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友平 苏琼春
来源:《成功密码》2020年第04期
复习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复习课要注重发挥“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在复习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温故知新,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数学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理念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逐渐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基于此,如何聚焦数学核心素养,促进数学复习课的深度教学,让数学复习教学彰显其应有的独特魅力呢?笔者结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复习”这一节课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忆——温故知新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所谓的“温故”,即“温习已学过的知识”。然而“学过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因而有必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梳理。复习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借助新媒体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优化复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得以温故知新,从而触类旁通。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复习课伊始,老师先与学生进行轻松的交流,可以要求“说说自己在进行单元复习时会做些什么?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介绍给大家?”就是这么一句平实的话语,却为本节复习课搭建了学生的学习经验交流的桥梁。在交流中,老师巧妙地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出了本节复习课的复习流程——忆、理、辨、练,同时揭示了复习课题。随后老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一个分数,并追问:看到这个分数,你会想到有关分数的哪些知识?简单灵动的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复习氛围中,愉快地进入最佳复习状态,自主参与复习活动,轻松实现温故而知新,而不是在索然无味的状态下去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 二、理——连片结网
“整理与复习”,应重在“理”,即理清知识的脉络,理清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及知识间各处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数学复习中应注意通过知识的系统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复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回顾与再现,引导学生从点到线,由线形成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间的纵向、横向进行比较和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体系,并理清知识间的来龙去脉,以及其间的纵横联系。
例如,在本节复习课中“理”的这一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交流了有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无序板书了学生所说的单元中相关概念,如: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假分数、单位“1”、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等。
老师:“同学们,刚才咱们一起回顾了这么多的知识,从板书看,这么多的概念,你有什么感受可以谈谈吗?”
学生交流后,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是的,很杂乱,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整理。” 随后老师质疑:“仔细观察一下这么多知识,你觉得最主要、最核心的有哪些?” 学生发表完想法后,老师出题:“给大家四分钟的时间,把这些概念进行整理,可以用画图法,也可以用表格法,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完成,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学生整理完成后,教师借助多媒体的投屏功能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交流。 三、辨——学会反思
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是指让学生适时回顾学习经历,及时修正学习策略,调控学习中的思维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目标有效达成。因此,学习反思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复习课更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巧妙、新颖、具有价值的练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实践,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获得真实的体验,学会反思,从而使学生触类旁通。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中,学生在对求分率和具体数量上的问题经常出错,老师反复讲解,总是收效甚微。如何突破这一难点,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本节复习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 )米,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 老师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继续问:“看来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关键是分辨出哪一个问题求的是具体数量,哪一个问题求的是分率?”
学生回答:“如果求每段长多少米,求每份数,就是求具体数量。而求谁占谁的几分之几,就是求分率的问题。”
老师问:“那么,该怎样求分率和具体数量呢?” 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小结:
当求的是具体数量时,就是把总数÷份数,求出每份数,(板书:4÷5=?米),这是运用除法的意义来解决。
当求的是分率时,就要把总数看作单位“1”,用“1”÷份数,(板书:1÷5=?)这是运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
随后教师追问:“如果每段长五分之八米,该改变什么?”待学生回答后,继续问:“如果每段长五分之二米,又该怎么变呢?”
学生在辨析中学会了自我反思,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练——应用提升
如果我们把上述三个环节看作是本堂课的三个层次的话,那么,我想更高层次的要求就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节复习课练习的设计中,老师针对知识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有质量的典型问题,指导学生进行严格的能力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我们知道,复习课不能单纯地为练习而练习,而是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思考复习中的练习设计,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节课所能实现的,它需要长期的历练。我们相信学生在经歷了这样的复习过程后,会在脑海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室是无生命的物质空间,课堂却是充满生机的思维领域。的确,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认真践行新课程理念,坚信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数学复习教学一定会彰显其独特的魅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