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离职时未签劳动合同,合法吗?

2023-02-15 来源:步旅网

劳动者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辞职,未造成损失,单位不得扣工资,应支付二倍工资。若劳动者原因导致经济损失,单位可扣除工资,但不得超过当月工资的20%。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单位可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扣除不得超过当月工资的20%。若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支付。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辞职,劳动者没造成用人单位损失,单位不得扣工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为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扣除劳动者工资,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法律客观: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拓展延伸

离职时未签劳动合同,是否会影响员工权益?

离职时未签劳动合同可能会对员工的权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劳动合同是雇佣双方权益保障的重要依据,未签订劳动合同意味着缺乏明确的约定和保障。在离职时,员工可能面临以下问题:1.薪酬争议:未签订合同可能导致薪资计算不明确,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2.福利待遇:合同通常规定了员工享受的福利待遇,未签订合同可能使员工无法享受相应福利;3.争议解决:合同通常规定了争议解决的方式和途径,未签订合同可能增加争议解决的困难。因此,建议员工在雇佣前务必与雇主签订合同,以保障自身权益。

结语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如果劳动者辞职时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且未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单位不得扣工资。如果劳动者因个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单位可扣除工资,但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当月工资的20%。离职时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对员工权益产生影响,包括薪酬争议、福利待遇和争议解决。因此,建议员工与雇主签订合同以保障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五条 【劳务派遣中解除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九条 【不出具解除、终止书面证明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