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1.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译文】必须有肚量,德行才会广大。必须能忍受,事情才能成功。
2.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面对大事和难事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担当责任的能力;在处于顺境或逆境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碰到喜怒之事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在与人群相处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见解和认识。
3.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志要苦”,这个“苦”不是痛苦,而是刻苦、勤苦。“意趣要乐”,意味旨趣要和乐。生活得简单清苦无法冲淡,没有曲终人散的凄凉,没有盛宴难再的悲叹。 “气度要宏”,“宏”是宽宏大量。“言动要谨”,谨慎。
4.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带之以坦荡。
【译文】褊急,是气量狭隘、性情浮躁的意思。险仄,乃心襟奸小的意思。他人气量狭隘,我以宽宏大量承受;他人心襟奸小,我以坦荡磊落对待。
5.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译文】当事之人应置身于利害之外考虑问题,提出建议的人则应设身于利害之中。
6.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译文】处理复杂的事情要从宽,熟思而缓处,冷静面对与难处之人相处要仁厚,有知而无言,避免结怨愈紧急的事情愈要能缓,心
定而气平,就能生慧。
7.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译文】不让古人,不退让,这里指在志向上,就是有不输给古人的想法,那就是有志气。不让今人,就是不想输给现在的任何人,也就是说如果不知道谦让那么就是没肚量。
8.先益后损,则恩反为仇,前功尽弃;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施恩惠给人,怕的是一开始很丰厚,引发对方的欲望,后来减损,欲望不能满足,恩惠反而变成仇恨,就前功尽弃。刑罚、约束不能先前宽松,以后严厉,就会约束不了,招来怨恨。
9.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译文】有才华而能性情平和处事冷静,这才是大才。谋略满腹而能气定神闲处理人事,这才是最高深的智慧。
10.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侮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译文】持身清高固然是好事,然而过犹不及,任何事是都有一定的节度,尤其是对待大众,更不能过于严苛。和大众相处不可以过于善恶分明,对形形色色的人,无论是贤能或是愚昧,善良美好或是丑陋邪恶,都要能够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