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宣告缓刑后,我国的缓刑由公安机关执行。根据《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判决书和执行通知书将送交公安机关,由其考察罪犯所在单位。对宣告拘役缓刑的犯罪分子,缓刑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实施社区矫正,期满后刑罚不再执行。若缓刑期内再犯新罪或有未判决的罪,缓刑将被撤销并执行新罪的刑罚。法院撤销缓刑后应通知原宣告缓刑的法院和执行机关。
法律分析
由法院宣告缓刑后交有关机关执行。
我国的缓刑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宣告缓刑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后,人民法院应将判决书、执行通知书送交罪犯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将罪犯交由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考察。
拘役缓刑判决怎样执行
对宣告拘役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下列规定撤销缓刑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根据《刑法》第76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或者被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数罪并罚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审判新罪的人民法院在审判新罪时,应对原判决、裁定宣告的缓刑予以撤销;如果原来是上级人民法院判决、裁定宣告缓刑的,审判新罪的下级人民法院也可以撤销原判决、裁定宣告的缓刑。审判新罪的人民法院对原判决、裁定宣告的缓刑撤销后,应当通知原宣告缓刑的人民法院和执行机关。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如果没有上述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结语
缓刑是我国刑罚执行中的一种特殊方式,它要求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接受考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缓刑的执行由公安机关负责,其在考验期间对犯罪分子进行考察,并与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配合。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再犯罪或其他未判决的罪行,缓刑考验期满后,原判的刑罚将不再执行,并公开宣告。然而,如果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再次犯罪或被发现有其他未判决的罪行,缓刑将被撤销,原罪和新罪将按照数罪并罚原则执行相应的刑罚。审判新罪的法院在撤销缓刑后,应当通知原宣告缓刑的法院和执行机关。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一条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收集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违反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在侦查阶段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依据。
人民检察院认为可能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要求公安机关进行说明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并向人民检察院作出书面说明。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八节 鉴 定 第二百四十九条 公安机关应当为鉴定人进行鉴定提供必要的条件,及时向鉴定人送交有关检材和对比样本等原始材料,介绍与鉴定有关的情况,并且明确提出要求鉴定解决的问题。
禁止暗示或者强迫鉴定人作出某种鉴定意见。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节 其他规定 第一百六十二条 取保候审变更为监视居住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变更为拘留、逮捕的,对原强制措施不再办理解除法律手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