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暂无
来源:《绿色中国(B版)》 2014年第8期
文/蒋文龙 朱海洋 徐祝安
陶醉于满眼的绿水青山,怀想着童年的故乡情结。每次车子一进开化,“联众集团”总裁余学兵总要深深呼吸几口清新的空气。作为引领乡村休闲产业的先行者,余学兵比谁都更清楚开化今天的价值所在。
这一天,余学兵受到浙江省开化县委书记鲍秀英的热情接待。“全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生态经济化,开化把整个县域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农林区和产业集聚区,在全县域打造‘国家东部公园’。”鲍秀英对开化如数家珍的介绍,尤其是“国家东部公园”的规划,让他为之心动。
转观念:在“公园里”建城乡
“开化不开化”,这句早年浙江人尽皆知的双关语说的是,开化实在太偏僻、太落后。开化境内90% 是崇山峻岭。小时候,余学兵要去杭州,首先要徒步从溪西村到苏庄镇,再坐车到县城,然后转车去衢州,才能找到杭州的班车。到了杭州,往往天已漆黑。这种闭塞的环境,让开化的发展一度举步维艰。
但开化的优势也无与伦比。由于地处钱塘江源头,开化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近4 倍不说,水质还多为国家Ⅰ、Ⅱ类;森林覆盖率80.4%,全年空气质量均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被誉为“绿色明珠”、“天然氧吧”,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余学兵告诉记者,他钟情开化的理由在于:华东是工业化、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全国最为富庶、消费能力最强的市场。开化作为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又地处闽、浙、皖、赣4 省边界旅游“金三角”中心,在这样一个地方搞乡村旅游大有可为。
2000 年,开化正式通过《钱塘江源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这一环保规划的落地,既意味着开化从此走上了“生态立县”的发展道路;也意味着,开化的发展从此戴上了“紧箍咒”,甚至靠山不能吃山,临水不能捕鱼。
“生态立县”千好万好,但落到实处却是千难万难。最为关键的是,究竟如何将生态资源变为资本,把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这个问题不解决,生态立县就只能是一句口号。
2013 年,开化作出决定,将整个县域作为一个景区,打造成“国家东部公园”。
中央提出,要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鲍秀英分析认为,具体到地方,就要有一个载体,既是定位,更是目标,同时还利于传播。“国家东部公园”的提出,就是以公园理念来规划、建设城乡,变“在城市中建公园”为“在公园中建城乡”,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具体体现。
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开化提出培育文旅、创意、水、能源、休闲地产“五大百亿产业”。而农业休闲观光则在其中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开化计划构建“1551”公园体系,
即包含1 个核心区、5 条直至周边著名景区的1 小时旅游专廊、5 条乡村休闲旅游线路和10 大主题公园组成的公园集群。
鲍秀英开始北上南下,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所有媒体,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推介。原来许多人不了解情况,一听到开化要打造“国家东部公园”,就认为只是个概念,尽可任其自生自灭;更有人认为,这是异想天开,是哗众取宠。而时至今日,听过鲍秀英阐述的,都会认为不仅有其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更为可贵的是,这为生态立县找到了最佳的落地载体。
寻出路:用创意激活农业
为了打造“国家东部公园”,开化将全县分为3 个区域:一个是生态保护区,一个是生态农林区,另一个是产城集聚区。整个开化版图上,90% 的面积被保护了起来。
如果搞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化根本没有出路,因为附加值无法得到体现。只有将好山、好水、好空气,将工业社会中不可多得的山水资源和传统的种植养殖相结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农业不仅能赚一产的钱,还能赚二产、三产的钱,开化的农业才有希望。
由此,开化诞生了国内首个通过评审论证的县域创意农业发展规划。
那么,谁来开化农村休闲观光;怎么才能让开化吸引游客?开化的山水资源尽管独占鳌头,但要真正成为风景,让游客甘愿掏钱,还必须有所提升。对此,鲍秀英认为,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文化的根子在于农耕文化。如果将创意和农业相结合,用创意赋予农业灵魂,用创意激活农业,开化农业就能完成蝶变。
按照“春看花、夏避暑、秋赏叶、冬探梅”的要求,开化让每个乡镇制订了“八个一”工程计划,即拥有一条景观大道、一片彩化山林、一批美丽庭院、一个主题公园、一个创意农业点、一条山谷经济带、一条人鱼和谐溪流、一个3A 景区村庄。
推进过程中,政府、社会、个人投资捐资种植景观林,修建美丽主干道,而各个村则因地制宜,以景区化要求进行项目的招商、建设。原来,大家对千百年来司空见惯的山水资源和农业不以为意,但由于创意的点化,乡村资源呈现出宝贵的价值。
马金镇金溪村有一条溪流清澈见底,但多年来藏在深山,未加利用。结合治水工程,该村拆除了河边牛棚,兴建了凉亭,在河滩上铺设了一条鹅卵石小径,还将公路桥柱进行了创意美化,面貌焕然一新。开门首日,就卖出4000 多元门票。如今游客络绎不绝,每天都有几百人前来休闲游玩。
村党支部书记叶友忠告诉记者,过去十几年,前后不下几十人想来承包河滩挖沙,都被他一口拒绝。“我一直等着这一天。看到县里的整体规划,感到开发的时机终于成熟!”
金溪村一夜之间的脱胎换骨,在开化绝非个例。如今,开化农村因地制宜,除了将农业与休闲观光、与生态旅游结合外,还与养老、养生保健,与文化创意紧密结合,让乡村变得奇妙无比。
今年初,开化设计推出了4 条创意农业观光线路,以龙顶茶园景观、油茶嫁接茶花、苗木彩化和油菜花、向日葵和彩色水稻等农作物作为主题,首期4 个农业创意点游人如织。目前第二期9 个乡镇21 处共计3000 多亩的向日葵、荷花正在绽放,以绰约的风姿迎接着八方来客。
长虹乡桃源村台回山是另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今年上半年,仅靠一季油菜花,该村就引来4 万多游客,超过去年一年的总和。尝到甜头的村民更加支持生态造景,油菜收割后,又流转
整村240 亩土地种植向日葵,虽然每亩土地补助从500 斤稻谷变为300 斤,但短短两天时间,涉及流转的近百家农户都签了字。
这样的创意农业项目,今年开化还将发展39处,预计能让农民人均增收5000 元。而在未来,30 个3A 级景区村和4 个风情小镇将百花齐放,各个村庄串点成线、织线成面,不愧为“九曲芹江旋玉带,一围青山衔明珠”。
辟蹊径:民宿经济遍地开花
创意虽好,但到目前为止,大多还只是为了集聚人气。油菜花、荷花、向日葵的观光,不仅没有门票收入,而且完全有可能是赔钱赚吆喝。要让休闲观光农业可持续,就必须在餐饮、住宿、购物上下功夫,就必须引进工商资本做文章。由此,民宿经济的发展成为关键节点。
记者随同余学兵来到齐溪镇。齐溪是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发源地,“开化龙顶”茶的诞生地。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就坐落在齐溪。该镇面积很大,人口不足7000 人,森林覆盖率高达91.3%。在镇党委书记吴根良看来,齐溪镇不可能搞工业,而发展以民宿经济为主的休闲观光,则不仅可能,而且前途无量。
就是这样一个远离县城、地处浙皖交界的大山沟,这两年利用纤尘不染的生态环境,已经在休闲观光上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目前全镇已有民宿经营户120 户、床位1200 张,完成标间改造的有500张,去年创造了1300 万元的旅游收入。
龙门村为齐溪镇所辖。去年还是猪圈牛棚遍地、臭气熏天难忍,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一年时间旧貌变新颜,发展起19 家民宿经营户,这些店家均以“龙门客栈”为名,统一住宿和收费标准,游客只需到村口的接待服务中心登记入住,再由中心分配到各家各户。仅今年上半年,龙门村就已接待游客5000余人。盛夏时节,更是一铺难求。
齐溪镇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龙门村旦夕之间的巨变,无不打动着余学兵。
“我们刚刚在浙江富阳众筹1560 万元,开发了‘龙门’乡村度假酒店;今天在开化又碰上个‘龙门村’,说明我们真是‘鲤鱼跳龙门’啊!”余学兵告诉记者,他想用众筹的方式,发起成立一个基金,统一规划利用齐溪镇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将该镇建成一个全国民宿的样板。
余学兵和吴根良约定,半个月后,“联众”将邀请专家团,前往齐溪镇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
如果说“联众”和齐溪镇的对接,是刚刚步入轨道,那么,音坑乡下淤村则已经收到莫大的成效。去年该村投资300 多万元,用于美化村域环境,今年还专门建起了几十亩地的向日葵公园,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户外的烧烤摊,光租赁费就可为村集体带来20 万元的收入。在烧烤园、水上乐园、葵花园等乡村旅游项目支撑下,今年6 月份,先后有18家农户发展起民宿,还有两个工商业主前来投资休闲观光。
如今开化的民宿经济迅猛发展,据了解,今年开化计划发展3000 张标准民宿床位,3 年内新增日均1 万人的乡村旅游接待能力。
在生态红利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客商看中开化山水,先后有20 余个生态休闲项目签约落地,一批亿元创意有机农业项目正入驻开化。一产围绕旅游做精,二产围绕旅游转型,三产围绕旅游强功能,一个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引领的生态产业体系正初具雏形。
旅游市场一枝独秀。几年前,开化旅游一片空白,去年一夜之间,注册成立了十几家旅行社。新青年旅行社总经理陈国一算了一下,较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其旅行社的接待量翻了两番,而且呈日趋火爆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开化县去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27.34 亿元,全年接待游客449 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 万多人,人均收入增加5000 元,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逾258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3 亿元。
“开化县目前的转型,不仅仅是产业转型,更应是全面的转型,其中包括人的素质、文化修养、生态环境以及县域治理制度。”鲍秀英坦言,国家东部公园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对此,开化设立了阶段性目标,到2025 年,将实现最终目标,建成自然、人文、休闲、美丽的开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