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初中学习总结汇总

2022-08-23 来源:步旅网

  学习了《说明文教学策略》、《初中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策略》,使我对此次继续教育学习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知识就是力量”。

  以前进行说明文教学时,别说学生,就是我自己有时也觉得很没意思,从心里不重视说明文的课文,尤其是自读课文,几乎不愿涉及,因为考试一般不考。在这种心里的作用下,往往就是照本宣科,教案上有什么,就讲什么;考什么,就讲什么。至于说明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及其教育价值,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更别说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了。通过学习我有一下收获:

  一、提高思想认识,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恰当的使用媒体资源,利用千姿百态的图片,动手查阅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看云识天气》时,由于本文是篇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佳作。首先导入: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可以“识”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样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就先让学生欣赏了各种各样的云朵图片。然后让学生有条理的说说自己的发现,我原本以为没人会说,但令人欣喜的是,他们不但会说,而且说得很好。我惊异于学生的表达。我明白了,是我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捆绑了学生的手脚。再有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谚语环节学生非常踊跃说了许多。如:棉花云,雨快临。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鱼鳞天,不雨也风颠。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收麦。这样说明文也让学生兴趣盎然。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

  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的提取概括文章的信息,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以前上课时,学生一卡壳,我就忙把答案说出来,导致学生失去了阅读体验的机会,而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别人所无法代替的,所以再遇到此种情况,我会想方设法加以点拨、诱导,直至水到渠成。小说作为文学作品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尤为受到关注。反思自己以往对小说文本的解读的确是太粗糙,这些教材中的小说多数都是经典,自己小时候学过的,又教了这么多年,自以为很熟悉了,上课前翻翻教参,查查资料,做些课件,或者也琢磨下创设情境、小组交流,力求将课堂上得兴味盎然,唯独没有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切入点”。

  三、抓中心句,化难为易。

  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中心,课文也都是围绕中心而展开的。对于有明确中心句的课文,从中心句切入,就能很好地理出课文的思路,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我从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切入,让学生讨论从文章的哪些地方看出詹天佑是“杰出”和“爱国”的工程师。当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答案的时候,课文的重难点也迎刃而解了。抓文眼:从人物情感的多元错位着手,使学生发现矛盾,产生兴趣,并进入对复杂人性的深层思考,避免出现人物分析的简单化;从情节的跌宕处寻找文眼、组织教学,就容易由表及里,触及小说的灵魂;从精神的细微处发现并以之来组织教学,能让学生直抵小说人物的情感世界。

  四、抓关键词,事半功倍。

  每篇课文都有重点词句,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切入,也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我从“神机妙算”这一关键词入手,围绕“算”字逆向而上,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了关键词的主导,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习,很快就能体会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料事如神,使周瑜不得不叹服。

  综上所述,从思想上要重视说明文的教学,认真学习并汲取科学的方法,精益求精的上好每节课。小说教学的最佳效果,就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强烈兴趣。关键在于如何真正地汲取、消化,使其融化成为一种血肉相连的意识与视野,从而“润物细无声”地体现在每一个小说文本的具体阅读和教学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