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模糊厌恶 案例

2022-06-14 来源:步旅网


模糊厌恶 案例

篇一: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模拟题(2)

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模拟题(2)

为大家整理分享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模拟题,下面是具体内容:

1.反暗示效应,是指在有一定心理对抗的情况下,用夸张或者激将的间接方法影响别人的行为,产生相反结果的效应。一般是通过说反语或过分夸大,以诱导别人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或者发生想得到的事件为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反暗示效应的一项是( )。

A.痛失街亭之后,诸葛亮临危不乱,上演空城计使司马懿退兵

B.街边摆摊卖化妆品的小贩把其产品的功能吹得神乎其神,结果几乎无人购买

C.制片方在某恐怖片上映前宣称“胆小者和心脏病人不宜观看”,但上映后座无虚席

D.王先生教育儿子小王好好读书,不要天天玩网游,然而小王对他的教诲置若罔闻

2.

第 1 页 共 26 页

模糊厌恶是指人们对模糊的风险事件有担心和恐惧的感觉,对主观的或含糊的不确定性 的厌恶程度要超过对客观不确定性的厌恶。即在所有伴随风险的不确定性中下注的话,人们倾向于下注已知的不确定类型,而不是未知类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体现了模糊厌恶这一概念的是( )。

A.20年伦敦夏季奥运会开赛在即,很多伦敦市民都在为本届奥运会谁是夺金王下注, 焦点人物是美国的菲尔普斯和牙买加的博尔特

B.小李总说自己得找个漂亮的老婆,可现在都30岁了还没有女友,家人多次安排其相

亲,小李去了但很反感,尽管其中不乏品貌双全者

C.小张今年大学毕业,他的父母在老家给他找了份法院书记员的工作,可小张赚工资低, 一直拖着不肯回家就业

D.有个房产商给了他儿子一大笔钱让他投资,有人说,学学你爸,搞房地产,赚钱多;又有人说,开矿吧,嫌钱更快更多。最后他选择投资房地产

3.

英国学者贝尔纳勤奋刻苦,同时又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他毕生研究晶体学或生物化学,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另一条路——为他人去做一架“云

第 2 页 共 26 页

梯”,把一个个富有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科学的高峰,这一举动被科学家们称为贝尔纳效应。

以下选项中,涉及贝尔纳效应的一项是( )。

A.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三杰”之首,他天分极高,不仅是画家,同时也是建筑工程师和数学家

B.林则徐被革职后,将自己编译的《四洲志》委托给魏源,魏源在此基础上广泛搜集资料,编写成《海国图志》

C.李时珍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27年,终于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D.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伍六一为了不拖累战友许三多,在近在咫尺的目标面前,毅然拉响了弃权弹

4.

大数据是信息应用领域的热门词汇,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简单来说,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通过数学建模等手段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并将数据分析结果作为制订计划的参考依据即为大数据应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大数据应用的是( )。

A.在总统竞选过程中根据支持者性别构成选择不同的宣传途径

第 3 页 共 26 页

B.某公司根据去年的销售业绩确定下一步的广告投入

C.高校根据报考学生考试成绩划分录取分数线

D.相关培训机构根据权威部门发布的考试大纲编写教材

5.

地球成为村落的当下,原有的单一城市生活模式也被打破。一些人开始像坐公交车一样乘火车上下

班,往返于两座城市之问,做钟摆运动。他们被称为“钟摆族”。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钟摆族”的是( )。

A.老王退休后为了给孩子减轻生活负担。每天去儿子家给孙子做饭,晚上再回自己家睡觉

B.老林在上海开了个小公司,每天从杭州坐高铁去上海处理公司的日常事务

C.小胡从郊区到市中心上班,每天坐公交还要转地铁,路上就要折腾3个小时

D.小薛对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感到厌倦,于是坐火车来到一个三线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第 4 页 共 26 页

1.【答案】D。解析:反暗示效应定义要点是:

①用夸张或者激将的间接方法;

②产生相反的结果。A、

B、C三项都属于用夸张或者激将的间接方法影响别人的行为,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因此三者都属于反暗示效应。D项王先生教育儿子只是正面的说教,并没有“用夸张或者激将的间接方法”,不符合

①。故答案选D。

2.D[解析]A项,菲尔普斯和博尔特的情况都是大家很熟悉的,无论对谁下注,都只体现了下注于已知的不确定类型,而未体现下注于未知类型,排除A项。B项,小李完全可以通过相亲的方式来判断对方是否漂亮,“漂亮”这一要求不存在任何风险,小李反感的是相亲这一方式,排除B项。C项,书记员收入低是客观事实,无风险和不确定性,排除C项。D项,虽然投资房地产和开矿都存在高风险,但投资房地产体现了他倾向于下注已知的不确定类型,而开矿则属于明显未知的不确定类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B[解析]达·芬奇不是做“云梯”的人,而是亲自爬上艺术及科学巅峰之人,排除A项。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但还是他个人的主动行为,不存在“受他人指引”一说,排除C项。伍六一具有牺牲精神,但同样不存在“指引别人”之说,排除D项。B项符合定义,故本题选B。

第 5 页 共 26 页

4.D[解析]本题定义要点为:(1)从大量数据中获取信息;(2)将这些信息作为制订计划的依据。选项D中只是根据考试大纲编写教材,并不包含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因此不属于大数据应用。其他选项中包含全部定义要点,属于大数据应用事例。本题正确答案为D。

5.【答案】B。解析:“钟摆族”的定义要点有:

①乘火车上下班;

②两座城市之间。A项不符合

①和

②;C项不符合

②;D项不符合

①;只有B项符合定义。

篇二:行为金融.

行为金融心理学基础

这是一个行为金融的世界,其中遵循的是人类的情感规则,逻辑在其中发挥作用,但

第 6 页 共 26 页

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公司资产负债表包含的信息所引发的心理活动因素来左右的 。

1.

过分乐观:与过分乐观相对应的结论可由许多心理偏差引起,如控制幻觉偏差和自我归因偏差。人们经常会受到随机现象的愚弄。人们认为自己对局面的控制能力通常比他们的实际能力大得多。自我归因偏差是指:当出现理想的结果时,人们认为是其能力使然,而出现不利后果时,则归因于运气不佳。

2.

过度自信:人们往往高估自己正确的概率。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经常混杂在一起,投资者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风险,放大自己控制局面的能力。因为自信,人们的交易次数增多,而成交量的上升却带来净利润的下降。研究还表明,与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

3.

认知失调:人们不愿意接受自我否定达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 认知失调又名认知不和谐。 (Cognitive Dissonance)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其中有两个重点或难点:一是认知成分,即所谓人们的思维、态度和信念等等;

第 7 页 共 26 页

二是推断,即所谓逻辑推理是否正确。这两点同时又是产生失调的原因。

4.

证真偏差:人们希望去寻找与他们持有观点相一致的信息,任何与其观点相冲突的信息都会被忽略掉,而一致的信息则会被高估。

一旦形成一个信念较强的假设或设想,人们有时会把一些附加证据错误地解释得对该设想有利,不再关注那些支持或否定该设想的新信息。人们有一种寻求支持某个假设的证据的倾向,这种证实而不是证伪的倾向叫“证实偏差”(confirmation bias)

5.

保守偏差:这是顽固坚持一种观点或预测的行为倾向。一旦表明一种立场,大多数人发现很难离开。即使能离开也非常缓慢(这引起了对事件的反应不足)。

6.

定位:股票市场中的价值本质上是模糊不清的。试图找到合理价值是徒劳无益的。在缺少任何实质性信息的情况下,过去的价格很可能会成为今天的定位值[5] 。

7.

表征性启发式偏差:我们在评估某种事情时,倾向于依据该事件与某些事件多靠近而

第 8 页 共 26 页

非依据概率来做判断。如:在连续状态出现多次情况下,人们容易对变化做出过度反应,而在状况反复时,人们容易对变化反应不足。我们经常错误地把好公司认为是好股票。盈利遵循平均数变动的规律,所以,好公司很可能会变为一般性公司,而差公司也同样如此。

8.

易获得性偏差:易获得性启发式思维,也是一种经验法则,决策者评判事情发生的概率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依据相关情形或事件涌上心头的容易程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经验法则——通用的基础性事件比偶然性事件更易从记忆中跳出。可是,像所有其他启发式方法一样,这会导致我们误入迷途。应用:股票选择,并非所有闪光的都是金子[6]

9.

模糊规避:人们对自己知道或熟悉的事件较为偏爱。投资者存在严重的多样化不足。

10.狭隘框架:又称心理账户。我们往往通过人为造出一些框架来阻止我们自己把钱花到其他用途上。

11.

预期理论:区别于期望效用理论。非线性加权。人们的行为好像是把特别不可能的事情看作为完全不可能,而把特别有可能的事情看作为完全确定的。当基础股票价格与交割

第 9 页 共 26 页

价格变化方向相反时,人们会高估小概率;当二者变化方向相同时,人们会低估高概率[7] 。

12.处置效应:人们不想遭受损失所以对所得更看重。因此当面临亏损时,人们愿意赌一下运气。当股票亏损时,人们更愿意持有,而当股价提高时,他们则急于卖出。

13.囊中钱效应:相对于刚开始就遭受一连串失败的参与人来说,已经获利者似乎更愿意继续读下去[8] 。

过度自信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证研究发现,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称为“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过度自信与事后聪明偏差

过度自信是导致“事后聪明偏差”(hindsight bias)的心理因素。事后聪明偏差是指,把已经发生的事情视为相对必然和明显的,而没有意识到结果的回顾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它使人们认为世界实际上很容易预测,但人们无法说出他们对于一个结果是如何受到信息影响的。

保守主义(conservation)指人们的思想大多存在一种惰性,改变个人的原有信念是非常困难的,新信息对原有信念的修正往往不足。

第 10 页 共 26 页

模糊厌恶(ambiguity aversion),即对主观的或含糊的不确定性的厌恶程度要超过对客观不确定性的厌恶。Heath 和Tversky[6]发现人们厌恶模糊的程度与他们对不确定性的主观概率估计能力负相关,而Fo 和Tversky[7]指出,在有决策失误的经历或者周围有能力更强的参与者时,人们将更加厌恶模糊。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犯错误之后都会感到后悔,并且后悔带来的痛苦可能比由于错误引起的损失还要大,即厌恶后悔(regret aversion)[8,9]。因此,人们在决策时倾向于避免将来可能的后悔,即决策的目标可能是最小化未来的后悔。这一理论认为个人在决策前会估计自己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处境中的感受,并且采取行动的后悔程度要远高于没有采取行动的后悔程度,也就是忽略偏见(omission bias)。

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

股票市场中存在对信息的“过度反应”(over-reaction)和“反应不足”(under-reaction)等现象。过度反应是指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期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平均值的不一致。

反应不足是市场上对信息反应不准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个人投资者较多地表现为过度反应相反的是,华尔街的职业投资人更多地表现为反应不足。证据表明,人们会对很容易处理的信息作出过度的反应,而对难以处理或难以获取的信息反应不足。

框定依赖偏差

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过程中存在着对背景的依赖,那么,事物的表面形势会

第 11 页 共 26 页

影响对事物本质的看法,事物的形式被用来描述决策问题时常称之为“框定”(Frame)。框定独立(framing independence)是指该形式与行为无关。传统金融学的拥护者认为框定是透明的,表明业内人士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看到现金流是如何被描述的。

然而许多框定不是透明的而是隐晦难懂的,当一个人通过不是透明的框定来看问题时,他的决定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所用的特殊框定,这就是所谓的框定依赖( framing dependence )。由框定依赖导致认知与判断的偏差即为“框定偏差”(framing bias),它是指人们的判断与决策依赖于所面临的决策问题的形式,即尽管问题的本质相同但因形式的不同也会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决策

羊群行为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s)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

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的意义。羊群效应是诉诸群众谬误的基础。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

心理账户

人们常常错误地将一些资产的价值估计得比另一些低。如赌场赢得的资金、股票市场

第 12 页 共 26 页

获得的横财、意想不到的遗产、所得税的返还等都会被估价得比常规的收入低。人们倾向于更轻率地或愚蠢地使用这些被低估的资产。人们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所在和资金的用途等因素对资金进行归类,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

隔离效应

隔离效应(disjunction effect)是指人们愿意等待直到信息披露再作出决策的倾向,即使信息对决策并不重要,或即使他们在不考虑所披露的信息时也能做出同样的决策。

光环效应(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以点概面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泡沫是一种经济失衡现象,可以定义为某种价格水平相对于经济基础条件决定的理论价格(一般均衡稳定稳态状态价格)的非平稳性向上偏移,这种偏移的数学期望可以作为泡沫的度量。导致价格泡沫的原因是复杂的,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与预期相关联的过度投机行为、幼稚投机者交易行为、规范失灵,诈骗行为和道德风险等都可能成为导致泡沫现象的原因。

金融泡沫是指一种或一系列的金融资产在经历了一个连续的涨价之后,市场价格大于实际价格的经济现象。金融泡沫就是经济上的宏观调空不当, 过度的投资引起资产价格的

第 13 页 共 26 页

过度膨胀,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使得国内投资规模急剧膨胀,导致虚假繁荣的一种假象。金融泡沫开始破灭时,主要特征就是人们消费高涨,物价节节攀升,人有了钱就花,不储蓄或极少储蓄。

赌徒谬误(gambler?s fallacy)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不合逻辑的推理方式,认为一系列事件的结果都在某种程度上隐含了自相关的关系,即如果事件A的结果影响到事件B,那么就

说B是“依赖”于A的。例如,一晚上手气不好的赌徒总认为再过几把之后就会风水轮流转,幸运降临。相反的例子,连续的好天气让人担心周末会下起大雨。

“有效性错觉”的作用,就是说由于过度依赖基于有限信息的历史经验而不是积极展望未来,投资者无法发现市场存在的随机现象,并且很难放弃自己已经找到市场发展规律的观点,希望得出实际情况与他们的判断相吻合的结论。 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旁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黄金价格的影响因素:

美元的强弱、地缘政治局势、全球通胀压力、黄金供求关系的转变、央行黄金储备增减、国际原油价格的涨跌、黄金生产商的避险操作、全球经济及股市、债市的表现、

第 14 页 共 26 页

COME成交量和未平仓合约的参考。

(1)黄金价格与美元的互动关系:由于国际黄金价用美元计价,在基本面、资金面和供求关系等因素均正常的情况下,通常呈现美元涨、黄金跌和美元跌、黄金涨的逆向互动关系。这是投资者判断金价走势的重要依据。

(2)黄金价格与国际原油的互动关系:原油价格一直和黄金市场息息相关,其原因是黄金具有抵御通货膨胀的功能,而国际原油价格与通胀水平密切相关,因此,黄金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具有正向运行的互动关系。

(3)黄金价格与国际政局动荡的互动关系:国际上重大的政治、战争事件都将影响黄金价格。黄金发挥其保值避险的作用,成为投资的首选,刺激金价的上扬。

(4)黄金价格与国际商品市场的联动关系:由于“金砖四国”经济的持续崛起,对有色金属等商品的需求持续强劲,价格持续强劲上扬。虽然与有色金属相比,黄金的上涨幅度明显偏低,但铜、铝等有色金属的大幅下跌已影响到黄金价格。投资者在判断黄金价格走势时,必须密切关注国际商品市场尤其是有色金属价格的走势。

(5)黄金价格与国际重要股票市场的互动关系:国际黄金市场的发展历史表明,在通常情况下,黄金与股市也是逆向运行的,股市行情大幅上扬时,黄金价格往往是下跌的,反之亦然。

(6)黄金价格与黄金现货市场季节性供求因素的关系:黄金现货市场往往有比较强的季节性供求规律,上半年黄金现货消费相对处于淡季,近几年来金价一般在二季度左右

第 15 页 共 26 页

出现底部。从三季度开始,受节日等因素的推动,黄金消费需求会逐渐增强,到年底的圣诞节,黄金现货需求会逐渐达到高峰,从而会使金价持续走高。

投资黄金优势:

对抗通货膨胀

最近几十年,通货膨胀十分严重,普遍国家都受此问题的困扰。货币价值贬值,货币的购买力日渐降低,钱变得不值钱了。在一些极端的情况,国家的货币通货膨胀严重,钞票就会变得如同废纸一般。黄金本身属于贵重商品,金价会随着通货膨胀而上升,也就是黄金抵消了通货膨胀的损失,保证了投资者的资产不会被通货膨胀侵蚀。

卓越的避险功能

当世界政局和经济不稳,尤其是发生战争或经济危机时,各种普遍的投资工具如股票、基金、房地产等都会受到严重的冲击,这时黄金就体现了很好的避险属性。即使遭遇经济危机,黄金的价格仍能维持不变甚至稳步上升,保持了资产的价值。而随着黄金矿藏的不断开采和需求的不断增加,黄金变得更加稀有,增强了自身的避险属性。

市场难以被操控

地区性的股票市场,人为操纵大市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黄金市场属于全球性市场,没有任何个人或财团有足够的资金能够操控全球黄金市场,因此黄金价格能够一直保持在反映实际供求关系的水平。黄金的价格全球统一,没有交易商的报价敢偏离实际范围,因

第 16 页 共 26 页

为一旦报出偏离的价格,全球就会有大量的投资者进行无风险套利。由于黄金市场无法被人为操纵,投资者在价格公平度方面就得到了最大的保障。

不易崩盘

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有发生崩盘的风险,一旦崩盘,投资者将血本无归。黄金是不可再生的稀有金属,目前已开采的总量超过地球蕴藏量的一半,未来黄金供给量只会越来越少,使得黄金价格趋势一直上升,即使中间时有波动,长期而言,黄金价格仍然是一路看好。1944年黄金价格是每盎司35美元,如今黄金价格已超过每盎司1700美元,期间黄金价格趋势持续上升,投资黄金不会像投资股票和房地产那样会遭遇市场崩盘的情形。

可24小时交易

黄金不是专属于某个国家的交易品种,而是全球通行的交易产品。因此当一个国家的黄金市场休市时,地球对面另一个国家的黄金市场正在开市,由于全球各地的交易时间练成一线(如下图所示),24小时内黄金都有活跃的报价,因此可以随时进行交易。当股票市场收市后,黄金投资者仍能捕捉各种投资机会进行交易操作,可以把世界每一分钟的变动化为实实在在的盈利。

世界通行

古代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视黄金为出远门的最佳盘缠,时至今日,黄金仍然是世界通行的货币。只要手中拥有真正的黄金,在世界各地的银行,首饰商,金商都能够把黄金兑换为当地的货币,黄金可以全世界通行无阻,它的货币地位比美元还要稳固。另外黄金也是

第 17 页 共 26 页

全世界都认可的资产,所有国家的人们对黄金的贵重价值都有共识。

没有折旧问题

几乎所有的奢侈品都会遇到折旧的问题,比如名包,名表,名车等等。崭新买回来时已经无法原价出售,用过并且时间久了之后价值更是贬值得厉害,可能连原价的一半都不值。但黄金不存在折旧的问题,其光辉和价值是永久的。当金饰久经佩戴变得失色之时,黄金本身的价值并没有消减,市场上没有价格打了折扣的二手黄金,黄金只要重新清洗就可以恢复原来的光泽,可以随时熔炼制造全新的金饰或金条。

价值稳定恒久

奢侈品不能保值,房屋和地皮是否能永久保值呢?且不说中国内地施行的70年房屋使用权,时间长了之后房屋的维护和保养都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如今人们已很难见到年代稍久的房屋,那些房屋已经全部都不存在了。地皮同样无法永久保值,万一出现天灾人祸,都会

篇三:行为金融与心理

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

情感心理学

①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第 18 页 共 26 页

认知和判断上的偏差(Biases of Judgment)

偶然的成功归因于自己操作的技巧, 将失败的投资操作归于外界无法控制因素 (错误估计)

②保守主义(Conservation)

改变个人的原有信念总是非常难的

过于重视了先验概率,而忽视了条件概率

(先入为主 以旧信息为基础 删选新信息来印证)

③模糊厌恶(Ambiguity Aversion)

对主观的或含糊的不确定性的厌恶程度要超过对客观不确定性的厌恶。

主观概率估计能力越强 程度越弱

有决策失误的经历或者周围有能力更强的参与者时,程度增加。

投资者更愿意赌博式选择(感性>理性)

客观不确定:风险因素 主观不确定:价值判断

第 19 页 共 26 页

④心境(Mood)

绝对理性时间

(外部环境影响判断 甚至有天气状况等)

⑤后悔厌恶(Regret Aversion)

人在犯错误后都会感到后悔

决策的目标可能是最小化未来的后悔而不是最大化将来的收益。

强烈的从众心理

忽略偏见理论(当股价下跌时,投资者会倾向于继续持有股票(不采取行动),以免出现一旦卖出股票后股价却反弹所带来的更为强烈的后悔心理的情况。)

⑥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

人们不是厌恶风险 而是躲避损失,人们认为损失比收益更突出

风险偏好不一致

短期损失厌恶(短期股票涨跌)

第 20 页 共 26 页

导致可能结果:过于保守

⑦时间偏好(Time preferences)

人的偏好在时间变量上是一致的

倾向于推迟执行那些需要立即投入而报酬滞后的任务,而马上执行那些能立即带来报酬而投入滞后的事情(出于本能)

偏好对于消费和储蓄的决策都很重要(当期消费的利益是立时可现的,而储

蓄所允许增加的未来消费,在时间上是滞后的)

认知心理学基础

1认知的方式

人们将会在决策时将复杂的概率推断和信息处理转化为相对简单的判断过程。

在行为金融中,往往会涉及以下几种方式:

1)代表性法则(Representative)

代表性启发是指当个体进行判断时,将所得信息与头脑中已存在的类似某种原形的概

第 21 页 共 26 页

念进行比较,当偏差较小时,个体便迅速判断该信息很可能代表该原型概念。

(与保守主义类似)

例: 投资者在进行概率修正时常倾向于反应过度,对近期的信息赋予过大的权重而对整体的基率数据赋予较低的权重,其对盈利数据的过度反应会推动股票价格偏离基本面价值。由此推论,在前段时期表现不佳的股票很可能比表现出色的股票更具有投资价值

2)可利用性法则(Availability)

回忆偏向和搜索偏向(认为以前获得过的更有希望得到)

3)锚定与调整法则(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锚定与调整法则是指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人们常常利用某个参照点和锚来降低模糊性,然后再通过一定的调整来得出最后的结论。

初始值不同,判断不同

(对某一事物,例如股票,拥有一个初始的感受或判断,以此为基础,过分权重,导致决策出现偏差)

2 认知的偏差

第 22 页 共 26 页

1)确认偏差(Confirmation Bias)

2)阿Q精神(Action-induced attitude change)

人为降低后悔情绪

3)情景依赖(Framing)

情景依赖又称框架依赖,是指决策者并不是孤立地知觉和记忆素材,他们是根据过去的经验,以及素材发生的背景,来解释新的信息的

A、前后对比关系的不同;

B、首因效应,即最先被 描述的事物带给人们的印象最深刻;

C、近因效应,即最近一次(即最后)被描述的对象给人印象最深刻;

D、晕轮效应,即人们总是无法客观地将一系列的品质独立出来评判,对某一品质的判断总会影响到对其它品质的判断。

E、稀释效应,即中性和非相关信息容易减弱判断或印象。

4)应用失误 (操作失误)

第 23 页 共 26 页

3 认知的目标

1) 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

2)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

人们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所在和资金的用途等因素对资金进行归类,

不同类别资金不等价,不同心理账户风险态度不一样

保值账户:风险厌恶较 增值账户:风险厌恶较弱(人们同时购买保单和彩票)

A、最小账户(minimal account):仅仅与可选方案间的差异有关,而与各个方案的共同特性无关;

B、局部账户(al account):描述的是可选方案的结果与参考水平之间的关系,这个参考水平由决策的产生背景所决定;

C、综合账户(comprehensive account):从更广的类别对可选方案的得失进行评价。

社会心理学基础

人们倾向于采取与群体行为相近的行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自己的偏好与习惯,

第 24 页 共 26 页

并忽略自身可获得的信息

1认知的系统偏差(Systemat biases)

由于文化差异、收入差异、地域差异,人们可能会形成若干个具有不同信念的群体,群体内部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系统差异。

人们的认知受到整个系统因素的影响,也受到自身所在群体的因素的影响。

2 信息串流

指人们在决策时都会参考其他人的选择,而忽略自己已有的信息或可获得的信息。 信息串流理论刻画了大量信息在传播与评估中的丢失现象。

交流最多的是共同知识,私有信息得不到交换。

人们注意力的限制,只能关注那些热点信息,并形成相似的信念,而人们的交流以及媒体的宣传使得这些信念得到进一步加强。

非常少的信息就可以引起社会潮流或时尚。

3 羊群效应(Herd behavior)

从众行为

第 25 页 共 26 页

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刻画群体的行为。

通常这种影响有两种形式:

第一,通过情绪传染。当人们有共同的态度、信息时,情绪传染更有可能、更迅速;第二,通过行为传染。当情绪激动之后,由不断激发的情绪引发的行动也不断升级,并进一步刺激人们的情绪。

第 26 页 共 2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