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主要草原生态旅游景区特征刍议
姓名 张海红 年级 2008级 专业 旅游管理
内容摘要:开发草原生态旅游对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通过查阅资料分析了
内蒙古主要草原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对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景区的特征进行了评价。认为内蒙古草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草原类型多,地域广阔,景观特征显著等。希望能够为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生态旅游 草原 景区 特征 内蒙古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prairie Grassland Eco-tourism is significant to the Inner Mongolian
tourism's development. Has analyzed the Inner Mongolian main prairie tourist resources distribu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consult materials, has carried on the appraisal to the Inner Mongolian prairie eco-tourism scenic area's characteristics. Thought that the Inner Mongolian prairie has its unique superiority: there are so many prairie types and the region is broa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remarkable and so on. Hope it can provide the theory for the Inner Mongolian prairi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Eco-tourism Grassland Scenic characteristics Inner Mongolia
引言
生态旅游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的旅游。它的兴起原因很多,概括地讲是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形式,生态旅游对象多以原生和景观优美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是一种高品位、带有责任感的旅游活动。然而,在草原旅游业发展的现实中,许多的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和旅游景区虽然都在以“生态旅游”命名,但是实际运作中,过分渲染的商业导向使草原生态旅游尚处于低级粗放阶段,使“生态旅游”被大众化,让生态旅游实施的载体—生态旅游环境不堪重负,真正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草原生态旅游还有待完善和发展。
第1页 共8页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20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草原旅游已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理论研究较少,实践中草原旅游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存在景点趋同性强,管理较差,季节性明显,文化内涵不够,旅游开发与草原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矛盾等诸多问题。如何对草原旅游进行深度开发,提升草原旅游地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特殊的地理位置构造了各自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草原生态旅游是一种依赖当地草原资源的旅游,世界上拥有大片草原的国家都非常重视草原旅游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草原旅游发展与草原生态环境的关系
1.1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
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草地植被是自然景观和草地旅游资源的核心,各类草地植被(在农牧交错区还包括农田、 林地等人工植被)与其生境,如山地丘陵、 滩川平地、 水体和道路、 建筑物等组成宁静迷人的旅游景观综合体,是吸引游客的资源系统。草原植物主要有禾本科、 豆科和菊科等, 温带草原的草群低矮,一般都在 1m以下,视野开阔。草原与其他一些自然景观相互匹配,景观组合良好, 尤其是森林、水体与草原的结合,镶嵌明显,错落有致,视觉冲击力极强。此外,我国主要草原区均分布于高原和中、高山地,其最热月平均气温多不足 20摄氏度与邻近的大中城市有10摄氏度以上的温差,具备调理身心和避暑的良好条件。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不断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创造发展了与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并列的牧业文化,即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动态性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崇尚力量, 在服饰、饮食、居住、交通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如我国的蒙古族游牧在南起长城、北抵大漠、东达兴安岭、西越贺兰山的广袤土地上,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住的是蒙古包,就地取材,易拆易装,制作与移动都方便;穿的是蒙古袍,肥大而不开衩,袖长领高,束以腰带后可以抵御高寒而多风的气候;还有蒙古族的奶茶、那达慕大会等。
1.2草原旅游发展对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意义
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在当地发展旅游中具备优势,它与民族风情密切地融于一体,构成独特的旅游景观,是西部地区发展观光旅游产业的坚实基础之一。正确地发展草原旅游产业, 可以促进当地农牧业产品的商品化,发挥草地休闲、观赏、旅游畜牧业的特色,减少资源的消耗性利用,提高草原资源的整体开发和综合利用效率,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目的地政府、旅游者、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利益协调的基础上,既可以带动旅游区周围的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为生态保护提供经济保证,还可以促进许多
第2页 共8页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20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历史古迹、特色建筑和纪念物的修复、再建,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民族艺术的利用,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草原生态环境质量,使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
1.3 草原旅游发展对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消极影响
任何开发方式都会带来不同的作用,当然也包括消极方面。草原旅游发展一方面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起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旅游业作为一项以人为中心的经济活动,对旅游区内乃至区外的生态环境又产生多层次、多方面的负面作用,如造成地下水、地表水、 土壤、空气以及景观的污染和破坏,使野生生物种群发生变化等等。草原旅游也不例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对草原生态安全产生了威胁。主要表现在旅游对草原植被的影响、旅游对草原动物的影响、旅游对草地环境的影响、对旅游地土壤的影响和旅游者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等几个方面(表1)。
表 1 草原旅游发展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威胁
威胁分类 主要表现
对植被的影响 植被稀疏面积增加,植物高度降低,草群密度下降,植物多样性减少,种群成分发生变
化,原有植物种被耐磨踏的物种替代;野营目的砍伐幼树改变了群浇的年龄结构。
对土壤的影响 土表裸露面积增加, 土壤板结程度增加, 水分渗透减少, 地表径流增加, 致使水土流失
加剧; 土壤 ph增加 (可能因植物减少, 土壤板结所致) ; 因土壤压实, 土层厚度变薄。
对动物的影响 改变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生境条件; 影响动物取食、繁殖等活动; 迁徒或死亡使动物数量
减少。
对水体的影响 对草地水质的污染, 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地表植被破坏进而影响水源涵养条件, 水源
补给量减少, 地表径流蒌缩,地下水位下降, 水质变差, 河水自净能力减弱。
废弃物污染 旅游企业生产和旅游者的生活用品包装等废弃物, 严重污染环境, 各种污染物产出巨大
环境污染增加, 超过生态环境承受能力, 使景区大气质量、水体质量及土壤质量急剧下
降。
2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点及开发对策
2.1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分布
内蒙古有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品位较高的草原旅游资源,49处草原旅游资源遍布11个盟市,形成了不同等级的草原旅游区,其中有呼和诺尔、白音锡勒、辉腾锡勒、巴拉根河等优质草原。内蒙古旅游资源和全国的同类资源比较,最突出和最具竞争优势的就是草原和蒙古族民俗,而蒙古族民俗的产生大多依附于草原,因此草原是内蒙古的优势旅游资源(表2)
第3页 共8页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20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表 2 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主要草原旅游区基本情况表
旅游区名称 类型 等级 所在地 接待旅游者总人
数(万人次) 呼和诺尔草原 草甸草原 AA 呼伦贝尔市 2.69 巴彦胡硕草原 草甸草原 AA 呼伦贝尔市 1.10 莫尔格勒河草原 草甸草原 AA 呼伦贝尔市 1.34 白音哈达草原 草甸草原 - 呼伦贝尔市 - 察尔森草原 草原草甸 AA 兴安盟 2.50 辉特扎哈淖尔草原 草原草甸 - 通辽市 0.29 珠日河草原 干草原 AA 通辽市 3.50 巴彦塔拉草原 干草原 - 赤峰市 0.29 麻斯塔拉草原 干草原 - 赤峰市 0.27 贡格尔草原 干草原 - 赤峰市 0.85 乌兰布统草原 干草原 - 赤峰市 13.00 达里诺尔草原 干草原 AAA 赤峰市 2.00 金莲川草原 干草原 - 锡林郭勒盟 2.60 达布希勒图草原 干草原 - 锡林郭勒盟 0.50 希日塔拉草原 干草原 - 锡林郭勒盟 1.20 葛根敖包草原 干草原 AA 锡林郭勒盟 0.98 辉腾锡勒草原 干草原 AA 锡林郭勒盟 0.88 红格尔草原 干草原 - 锡林郭勒盟 0.66 敕勒川草原 干草原 AAA 呼和浩特市 15.00 赛汗塔拉草原 荒漠草原 A 锡林郭勒盟 1.50 希拉穆仁草原 荒漠草原 AAA 包头市 18.00 格根塔拉草原 荒漠草原 AAAA 乌兰察布市 21.00 上海庙牧场草原 荒漠草原 - 鄂尔多斯市 1.30 巴音昌呼格草原 荒漠草原 AAA 鄂尔多斯市 13.00
2.2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特点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本身品质较高,规模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较好,可开展观光、疗养、度假、科考、探险等多种功能,但空间分布线太长,最佳的观赏时期集中在 5、6、7、8、9、10月份,进入景点的道路不佳, 使游客心里感知距离过长。分为中部历史与民俗文化都市圈旅游区,东北部草原、森林和冰雪旅游区,东部草原、民俗与辽文化旅游区,西部沙漠和历史文化遗址旅游区。
目前内蒙古草原旅游的项目设置基本上就是看草原、吃手把肉、欣赏民族歌舞, 显然没有充分认识到关于旅游者需求的多样性,同时也没有认识到旅游行业的综合性和多面性。很多相关行业对于旅游的重视和支持不够。
第4页 共8页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20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表3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特点分析
资源特点 有利于开发的特点 不利于开发的特点
资源品质 天然性,草原类型多,温带草原在世界有独特性 — 资源规模 规模大,草原开阔绵延 景观单调
资源组合 蒙古族文化与草原景观紧密结合 文化是无形的资源,开发有难度 空间组合 草原景观地域差异明显 面广线长 旅游功能 观光、疗养、度假、科考、探险等多种功能 —
景区容量 旅游远期占用地广阔 生态环境脆弱
季节适游性 夏季凉爽 四季变化明显,冬季枯黄 可进入性 进入主要城市便捷 到达景点感知距离长
同时草原旅游产品开发内容较为单一,大多为草原观光和蒙古族民俗风情观赏,属旅游产品的基本层次,缺乏层次感,而观光旅游游客的重游率普遍较低。草原在全国虽然是非遍在性资源,在内蒙古却属于遍在性资源,地域之间的差异也较小,以至于景点低水平重复,不能形成规模,造成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成本高,管理困难,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隐患。同时造成进行深层次开发的成本高,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旅游活动的丰富性受到制约,并加剧景点间的恶性竞争。
内蒙古草原旅游对于大多数旅游者来说,属于长距离旅游活动,因此,在进行旅游决策和旅游出行时都要搜集大量相关信息,但是内蒙古草原旅游的对外宣传明显不足。大多数人只对内蒙古有大草原的模糊印象,并通常将内蒙古与蒙古混淆。相关网上信息多为重复,宣传印刷品很少见到。
由于内蒙古地域广大,景点分散,经济水平不高,公路等级普遍较低,甚至有些路段是草原自然路,因此各个草原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不高。
2.3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不恰当的旅游生产活动和旅游者行为,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主要是地貌、 土壤、植被、水体、大气和动物)产生了破坏或构成了威胁,进而使旅游区整体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景观价值。旅游生产和旅游活动对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每一因子的影响机制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对于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途径有必要进行深层次研究。
2.3.1 加大草原生态旅游的整体营销力度
在认真研究游客动机和满意程度,评估生态旅游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有效的多形式的营销整合手段,把内蒙草原生态旅游产品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向社会,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
第5页 共8页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20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和美誉度,激发、诱导旅游者前来游览观光、休闲。内蒙古草原旅游必须统一宣传主题口号,作为内蒙古旅游业的主题形象之一,支撑整体形象,使旅游者获得旅游产品的完整
2.3.2 加强宏观调控和与其他各行业的协调发展.
草原旅游的资源条件和经营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在大面积区域内成为主要的支柱产业,只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无序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却可能是更广泛的。因此,草原旅游开发应在掌握资源与市场情况下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坚持适度开发,要与其它各业协调发展,尤其要协调好旅游与农牧林业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在布局开发上,应尽量避免同类旅游内容在同地过度集中和重叠, 应将农牧林业用地作为旅游景观的组成部分并与天然景观融为一体,同时发掘不同景观类型的独特性,设立分点,分散压力并扩大拉动面。
2.3.3 加强草地资源建设
植被是草原旅游开发地区的景观和防风固沙体系的核心,实现以各类植被为基础的生态系统保持良好的结构、更新能力和效益,是草原旅游及与之相关各业实现协调、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进行开发规划时应考虑旅游的需要,从美学角度注重各类型及其内部结构的协调,以形成既多样化又和谐的草地旅游景观资源。按不同功能需要建设专用基地,选用耐践踏、绿色期长的草种进行建设,并分区按年度轮流用作活动场地;选不易风蚀的优质耕地为特产农作物生产基地;同时建设完善的生态防护型植被体系。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草原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展示园区,形成草原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2.3.4 抓好综合管理
内蒙古草地旅游可开发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科技、文化和意识较为落后,而农牧民直接参与旅游经营又是草地旅游的重要特点。因此,以人为本、强调综合管理对发展草地旅游至关重要。要做好教育和宣传,提高旅游经营者和游客对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原区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开发多种不破坏环境的具有草原特色的旅游产品, 并在农牧户中进行专业化生产经营,加强营销、拓展客源,直至形成固定的消夏避暑游客群体,减少无效消耗,提高经营效益;对经营者兴趣和注意力的引导和规范,将旅游景观和生态建设工程的(部分)投资、建设、利用与保护的责任分解落实到旅游企业和参与旅游经营的所有农牧民,并将执行的情况与其参与旅游经营获利的机会联系起来。
2.3.5 建立监测与调控机制
草原旅游与草原生态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影响是复杂的和长期的,因而必须建立内蒙古草原旅游的监测评估体系,传统监测手段与现代遥感技术相结合,利用该体系对草地旅游生态环境各主要因素、草地植被状况、旅游客源状况、游客心理预期等进行监测,并及时发现问
第6页 共8页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20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题,为经营商和管理者决策提供更可靠更全面的信息。保证草原旅游的健康发展,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能给旅游者提供查询。
2.3.6 加大草原生态保护的力度
发展草原旅游业必须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体系建设放在首位。草原旅游区的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管理和保护旅游环境。同时要根据地域特点,建立健全旅游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区内的一切开发建设项目需执行包含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内容的可行性论证和总体规划制度,然后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类别、分层次、分范围地明确管理职责,配设专人,列入岗位目标管理。同时要加强游人的生态管理,要通过确定环境适宜承载力来从时间上引导游客的利用强度,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来实现游客在空间上的利用格局, 从而保证游客对环境的影响在生态系统可调节的范围之内;同时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多形式、多层面营造保护环境的氛围,倡导绿色文明旅游,教育和影响广大旅游者,使他们自觉遵守旅游管理规定, 注重旅游环境的保护,做一名真正的生态旅游者。
3结束语
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在内蒙古旅游发展中具备优势,它与民族风情密切地融于一体,构成独特的旅游景观,是内蒙古发展观光旅游产业的坚实基础之一。正确地发展草原旅游产业, 可以促进当地农牧业产品的商品化,发挥草地休闲、观赏、旅游畜牧业的特色,减少资源的消耗性利用,提高草原资源的整体开发和综合利用效率,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目的地政府、旅游者、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利益协调的基础上,既可以带动旅游区周围的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为生态保护提供经济保证,还可以促进许多历史古迹、特色建筑和纪念物的修复、再建,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民族艺术的利用,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草原生态环境质量,使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内蒙古景区景点选介与讲解示例[M],2007.115-165 [2]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内蒙古导游基础[M],2007.93-97
[3] 邹长新,沈渭寿.生态安全研究进展[J].农村生态环境,2003,19(1):56-58.
[4] 刘黎明.谢花林,赵英伟.我国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土地科
第7页 共8页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20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学,2001,15(4):43-47.
[5] 吕 军.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118-146
第8页 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