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行政管理学》课程性质定位与案例教学方法探讨

2020-03-24 来源:步旅网
《行政管理学》课程性质定位与案例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 以理论知识掌握为重点的《行政管理学》的课程教学在课程性质上迥异于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正确处理两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是搞好两门课程教学的前提。但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也具有重要意义,也需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建立丰富的案例库、教师课前充分准备以及建立案例教学效果测评系统。

关键词 行政管理学 课程性质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

时下不少高校都开设有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其中《行政管理学》是这些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此同时很多高校也开设了《行政案例分析》这门课程,把它作为专业必修课或专业方向选修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两门课程差异何在,该如何组织案例教学,这些都成为广大的公共管理教育工作者急需解答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行政管理学》课程性质定位

(一)《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性质差异比较 1.相同点

首先,从教学内容来看,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都应涉及到行政环境、政府职能、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等诸多方面。就此而论,两门课程具有同一性。

其次,从教学方式来看,两门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所谓案例, 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 围绕选定的问题, 以事实作素材, 而编写成的某一特定情景的描述。”案例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是《高等教育法》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两门课程都贯彻了《高等教育法》的精神。 不同点

(1)课程时间安排上的差异

《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应安排在大一的第一或第二学期,是作为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行政案例分析》一般应该安排在《行政管理学》、《管理学》等课程上过以后,即大二的第一学期以后。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管理理论和知识以后,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案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的差异

如前所述,两门课程都采用了案例教学。尽管如此,两门课程在案例运用的目的、方式上两门课程却有显著的差异。《行政管理学》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少许案例是为了巩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行政案例分析》完全采用案例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案例在两门课程中运用的目的和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两门课程性质的差异。从本质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理论课,而《行政案例分析》是一门实践课。

《行政管理学》课程性质的显著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正确处理好案例分析与理论讲授的关系。案例分析固然很重要,但案例分析并不能完全取代理论教学。教师对管理学科相关理论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切不可因为搞案例教学,而丢弃了理论教学。《行政管理学》这门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核心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量多面广,教学任务很重。这就要求教

师要把理论知识讲透。学生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没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句空话。 正确处理两门课程之间的关系

如前所述,《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理论课程,而《行政案例分析》是一门实践课程。两门课程的性质具有本质的差异,理应承担着各自的职能,不得互相篡越。教师在从事《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把理论知识讲深讲透。当然在教学时,教师也可以插入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但这只是完成理论教学这一目的的手段,为理论教学服务。由于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庞杂,教学任务重,所以案例分析时间相对理论教学时间要少。

两门课程的差异不代表两门课程的割裂。相反的是,两门课程应该互相衔接,互相配合,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应该具有同一性。为了让学生的讨论更加充分、深入,丰富、扎实的理论基本功是前提;而为了让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更加巩固并指导实践,课堂讨论、分析、辩论是关键。正确处理两门课程的关系是成功完成《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综上所述,两门课程既存在表面上的相似,又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行政管理学》以理论学习为重点,以案例分析为辅助;《行政案例分析》以实践锻炼为核心,以巩固知识为辅助。两门课程各有存在的关键依据,不能互相代替。 二、完善《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关系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所扮演的是一个积极的主体角色,必须认真阅读老师所提供的案例材料, 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但与此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教师从“先知先觉的灌输者”向“启而不发的引导者”角色转换,从台前走向幕后。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与得体的激励,处于主导地位。其主导性的工作包括,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和激励研讨、剖析歧见、全面总结等。 (二)建立案例库

师生共同搜集、整理教学案例材料,建立教学案例库,这是运用好案例教学法的长久之计。尽管目前已经有许多专门提供案例的参考书目,但很多并不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篇幅太长或太短、跟知识衔接的不够紧密等缺陷,需要教师进行改编甚至自编教学案例。案例库中的案例应该具有紧扣大纲、悬念设置、代表性等、时代性特点。

(三)教师课前充分准备

教师在课前必须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功底,熟悉案例内容并进行深入研究,还要准备好案例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选好案例后,教师有必要对案例做细致而全面的教学法分析,比如了解案例的重难点、案例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以及学生讨论会遇到的障碍等,要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围绕案例主题展开讨论,有效地调控整个教学进程。 (四)建立案例教学效果测评系统

建立教学效果测评系统是完善案例教学的重要手段。案例教学法虽有许多优越性,但如果运用不当,组织不力,案例缺乏分析价值,或其他环节失误,都可能使它流于形式,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跟踪研究教学实践,建立与案例教学法配套的考试试题库,全面分析考试效果,建立教学效果测评系统就显得非常必要。案例教学的评估分为教学内容、教师、案例材料的评估三个层次。 参考文献

【1】 王希华,路雅洁.“案例教学”法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2,(2):1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第5条.

【3】 徐秀琴,卫红.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方法引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l0 第15卷,(5):26.

【4】 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