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常州市正衡中学七下期末语文试卷】
txt>一、积累运用(共30分) (一)积累和运用(24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3分)
2.默写(8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2),带月荷锄归。 (3)万里赴戎机,。 (4),她在丛中笑。 (5),飞鸣声念群。
(6)群山高原在毛泽东的眼里都是有生命的,它们如同中华民族一样不屈不挠,充满豪情壮志。《沁园春 雪》中那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 。”
3.《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拥有老老少少许多的读者。为什么历经那么多年,这本书还这么受欢迎呢?请你从故事内容、人物塑造、思想感情这些方面分析一下原因。
4.阅读例句,对所给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符合事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3分)例句:我愿是那朵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尚是我的方向。 梅:
5.有人说中学生看些《时文选萃》《智慧背囊》挺好,帮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有人说中学生选择《读者》不错,文辞兼美的文章可以学习。如果需要你向同龄人推荐好书,你会同意哪一种说法?或者你可以推荐自己认为最合适同龄人读的书。(4分)
6.下面是一则新闻,其中有多处不当之处,请用规定的符号加以修改。(6分) (1)换用号: (2 (3)删除号:
1988年4月十七日,美国阿诺哈公司的243号航班在将近7000多米的高空飞行时,飞
机瞬间处于失压状态,头等舱顶部突然爆裂,随时都会被空气撕成两半。经验丰富的机长凭借高超的驾驶技能和绝不放弃的信念,在和气流、高山、海洋搏斗了13分钟后,成功迫降在毛里岛机场…… (二)、综合性学习(6分)
7.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留守儿童”被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中国留守儿童的实际数 字已远远超过2000万。
材料二:一些“留守儿童”给父母的话:有时候,我只是一个会吃饭、会运动的机器;
家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得见,我好害怕;爸爸,伤心时,我最想要您得安慰;爸爸妈妈,你们是我最恨得亲人;只要你们在家里,天天骂我、打我都行。
材料三:2006年7月,安徽省怀远县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抢劫案,被告人一个14岁,
一个15岁。这两个少年的父母均在上海打工,把他们留在家中让祖父母来监护。因为祖父母年事已高,缺少对他们的管教,所以他们经常上网打游戏。钱花光来,他们想到平时在网上常打的一个叫“暴力警察”的游戏,于是便模仿里面歹徒抢银行的场面,到学校去抢学生的钱,从而走上来犯罪的道路。据记者所调查的17个看守所显示,农村留守孩子犯罪占到了当地少年犯罪的78%以上。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松鼠》的有关语段,完成8-11题。(14分) ①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②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
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
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
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③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
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
到地上来。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
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木,住在高大的树上。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
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
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 榉实和橡栗。
④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
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
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
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
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
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⑤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
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
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
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 流去,不落在窝里。
⑥松树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
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
没有什么坏气味。松树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 皮可以制成皮衣。
8.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选文第③节的内容,并在原文上用“/”划分出段落的层次。(2分)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
(1)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
(2)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 ..
10.作者认为“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除此以外,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松鼠的特征?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理由。(2分)
11.善用说明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清楚明白地介绍事物,还能增加文章的吸引力。请你利用一些说明方法,将以下句子修改得更有吸引力一些。(6分)
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
(二)、阅读《心灯如月》,完成12-16题(共15分)
①晚饭后散步回来,我、儿子和妻一如既往地达成默契:我写作、儿看书、妻弹琴。我
们各自关严了门,沉浸在各自所钟情的天地里去。电就是在这时停的,房间里顿时漆黑如罩,琴声戛然而止。也不过片刻,妻摸索出了那只陈旧的蜡烛,“嚓”的一声响,客厅里先亮起一束毛笔尖似的烛光。
②蜡烛燃烧得静极,火苗儿纹丝不动,柔柔的光款款地投向四壁,屋里多起隐隐约约的
黑影。妻和独生子不习惯这样的暗淡,轻掩房门到院中纳凉去了。我无奈地搁下笔,借此点了支烟,静坐桌前,目光落在了烛焰上。屋里是少有的静,烛光下青翠文竹和墙上的字画条幅被罩上了一层朦胧;烛光的芳香淡淡弥漫。烛,营造出满屋的馨香和温情。
③我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静如处子的烛焰。凝望它,它就幻化成了一盏油灯,蓦地点
燃凝固于我心头已有十数个年头的思绪。油灯对于我来说记忆尤为深刻。抑或,我所有智慧的开启,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约是在上小学五年级时,因为要升初中,我们晚上开始上自习课。那时,故乡偏僻尚未通电,30多位同学端着油灯汇集到教室里来,一俟点燃亮光如柱,立即四壁生辉。第一次处在几十盏灯同时点燃的辉泽里,我们原本就十分活泼的童心越发地激动不安,素来宁静的教室搬桌挪椅,呼应嬉笑,难得安宁。有调皮者趁人不备,扑地吹灭同桌亮着的灯,那正在看书的同学先是一愣,继而就要动手揪人,揪不着便
扑地也将对方的灯吹灭……
④这个晚上正值隆冬,有米粒大的雪花飘然摇落。间或就有一股北风透过窗棂缺了玻璃
的豁口吹进教室来,齐刷刷一片的火苗儿先是被吹得卷缩了身子倾向一边,陡然变暗,未待挺直恢复先前的亮,便纷纷地熄灭,大家就又一阵惊呼。惟角落里剩下一二盏孤灯,成了“火源”。众人一窝蜂拥去,争着要先点亮自己这盏,接着就听到油灯坠地的脆响。整个冬季,每晚自习总会有十几、二十分钟这样的嬉戏,简陋窄小的教室里温馨平添,多了份浪漫,少了份凝重,我们负重的童心因此而变得轻松、愉悦。
⑤初中大家都考上了,或许是年长了,或许是课程骤然增多,或许是有了两年之后要考
高中的压力,我们从入学这天起便开始上晚自习。灯还是过去的灯,人还是过去的人,而教室里却是再也看不到先前众人笑闹的情景了,个个面孔紧绷,神无旁及,火苗儿袅袅而燃。肃穆的教室里更加沉寂,心里泯灭已久的那种压抑和负重感又悄悄地萌发……
⑥上高中是在十几里地外的公社,没有想到晚上会是在电灯下看书的。虽然吊在屋梁上
的只是普通白炽灯,但与过去的油灯相比,那就是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了。电是校办工厂发的,尽管一到夜晚柴油发电机的响声会打破校园的宁静,却丝毫不会使人觉得嘈杂,仿佛那突突的响声是夜的伴奏曲,夜因为有这样节奏分明的轰鸣而变得富有活力,充满生机。
⑦不过,油灯是未敢抛弃的,那时柴油价贱,供不应求,学校常因缺油而停电,所以,
从初中带来的油灯始终在抽屉里占有它的位置。而1978年的夏天,每个晚上的自习我们几乎无一不是在油灯下熬过的。
⑧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初夏,数以百计的补习生、插班生涌入校园,同我们应届生
一起迎接高考。教室里异常闷热,能静下心来复习是不可能的事。每到夜晚,所有的课桌都被我们各自搬到教室旁一溜儿排开的几个篮球场上,或三五合并,或独处一隅,然后点亮油灯。这是一个庞大的灯阵,数百盏油灯,灿然的火焰,在夜的空间跳动,星点相连,忽闪摇曳,若星河般绚烂,圣火降临般壮丽……
⑨晶亮的月升起来,能够看到月光下油灯淡蓝色的烟雾随夜的气息飘逸缭绕,翻动书页
的响声窸窸窣窣,笔尖与纸的磨擦声窸窸窣窣,隐伏着繁忙与竞争。桌左前方那盏油灯是在我目光里跳动数次之后熄灭的,接着听到灯下传出无奈的叹息声。我注视着那片暗淡,久久地,那盏灯却是再也没有亮起来。我忍不住走过去。
⑩“没油了,买不起油,我用的是爹娘吃的棉籽油,他们一个多月没吃油了。”那是个 补习生,他说。
⑾我知道他是初中毕业后因父母双双患病而辍学的。恢复高考,他被浇灭的继续求学的
希望得以复苏。他曾是全公社所有的初中生中的尖子,所以他想创造初中生考大学的奇迹。我把我的油灯连同桌子移过去,我知道他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缺少点燃智慧的光亮。他瞪着惊奇的眼睛盯着我,嘴唇翕动不语。感激是不需要语言的。月升到了中天的位置,清辉如许,月光下的油灯的火焰更妩媚、洒脱、灵光鼓荡。
⑿这年的秋天他创造了想要创造的奇迹,而我却落榜了。他在大学里给我来信说“我永
远不会忘记那个月放清辉的晚上,你是我心中的灯。”我回信说“你也是我心中灯。你创造的奇迹,使我们这些以黄土地为生的人看到了希望。”
选自《当代散文精品》
12、在文中作者回忆了几件事,请各用一句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分)
13、文章开头先写停电,对此,妻和儿子有怎样的感觉?这样写的目的何在?(3分)
14、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你在文中找出描写恢复高考第一年,莘莘学子们秉烛夜读壮观场面的语句,从写作和你的阅读感受两个方面加以恰当的批注。(3分) 语句: 批注:
15、仔细琢磨文章结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
(1)怎样理解“他”在大学里给我的来信中所说的“你是我心中的灯?”
(2)我为什么又在回信中说“你也是我心中的灯”?
16、文中的“我”和“他”都有着极为可贵的品质,那么你认为“我”或“他”身上最值得学习的一点是什么?说明理由。(3分)
(四)、阅读古文《黔之驴》,完成17—19题。(共11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稍出近之( ) .
(2)以为且噬己也( ) . (3)益习其声( ) . (4)荡倚冲冒( )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句话的意思。(4分)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19.寓言中的虎可谓是有勇有谋,你能结合文章细节说说老虎在智谋或勇气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3分)
【篇二:语文模拟卷】
txt>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0分,每空1分) (1)《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名句是: ,。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塞上燕脂凝夜紫。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角度来写早春景象的诗句 。
(6)学习的道路上经常会扑朔迷离,但是只要刻苦钻研,就一定会出现转机,请你用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句子加以证明。 ,答: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自缘身在最高层。3黑云压城城欲摧4苦其心志,劳其筋骨。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6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按要求修改下列文段(3分)
“值此新春佳节,我们向全省人民表示亲切的慰问,并致以最美好的新春祝福!”。江西的手机用户从大年三十开始陆续收到了这条特别的“拜年”短信,令大家十分义外的是这条短信的发送者是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和省长吴新雄。
短信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传播方式,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互动性和极高的到达性。省委书记和省长通过手机短信向全省人民拜年在江西尚属首次,这条“春节拜年短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全省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对手机新媒体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在新的 一年里,省委省政府将团结带领全省4300万人民牢牢把握发展的新机遇,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掘起的新跨越。
(1) 请在上面文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2) 文段中划线的句子是病句,应改为:(1分) 答:1“义”改“意”、“掘”改“崛”
2从大年三十开始,江西的手机用户陆续收到了这条特别的“拜年”短信。
3、阅读下面语段,根据上下文的内容与句式完成填空。(4分) 生活中有这样两种人,, ;一种人只想拥有一片绿叶,生活却给了他整个春天;前者抱怨生活,后者感恩生活。抱怨的人即便坐享150平方米的大房子,他还是找不到一平方米的幸福。感恩的人住在茅草屋里,房后清风作弦,,,天上月光当酒。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了很多,而在于你计较的不多。
答、前两空为:一种人想得到整个春天,命运(或生活)只给了他一片绿叶;后两空句式、意对即可,例:檐下雨露为琴、屋顶鸟啾如歌。(4分,每空1分。) 4、文学名著(2分)
“神魔皆有人情,神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答: (提示:认真看示例,要有情节、形象,以及所具有的人情感。)
答: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讲信用。
5、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
本报讯刘春春报道:火炬手高举从“火种灯”里点燃的“火炬”(a),从叶坪红军广场出发开始接力,身穿客家服饰的文艺汇演者在火炬传递沿线载歌载舞,道路两旁的观众夹道欢呼奥运口号-------4月24日,省奥组委在瑞金举行奥运火炬(b)接力联合预演,35名火炬手、85支展示队伍和沿途喜庆队伍全部到位,整个预演场面恢弘、气氛热烈。(江西日报2008年4月26日) (1)请为上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
(2)为什么a处的“火炬”两字加了引号,b处的却没有?
(3)你作为奥运小记者参加了这次预演,预演结束时,你采访了火炬手吴友稼先生,吴先生是江西友家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你:吴先生,贵公司的广告“友家的感觉真好”好听易记,你能谈谈它的创意吗?吴:好的。(站在吴友稼的角度回答问题)
答:1瑞金举行奥运火炬接力联合预演2因为a处的“火炬”一词有特殊含义,这里传递的不是真正的火炬,b处的则是实指奥运火炬。3略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李白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6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鬓微霜,又何妨”一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8、“酒”在古诗词很常见,如“酒酣胸胆尚开张”、“浊酒一杯家万里”等。请你再找出一句与“酒”有关的诗文句子(写出作者、出处),并说明作者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答6表达词人虽然年纪不轻,但不以为意,仍然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7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8略
(二)(10)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10、翻译下面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1、第一段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是从哪个角度写雪?一个“绝”字有何妙处?
1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很有韵尾,试作赏析。
13、文中结尾引用舟子的话有何作用?如何理解这里的“痴”的含义? 14描写雪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答9(1)哪能(2)在此地客居10略11从听觉来写雪景。一个“绝”字,从听觉写尽了天寒地冻,读来与觉寒气逼人。 三、现代文阅读(30)
(一)(18分) 心灯如月(谢新源)
晚饭后散步回来,我、儿子和妻一如既往地达成默契:我写作、儿看书、妻弹琴。我们各自关严了门,沉浸在各自所钟情的天地里去。电就是在这时停的,房间里顿时漆黑如罩,琴声戛然而止。也不过片刻,妻摸索出了那只陈旧的蜡烛,“嚓”的一声响,客厅里先亮起一束毛笔尖似的烛光。
蜡烛燃烧得静极,火苗儿纹丝不动,柔柔的光款款地投向四壁,屋里多起隐隐约约的黑影。妻和独生子不习惯这样的暗淡,轻掩房门
到院中纳凉去了。我无奈地搁下笔,借此点了支烟,静坐桌前,目光落在了烛焰上。屋里是少有的静,烛光下青翠文竹和墙上的字画条幅被罩上了一层朦胧;烛光的芳香淡淡弥漫。烛,营造出满屋的馨香和温情。
我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静如处子的烛焰。凝望它,它就幻化成了一盏油灯,蓦地点燃凝固于我心头已有十数个年头的思绪。油灯对于我来说记忆尤为深刻。抑或,我所有智慧的开启,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约是在上小学五年级时,因为要升初中,我们晚上开始上自习课。那时,故乡偏僻尚未通电,30多位同学端着油灯汇集到教室里来,一俟点燃亮光如柱,立即四壁生辉。第一次处在几十盏灯同时点燃的辉泽里,我们原本就十分活泼的童心越发地激动不安,素来宁静的教室搬桌挪椅,呼应嬉笑,难得安宁。有调皮者趁人不备,扑地吹灭同桌亮着的灯,那正在看书的同学先是一愣,继而就要动手揪人,揪不着便扑地也将对方的灯吹灭??
这个晚上正值隆冬,有米粒大的雪花飘然摇落。间或就有一股北风透过窗棂缺了玻璃的豁口吹进教室来,齐刷刷一片的火苗儿先是被吹得卷缩了身子倾向一边,陡然变暗,未待挺直恢复先前的亮,便纷纷地熄灭,大家就又一陈惊呼。惟角落里剩下一二盏孤灯,成了“火源”。众人一窝蜂拥去,争着要先点亮自己这盏,接着就听到油灯坠地的脆响。整个冬季,每晚自习总会有十几、二十分钟这样的嬉戏,简陋窄小的教室里温馨平添,多了份浪漫,少了份凝重,我们负重的童心因此而变得轻松、愉悦。
初中大家都考上了,或许是年长了,或许是课程骤然增多,或许是有了两年之后要考高中的压力,我们从入学这天起便开始上晚自习。灯还是过去的灯,人还是过去的人,而教室里却是再也看不到先前众人笑闹的情景了,个个面孔紧绷,神无旁及,火苗儿袅袅而燃。肃穆的教室里更加沉寂,心里泯灭已久的那种压抑和负重感又悄悄地萌发??
上高中是在十几里地外的公社,没有想到晚上会是在电灯下看书的。虽然吊在屋梁上的只是普通白炽灯,但与过去的油灯相比,那就是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了。电是校办工厂发的,尽管一到夜晚柴油发电机的响声会打破校园的宁静,却丝毫不会使人觉得吵杂,仿佛那突突
的响声是夜的伴奏曲,夜因为有这样节奏分明的轰鸣而变得富有活力,充满生机。
不过,油灯是未敢抛弃的,那时柴油价贱,供不应求,学校常因缺油而停电,所以,从初中带来的油灯始终在抽屉里占有它的位置。而1978年的夏天,每个晚上的自习我们几乎无一不是在油灯下熬过的。
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初夏,数以百计的补习生、插班生涌入校园,同我们应届生一起迎接高考。教室里异常闷热,能静下心来复习是不可能的事。每到夜晚,所有的课桌都被我们各自搬到教室旁一溜儿排开的几个篮球场上,或三五合并,或独处一隅,然后点亮油灯。这是一个庞大的灯阵,数百盏油灯,
灿然的火焰,在夜的空间跳动,星点相连,忽闪摇曳,若星河般绚烂,圣火降临般壮丽??
晶亮的月升起来,能够看到月光下油灯淡蓝色的烟雾随夜的气息飘逸缭绕,翻动书页的响声悉窣窣,笔尖与纸的磨擦声窸窸窣窣,隐伏着繁忙与竞争。桌左前方那盏油灯是在我目光里跳动数次之后熄灭的,接着听到灯下传出无奈的叹息声。我注视着那片暗淡,久久地,那盏灯却是再也没有亮起来。我忍不住走过去。
“没油了,买不起油,我用的是爹娘吃的棉籽油,他们一个多月没吃油了。”那是个补习生,他说。
我知道他是初中毕业后因父母双双患病而辍学的。恢复高考,他被浇灭的继续求学的希望得以复苏。他曾是全公社所有的初中生中的尖子,所以他想创造初中生考大学的奇迹。我把我的油灯连同桌子移过去,我知道他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缺少点燃智慧的光亮。他瞪着惊奇的眼睛盯着我,嘴唇翕动不语。感激是不需要语言的。月升到了中天的位置,清辉如许,月光下的油灯的火焰更妩媚、洒脱、灵光鼓荡。
这年的秋天他创造了想要创造的奇迹,而我却落榜了。他在大学里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月放清辉的晚上,你是我心中的灯。”我回信说“你也是我心中灯。你创造的奇迹,使我们这些以黄土地为生的人看到了希望。” 选自《当代散文精品》
15、文章开头先写停电,对此,妻和儿子有怎样的感觉?这样写目的何在?(2分) 答:
16、第三段中写到:“我所有的智慧的开启,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2分) 答:
17、第四段作者写到了正值隆冬的某个晚上,自己和同学们上晚自习的情景,如果是你,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请联系实际谈一谈。(2分) 答:
18、在文中找出描写恢复高考第一年,莘莘学子们秉烛夜读壮观场面的语句,对此你有什么感受。(2分) 语句: 感受:
19、文中倒数第二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知道他所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缺少点燃智慧的光亮”联系上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说?(2分) 答:
20、仔细琢磨文章结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怎样理解“他”在大学里给我的来信中所说的“你是我心中的灯?”(2分) 答:
(2)我为什么又在回信中说“你也是我心中的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
21、文中的“我”和“他”都有着极为可贵的品质,那么你认为“我”或“他”身上最值得学习的一点是什么?说明理由。(2分) 答:
22、面临中考的挑战,你可能如文中的“他”一样创造奇迹,也可能如“我”一样名落孙山,对此,你怎样看?请谈谈你的真实想法。(2分)
答:(一)15、不习惯这样的黑暗而到院中纳凉;为我一个人的凝神静思作了铺垫。16、因为油灯陪伴了我人生的最初阶段,也为我照亮了智慧的道路。 17、我也会和同学们一起嬉戏??18、语句:这是一个庞大的灯阵,数百盏油灯,灿然的火焰,在夜的空间跳动,星点相连,忽闪摇曳,若星河般绚烂,圣火降临般壮丽??;感受:从修辞、描写方法、心情等角度品析19、因为曾是全公社所有的初中生中的尖子。20(1)因为是我的不经意的借灯却照亮了通往大学的路。(2)创造初中生考大学的奇迹。21、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奋斗的精神。 22、略。
(一) 阅读《鸟巢为何东西高南北低?》(12分) “鸟巢”为何东西高南北低?
①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是由2001年谱里此刻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龙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人合作设计的巨型体育场。它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这座可容纳10万人的体育场,设计者们对其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使其形成自然而独特的建筑外观,就像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搭建成的温馨的鸟巢,又像一个摇篮,它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它的高低起伏、富于变化,也令人产生美妙的遐想。
②美轮美奂的“鸟巢”,为什么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远远看过去就像一个大元宝? ③这是因为运动赛场要具有方向性的缘故。
“鸟巢”在奥运会时要承担足球、田径比赛。大凡比较正规的足球场,一般都是南北走向。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所以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假设足球场是东西走向,如果在上午比赛,日出东方,则整个上午太阳都在偏东的方向,阳光就会直射向东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照得眼花缭乱;如果在下午比赛,日落西方,则整个下午太阳都在偏西的方向,阳光就会正对向西进攻的运动员,运动员就不敢往上看,还会被晒得眼冒金星,这势必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
④因此,只有当足球场是南北走向的时候,太阳光才是从运动员的侧面照射过来的,运动员才能避免受到阳光直射,不至于影响到比赛。同样的道理,田径运动场也应该是南北走向,这样南北向的跑道就长些,东西向的跑道就短些,尽量避免运动员在东西方向上受太阳光的影响。
⑤另一方面,如果运动赛场是南北走向,那么东西方向看台观众的视线是均衡的。因为观众可以均衡地看到两端的比赛情况,所以在东西方向应该设置更多的座席,而南北走向的座席应该相对设置少一些。这样一来,东西两个方向留出来的空间就肯定多些,南北两个方向自然留出来的空间就少些。“鸟巢”东西方向有6层看台,南北方向有5层看台,所以它东西两头就高起来(最高为68.5米),南北两边就低了下去(最低点为42.8米)。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 ⑥由于看台上的91000名观众在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够感受到最好的效果,因此,这样设座席也有利于营造出赛场内的热烈气氛。 ⑦此外,东西两头高还可以尽量遮挡一部分上午和下午的太阳,最大程度地减少太阳光
【篇三:中考模拟试卷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下面一段话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我憧( )憬着美好的明天,我向往着幸福的未来。但我知道:美好的明天与幸福的未.
来的实现,需要锲( )而不舍的拼搏,需要迎难而上的执著。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今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c.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下决心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d.如果我们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3.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
b.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
c.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
d.2001年教育部放宽高校招生报考条件,各高校对大龄考生和应届生等量齐观。 ....
4.根据下面短消息内容,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4分)
3月27日,北京奥组委正式发布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式样。北京奥运会奖牌采用举世无双的“金镶玉”式样: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潘纳辛纳科竞技场,背面则是镶嵌着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奖牌诠释了中华民族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一次完美的“中西合璧”。
5.名著阅读。(2分)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文。(8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 (2)落红不是无情物,
(3)李白的《行路难》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著追求的诗句是:“ , 。”
(4)大自然美妙的乐音令人陶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令吴均生发出对大自然的爱慕;“ ,”(《西江月》),让辛弃疾听到了丰收的讯息。
(5)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品 。 二、阅读(50分)
(一)文言文阅读(9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山行六七里,见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大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这段选文选自课文《,作者是。(2分)
8.选文画曲线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写在下面并改正。 改:改: (1分)
9.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意思。(任选两个)(2分) 环: 谓: 意:
10.写出选文结尾处画横线句子的大意。(2分) 译: 。
11.概括选文大意。(2分) 答:。
(二)阅读《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敲响警钟 》一文,完成12---15题(13分)
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敲响警钟
最近,素来高温炎热的沙特阿拉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在首都利雅得早晚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北部的拉夫哈、泰布克等地区最低气温达到零下7摄氏度,并出现了当地罕见的霜冻、降雪和树挂等现象。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也下了百年来的第一场雪。在全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左右的科威特,最低气温竟降到零下3摄氏度。 近年来,诸如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也加大,气候问题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1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人类深受气候变化影响,尽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渐进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却可以是突然的、急剧的。气候变化是全球公
共健康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人类社会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所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气候事件。造成极端天气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球变暖。尽管海湾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寒流袭击,与全球变暖之说似乎相悖,但实际上全球变暖和局部严寒并不矛盾。全球变暖只是指全球气温呈总体上升趋势,并不排除局部地方发生严寒。
“暖冬”曾于2006年入冬后在世界上流行。在北美洲地区,隆冬气温堪比夏季:美国纽约到当年年底前片雪未下,最高气温达22摄氏度;加拿大历来被称为“冰与枫的国度”,但其北部特有的冬季风情日渐消失,以全球最长滑冰场而闻名的丽都河迟迟不结冰??在北半球本应最冷的季节,一些国家的路人却身着短袖,熊不冬眠,候鸟忘记迁徙,植物在冬天发芽,高山滑雪场无雪可滑。
气候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反常的严寒和暖冬,还导致了夏季高温热浪,海平面上升、岛国消失,南北极地冰川消融。洪涝、大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对人类的生存形成直接威胁。据统计,在过去20年里,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数量增加了3倍多。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0起自然灾害,而现在已增至每年500起左右。受灾人数在过去20年内增加了68%,1985-1994年间,全球平均每年受灾人口为1.74亿;而1995-2004年间,平均每年受灾人口增至2.54亿。全球气候变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若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估计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摄氏度。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袭击,全球将有1亿多人陷入粮食不足
的窘境;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北美地区受热浪侵袭的次数将增加3到8倍,北极海冰将减少35%。
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参加到保卫自然的战斗中,尽自己的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 (《人民日报》 2008-02-01 ) 12.请为“极端天气”下一个定义。(2分) 答:
13.请分析文中加点词的意义及作用。(4分)
(1)??科威特,最低温度竟降到零下3摄氏度。 . 答:
(2)海湾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寒流袭击,与全球变暖之说似乎相悖。 .. 答: .
14.根据文意,说说如果气温上升,会有哪些危害。(3分) 答: 。
15.文章为了说明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及危害,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三)阅读《心灯如月》一文,完成16---23题(16分) 心灯如月
晚饭后散步回来,我、儿子和妻一如既往地达成默契:我写作、儿看书、妻弹琴。我们各自关严了门,沉浸在各自所钟情的天地里。电就是在这时停的,房间里顿时漆黑如罩,琴声戛然而止。也不过片刻,妻摸索出了那只陈旧的蜡烛,“嚓”的一声响,客厅里先亮起一束毛笔尖似的烛光。
蜡烛燃烧得静极,火苗儿纹丝不动,柔柔的光款款地投向四壁,屋里多起隐隐约约的黑影来。妻和独生子不习惯这样的暗淡,轻掩房门到院中纳凉去了。我无奈地搁下笔,借此点了枝烟,静坐桌前,目光落在了烛焰上。屋里是少有的静,烛光下青翠文竹和墙上的字画条幅被罩上了一层朦胧;烛光的芳香淡淡弥漫。烛,营造出满屋的馨香和温情。
我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静如处子的烛焰。凝望它,它就幻化成了一盏油灯,蓦地点燃凝固于我心头已有数十个年头的思绪。油灯对于我来说记忆尤为深刻。抑或,我所有智慧的开启,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约是在上小学五年级时,因为要升初中,我们晚上开始上自习课。那时,故乡偏僻尚未通电,30多位同学端着油灯汇集到教室里来,一起点燃亮光如柱,立即四壁生辉。第一次处在几十盏灯同时点燃的辉泽里,我们原本就十分活泼的童心越发地激动不安,素来宁静的教室搬桌挪椅,呼应嬉笑,难得安宁。有调皮者趁人不备,扑地吹灭同桌亮着的灯,那正在看书的同学先是一愣,继而就要动手揪人,揪不着便扑地也将对方的灯吹灭??
这个晚上正值隆冬,有米粒大的雪花飘然摇落。间或就有一股北风透过窗棂缺了玻璃的豁口吹进教室来,齐刷刷一片的火苗儿先是被
吹得卷缩了身子倾向一边,陡然变暗,未待挺直恢复先前的亮,便纷纷地熄灭,大家就又一阵惊呼。惟角落里剩下一二盏孤灯,成了“火源”。众人一窝蜂拥去,争着要先点亮自己这盏,接着就听到油灯坠地的脆响。整个冬季,每晚自习总会有十几、二十分钟这样的嬉戏,简陋窄小的教室里温馨平添,多了份浪漫,少了份凝重,我们负重的童心因此而变得轻松、愉悦。
初中大家都考上了,或许是年长了,或许是课程骤然增多,或许是有了两年之后要考高
中的压力,我们从入学这天起便开始上晚自习。灯还是过去的灯,人还是过去的人,而教室里却再也看不到先前众人笑闹的情景了,个个面孔紧绷,神无旁及,火苗儿袅袅而燃。肃穆的教室里更加沉寂,心里泯灭已久的那种压抑和负重感又悄悄地萌发??
上高中是在十几里地外的公社,没有想到晚上会是在电灯下看书的。虽然吊在屋梁上的只是普通白炽灯,但与过去的油灯相比,那就是一个大阳一个月亮了。电是校办工厂发的,尽管一到夜晚柴油发电机的响声会打破校园的宁静,却丝毫不会使人觉得吵杂,仿佛那突突的响声是夜的伴奏曲,夜因为有这样节奏分明的轰鸣而变得富有活力,充满生机。
不过,油灯是未敢抛弃的,那时柴油供不应求,学校常因缺油而停电,所以,从初中带来的油灯始终在抽屉里占有它的位置。而1978年的夏天,晚上的自习我们几乎无一不是在油灯下熬过的。
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初夏,数以百计的补习生、插班生涌入校园,同我们应届生一起迎接高考。教室里异常闷热,静下心来复习是不可能的事。每到夜晚,所有的课桌都被我们各自搬到教室旁一溜儿排开的几个篮球场上,或三五合并,或独处一隅,然后点亮油灯。这是一个庞大的灯阵,数百盏油灯,灿然的火焰,在夜的空间跳动,星点相连,忽闪摇曳,若星河般绚烂,圣火降临般壮丽?? 晶亮的月升起来,能够看到月光下油灯淡蓝色的烟雾随夜的气息飘逸缭绕,翻动书页的响声窸窸窣窣,笔尖与纸的磨擦声窸窸窣窣,隐伏着繁忙与竞争。桌左前方那盏油灯是在我目光里跳动数次之后熄灭的,接着听到灯下传出无奈的叹息声。我注视着那片暗淡,久久地,那盏灯却是再也没有亮起来。我忍不住走过去。
“没油了,买不起油,我用的是爹娘吃的棉籽油,他们一个多月没吃油了。”那是个补习生,他说。
我知道他是初中毕业后因父母双双患病而辍学的。恢复高考,他被浇灭的继续求学的希望得以复苏。他曾是全公社所有的初中生中的尖子,所以他想创造初中生考大学的奇迹。我把我的油灯连同桌子移过去,我知道他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缺少点燃智慧的光亮。他瞪着惊奇的眼睛盯着我,嘴唇翕动不语。感激是不需要语言的。月升到了中天的位置,清辉如许,月光下油灯的火焰更妩媚、洒脱,灵光鼓荡。
这年的秋天他创造了想要创造的奇迹,而我却落榜了。他在大学里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月放清辉的晚上,你是我心中的灯。”我回信说“你也是我心中的灯。你创造的奇迹,使我们这些以黄土地为生的人看到了希望。”
16.文章开头先写停电,对此,妻和儿子有怎样的感觉?这样写目的何在?( 2分) 答: 。
17.第3段中写到:“我所有智慧的开启,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全文想想作 者为什么这样说?(2分) 答: 。
18.第4段作者写到了正值隆冬的某个晚上,自己和同学们上晚自习的情景,如果是你,在
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请联系实际谈一谈。(2分) 答: 。
19.在文中找出描写恢复高考第一年,莘莘学子们秉烛夜读壮观的场面的语句,并谈谈你对 此的感受。(2分) 语句:。 感受:。
20.文中倒数第2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知道他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缺少点燃智慧的光
亮。”联系上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说?(2分) 答: 。
21.仔细琢磨文章结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
(1)怎样理解“他”在大学里给我的来信中所说的“你是我心中的灯?” 答:。
(2)我为什么又在回信中说“你也是我心中的灯”?(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22.文中的“我”和“他”都有着极为可贵的品质,那么你认为“我”或“他”身上最值得
学习的一点是什么?说明理由。{2分} 答: 。 。
(二)阅读《学会输的风度》一文,完成24——27题(12分) 学会输的风度
罗马尼亚运动员、奥运会女子体操冠军获得者科马内奇,在紧张的训练和激烈的竞赛中,在遭到挫折失败的时候,教练告诉她:“必须学会输的风度,你必须研究你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科马内奇严格地按照这一教诲做了。她最不喜欢听的是“很好!”“好极了!”她最欢迎的是人家能够指出她的错误和不足。她从难从严刻苦训练,扎扎实实纠正一切不足之处,终于为她亲爱的祖国,也为她自己,赢得了无上光荣!
成功来自勤奋,在这里是没有任何侥幸和取巧的捷径可走的。但是若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记住教练对她的指导:“研究你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无数事实证明,错误,从来不只是意味着失败。它还是通向成功的必由阶梯。如果你能正确对待它、抓住它、研究它、克服它,未知就可变为有知,失败就会转化为胜利。没有605次的失败,就没有著名的药剂“六○六”。不接受“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教训,中国革命就不可能沿着正确的航道胜利前进。契诃夫不是说过:要雕出一张大理石脸,把不是脸的地方去掉就是了。不同的语言,说出了一个共同的真理,要达到目的,就必须首先在实践中弄清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地方不是“脸”。如果尽可能把错误,把“不是脸的地方”去掉,剩下的不就是准确、优美、一张漂亮的大理石脸吗?
显而易见,人总是一分为二的,明于知己,了解自己的缺点错误,好处是很多的。然而,“闻过则喜”的人,却似乎并不像应该有的那么多。三百多年前莎士比亚曾借剧中人的嘴说:“人们的耳朵不能容纳忠言,谄媚却这样容易进去!”可见,讳疾忌医,爱吹不爱批,简直是一种通病。
如果我们大家都像科马内奇那样对待缺点、错误,或者就把莎士比亚的那句话,掉个个儿,那么,一个人的进步就会是很可观的了。 有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必改,来者可追。
23.通读全文,用原文中词句指出“输的风度”的含义。(2分)
24.为了论证要“学会输的风度”,作者运用了哪几个事实论据?(请简要概括)(3分)
25.请你举一个事实论据来证明“成功来自勤奋,在这里是没有任何侥幸和取巧的捷径可走的”这一观点。(不超过五十字)(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