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养殖产业发展及其碳汇评估研究
2022-02-12
来源:步旅网
农业资讯 农业信息NONGYEZIXUN藻类养殖产业发展及其碳汇评估研究李 杰1 张 睿2 张 勇1(1.山东华维藻业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1304;2.昌邑市文山中学,山东潍坊 261300)摘 要 相关数据显示,海洋生物固定了全球55%的碳,在对碳进行补给与移出的过程中,促使生物碳得以长期存储,由此可见海洋生物在碳汇方面的重要作用。藻类身为海洋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长过程中能通过自身光合作用将海水中的无机碳转换为有机碳,在藻类植物收获期间能将海水中的碳带出,进而为碳汇格局带来重要影响。关键词 藻类;碳汇评估;大气环境;海带众所周知,我国是全球范围内藻类养殖业规模最大的国程中,会经过十分复杂的反应过程,将可溶性有机碳及颗粒有家,由于藻类植物在碳汇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得我国碳汇格机碳迁移到沉积物与水体中,这便被称为藻类的碳汇过程[5]。局会对全球范围内的碳汇格局产生重要影响[1]。并且可以通过从当前国内外对养殖藻类有机碳与颗粒有机碳的计算方式来估算全国范围内藻类养殖业的具体情况,为预测我国固碳潜看,目前并没有任何标准工作能对其开展计算,因此通常通过力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进而为我国争取合理的国家碳份额计算养殖藻类的产量及藻类自身的碳比重对碳汇量进行计算。提供依据。具体计算方式为藻类干质量乘以藻类自身的碳含量。但是从当1 我国藻类养殖业发展情况前普遍的计算情况来看,在计算过程中主要以湿质量为主,对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经验,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探究当此,可以根据CaO的方法,按照5∶1的比例将湿质量转化前藻类养殖业的发展情况。针对威海市藻类养殖产业而言,为干质量,以此来对藻类养殖业的碳汇量进行计算[6]。主要包含海带养殖生产情况、江蓠养殖生产情况、裙带菜养3 藻类养殖碳汇的重要意义殖生产情况等。从当前我国养殖藻类开展光合作用的具体情况来看,藻1.1 海带养殖生产情况 从威海市海带养殖生产实际情况来类植物不仅能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看,荣成市及经济开发区为其主要养殖区域,主要养殖方式而且能有效改善我国的大气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危机,为筏式养殖,总养殖面积高达1万hm2,每年海带养殖总量为我国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甚至对于改善全球大约占山东省的80%,占全国的50%,具有藻类养殖升级龙头气环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高达十几家。4 结语1.2 裙带菜养殖生产情况 在威海市境内,养殖裙带菜的主藻类养殖业的发展不仅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强有力的要方式与海带养殖生产一样,以筏式养殖方式为主。2018年,推动力,而且能有效改善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境。此外,还威海市养殖群带菜的总面积高达千余公顷。能为预测我国固碳潜力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进而为我国争1.3 江蓠养殖生产情况 与裙带菜及海带养殖方式一样,江取合理的国家碳份额提供依据,由此可知藻类养殖产业发展蓠的主要养殖方式也为海筏式养殖,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养殖的重要性以及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范围不断扩大,2018年已经与裙带菜一样高达千余顷,并且参考文献养殖范围还在不断扩大。[1]缪栋,苏蕾,张倩倩,等.养殖水体三种大型爆发性海洋2 藻类养殖碳汇评估藻类孢子/配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2.1 藻类碳汇原理 对于藻类而言,不同的类型在阳光的作用初探[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8):用下产生的光合生产力也有所不同,即便同一种藻类也极有68-76.可能会由于生长环境不同而产生区别。针对藻类而言,其自[2]王晓敏.桑沟湾多营养级综合养殖模式下浮游植物群落结身的固碳能力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含光照、温度构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7.及养殖密度等[2]。当藻类植物开展光合作用时,其自身会将水[3]王洪斌.条斑紫菜养殖对浮游藻类和浮游细菌生物多样中的无机碳转换为有机碳,具体转换公式如下[3]:性的影响及菌藻化感效应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 6CO2+12H2O—C6H12O6+6H2O+6O2学,2015.由以上藻类植物内部转化活动可知,藻类植物在生长过[4]武秀国,苏彦平,陈修报,等.不同养殖类型池塘藻类群程中将水中溶解的无机碳转换为有机碳时,随着藻类植物的落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15(1):227-230.收获,水中的碳会被移出水体,藻类植物收获越多,那么水[5]孙超,朱玲,毛玉泽,等.象山港南沙岛不同养殖模式沉中的碳含量减少越快。当海水中的碳不断减少时,大气会将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14(4):自身的碳溶解向海水中溶解,最终使得大气中的碳含量减少,13-21.为大气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4]。[6]岳冬冬,王鲁民,耿瑞,等.中国近海藻类养殖生态价值2.2 养殖藻类的碳汇计算方式 在藻类植物开展光合作用的过评估初探[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3):126-133.124JIANGXI AGRI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