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探索问的方法,激发学生问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课件
一、揭题,析题
1、师板书“学”,问:同学们,从你们哇哇落地,一无所知到现在,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写字,我学会了扫地, 我学会了唱歌,我学会了说话…
师:从不会写到会写,我们成长着,从不会说到会说,我们生活着,你发现没有(课件出示: 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 过程。 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 的过程。)
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师:真会思考!我们一起来读读。(课件出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从这句话中,你们发现了我们的成长和生活都离不开?生:学。
师:“学”常常和哪个字连在一起啊?
生:问。(师板书:问)
师:你能从这个字的字形上给大家一点启示吗?
生:问要用嘴来问!
师:你真会观察!你真有学问!学和问连在一起就组成了“学问”,我们常常把“学问”说成“知识”,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
2、古往今来,在你的心目中哪些人可以真正称得上有学问的人呢?
生:司马光。
生:司马迁。
生:孔子。
生:贾岛……
师:你们是不是有学问的人啊?
生齐答:不是。(笑)
师:有学问的人一定是喜欢问问题的人,你们平时就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刚才还说了那么多有学问的人,老师觉得你们也是有学问的人。(生显得很开心。)今天这堂课老师也想来做一次一个有学问的人。老师想和同学们互换一下角色,在学习的同时,老师有不懂的问题就会向你们发问,可以吗?
二、预习检测,找准起点
(1) 师:这篇课文讲了两个有学问的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哥白尼和沈括)了解他们吗?让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不懈探求 沈括 瞬息万变 相辅相成 翱翔
A、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个词,通过预习你知道这个词是描写谁的吗?(哥白尼)请你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下哥白尼。
师:除此之外,通过课前查阅的资料你对哥白尼还有那些了解?(师相机出示课件)
生:我了解哥白尼,我知道他创立了“日心说”。
师:你能具体说说什么是“日心说”吗?
生:“日心说”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是啊,在日心说创立之前,人们一直都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这叫“地心说”,一字之差,可是整整等待了一千多年啊。)
生:我还知道哥白尼写了本《天体运行论》,我知道哥白尼最后被教会残害死了。
师:是的。要想成为真正有学问的人,还需要有不懈探求真理的勇气。
B、 课前让大家搜集了有关沈括的资料,能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他吗?
生:我知道沈括写了本《梦溪笔谈》,我知道沈括是物理学家。
师:沈括不仅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立法学家、天文学家、乐律学家……他还写了《长兴集》、《苏沈良方》等著作。(课件出示)
生:不由自主发出感慨——真是个大学问家。
C、师:“瞬”为什么是“目”字旁啊? 生:眼睛看着千变万化的事物。
师:千变万化,眼睛怎么来得及看啊? 生:“瞬息万变”的意思是“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千变万化”,“瞬息”就是一眨眼,所以“瞬”是“目”字旁。
师:你能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来思考,学习方法很好。
D、“相辅相成”这个词是什么结构,能再说几个同结构的词吗?
E、文章哪个句子含有“翱翔”这个词,读一读。“翱翔”就是?什么会“翱翔”呢?学了课文大家将了解的更为深入。
(2)朗读哥白尼和沈括两个小故事
刚才通过对这几些词语的了解,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哥白尼和沈括这两个大学问家,老师想请你们推荐两位朗读好的同学,来读读文中发生在这两个大学问家身上的两个故事。
生:相互推荐,朗读故事。
三、深入学习课文,探究体会
1、学习两个名人故事
(1)感悟体会学与问的关系
A.师:老师在我们班上课的时侯,有同学说——哥白尼的学问是学来的,沈括的学问是问来的?
生:(有几个学生面露疑惑,插嘴表示反对。)
师:你为什么不同意啊?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生:我认为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因为书上说:“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所以我认为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
师:对啊!从你的回答中老师感觉到哥白尼的学问的确是问来的。那些词最能体现?(经常、缠着、省略号都可看出学问是问来的)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哥白尼的学问也是问来的?
生:我还从“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看出他的学问也是问来的。
生:老师,我觉得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我们可以从“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看出来沈括的学问是自己学来的。
生:对,另外还有通过观察思考。(板书:观察思考)
师:哦,老师现在“终于”明白了:要想成为哥白尼,只要问;要想成为沈括,只要学……
生:不对,不对!
师:怎么又不对啊?你们自己说的啊,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
生:我们是说——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但不仅仅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也不仅仅是学来的。
师:那他们的学问到底怎么来的呢?
生:他们的学问既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B.思考:为什么说他们的学问既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呢?
生:沈括是先问妈妈,妈妈没能解开他的谜团,然后他就自己学习。终于发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所以说沈括的学问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师:妈妈不是已经告诉他答案了吗?
生:妈妈的答案太模糊了,不够准确。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兴许”这个词看出来的。
出示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白居易 小解诗句意思: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师:(恍然大悟状)哦,我终于明白了。看来做学问还得抓住关键。你也是个有学问的人,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
生:哥白尼的学问也是这样:既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他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说明是问来的。我还从“不懈追求”这个词看出他的学问也是学来的,不懈追求就是学习。
生:书上不是说了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我被你们说服了,正如你们所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读读看。
生:齐读。
师:你从这句话里读出问题来了吗?
生:(鸦雀无声。)
师:再读,边读变思考。
生:齐读,有个别学生举手。
师:学习就是要发现问题,再认真地读读这句话。
生:读,静静思考,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
生:刚才说学问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怎么这里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会问问题了,书上说:有知识就是有学问,那么学问就可以说成——
生:知识。
师:是啊,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非常重要,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课件)
师:理解这句话吗?这里有个关联词语“是……也是……”说明什么/
生:”学”与“问”就好像小鸟的两只翅膀,少了一只都不可以飞。
师:老师真的佩服你,佩服你会学习。有时候深奥的道理就可以通过举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清楚。
师:课文学到现在,“学”与“问”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板书——与
生:我觉得学与问是并列关系。
师:能具体点讲吗?
生:“学”与“问”是连在一起的,不可以分割。
生:“学”与“问”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生:“学”与“问”是一对孪生兄弟,缺一不可。
师:你们想说的是不是这些话啊?读读看,出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课件出示)
师:你们怎么就不能像书上这样说得清清楚楚呢?要不要再读一遍啊?
生:(很乐意)再读了一遍。
师: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生:相辅相成。
师:对了。你能结合课文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吗?
生: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生:还有——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师:哦,我现在明白了:学与问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板书——相辅相成
师:同学们,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你们以后在学习、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哥白尼和沈括是古人,他们就那样勤学好问,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读——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
师:向谁请教呢?(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继续读——你可以请教父母 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课件出示)
师:想想看,“请教”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问。
师:那我来问你,神七有多少零件啊?
生:(笑)不知道。
师:哦,那就算了。我这样是请教吗?
生:(笑)不算。应该虚心点。
师:请问神七有多少零件?您能告诉我吗?
生:(笑)不知道。
师:不知道就算了。我这样是真正的请教吗?
生:不算。请教应该打破沙锅问到底,真正把问题弄懂。
生:请教就是虚心地向别人讨教,最好学会为止。
师:“能者为师”的意思懂吗?
生: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这就是“能者为师”的意思。
师:对了,这是书上的解释。我们读读看。(课件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红色字体)
生:齐读。
师:农民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吗?
生:可以啊。
师:农民哪些方面可以成为你们的老师啊?
生:农业知识方面。
师:比你小的学生可以成为你们的老师吗?
生:可以。
师:为什么呢?
生:只要他们有可以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师:是啊。只要——
生:再读——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这也是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多说过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课文学到这儿了,我这个大学生也有个问题:书上都是说别人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吗?
生:也可以的,只要我们可以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
师: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能者为师”的意思好吗?
生:不管是谁,只要可以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帮助就可以做老师。
生: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四、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老师发现你们真是勤学好问的孩子。是啊! 我们小学生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
生:继续读——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现在能来说说还有什么可以“翱翔”啊?
生:我们可以“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
师:是的。我们的思想也可以“翱翔”,可以翱翔于遥远的古代,也可以翱翔到未知的将来。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认为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该怎样去学,怎样去问,怎样去处理好学与问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呢?师:在“学与问”、“相辅相成”上打了个大大的问号,然后静静地看着学生。
生:我准备自己去学习,遇到不懂的就去请教别人。
生:我以后在学习中也要勤学好问,解决这些问题。师:今天勤学好问,明天睡懒觉吗?
生:不是的,还要坚持勤学好问。
师:是的,只要坚持勤学好问就一定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老师我这个大学生为了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勤学还要好问嘛,所以想在最后再文大家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和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他在写作上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一起交流好吗?
六、赠言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了,老师想送大家几句话(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 5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每事问》
七、作业
1、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2、选做题(二选一)
(1)写一段话。利用搜集来的有关学与问的小故事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并在结尾用上这句话,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2)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