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随笔--尹可之家

2022-03-11 来源:步旅网

  一、教材分析

  《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叙述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桑兰原是国家体操队的队员。她17岁那年参加了在美国纽约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在接受治疗期间,她以“桑兰的微笑”征服了大洋彼岸的人们。这篇课文共有7个小节,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桑兰在一次跳马比赛中不幸负伤,在伤痛治疗期间,没有绝望,而是微笑着承受一切,表现出了这位中国小姑娘面对重大打击的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课文的重点是3——6小节,难点是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真正含义。

  描写桑兰受伤后表现的的句子最能体现桑兰的坚强,这些语句需要学学生通过揣摩并加以体会。在课堂上学生理解了这些句子,也就感悟了主人公是如何向命运挑战的,也就能懂得一个人只有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而才能感悟主人公的坚强,才能感悟“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真正含义。这篇课文是母语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之文。          

  二、学情简介

  这个班是我本学期新接的班,师生之间在很多方面还需要磨合。因此在课堂上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搭建梯子,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训练来提高他们语文能力。这篇文章从文字本身来说理解其来并不是很难,但要通过桑兰的所为,让学生思考如何自主面对生活,引导学生从四年级开始懂得面对困难、挫折。从这个角度说,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上这课之前,我上了35课《创造奇迹的人》在课堂上学生同过品词品句,理解海伦凯勒与病魔斗争的一生。通过拓展延伸懂得了在生活中困难和挫折总是难免的,但是要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总会取得一定的成功。学生积累了一些生活的经验,对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度,就为52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目标二:运用课外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目标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兰的坚强。

  四、具体实施

  这篇课文可以抓住三个词串连课文:不幸——坚强——微笑。本课学习共分四个板块,具体实施如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简短的介绍:同学们,万人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这位坐在轮椅上的阳光女孩名叫桑兰,是星空卫视《桑兰2008》体育特别节目主持人,而7年前的她还是一名在跳马比赛中身轻如燕的国家体操队的队员。7年前,7年后,命运如此改变,在桑兰脸上没有改变的是什么?(微笑)

  (上课伊始多媒体出示桑兰坐在轮椅上主持节目的照片、及她还是国家体操队的队员的照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直观地就发现了两张照片的共同之处:那就是桑兰的微笑。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情感,使学生进入情景,又暗示了课文的中心,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学生带着微笑第二次读课题的时候从感情上已做好了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桑兰

  1、请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描写桑兰的运动生涯的句子?

  2、就在这短短的运动生涯里,桑兰赢得了许多荣誉,

  (多媒体出示桑兰获得的荣誉。这个课外资料的补充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学生在饶有兴致的朗读中对桑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桑兰是一位多么有前途的跳马选手,为理解句子“这真是天大的不幸”起辅助作用)

  3、这些荣誉足可以看出桑兰是一位多么有前途的跳马选手,可是1998年7月21日的晚上,(引读、生:桑兰……)

  (以读带讲很自然地就进入了第二节重点句的理解,避免了烦琐的讲解)

  4、突如其来的一切,对桑兰来说,这真是天大的不幸! 

  ①齐读句子。

  ②看书思考:天大的不幸是什么?

  (让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对重点的理解,真正感受到了突如其来的一切对桑兰来说真是天大的不幸;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与课文语言发生了联系。)

  ③指导朗读:再来读读这句话,把我们刚才理解的通过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同样内容的朗读,却读出了各自的韵味。有的学生用沉重的语气读,有的用惋惜的语气读,体现了个性化朗读。)

  三、研读课文,感悟品质

  (一)、抓重点词句

  1、不幸中之大幸,桑兰的命保住了,面对这天大的不幸,桑兰表现得如何?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概括吗?

  (找到了“坚强”这个词,也就找到了这篇课文的突破口。)

  2、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桑兰表现得非常坚强?请默读3——6小节,划出有关句子。(出示四个句子)

  (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研读这些句子呢?在试讲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让学生谈谈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感悟人物品质,但老师们感到这些句子理解起来不是很难,要让学生去谈,也谈不出什么,这样设计效果不是很好。经过一番思考后,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l 在桑兰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她(没有掉一滴眼泪),这令(队友们)感动。

  l 在桑兰配合医生治疗时,她(忍着剧痛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这令(医生)感动。

  l 在桑兰纤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动作时,她(总是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这令(周围的人)感动。

  l 在无数关心她的人面前,桑兰(总是带着动人的微笑),这令(所有的人)感动。

  (词句所蕴含的情感只有“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练习涵盖了文本中3——6小节的内容。学生要完成这样一个练习必须先要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练习,。它将学生学习内容画繁为简,画难为易,体现了一个语言训练的过程。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可以从书上直接提取答案,可以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有过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学生既习得了教材的内容,又进行了语言的操练,达到了思维与语言的统一发展,从而积累了语言,真是一举两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情感就沿着这四个句子铺设的心路一步一步走进这位坚强的小姑娘。桑兰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感动了(队友们)、(医生)、(周围的人),所有的人。此时此刻孩子感动,老师感动。我认为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课时,千万不可丢失掉这份美丽的“感动”。) 

  3、现在带着这份感动我们再来读读这几个小节,肯定比刚才读得好!

  (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朗读,他们的内心会涌起一种深深的感动,他们的心灵会受到一种震撼。他们饱含深情和敬佩,真正走进了文本。他们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次体现出来这是一种在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以读促情,以读悟情,学生对桑兰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二)、审题,提升认识

  1、现在,没我们再回到课题上看看,微笑着承受一切,桑兰要微笑着承受一    切,这一切指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经历了前面的学习过程后,学生的认识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将前面所理解到的内容联系起来从桑兰身体上要承受的的伤痛到心灵上要承受的的伤痛全面的来谈。对理解文章的主旨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也就真正理解了课题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一)、关注桑兰的现在

  1.同学们刚才所讲的这一切,不管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是精神上的痛苦,桑兰全都承受了,而且是微笑着承受。桑兰就是在用微笑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坚强?就是因为坚强,天大的不幸并没有让她成为一个不幸之人,无用之人。相反,是坚强使她成了一个大幸之人,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现在桑兰在做什么?忙些什么?让我们一起关注桑兰的现在。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相关信息?

  2、想看看老师收集的资料吗?这一幅幅画面,这灿烂的微笑,已证明了桑兰没有向命运低头,她战胜了自我,超越了自我。

  (从今天的桑兰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桑兰能由一个不幸之人最终成为一个大幸之人的原因。学生在寻找这个信息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让学生与现在的桑兰建立对话的过程,学生看着他的现在,想想8年前,这个过程对学生的母语教育一定是深刻的。学生的感悟得到步步提升。这种资料的补充,丰富了学生的感受,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他们就会感觉到如何面对挫折,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学生阅读信息足了,生存教育、共存教育的本质才能走进学生。)

  (二)拓展延伸

  1.古今中外,坚强人物的事例还有许多。贝多芬就是其中一个,老师将许多资料进行了整理、加工,最后才制作这样一个幻灯片。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在老师的基础上有创意地制做电脑小报,幻灯片。

  (课外资料的补充,目的有两个:(1)、引导学生阅读与本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扩大学习空间,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人生体验。2、起一个导向作用。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在平时的学习中,上网获取的资料应进行再加工,而不应是一种信息的叠加。学生有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在以后的实践中他运用信息的时候就会像老师一样进行整理加工。时间长了学生运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增强。学生综合信息素养就能得到提高。)

  2、诵读小诗,情感升华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52课,感悟桑兰的精神。现在,桑兰已经是自信、乐观、坚强的代名词。她的微笑已经被人们称之为“桑兰式的微笑”。让我们也来学着像桑兰那样微笑吧!笑一笑。让我们带着微笑读读这首小诗。

  当我们遇到烦恼时,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让我们微笑吧!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

  (创设情感,让学生进入诗中,感受其境,感受其情。我本人是很喜欢诗的,也喜欢用自己对诗的理解引导学生学。诗是一种创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拥有这种创造。这也是母语教育要思考的,要做的。这首小诗很简单,简单的学生一读就懂,但诗的美韵,诗言有意而意无穷的境界,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却是无穷的。教师以情激qing,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了学生人生态度、生活品位提升的过程。最后很诗意地结束这堂课的教学)

  从这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到教师应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中自然流淌,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随着二期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中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有许多情况是教师难以预料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这堂课结束了,但我认为学生自主探究的新一课刚刚开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