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案例分析

2024-03-28 来源:步旅网

  课前播放《友谊地久天长》歌曲,听过这首歌吗,知道歌名吗?  

  一、赞叹声中生“遗憾”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卖木雕的——少年》,你们看,(课件出示:欣赏非洲木雕。)

  学生边看,边发出赞叹声。

  师:这就是非洲少年木雕的摊位图片。你们用刚学过的四字成语来形容一下这些木雕吗。

  生高高举起小手:(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栩栩如生、构思奇特)。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学语文就要把它运用起来!  

  师:当你在摊位前看到这些的时候,你最想干什么。

  生迫不及待答:买下来。

  师:是的,作者也跟你们一样,他也想买下来,可是——出示句子(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二、咬文嚼字研“遗憾”

  第一部分:体会少年的遗憾

  学生读句子,师问:现在会有一个什么词语映入你的眼帘。

  生答:遗憾。  

  师:你知道什么是遗憾。

  生答:(惋惜、可惜、失落)  

  师:说对了 !我遗憾的是什么啊。

  生答:我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为什么作者会这么想带走木雕呢? (几个学生举起手来) 

  师:别急,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的1~7自然段,找找具体原因。(生认真读课文。)

  生答:朋友 “一定要” (叮嘱)的两件事:游览大瀑布和买木雕。

  师:一件已完成,饱了眼福。多么想完成第二件事。

  生答:木雕很精美。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师:“琳琅满目”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摊点里陈列的木雕——”怎么样?

  生答:很多,眼睛看也看不过来。

  师:这个词非常好,哪里的东西也是“琳琅满目”

  生答:超市里的东西琳琅满目。

  生答:文具店里的文具琳琅满目。……

  师:还有其他想带走木雕的原因吗?

  生:象墩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师:听你的读,读得那么有感情,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好像活了一样,非常生动!

  师:好,就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读。

  师:还有吗?

  生:我很喜欢,爱不释手。

  师: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

  生:爱不释手。

  师:“释”是放下的意思。整个词是说——

  生:喜欢得舍不得放下。

  师:看着自己这么喜欢的象墩,肯定是赞不绝口了,我会怎么说呢?

  生:太好了,我一定要把他带回国!

  生:这木雕刻得真是栩栩如生啊!

  ……

  师:我们把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遗憾的原因归纳一下,请你先快速地浏览课文,用课文中出现过的合适的词语,把这个原因说具体。

  朋友(   叮嘱  )我两件事,让我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购买木雕工艺品。大瀑布真是(  名不虚传  ),那里( 游人如织 ),景色十分(  壮观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  ),( 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 构思新颖 ),大象雕得( 栩栩如生 ),我一看就(  爱不释手 )。但是因为象墩( 沉甸甸的  ),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 遗憾  )。

  第二部分:体会少年的遗憾

  师:我们明白了“我”遗憾的原因,那卖木雕的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出示句子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让我们先来读读少年和“我”之间的第一次对话:

  出示: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对话,注意读出语气。(生读)

  师出示句子“买一个吧!” “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这两句在文字上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多了“夫人和您”

  师:是的,这样语气就更加——用课文中的词语就是——

  生:诚恳。

  师:谁来诚恳地说说,有点诚恳了,更加诚恳了。跟同桌说说看!

  师:刚才我们读少年的话时抓住了提示语——诚恳。读对话时啊,就要用这种方法,关注提示语。

  师:那这一句呢,读出什么语气——

  生:猜测。

  师:谁来猜测一下?

  生读。

  师:猜测的话可以读得稍微轻一些!再来试试!

  生读。

  师:那这一句呢?

  生马上回答:语无伦次师:语无伦次是说话没有条理。这句自己试着读一读!

  同桌合作下!

  师:谁是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其他同学读作者的话。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生有感情朗读。

  师:那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呢?

  生: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

  师:可能为自己少做了一笔生意遗憾。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因为作者不能把木雕带回国,少年因作者遗憾也跟着遗憾。

  师:恩,那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对中国人有这样深的情意呢?中国和非洲之间曾经有过感人的故事,你们想看看吗?

  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师:就是中国人这种无私的援助,深深地感动了非洲人。

  三、细节之中品“感动”

  师:爱的传递是相互的,非洲少年是如何回报的呢?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晚风吹拂的夜晚,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师:下来巡视。指名回答。

  生:暮色中,我忽然发现——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我的。

  师:为什么令你感动?

  生:他在这里等我。

  师:你等过人吗,等待时什么感觉?

  生:答。(都表现出等人不耐烦的样子)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等待都是提前有约的,可我和少年有约吗?

  生:没有。

  师:是啊,那里游人如织,也许1个小时过去了,也许2个小时过去了,也许5个小时过去了¨¨¨此时夜色以晚,可少年依然耐心地等着等着,这种情意怎一个“等”字了得。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读一读吧。

  师:还有吗?

  生:他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为什么感动?

  生:他送给我木雕,不收钱的。

  师:他是干什么的?他是卖木雕的,却不要钱,他把中国人当成了自己的朋友,看来真是情意无价。齐读,可以做上动作。

  生: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师:出示句子。为什么要做得和白天一模一样的?

  生:她看上的就是这个。

  师:为了这个“一模一样”,他可能做了哪些事情?

  生:看着那个大的象墩,在家里很用心地刻。

  师:是呀,刻的 时候可能手都磨破了,才刻得一模一样。还可能¨¨¨

  生:跑了很多地方,去找木材。

  师:这么辛苦,也在所不辞啊!

  生读整自然段话。

  师: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沉甸甸”,找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到沉甸甸的句子。  

  生:既然只有拳头大小的小象墩作者为什么用上“沉甸甸”一词?

  生:两国友谊沉甸甸。

  生:爱心沉甸甸。

  师:是呀,情意沉甸甸啊!

  师: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晚风吹拂的夜晚,再次感受那动人的情景。

  生配乐深情朗读。(《友谊地久天长》音乐起)

  师:我们知道非洲的瀑布很有名,木雕也很有名,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不知姓名的少年呢。因为他有一颗——

  生:高尚的心。

  生;美好的心灵!

  生:淳朴的心!

  四、升华拓展夸“少年”

  师:回国后,作者把这位少年介绍给朋友听,大家听了,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人们会怎么夸他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夸。你可以从黑人少年的外貌、心灵、所卖的木雕等几个方面去考虑。

  生:同桌之前先说说,写在《课堂作业本》中,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友谊地久天长》音乐起)

  本次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

  一、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训练与阅读教学并重,在导入时,我让学生根据图片说词,还告诉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要把它运用起来,落实了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还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读人物对话时,要关注提示语等。阅读中在学生理解“我”为什么遗憾时,我出示一段话,利用填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边读边填,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边填边读,反复朗读感受,落实了积累四字词组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还逐步体会到如何正确的运用语言。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课外资料引进的有效性

  课堂上引进课外资料,资料的引进有利有弊,因此,要讲究有效性。本篇课文讲的是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在本课设计中,如中非友好往来、中国援助非洲等相关历史资料,在上课时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援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的资料,这是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一件真实且重大的事。这项工程在非洲深得人心。这样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三、牵一发而动全身

  古语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倘若字字词词俱到,平均有力,文本解读只能囫囵吞枣,事与愿违。在教学中我没有贪多求全,而是围绕文本出现的重点“遗憾”和遗憾带来的“感动”进行细读,牵一发而动全句、动全段,甚至动全文以致学生走进深深的友谊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课堂上总会有不少令人遗憾的东西。每一次公开课都是一次磨练,一次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