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简便计算

2022-04-20 来源:步旅网

  加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

  一、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练习五有关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逐步提高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探索其他运算中的交换律。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四、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五、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思想。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形成问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哪项体育运动?李叔叔是一个自行车旅行爱好者,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李叔叔的情况。

  1、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

  3、讨论与思考: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解决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3)独立列式计算。

  4、交流、呈现不同的列式: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5、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板书:40+56=56+40 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交换位置

  和不变)

  6、提出猜想。在加法中是不是存在这么一个规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二)猜想,形成结论

  1、男女生猜想。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学生汇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符合猜想。

  2、小组内猜想。自己设计一 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事例验证。(寻找身边的例子)

  如:(1)四(1)班有男生31人,女生25人,全班有多少人?

  31+25=25+31

  (2)○○○○

  ○○○○

  4×2=2×4 交流:从这些事例中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对学生举出乘法交换律的例子只予以肯定,但不作探索)

  4、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法。

  (1)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我们猜想的.这个规律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

  (2)观察不同的表示方法:等式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如:○+□=□+○中,“□”和“○”代表什么?(代表任意不同的数)○+□=□+○又表示什么呢?

  (3)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在数学中称为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三)应用,巩固新知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①+165=165+35 ② 1013+214=+③ 80○50=50○80

  ④ 48+29+52=48++⑤+=+(1)自主练习。

  (2)交流:第④小题中有三个数,还能利用加法交换律吗?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完善加法交换律: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最后一题:可以怎么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抽象,渗透符号化思想)

  2、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1)讨论:对加法验算时,我们用什么方法?你知道这是根据什么吗?

  (2)小结:我们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加法运算,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四)总结,引申定律

  1、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过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师生归纳研究问题的方法:质疑→举例→观察→归纳→验证→应用。

  2、质疑引申:学了今天这节课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40+56=56+40

  ┆(学生举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第二课时:加法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

  P29/例2(加法结合律)练习五有关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领会“形成问题一提出假设一验证假设一形成规律”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归纳、概括中发展数学思维。

  3、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学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4、情感与态度:在运算中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价值,增强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举例等活动发现并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关键:通过大量实例的验证引发对规律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形成问题

  1、出示教材插图,让学生说说插图的意思,并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李叔叔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3、自主列式计算。

  4、请学生介绍并展示不同的算法。(88+104)+96

  88+(104+96)=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

  5、讨论:(1)每种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2)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88+104)+96=88+(104+96)

  (3)从这两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尝试探究

  构建模型

  1、提出假设。

  (1)小组讨论并交流:在加法中,除了交换律之外,根据这两个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

  (2)师生交流并板书初步的发现。

  (3)提出要求:这只是我们根据这两个算式归纳出来的,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我们运用更多的事实去验证它。

  2、验证假设。(1)个别举例验证。

  女生完成(69+172)+28

  155+(145+207)男生完成 69+(172+28)

  (155+145)+207 从而得到:(69+172)+28 = 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男生用“凑整法”使计算更简便。(2)自由举例验证。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总结。(3)寻找生活实例。如:张老师上午到书店买书用去27元,又到文具店买圆珠笔用去18元;下午去文具店买钢笔用去12元。他一共用去几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并找出这两个算式间的关系)(27+18)+12 = 27+(18+12)(4)小组讨论并归纳。讨论小结:

  ①每组算式两边都有三个加数,加数不一样。

  ②一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另一边则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③等号左右两边的和相等(不变)。④改变计算的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

  总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5)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结合律。达成一致后板书:(a+b)+c=a+(b+c)

  3、形成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9页,并齐读课题和内容。(导出规律的命名)

  4、辨析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异同点及它们的特点。相同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其计算结果——和不变。不同点:

  (1)加法交换律是变换了加数的位置,如a+b=b+a;加法结合律不改变加数的位置,加上小括号而改变了加数的运算顺序,如a+b+c=(a+b)+c=a+(b+c)。

  (2)应用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的位置后,计算时仍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应用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应用加法结合律时,加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特征——几个加数可以“凑整”(一般凑

  十、凑百)。

  (三)使用规律

  巩固新知

  1、我能填得又快又对。

  a+(b+c)=(□+b)+c

  (28+36)+64=28+(□+64)

  □+235+65=78+(235+□)

  182+18+276+24=(182+□)+(□+24)(1)独立完成习题,并说说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律?(2)讨论:四个数相加,结合律还可以用吗?更多的数相加呢?(3)尝试归纳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数相加时的结合律。(如果出现要使用交换律、结合律的,暂不研究)

  2、我能很快比较它们的大小。

  (63+25)+35○63+(25+35)

  a+(b十c)○(a+b)+c

  (33+232)+3768○33+(232+3768)

  418+(56+82)○(418+82)+43 讨论:怎样比较更快?我请谁帮忙?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1+89+1

  178+46+154 168+250+

  3285+15+41+59

  第三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及练习

  一、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例3(P30)练习五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利用“凑整”的基本思想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五、教学关键:根据数据特点凑整。

  六、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

  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632+85=717

  85+632=304+215=519 215+304=

  (二)创设情境

  探讨算法

  1、设问启忆。同学们,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已经为李叔叔骑车解决了哪些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还剩下几天?想知道李叔叔接下来是怎么安排的吗?

  2、出示插图。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整理图意:第四天 城市A→B

  a→B 115千米 第五天 城市B→C

  B→C 132千米 第六天 城市C→D

  C→D 118千米 第七天 城市D→E

  D→E 85千米

  3、观察、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吗?

  4、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5、展示、交流不同的算法。

  (1)呈现学生不同的算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 115+132+118+85

  ②115+132+118+85

  =247+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365+85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450(千米)

  =200+250

  =450(千米)(2)师生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讨论第②种算法:在这种算法中,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把115和85、132和118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有什么好处?(4)小结并揭示课题。把能凑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 方法:运用“加法运算律”)(5)评价其他不同的写法。

  ③ 115+132+118+85

  ④115+132+118+85 =(115+85)+(132+118)

  =200+250 =200+250

  =450(千米)=450(千米)

  说明:这两个算法也运用了加法运算律。前者可以省略有些过程。后者缺少小括号,作为口算也是可以的。

  (三)自主练习

  优化算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25+14+185

  75+168+25

  245+180+20+155

  67+25+33+75

  (1)独立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对比练习比较下面的算式,有什么异同点?你喜欢计算哪个算式?为什么? 56+78+22+44

  (56+22)+(78+44)

  (56+44)+(78+22)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同桌互说用了什么运算律?

  60+255+40

  282+41+159

  548+52+468 135+39+65+11

  13+46+55+54+87

  5+137+45+63+50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归纳算法练习、优化算法练习和运用算法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观察、比较不同的算法,从而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

  (四)解决问题

  体验价值

  1、小结启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

  2、解决高斯的数学题。你能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1+2+3+4+……+99+100

  =(1+100)+(2+99)+……+(50+51)

  二101 ×50

  二5050

  3、交流。高斯的聪明表现在哪儿?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计算有什么帮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