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南安一中2013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_2

2023-06-23 来源:步旅网
南安一中2013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为必考题,第Ⅱ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求的。

共144分)

一、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

13.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夏者,中国之人也。”陈寿《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两则记载中关于“中国”的含义解读正确的是(A.二者的含义同指当时的华夏民族)B.前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后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D.二者的含义同指天下的地理中心C.前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后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14.同治年间(1861—1875年),清朝统治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国力有所增长,士大夫阶层将其称为“同治中兴”。然而西方学者对其评论道:“同治中兴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这一评论的历史依据是()B.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思想D.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扼杀)A.清朝统治者仍固守天朝上国的心态C.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15.下图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日对峙形势图。形成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是(备注:斜线区为国统区。①国民党军队的奋勇抵抗③国民党军队的消极避战A.①②B.①②③②共产党军队的敌后抗战④共产党军队的积极反攻C.②③④)D.③④16.阅读下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单位:亿元工业总产值年份工农业总产值近代工业产值19201936219.03306.1210.6633.19手工业产值43.1773.71工业总产值53.83106.89占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近代工业19.8%31.0%手工业80.2%69.0%占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近代工业4.9%10.8%手工业19.7%24.1%①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工业有所发展③手工业在近代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A.①③B.②③②抗日战争前夕中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④列强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C.②④)D.①④17.下列示意图正确反映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轨迹的是(18.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座,充分表现了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然而,当时有的大报仅刊登了一条不足200字的报道和一幅照片,至于谈话内容则只字未提。当代有学者评论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变成多数人的共识,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对邓小平当时的“高瞻远瞩”的合理解读是(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C.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构想B.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D.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19.孙中山先生曾指出:“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有鉴于此,他把革命的中心任务定位在(A.民族革命B.政治革命)C.社会革命D.思想革命20.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A.反对君主制度C.主张削弱君权B.倡行“郡国并存”制度D.具有近代“民权”意识)21.晚清刑部侍郎左绍佐(1846--1928)在一封信中自述:“佐生五十有四年,目睹洋务之坏,幽忧愤郁,以迄今日。幸得逢圣武天断,为匹夫匹妇复仇,豁然如沉疴之得苏也,此本朝臣子吐气之时,千载一遇也。”该观点(A.批判了洋务运动C.宣泄了对革命党人起义的不满B.倡导了爱国、进步思想D.体现了抵御外侮愿望与“天朝上国”观念的结合))22.明朝万历年间出现了“方今仕途如市,入仕者如市中贸易,计善恶,计大小,计贫富,计迟速”的现象。它直接反映了(A.书院兴盛,教育发达C.八股取士的局限B.资本主义萌芽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D.商品货币对经济和封建统治的影响23.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赞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和苏联并为“民主世界的双璧”。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ks5u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D.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24.科学史家丹皮尔说过:“地位仅次于天使的人类本来是从宇宙的中心地球上来俯览万物的,而今却变成了围绕着千万颗恒星之一旋转的一个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机发展锁链中的一环。”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A.经典力学将天地运动统—起来,因而人类不该俯视万物B.日心说改变了对宇宙的看法,从而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C.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密切相关的,人类并不比其他生物更“尊贵”D.相对论弥补了对宏观世界认识的不足,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第Ⅱ卷

要求选择作答。

(非选择题共156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7--39题为必考题,每题考生必答。第40--42为选考题,考生根据

【必考部分】

下列问题。材料一(115分)

38.(36分)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了7级地震,近期民生问题、以人为本等再次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请阅读材料,回答孟子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梁惠王上》何谓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就是毫无保留地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和幸福的特定的历史性思潮。人文主义的意义何在,就在于它以无可辩驳的方式反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及其封建文化体系。(1)结合材料一的观点,分析说明两者对“人”的关注出发点的不同(6分)及其经济根源。(4分)材料二时间灾情灾况全楚罹旱,德安尤甚,各属饥民转徙……应山地实咽喉,于时在在皆哀鸟号鸿,处处皆鸠形鹄面矣。旱灾,岁大饥。组织者知县;任启元等个人。主要赈灾措施及手段1、蠲免应输漕米一年;2、旨赈谷;3、任启元倡首捐赈;4、遣官吏六处设厂发粥赈济;5、合县数会饥民,计口支领。赈济效果就食者日以万计,数月之间,消费万金,活民命数十万,免贫民儿女卖鬻者不知凡几。康熙三十年乾隆四十三年1、蠲田租;2、赈谷、发历三月而竣事,计口而知县王鸿典;邑绅;币金给赈;3、设粥厂;4、食者日万五千余人。吏胥。露处者庇席,湿者藉;5、老者、稚者、疾与残废者、妇人之弥月者别类而措置之。知县徐时英;少府东木;司刘荣芬、李祖福;少尉刘克献,捕厅谢恩;原首事及首士子孙十余人。1、知县徐时英捐谷百二十自春抄至夏旬如一日。石,钱二十千为之倡;2、分设粥厂仍旧;3、总设米厂仍旧;4、确查户口,给以木牌,填其号数,计米给赈。——资料光绪《德安府志》卷六《田赋·蠲恤》嘉庆十七年饥馑蔫臻,盖藏亦竭,鸠鹄难保。(2)清前期湖北德安府应山县三次救灾表现出很强的相似性,体现了当时特色鲜明的“地方赈灾模式”。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模式的基本特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防灾救灾的有利条件(答题时要求史论结合)。(4分)材料三民生是生民之命。它表达人类求生存的本能和理性的欲望,反映民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关切人们最现实的利益和意愿。它潜藏着对专制统治的排斥,内蕴着对基本人权的渴望。因此,民生观念的逻辑升华,必然是糅合民权信仰的法理叙事。——彭中礼《民权与民生——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法理逻辑演变》(3)根据材料三的观点,对近代中国人民而言,“基本人权”应该是指什么?(2分)结合辛亥革命的有关史实,你如何认识资产阶级在解决“基本人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4分)材料四(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魏礼群《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特点?(4分)和近代相比,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逐步解决有哪些优势?(6分)【选考部分】(41分)

40.15分)请考生在A、B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41.(16分)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吗?……当我们谈论反对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请问答:(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8分)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2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4分)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2分)B.【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服从,而只是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约翰·洛克《政府论》材料二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主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法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将是合法的破坏。——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洛克和卢梭思想的核心,指出其与专制理论不同的根本原因。(6分)(2)17世纪以来民主思想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指出其表现。(8分)(3)从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进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C.【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自称为“第二提琴手”的恩格斯逝世后,作为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的考茨基曾经说:“恩格斯的逝世使我们感到悲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我们觉得,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材料二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情况的本本主义。”邓小平也曾经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国亡党。”请回答:(1)材料一中,马克思对伟大人物是如何认识的?结合史实分析“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完全逝世了”的原因。(6分)(2)材料二的观点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是如何实践这一原则的?(10分)第二部分历史参考答案

题答号案13C14B15A16A17A18D19B20C21D22D23B24C21.A、片面,只表达了“目睹洋务之坏”,而没有后面“幸得逢圣武天断”,且批判洋务运动不是主要观点;B、爱国,当没有倡导进步思想,反而倡导封建思想;C、没有提到革命起义;D、“为匹夫匹妇复仇”体现了抵御外侮的愿望,“幸得逢圣武天断”、“此本朝臣子吐气之时”等都表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38.(1)材料一主张给予百姓一定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基本温饱(答“制民之产”亦可),以缓和社会矛盾,其出发点是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材料二以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神学束缚,其出发点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6分)经济根源:材料一: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材料二: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分)(2)基本特点:①救灾力量多层次化: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②救灾方式多样化:有政府减免田租赋税,发放钱粮物品,开设粥厂,民间人士捐款捐物等;③赈救工作组织严密,分工明确;④救灾效果好。(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有利条件:①防灾救灾意识较高(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关注民生,又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儒学强调仁的思想和以天下为家的社会责任,社会上盛行大爱精神);②制度保证(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高效的救灾机制;社会互助传统能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救灾);③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为防灾救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科技的进步也不断改善防灾救灾的技术条件(如水利设施的星宿、地动仪的发明等)(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Ks5u(3)基本人权:生存权。(2分)认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社会革命”,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等主张;体现了资产阶级对工农民众的同情和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积极探索,具有进步意义,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而落空(或由于方案的不彻底及时局的变动而落空)。(4分)(4)特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具体;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4分)优势:①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及政府的高度重视。②经济上,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升。③思想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思想理论的指导。(6分)41.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A.(1)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2分)工业革命迅速发展。(2分)而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2分)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2分)1861年改革是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或:使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分)(2)俄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2分)司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的法制化。(2分,答具体措施也可)着眼点:国家结构的变化(答生产力也可)。(2分)B.【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B.(1)思想核心:洛克:人民主权、人民革命。(2分)卢梭:反对君主专制、社会契约。(2分)根本原因: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分)(2)英国通过《权利法案》,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于1787年制定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法国颁布《人权宣言》,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斗争确立了共和政体;中国于19世纪晚期发生维新变法运动,继之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8分)(答出日本、德国各给1分,但最高分不超过8分)(3)实现政治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民主政治需要不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树立民主和法制意识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2分)C.【中外历史人物评说】C.(1)认识:伟大人物的出现是一定时期历史发展的产物。(2分)原因:实践上,恩格斯继续指导各国工人运动,推动了第二国际的成立;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整理和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4分)(2)(10分)共同原则: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或者国情)相结合。(4分)实践: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3分)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