇宙,必可发现更大的三昧境。宇宙是一个浑然融合的全体,万象都是这全体的多样而统一的诸相。在万象的一点中,必可窥见宇宙的全体,而森罗的万象,只是一个个体。勃雷克[布莱克]的“一粒砂里见世界”,孟子的“万物
皆备于我”,就是当作一大艺术而看宇宙的吧!
艺术的字画中,没有可以独立存在的笔。即宇宙间没有可以独立存在的事物。倘不为全体,各个个体尽是虚幻而无意义了,那么这个“我”怎样呢?自然不是独立存在的小我,应该融入于宇宙全体的大我中,以造成这一大艺术。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艺术三昧:艺术创作的诀要或精义。
②气韵生动:画面描绘的意境或情味活脱动人。
2.下面四个句子原本都是第2~5段中的第一句,请给它们还原复位,将句子序号填在相应的段首的横线上。D A B C
A.所以单看一笔一字或一行,自然不行。 B.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艺术的三昧境。 C.宇宙是一个大艺术。
D.原来艺术品的这幅字,不是笔笔、字字、行行的集合,而是一个融合不可分解的全体。 3.解释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 ①非此反不美了。
如果单独看一笔、一字、一行挺好看,合起来看整幅字并不好看,那就没有美感了。 ②一有多种,二无两般。
一个整体中有各种各样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又都体现出整体的共同特征和样式。 4.第四段中有一个短语可作为本文的基本观点:多样的统一。 5.下列对最后一段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AD) A.这一段的主旨是论述宇宙中全体与个体的关系。
B.这一段是从更广阔的理论范畴来论证文章的基本观点。 C.这一段始终没有离开议论的主题——艺术三昧。
D.文章最后几句启发读者把小我融入大我,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 E.这一段开头用的是反问句式,收尾用的是设问句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