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判无期徒刑最多能减刑到十三年,如果是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最多能减刑到二十五年;缓刑与死刑缓期执行的区别在于适用对象、执行方法、考验期限和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
一、被判无期徒刑最多能减刑几年
1、被判无期徒刑最多能减刑到十三年,如果是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最多能减刑到二十五年。减刑是指依法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具有法定的减刑情节时,由负责执行刑罚的机关报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减轻原判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1)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3)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二、缓刑和死刑缓期执行的区别
死刑缓期执行,是对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的一种死刑执行制度。缓刑与死刑缓期执行虽然同属刑罚具体运用制度,且都是有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但二者存在以下主要区别:
1、适用的对象不同。缓刑适用的对象是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而死缓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死刑,但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
2、执行方法不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放在社会上进行考察、改造;被宣告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则必须关押,实行强迫劳动改造。
3、考验期限不同,缓刑的考验期限,由于所判刑种、刑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所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得少于两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而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限法定为两年。
4、法律后果不同,缓刑是根据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的表现,或者不执行原判刑罚;或者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或者进行数罪并罚。而死缓期限届满时,根据犯罪分子的表现,既可能是减为无期徒刑或者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能是执行死刑。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最多能减刑到十三年,如果是缓期执行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的,最多能减刑到二十五年。减刑是指罪犯在具备减刑情节时,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减轻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与缓刑相比,死刑缓期执行是对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的一种死刑执行制度。缓刑和死刑缓期执行在适用对象、执行方法、考验期限和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二节 累犯 第六十五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第四节 减刑、假释 第三十一条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符合法律规定的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条件的,二年期满时,所在监狱应当及时提出减刑建议,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后,提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五十条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