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CNG加气母站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

2024-08-14 来源:步旅网


××中油管道燃气有限公司

××县CNG加气母站工程项目

安全预评价报告

法 定 代 表 人:

技 术 负 责 人:

评价项目负责人:

年 月 日

前言

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燃气投资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专营城市燃气业务的专业公司,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CPP),从事城市燃气投资、天然气管道运行管理、城市燃气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城市燃气运营和管理服务、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综合开发利用与技术服务、燃气输气设备与材料的生产制造等,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油管道燃气有限公司为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燃气投资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经营范围是天然气及其他燃气储运、销售;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储运、销售;燃气城镇管道网及管道的设计、施工、安装、营运、维修。凭借着中国石油的天然气资源、输气管网优势及公司在施工、天然气运营管理及维修抢修等的专业优势,以及公司拥有的人才、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建设CNG母站、加气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能源,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全面竣工投入使用,使得天然气在城市民用、工商业用户、工业用户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对于管道尚未覆盖的地区,使用天然气仍然是一个难题,CNG(压缩天然气)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解决方案,即采用CNG撬装瓶组拖车在管道供气的加气站(俗称CNG母站)加满压缩天然气后拖至管道未覆盖地区的CNG站(俗称CNG子站)卸气,供应局域管网用气。

目前××市区有公交车约290辆,出租车240余辆,另外还有部分城际短途客车。这些地方的汽车尾气的排放,给城市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且随着汽油价格居高不下,推广更加经济、环保、洁净的天然气成了目前的必然。而且推广天然气汽车产业,既是国家“清洁汽车行动”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推动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推广天然气这种经济、环保、洁净的新型能源,加快××县及周边县市汽车油改气建设的步伐,完善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响应广大出租车司机和公交公司的共同呼声,缓解周边部分企业气源紧缺的现状,××中油管道燃气有限公司拟在××县经济开发区建设加气母站一座。

由于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的气体,在本项目运营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窒息、机械伤害、触电、噪声等潜在危险。为了确保建设工程的劳动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实现设计、施工、投产使用的“三同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预评价工作的通知》以及《江苏省燃气管理条例》、《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精神,需对本新建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

受××中油公司的委托,××承担了本新建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工作。为保证预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评价工作组对本项目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全面仔细地分析、研究、反复征询建设单位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并深入现场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在此基础上,经定性分析、评价和定量评价,编制了《××中油管道燃气有限公司××县CNG加气母站工程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本预评价工作得到了××市燃气管理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油公司和多位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目录 1前言

1目录

1第一章 预评价的目的和依据 1.1预评价目的 1.2预评价依据 1.2.1法律、法规依据 1.2.2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 1.2.3文件依据 1.3预评价内容和范围 1.3.1预评价内容 1.3.2预评价范围 1.4预评价程序 第二章 新建项目概况

2.1新建项目所在地自然地理环境 2.1.1××县地理位置 2.1.2自然条件 2.2工程概况 2.2.1工程基本情况 2.2.2设计规模 2.2.3位置及周边情况 2.2.4总平面布置 2.2.5建构筑物 2.2.6工艺流程 2.2.7公用辅助设施 2.2.8劳动定员

第三章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1分析目的

3.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3.3物质危险有害特性分析 3.3.1物料危险特性分析 3.3.2物料泄漏危险有害因素 3.3.3火灾危险有害因素 3.3.4爆炸危险有害因素 3.3.5中毒窒息危险有害因素

3.4选址、周边环境、道路交通安全性分析 3.5总平面布置安全性分析

3.6危险物料处理与输送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6.1车辆危险有害因素 3.6.2机械危险有害因素

3.6.3冰堵危险有害因素 3.7腐蚀危险有害因素

3.8公用辅助设施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8.1供排水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8.2供配电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10自然灾害 3.10.1雷电危害 3.10.2风灾危害 3.10.3洪涝灾害

3.11重大危险源分析辨识 3.11.1重大危险源判断标准 3.11.2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 3.12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小结 第四章 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的划分 4.1评价方法简介 4.1.1定性安全评价 4.1.2定量安全评价 4.1.3综合性安全评价 4.2评价方法的选择 4.3评价单元划分 第五章 系统安全评价 5.1预先危险性分析 5.1.1预先危险性分析概述 5.1.2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5.1.3预先危险性分析小结 5.2危险度评价 5.2.1危险度评价法概述 5.2.2危险度评价表 5.2.3危险度评价小结 5.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5.3.1 评价方法简介 5.3.2 评价步骤 5.3.3 评价标准

5.3.4 评价内容及评价结果汇总 5.3.5 评价小结

第六章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6.1概述

6.2评价单元的确定

6.3评价单元基本情况

6.4评价单元危险物质的物质系数确定 6.5工艺单元中可燃或不稳定物质总能量的确定 6.6单元工艺危险系数的求取及火灾、爆炸指数计算 6.7单元安全措施补偿系数的计算 6.8各单元火灾、爆炸时影响分析 6.9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分析小结 第七章 职业危害分析 7.1毒物危害分析 7.2噪声危害分析 7.2.1噪声作业分级 7.2.2噪声危害 第八章 安全对策措施 8.1可研报告中安全对策措施 8.2补充安全对策措施 8.2.1总平面布置 8.2.2建、构筑物设计

8.2.3防止天然气泄漏安全对策措施 8.2.4防火防爆安全对策措施 8.2.5防止车辆伤害事故安全对策措施 8.2.6防冰堵危害安全对策措施 8.2.7加气安全操作 8.2.8防静电安全对策措施 8.2.9防腐安全对策措施

8.2.10仪表与控制系统安全对策措施 8.2.11公用辅助设施安全对策措施 8.2.12电气系统安全对策措施 8.2.13动火作业 8.2.14其他检修作业 8.2.15防雷对策措施 8.2.16风灾防范措施 8.2.17防洪排涝措施 8.2.18抗震和防沉降措施 8.2.19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8.2.20事故报告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九章 预评价结论 附件 1.营业执照

2.省发改委建设项目批复文件 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第一章 预评价的目的和依据 1.1预评价目的

本预评价首要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按照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要求,判断分析本项目与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的符合性。

本预评价的第二个目的是在项目建设前期,对其所存在的危险性、有害性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评估预测本项目发生危险、危害的可能性及其程度,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低职业危害、最少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本预评价第三个目的是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综合运用国内外多种科学评价方法,分析、评价本项目中各物料、单元、设备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等级与可接受程度,得出评价结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的安全技术、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在提高本质安全度和安全管理水平方面,为本项目初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为建设单位对本项目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和工程建成投产后的安全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2预评价依据 本预评价依据相关的法规、技术文件、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 1.2.1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城市燃气管理办法》(1997年12月23日起施行) 《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1991年5月1日起施行)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部发[1996]140号) 《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试行)》(国质检锅[2003]213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1999]154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特种设备质量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13号令)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1999]第13号令)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部发[1995]56号)

《江苏省燃气管理条例》(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劳动保护条例》(2004年版)

《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4年修改版) 《江苏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2007年版) 1.2.2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 《安全标志》(GB2894-1996)

《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16179-1996) 《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安全色》(GB2893-2001)

《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4064-8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2)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使用规范》(SY6503-2000)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89)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 《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CJJ84-2000)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SY/T7546-1996)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机》(GB/T19237-2003)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口》(GB/T18363-2001)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站设计规范》(SY0092-98)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803-1999)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 《石油天然气生产专用安全标志》(SY/T6355-1998) 《天然气》(GB17820-1999)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2000) 《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1.2.3文件依据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开展××县CNG加气母站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苏发改办发[2008]930号);

××中油管道燃气有限公司营业执照;

《××县CNG加气母站工程初步设计》(陕西省燃气设计院编制);

××中油管道燃气有限公司与我公司签订的关于××县CNG加气母站工程项目安全预评价合同。

1.3预评价内容和范围 1.3.1预评价内容

本项目安全预评价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工程项目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对其危险程度进行分析、评价;

对工程项目中的重大危险源、有害程度较高的评价单元进行定量计算,并予以重点评价; 对工程项目可能产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后果进行预测分析;

对工程项目进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分析论证; 对工程项目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对工程项目作出安全预评价结论。

1.3.2预评价范围 根据《安全预评价导则》以及××中油公司与我公司签订的安全预评价合同书等有关文件,本新建项目预评价范围如下:

(一)评价对象范围 ××县CNG加气母站(以站区围墙为界的站内);

(二)评价内容范围 ⑴评价对象的场站选址、周边环境及总平面布置; ⑵评价对象工艺装置和公用辅助设施及其运行过程; ⑶评价对象维护和检修等作业。 注:本工程涉及的CNG撬车在站内的运行属于本评价范围内,站外运行属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范畴,不在本评价范围内。

1.4预评价程序 本预评价按照《安全预评价导则》的要求进行。预评价程序如图1-1所示。 图1-1 预评价程序图

第二章 新建项目概况

2.1新建项目所在地自然地理环境

2.1.1××县地理位置 ××县位于东经119°07′43〃~119°42′51〃、北纬33°02′46〃~33°24′55〃,地处江苏省中部,夹于江淮之间,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是××市的“北大门”。东接

建湖、盐城、兴化,南连××,西与金湖、洪泽隔××湖、白马湖相望,北和淮安毗邻。县域东西长55.7公里,南北宽47.4公里,总面积1467.4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占66.7%,水域占33.3%。辖13个镇,17个乡和一个农场,总人口90.61万。

2.1.2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及地质状况 ××属黄淮冲击平原,以京杭运河为界,分成东西两部分,西高东低;沿运河两岸高亢,东西边缘低洼;运东南北两侧略高,中间偏低。境内多数地区在海拔两米左右,属里下河江苏浅洼平原区。

(二)气候条件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 966毫米。日照充足,呈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4.4℃,适宜动植物繁衍生长。

(三)水文 ××县属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境内有主要河流15条,主要支排河27条,水资源总量约1.5亿立方米,河渠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达129亩,构成稠密的水系河网,分属高宝湖区及射阳湖区两大水系。面积较大的湖荡有白马湖、××湖、汜光湖、射阳湖、广洋湖、和平荡、獐狮荡、绿草荡、三里荡等,俗称“五湖四荡”,约257.69平方公里。湖泊多属浅水、封闭型水体。

(四)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 g。

2.2工程概况

2.2.1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县CNG加气母站工程项目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单位:××中油管道燃气有限公司项目地点:××经济技术开发区百河路北侧,新淮江路西项目投资:2941万元人民币 经济类型:股份制法人代表:赵海峰

2.2.2设计规模 一期设计日加气能力10万标准立方米,二期设计日加气能力达到20万标准立方米,其中所含的CNG标准站设计日加气能力1万标准立方米。

2.2.3位置及周边情况 本项目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百河路北侧,新淮江路西,其位置见图2-1。 经过实地调查,本项目东侧面临规划中的新淮江公路,再往东是空地,距离京沪高速约300米;南侧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百河路。路南是待拆迁的民房;西侧和北侧是农田,西南侧300米处有一条高压电线距离,400米处有一处停车场;西北300米为恒氏集团加工厂。站区周边情况详见图2-2。 图2-1 站区位置示意图图2-2 站区周围情况图(CAD图)

2.2.4总平面布置 本站大致呈梯形,总占地面积17373 m2,根据加气站的功能,可分为汽车加气区、拖车充气区、储气区、工艺装置区、营业办公区,辅助区等。 汽车加气区布置有加气机,供出租车、公交车等车辆加气;拖车充气区布置有加气柱,供CNG拖车加气;储气区布置有储气井,用于储存CNG;装置区布置有压缩机、程序盘、干燥器、调压计量装置和控制系统等;营业办公区布置有办公室、卫生间、开水房、休息室等;生产辅助区布置有水泵房和电控室、发电机房等。站区撬车和加气车分别设有两个出入口,区分进口和出口,站内有环形消防通道,站区设有实体围墙,面向新淮江公路一侧开放布置。站区总平面布置见图2-3。

2.2.5建构筑物站内的主要建构筑物详细情况见表2-1。 表2-1 站内建构筑物情况一览表 名称 防火等级 层数 层高 面积 母站营业站房 二 二 6.6m 607.44m2 标准站营业房 二 一 3.3m 113.82m2 门房 二 一 3.3m 39.42m2 变电、水泵房 二 一 3.3m 83.67m2 控制室 二

一 3.3m 80.12m2 拖车充气区罩棚 二 一 6.0m 860m2 标准站加气区罩棚 二 一 5.5m 283.5m2 设备区罩棚 二 一 5.0m 882m2 图2-3 站区总平面布置图(CAD图)

2.2.6工艺流程 本项目气源从门站引来,经过过滤、计量、干燥、压缩后通过加气机加入CNG撬车中。本项目设计规模为一期设计日加气能力10万标准立方米,二期设计日加气能力达到20万标准立方米,其中所含的CNG标准站设计日加气能力1万标准立方米。工艺流程见图2-4。

(一)过滤、调压、计量从门站引入的天然气气压约1.6MPa,由于气体在管道输送过程中会夹带固体杂质,因此首先通过过滤器除去这些固体杂质。压缩机的进口压力是有一定限制的,因此需要通过调压器将压力稳定在1.6 MPa才可送入压缩系统。调压后的天然气还需经计量设备计量用于经济核算。

(二)干燥 本项目采用先脱水后压缩的工艺流程,经调压计量撬的天然气,先进入脱水装置脱水,脱水装置采用分子筛作为吸附剂,脱水后的天然气进入压缩设备。

分子筛吸附能力随着吸收的水分子的增多而渐渐降低,因此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再生,再生时用干燥后的天然气经电加热器加热至200℃左右,进入吸附器将吸附剂中的水份吹出,然后经水冷却器冷却后析出水,通过气液分离器除水后可作为再生气循环使用。 由于通过脱水吸附剂床层的天然气可能夹带吸附剂固体,进入压缩机后容易加剧压缩机的磨损,因此干燥后的气体还需要经过过滤。

(三)压缩 为了减小压缩机工作时的气流压力脉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机组振动,干燥后的天然气首先进入缓冲罐,然后进入压缩机。 本项目压缩机采用全风冷式整体橇装机组,通过多级压缩将天然气压缩至25 MPa左右,由于气体被压缩后要产生热量,同时析出过饱和的水等液滴(由于已经经过干燥,液滴的量一般来说很少),产生的少量液体经过排污罐收集定期排放。

(四)加气 CNG撬车进入停车位后,将加气枪连接上瓶组的加气嘴后,就可以向瓶组中加气了,加气柱有压力测量装置,压力达到充装压力时,即可联锁关闭加气阀门,并联锁压缩机停机。另一路经过管道进入储气井储气,通过加气机充入CNG汽车。

(五)主要工艺设备主要工艺设备情况见表2-4。 表2-4 主要工艺设备情况一览表 序号 设备及材料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1 干燥器 LND80 台 3 2 压缩机 FBR-5523 台 6 3 加气柱 CHP-JQJ-I-J 台 6 4 缓冲罐 V=6m3 P设=2.0MPa 台 1 5 过滤器 DN150 2.0 台 1 6 流量计 DN100 PN2.0 台 2 7 加气机 CHP-JQJ-Ⅱ型 台 2 图2-4 工艺流程简图

2.2.7公用辅助设施

(一)供排水 给水水源:该新建加气站水源接自市政给水管网,接点处水压为0.25MPa。用水量:本工程给排水包括生活及生产给水。生产给水为一次给水,包括工艺区的冲洗水及浇洒绿化带,用水量为Q=0.46m3/h,生活用水水量最大Q=0.45m3/h。 给水系统:(1)该加气站采用生产、生活及消防合流制给水系统,站内新设给水系统的水量和水压能满足要求。(2)管材:生活给水管采用塑料给水管;其余采用焊接钢管。 排水量:生活污水量按用水量的90%计,生活污水量最大小时为0.40 m3/h;生产用水基本上无污水产生。总污水量按0.40m3/h计。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站场内的生活污水先排入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站外市政污水管网;雨水利用站内道路坡度无组织排入站外市政雨水管网。

(二)供电 电源由站区南侧百河路高压线埋地路引至,供电电压等级为10KV,配电电压等级0.4KV。

系统以10KV高压单回路方式供电,低压侧以放射方式向各用电部位供电,消防部分为二级负荷,其它按三级负荷考虑,其中站内设置一台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信息系统设置UPS不间断供电电源。

本站用电设备功率(见下表):表2-5 用电设备功率(kW) 设备名称 台数 单台功率(KW) 总功率(KW) 负荷等级 备注 压缩机 3 260 780 三 一期 干燥器 2 36 72 三 一期 循环水泵 2 30 30 二 一备 加气柱 3 0.2 0.6 三 一期 照明 40

(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功能是控制加气站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对有关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监控,并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自动报警或停机。 压缩机控制系统采用科技含量较高的智能化管理技术PLC及RVS软启动及电子控制技术,这种方式可靠性高,能实现设备的全自动化操作,也可远传到值班室实现无人看守,减轻操作工的劳动强度。 为使储气容积实现更高的利用率,本工程二期加气系统采用三级顺序加气策略的地下储气井,按照1:1:2分配,即高压井、中压井各一口,低压井二口。地下储气井分成三个完全分离的单元,即三级储气装置。 三级储气系统通过顺序控制盘控制,压缩机首先给高压储气装置充气,然后是中压,最后是低压,取气时反之。 在CNG加气系统中,充气靠程序控制盘完成。程序控制盘安装在压缩机组附近。取气靠顺序取气系统完成,顺序取气系统安装在加气机的内部。 天然气流量计安装在天然气进站管线上,产品选用涡轮式流量计,该流量计采用温度压力补偿,计量准确。 天然气进入母站缓冲罐前设置有压力、流量、硫检测等传感器,反映到设备现场控制盘和远传到控制室。 干燥器、缓冲罐、压缩机组、储气井、加气机等设备随机设置有压力、温度、流量等传感器,反映到设备现场控制盘和远传到控制室。

2.2.8劳动定员 本站建成后的人员编制见表2-5。 表2-5 劳动定员表(母站劳动组织及定员表) 序号 组织机构 人员 职 责 岗位 人数 1 经理办 站长 1 全面负责 会计 1 财务、经营 出纳 1 财务售卡内部管理 收费 3 当班收费 2 运行班 加气工 9 给拖车加气 运行工 3 设备操作维修 安全员 3 当班专职安全管理 3 后勤班 值班 3 门卫 杂工 6 站内杂务 合 计 30 标准站劳动组织及定员表(二期) 序号 组织机构 人员 职 责 岗位 人数 1 收费 3 当班收费 2 运行班 加气工 6 加气 运行工 3 设备操作维修 合 计 12

第三章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1分析目的 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然性损坏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分析的目的是对系统中潜在的危险进行辨识,并根据其危险等级确定防止这些潜在危险发展成事故的对策措施。有害因素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生产运营过程中对作业人员可能产生危害的各种有害因素,并评估其有害程度,从而提出改善劳动条件和防护措施的要求,通过贯彻实施,以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本新建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是对营运过程以及所涉及的检维修过程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确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危险、有害等级、存在部位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以便确定评价对象,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确保生产经营过程的本质安全。

3.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所有的危险因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都可以归结为存在能量和有害物质。能量和有害物质失去控制,导致能量意外释放和有害物质泄漏、挥发,从而造成危险和危害。因此,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是危险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能量、有害物质失控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缺陷)、人为失误和管理缺陷等三个方面。因此,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应从系统中是否存在能量和有害物质及如何控制这些能量和有害物质入手。

3.3物质危险有害特性分析

3.3.1物料危险特性分析 天然气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以烷烃为主,根据来源的气田不同,其组分也有不同,其中以甲烷最多,含量通常在80~97%左右,其它还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戊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硫化氢等。由于天然气以甲烷为主,其物理化学性质与甲烷十分类似,因此本报告另附甲烷的MSDS数据。

天然气 标识 中文名:

天然气 英文名:Natural gas 分子式:- 分子量:- CAS号:8006-14-2 化学类别:烷烃 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 危规号:21007 UN编号:1971 理化性质 成分:主要是低分子量烷烃混合物。如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等。未净化天然气常含二氧化碳、硫化氢、氮和少量氦。 性状与用途:无色、无臭气体。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作优良的燃料。

沸点(℃):-160 相对密度(水=1):约0.45(液化) 溶解性:微溶于水。

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引燃温度(℃):482~632 爆炸极限(%):5~14 最大爆炸压力(MPa):6.8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毒性 无相关数据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时,可有头昏、头痛、呕吐、乏力甚至昏迷。病程中尚可出现精神症状,步态不稳,昏迷过久者,醒后可有运动性失语及偏瘫。长期接触天然气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 急救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对症治疗。防治脑水肿。

防护措施 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订标准 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美国TVL-TWA:未制定标准 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戴供气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需有人监护。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合理通风,禁止泄漏物进入限制性空间(如下水道等),

以避免发生爆炸。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储运包装 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天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包装标志:4。

根据危险、有害物质的特性资料分析,现按照:

①《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③《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对其危险有害因素小结。见表3-1。

表3-1 物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表 序号 物质名称 危险化学品分类 火灾危险性类别 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1 天然气 第2.1类易燃气体 甲类 轻度危害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天然气为易燃易爆气体,不仅容易引起火灾,一旦由于泄漏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还会引起爆炸。此外天然气虽然毒性较小,但高浓度的气体会导致人畜窒息。

由于本项目大多数系统中,危险物料均处于高压状态,具有一定的势能,如果设备或管道存在缺陷或自身压力超过允许的级别,则存在高压物料外泄甚至发生物理爆炸的危险。

3.3.2物料泄漏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物料的泄漏是导致一系列危险有害因素(如火灾爆炸、窒息等)的先决条件,对于本项目危险物料就是天然气,泄漏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设备原因和人为原因两大因素。 设备原因主要包括:

(1)设备、管道本身生产质量差,如容器(管)壁薄、材质差、加工粗糙、金属内部组织存在裂纹、焊接缺陷等。特别对于本项目CNG系统,天然气处于高压状态,最高压力可达25 MPa,在如此高压下,对设备管道材质要求非常高,稍有一点缺陷都有可能引发严重泄漏甚至爆炸事故;

(2)设备、管线安装质量差,错位、密封不紧密、倾斜等;

(3)设备、管线等受撞击或其他外力导致破裂。这种危害主要来自于加气区CNG撬车往来频繁,容易发生车辆撞击事故。其他还有维护、检修时不当的敲击导致的损坏,以及自然灾害如暴风、地震引起的破坏;

(4)设备、管线等由于腐蚀导致壁厚变薄、破裂;

(5)管道连接处、阀门、法兰等密封老化;加气软管经常拆卸,管体和接头部位(密封帽)磨损;压缩机转动轴动密封处磨损;

(6)CNG系统超压会造成设备、管道破裂引起泄漏,即使对于安装有安全阀的系统来说,安全阀开启放散,本身就是危险物料的泄漏过程,如果安全放散装置放散能力不足或锈死失灵,则仍然会导致超压破坏,引起泄漏;

(7)安全阀放散、压缩机停机卸载放散、加气枪停用卸载放散,若放散管安装高度不足,就容易使放散出来的天然气在站内积聚,引发事故;

(8)进站气体管线上未设置紧急切断阀或紧急切断阀失效,则在后续工艺出现事故时,

将会无法及时切断气源,造成泄漏等事故进一步扩大,类似的情况还有加气软管,若未装设拉断阀,则被汽车误启动拉断后,将会导致大量高压天然气外泄,引起严重事故。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

(1)加气过程操作人员操作失误会导致天然气泄漏,如在加气前加气软管未连接好就启动系统加气;

(2)CNG撬车仍然通过加气软管与加气柱连接时,撬车司机误启动车辆导致拉断加气管线,引起泄漏;

(3)加气装置区排污罐在排污时,操作人员关闭不及时,容易导致高压天然气泄漏; (4)压缩凝液中含有易燃易爆的物质,随意排入下水道有在站外遇点火源引着回燃至站内,甚至发生下水道内爆燃的危险;

(5)检修时设备或管道内天然气未卸尽或未放空就拆卸或带压紧固。

3.3.3火灾危险有害因素 通过物料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可知,天然气最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就是火灾爆炸。引起火灾的原因有三大要素,一是可燃物的泄漏,二是点火源,三是空气(氧气)。 引起危险物料泄漏的原因在本报告第3.3.2节已经阐述。

站区内形成点火源的原因主要有: (1)操作人员吸烟等人为携带的明火等;

(2)非防爆灯具、开关、电器、线缆等产生的电火花;

(3)检修、维修时使用电焊、气割焊等明火设备的作业产生的明火或火星;

(4)可燃气体在管道中流动产生的静电,操作人员穿容易产生静电的化纤衣物也会导致静电危害;

(5)未装阻火器的机动车辆;

(6)使用易产生火花的金属工具敲打或操作人员带铁钉的鞋子等会产生火花; (7)高温表面,干燥剂再生时需要用电加热器将天然气加热,电加热器工作表面温度很高,若空气混入系统,则高温加热器表面足以点燃爆炸性混合气体;

(8)气体压缩,空气若混入压缩系统,在压缩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量,有可能点燃可燃性混合气体;

(9)雷电;

(10)大功率电磁波发射器(如手机、通讯信号转送塔等)。 空气中的氧是引起燃烧不可缺少的物质,本项目工艺系统正常工作时均为正压,空气不可能混入系统,但系统第一次启用或检修后重新启用,若系统未置换完全,就有可能残留空气。由于系统外空气是无所不在的,一旦天然气发生泄漏,必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或爆炸性混合物。

此外CNG橇装瓶组在子站卸气后,如果剩余压力过低,有可能产生真空而导致空气进入,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3.3.4爆炸危险有害因素 爆炸可分为化学爆炸与物理爆炸。 (一)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是当危险物料泄漏后在室内或某个空间范围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点火源而发生的爆炸事故。发生化学爆炸的前提除了上述发生火灾的三要素外,空气中的可燃气体还必须处于物质的爆炸极限范围内,对于天然气,当空气中的天然气体积百分比介于5~14%之间,

遇点火源就会发生爆炸。由于本项目生产区域均为敞开式建筑,天然气的比重也较空气轻,易于扩散,一般情况下不易积累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只有在天然气发生大量泄漏,一时无法扩散而在某个空间积聚,才会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化学爆炸威力强大,不仅仅有爆炸冲击波的伤害,还伴有强烈的热伤害。

(二)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是由于设备、管道内部物料压力过大,超出材料承受极限而造成的,也就是超压,超压所造成的后果可分为缓和的和剧烈的两种表现形式,超压引起设备、管线局部破损造成泄漏属于缓和型的危害,但若系统突然超压或压力超标过大,系统有可能整体崩溃,这就形成了剧烈的危害表现形式,即爆炸。 本项目引起超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上游来气超压(靖安分输站来气),二是压缩机超速运转、管路不畅导致出口超压,三是加气压力联锁系统失灵,CNG撬车的压力达到压力上限时,压缩机未停机,仍然向瓶组内充气,导致CNG瓶组超压。 物理爆炸的伤害主要源自于爆炸冲击波,但是物理爆炸后可燃气体瞬间释放,往往伴随着化学爆炸一起发生,因此其破坏作用也是相当巨大的。

3.3.5中毒窒息危险有害因素

组成天然气的主要烷烃成分其急性毒性很小,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发生急性中毒事故,但长期接触有可能产生职业性的中毒危害。但如果上游天然气净化不良导致硫化氢含量过高,硫化氢属于高度毒性的物质,就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甚至引起急性中毒。天然气的毒性危害详见本报告第七章职业危害分析章节。

当天然气大量泄漏到空气中或封闭的室内空间并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使空气中的含氧量减少,严重时会使人窒息死亡,当空气中的甲烷浓度达到25~30%时就会使人出现窒息表现。另外,天然气在燃烧时需要大量的氧气,也会产生窒息危害,在通风供氧不良的场所燃烧时,会造成天然气燃烧不完全,而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这将也会使人中毒。

3.4选址、周边环境、道路交通安全性分析

本站距离分输站和门站1.5公里,从原料的来源来看是合理的,本站所处位置远离人员集中的城市规划区域,因此选址也是符合安全要求的。 本站处于新淮江公路边,淮江公路为一条省道,路幅宽度和路面质量均比较好,各方面的车辆能够很方便地到达本站,因此本站周围的道路交通情况是非常良好的,能够满足消防救援和自身疏散的要求。

目前对于CNG母站的设计规范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另一个是《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这两个规范均为国家标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原来是没有CNG部分内容的,但2006年版专门针对CNG站出台了相应的内容条款,也就是说《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对CNG站更加具有专业性,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只有对气瓶车固定停车位与其他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有要求,因此本报告对于气瓶车固定停车位相关标准采用《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对其他设施的防火间距采用《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站内主要设施与周边设施之间的实际距离与防火间距要求对比列于表3-2。表3-2 站内主要设施与周边设施之间的实际距离与防火间距要求对比(单位m) 公路(二级以上) 实际 要求 气瓶车固定位① 49 20 储气井 62 6 干燥撬 56 12 调压、计量、过滤 压缩机 42 6 加气机 17.5 6 集中放散管 42 10 注:①由于本项目设有6个加气车位,最大可同时进行台6台CNG撬车的加气作业,因此防火间

距按气瓶车在固定停车位最大储气总容积10000~30000选取; ②西北侧恒氏集团加工厂、西南侧的高压线、停车场、东南侧的高速公路与本站距离在200米以上,远大于规范要求。对照表3-2的实际距离与规范要求防火间距可以看出,本站站内主要设施与周边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均符合规范要求。

3.5总平面布置安全性分析 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第7.2.6和7.2.14条的规定,CNG站总平面应分区布置,宜设2个对外出入口,气瓶车固定停车位前应有足够的回车场地。本站总平面设计考虑了功能分区,将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加气区等分开设置。在母站加气区和标站加气区分别设有两个出入口,区分进口和出口,固定停车位东西侧均有45 m左右的撬车回车场地,符合安全要求。

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第5.0.3条的规定,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 m。本站内道路呈环状布置,最窄处为4 m,因此在道路设置方面符合规范要求。《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中对气瓶车和加气机与站内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有规定,本报告将采用,对于其它建构筑物的要求采用《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站内主要设施之间的实际距离与防火间距要求列于表3-3。 表3-3 站内主要设施之间的实际距离与防火间距要求(单位m) 撬车位 放散口 调压橇 干燥器 加气机 站房 消防水口 撬车位 1.5/1.5 放散口 -- 调压撬 33.5/12 -- -- 干燥撬 30/5 -- 7/5 -- 加气机 57/6 24.8/6 38.5/6 37.5/5 -- 站房 27.5/25 83/5 95/5 95/5 8.7/5 -- 消防泵房和取水口 29/20 86/6 100/8 96/15 31.5/6 符合 -- 控制室、门卫 37/20 20/10 43/10 19.8/10 48/8 55/6 89/6 变配电间、变压器 36/20 24/6 47/6 23.5/6 42/6 -- -- 道路 -- 6.8/4 12.5/2 14.5/2 -- -- -- 围墙 37.5/10 12.8/3 18.5/2 20.5/3 -- -- -- 注:①由于本项目设有6个撬车加气车位,最大可同时进行6台CNG撬车的加气作业,因此防火间距按气瓶车在固定停车位最大储气总容积10000~30000选取。 ②斜线左侧表示实际距离,右侧表示规范要求距离。对照表3-3实际距离与规范要求距离可以看出,站内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均符合规范要求。

3.6危险物料处理与输送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6.1车辆危险有害因素本项目生产出的压缩天然气需要使用CNG撬车运输,一台标准CNG撬车储气量为4500 Nm3,本项目日加气能力为19万Nm3,也就是说日均需要43车次的运输量,平均半小时一辆,可见本项目运输任务较大,CNG撬车一般体积大、惯性大、刹车距离长、回转半径大。加气站内还会有大量社会车辆,因此在运行时存在车辆伤害。车辆伤害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车辆与车辆相撞;车辆撞击建构筑物;车辆撞或碾压人;翻车;冲出围栏或冲入绿化带;拖挂车辆脱钩;人员从行驶的车辆中甩出等。 车辆伤害所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为:车辆损坏甚至报废;被撞建构筑物损坏甚至倒塌;被撞加气设备或CNG撬车损坏,天然气发生大量泄漏;被撞或被甩出人员受伤甚至死亡等。 造成车辆伤害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人的因素、车辆因素和道路(或环境)因素。

人是车辆驾驶的主体,因此人的因素是导致车辆伤害事故发生最主要的原因,驾驶员驾驶技术不佳,驾驶时注意力不集中,酒后驾车,疲劳驾车,情绪不稳定,不遵守站内驾驶规章,超速行驶,反向行驶等均容易导致车祸。 车辆是造成伤害的主体,它的性能与事故的发生也有着重要的联系,车况不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如刹车不灵、转向失灵、车灯不亮等。 道路环境也会间接引起事故的发生,如路面不平整,转弯半径太小,回车场地狭窄,空中有较

低的挂物,道路照明不良,建筑或绿化遮挡视线等。 天气也会影响驾驶,引起事故,特别是雨、雪、雾天气,视线不佳,路面湿滑,冬季路面积雪结冰更是容易造成车辆事故。此外晚间作业视线不佳,如果照明设施没有足够的照度,也有可能引发车辆伤害事故。

对于本项目容易由车辆本身引发的事故主要是:①CNG撬车在进入加气位时由于道路突然缩小,容易撞击加气岛、罩棚立柱;②CNG撬车停车未手闸制动或制动失灵,导致滑动,撞坏建筑设备或拉断加气管线;③加气完毕后,司机未检查加气软管与车辆完全分离就启动车辆,导致拉断加气管道。

3.6.2机械危险有害因素

本项目机械设备种类较少,主要就是压缩机,压缩机运转时会存在众多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

(一)机械伤害 转动机械的机械伤害是最为普遍的一种伤害形式,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直接与人体接触而引起的伤害,通常的表现形式有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对于本项目压缩机电机转动带动曲轴和活塞杆的运动模式,最有可能发生的机械伤害表现形式是电动机和曲轴转动产生的卷入和绞碾伤害以及活塞杆的撞击伤害。

工艺操作过程中引起机械伤害的原因主要有:①操作人员不小心碰到正在运行的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上;②机械设备运动部件未装设防护罩;③机械设备发生故障致使运动部件脱落飞出;④衣服、头发、裤脚卷入转动机械中。

3.6.3冰堵危险有害因素冰堵危害是加气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危害。产生冰堵的原因是由于加气时,加气装置内高压的天然气(25 MPa左右)向低压CNG瓶组中充气,气体存在一个减压膨胀过程,由于焦耳-汤普逊效应气体对外做功,自身温度降低,在剧烈减压时气体有可能降低到零下十几度,在如此低温环境中,如果天然气脱水干燥度不达标,天然气中的高露点可凝组分,如水、重烃等就有可能从气体中析出,并继而凝结成固体,堵塞加气枪管路。发生冰堵后,一方面无法进行正常的加气操作,另一方面若不能及时停止压缩机,则被压缩机送出的气体就会堵塞在管路中超压,引起严重的管路和设备损坏,造成天然气泄漏甚至爆炸事故。

3.7腐蚀危险有害因素腐蚀可分为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系统内介质形成的内腐蚀,二是土壤空气、地下水、生物等外界腐蚀因素形成的外腐蚀。它们共同作用造成了金属管道和设备的腐蚀危害。管道和设备被腐蚀以后将会造成天然气的泄漏,从而引发事故。 天然气主要成分烷烃的腐蚀性是非常弱的,其腐蚀性主要来自于所含的杂质,如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水等,因此上游来气气质决定了本项目内腐蚀的程度。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水在气态和液态两种状态下的腐蚀性是不同的,液态时由于形成了酸性溶液,其腐蚀性要远远强于气态,因此干燥撬的再生气冷却产生的冷凝水,压缩机排出的凝液都是具有较强腐蚀性的液体,故再生器冷凝器和气液分离器以及压缩机气缸及污水收集罐都是存在较重腐蚀危害的设备。

本项目设备管道基本上为露天布置,因此受大气腐蚀的程度较大,而对于少量的埋地管线来说,土壤腐蚀则是主要的外腐蚀因素。

3.8公用辅助设施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8.1供排水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本站的用水主要是冷却用水、生活用水和清洗用水。埋于地下的供排水管发生渗漏,会侵蚀建筑地基,严重时可能导致建筑垮塌;供排水系统冬季严寒时会由于冰冻而阻塞,甚至冻坏管道或设备。消防泵房需要使用消防水泵,消防水泵的转

动部位无防护网罩容易造成机械伤害;水泵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危害;水泵金属外壳保护接零不良或电缆破损,容易造成人员触电。本项目设置地上式消防水池,攀爬上消防水池作业的人员不小心有可能坠落水池而发生淹溺事故,温度较低的冬季落水还会造成严重的冻伤;消防水池补水完成时,操作人员忘记关闭进水阀门,将会造成水池漫溢,流淌到其他区域影响正常工作;地上消防水池遭撞击、白蚁侵蚀或自身强度不够,造成崩塌,大量水涌出,将会引发内涝,附近的人员和设备还可能遭到水流冲击而受伤或损坏。

3.8.2供配电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供配电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人员的触电,导致触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防护距离不足,由于电场作用,在带电体周围会产生一定范围的电离层,当人体或其他导体靠近时就会产生放电,从而造成触电伤害,电压越高其电离层宽度越大,造成触电的可能性就越大;设备、设施金属外壳是操作人员经常接触的,如果带电则很容易造成触电危害,导致设备外壳带电的原因是多种的,如电缆老化破损与外壳金属接触,大电流用电设备产生的电磁感应,工作环境太潮湿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操作人员失误,多表现在电工不按操作规程进行电气修理,如不断电、不使用绝缘工具等。火灾也是电气系统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因为电流通过导线时会由于电阻效应而发热,当电流很大时这种发热效应非常强烈。造成电流很大,一般是由于大功率的用电设备运行或短路,大量发热的电缆会首先熔化外层胶皮,由于胶皮也是可燃物质,因此也同时被点燃,若周围存在可燃物的话,电气火灾将会蔓延;造成火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若变压器中使用用于冷却的导热油,若导热油泄漏遇明火或高热,也会引发火灾。

用电设备在启闭过程中由于电流的冲击将产生电火花,电火花是最为常见的引火源,若空气中弥漫着天然气与空气爆炸性混合气体时会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变配电室中若进入老鼠、蛇等小动物,可能咬断电缆,从而造成断路或短路,造成停电,甚至引发其他事故。

突然停电会导致用电设备无法运行,如压缩机无法运转,不能进行正常加气作业;停电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电磁阀不起动,将使整个控制系统紊乱;停电将导致无法照明,若在夜间作业,则容易引起车辆碰撞事故。

3.10自然灾害 3.10.1雷电危害

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雷击房屋、线路及电力设备等物体时,会产生雷电过电压,雷电所波及的范围内,会严重损坏设施、设备并危及人身安全。

按照雷电的危害方式,可分为直击雷、雷电感应、球雷和雷电侵入波。直击雷是大气中的带电积云与地面突出物之间的空气被击穿,产生直接放电的现象;雷电感应是由于带电积云接近地面时在地面突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放电后电荷失去束缚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此外在直击雷电流周围也会产生强大电磁场而在附近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强大的电流;球雷是积云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或白光的球状带电气体;雷电侵入波是指由于雷击,在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路或管道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波。

雷电危害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爆炸和火灾,直击雷放电、二次放电、球雷侵入、雷电流转化的高温等均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二是电击,直击雷放电、二次放电、球雷打击、跨步电压以及绝缘击穿均可能使人遭到电击;三是毁坏设备和设施,冲击电压可击穿电气设备的绝缘,力效应可造成设备线圈散架、设施毁坏等;四是事故停电,电力设备、电力线路以及电气仪表

遭雷击损坏均可能导致停电。

3.10.2风灾危害

风灾的种类很多,对于东南沿海一带地区,最为主要的风灾就是台风。 台风又称热带气旋,形成于太平洋赤道海洋上空,夏季会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频繁登陆。据报道,2006年我国因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达3186人,其中台风高居首位。强风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有的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当台风过境时,大风对支撑不牢固的户外设施会造成严重损坏,本项目中加气棚是容易招风的建筑物,当大件物体被吹落后有可能砸到行人、车辆或建筑,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3.10.3洪涝灾害

台风过境会带来强降雨天气,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达500~800毫米。在这样高强度的降水作用下,地下水位、河流水位迅速上涨,排水系统不堪重负,甚至出现倒灌,不能及时排出积水,就会造成洪涝灾害;华东地区在每年春末夏初,由于降水量增加,上游冰雪融化等原因,长江及其他内河会出现汛期,一旦沿岸大堤溃决,也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流动的洪水会冲毁沿途的建构筑物和人畜,造成大量人员溺亡和财产损失;在洪水浸泡下,建构筑物的地基有可能松动垮塌;金属、设备等会在水中加快腐蚀;电气系统在水中浸泡会因漏电、短路引发触电、烧毁事故等。

3.11重大危险源分析辨识 3.11.1重大危险源判断标准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本项目中所处理的天然气列入辨识标准,见表3-4。 表3-4 危险物质临界量表 物质名称 临界量(t) 生产区 贮存区 天然气 1 10 3.11.2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第3.2条对“单元”的规定,“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可以看做是一个单元,本项目占地面积很小,因此可以看作一个单元进行重大危险源分析。 CNG撬车瓶组是一个独立的储存单元,应该按照贮存区的临界量比较。储气井属于储存设施,应按储存设施的临界量来衡量。

一组标准CNG撬车瓶组储气量为4500 Nm3,标准状态下天然气的密度是0.717 kg/m3。因此一组标准CNG撬车瓶组储气质量为: 本站最多时停靠6辆撬车,总量为3.2265×6=19.359t 因此,本加气站构成(或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3.12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小结 通过对本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可知,本项目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天然气泄漏后的火灾、爆炸危险。其他危险有害因素还有中毒窒息、车辆伤害、机械伤害、机械振动、噪声危害、触电危害、高温灼烫、冰堵危害、腐蚀危害等;公用辅助设施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供排水系统的渗漏及冬季冰冻,供配电系统的触电、电气火灾;检维修过程存在动火作业的火灾爆炸,高处作业的高处坠落,临时用电的触电危害,起重作业的起重伤害等;此外还有雷电、风灾、洪涝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通过对本站项目申请报告中已经涉及到的站区区域布置、站区总平面布置等方面进行的评价可以看出,本站与周边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以及总平面布置设计均基本符合规范要求。通过重大危险源辨识,本项目

本身构成重大危险源,需要重点防范

第四章 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的划分 4.1评价方法简介

安全评价方法是对系统的危险性、有害性及其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的工具。目前,已开发出数十种不同特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的评价方法。按其特性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定量安全评价和综合安全评价。

4.1.1定性安全评价 定性安全评价是借助于对事物的经验、知识、观察及对发展变化规律的了解,科学地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类方法。运用这类方法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从技术上、管理上、教育上提出防范对策措施,加以控制,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

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有“安全检查表(SCL)”、“危险度评价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危险性可操作研究(HAZOP)”、“如果……怎么办(What……if)”、“人的失误(HE)分析”等分析评价方法。

4.1.2定量安全评价

定量安全评价是根据统计数据、检测数据、同类和类似系统的数据资料,按有关标准,应用科学的方法构造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化评价的一类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①以可靠性、安全性、卫生性为基础,先查明系统中的隐患并求出其损失率、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然后再以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进行比较、量化。 ②以物质系数为基础,采取综合评价的危险度分级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美国道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部的“ICI/Mond火灾、爆炸、毒性指标法”、日本劳动省的“六阶段法”、“单元危险指数快速排序法”等。

4.1.3综合性安全评价

综合性安全评价系指两种以上评价方法进行组合的评价。 4.2评价方法的选择

针对本建设项目的特点,结合国内外评价方法,本预评价将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安全评价的模式。 首先拟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法对整个项目系统地进行定性分析,查找出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并初步判断其危险等级。

然后对系统各单元进行危险度评价,进一步判断各单元的危险等级。 对生产、经营和检、维修过程中涉及的危险作业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方法,明确各种作业的危险性程度。 对变配电系统采用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法进行分析,查找出造成故障的原因以及排除故障的方法。由于本项目中处理的是易燃易爆的物料,因此采用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并结合危险度评价法评定的主要火灾爆炸危险单元,定量评定其危险指数。

通过对国内外石油化工系统的事故统计,总结事故原因,并选取典型事故案例采用事故原因分析法进行分析,以帮助建设单位采取预防措施,有效的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 因此本评价采用的评价方法有: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危险度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法、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事故原因分析法。

4.3评价单元划分 评价单元的划分是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有限的、确定范围的相对独立单元进行评价。

评价单元的划分是为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了简化评价工作,提高评价方法的准确性。由于每一种评价方法所对应的评价单元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以工艺单元、事故原因和作业种类等作为评价单元划分的依据,以体现评价工作的层次性。针对本报告将要采用的评价方法,拟进行如下评价单元的划分。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是对整个项目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分析,因此评价单元宜按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进行划分,针对本工程项目,可划分为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高温灼烫、噪声危害、腐蚀、自然灾害13个评价单元。危险度评价法是分析某一装置或生产单元的危险程度大小,因此评价单元宜按工艺装置单元或单个工艺装置来划分,针对本工程项目,可划分为过滤计量调压、干燥、压缩、撬车加气、撬车瓶组、汽车加气、储气井7个单元。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对整个项目各种作业进行危险程度的分析,因此评价单元宜按作业种类进行划分,针对本工程项目,可划分为动火作业、CNG撬车加气作业、汽车加气作业、电气维修作业、高处作业、CNG撬车驾驶、起重作业、机械维修作业、动土作业、监控作业、待加气汽车驾驶11种常见作业单元。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是对一个系统分析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和危害程度,他的评价单元可以是一台机器或一个系统,针对本工程项目,可按系统进行划分,如工艺装置系统、变配电系统、控制系统等,本报告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变配电系统进行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评价。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是对一个系统的火灾爆炸危害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他的评价单元可以是一台装置或一个系统,针对本工程项目,可按系统进行划分,如调压计量系统、干燥系统、压缩系统、撬车加气系统、变配电系统、控制系统等,由于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适用于易燃、可燃或化学活性物质的量至少为454 kg或0.454 m3的单元,因此本报告仅选择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压缩单元、CNG撬车加气单元和汽车加气单元进行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评价。 职业危害评价是对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进行的分析,宜按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划分评价单元,如毒物、噪声、粉尘、高温、低温、振动、辐射等,针对本工程项目,主要的职业危害是毒物和噪声,因此职业危害评价分为毒物和噪声两个评价单元进行评价。

第五章 系统安全评价 5.1预先危险性分析 5.1.1预先危险性分析概述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率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造成的损失。

(一)步骤 (1)对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 (2)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 (3)根据经验、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 (4)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5)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其危险程度,找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二)危险性等级 按危险、有害因素导致的事故的危险(危害)程度,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如表5-1所示。 表5-1 危险性等级划分 级别 危险程度 可能导致

的后果 Ⅰ级 安全的 (可忽视的) 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破坏 Ⅱ级 临界的 处于事故边缘状态,暂时尚不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或降低系统性能,应予排除,可采取控制措施 Ⅲ级 危险的 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 Ⅳ级 灾难性的 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 预先危险性分析采用如下的表格形式(见表5-2)提交结果。 表5-2预先危险性分析(样表) 潜在事故 危险有害因素 形成事故原因 触发事件 事故后果 危险等级 对策措施 5.1.2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根据“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方法的要求,按表5-2的格式对本新建项目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3。 表5-3.1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火灾) 潜在事故 火灾 危险危害因素 天然气,电气线路,检维修动火作业 形成事故原因

(一)天然气泄漏: ⑴设备、管道本身生产质量差,如容器(管)壁薄、材质差、加工粗糙、金属内部组织存在裂纹、焊接处存在缺陷等;⑵设备、管线安装质量差,错位、密封不紧密、倾斜等;⑶设备、管线等受撞击或其他外力导致破裂;⑷设备、管线等由于腐蚀导致壁厚变薄、破裂;⑸管道连接处、阀门、轴等密封磨损老化;⑹CNG系统超压;⑺压缩机停机卸载、加气枪停用卸载放散,放散管安装高度不足;⑻加气过程操作人员操作失误;⑼撬车司机误启动车辆拉断加气管线;⑽排污时,操作人员关闭不及时;⑾压缩凝液随意排入下水道;⑿检修时设备或管道内天然气未卸尽或未放空就拆卸或带压紧固。

(二)电气短路、电机过载发热引起火灾。

(三)检修时电焊、氧炔焊割引起的火灾。 触发事件 泄漏天然气遇点火源: ⑴操作人员吸烟等人为携带的明火;⑵非防爆灯具、开关、电器、线缆等产生的电火花;⑶检维修时使用电焊、气割焊等明火设备的作业产生的明火或火星;⑷气体流动产生的静电;操作人员穿容易产生静电的化纤衣物;⑸未装阻火器的机动车辆;⑹使用易产生火花的金属工具敲打或操作人员带铁钉的鞋子;⑺干燥再生电加热器高温表面;⑻气体压缩放热;⑼雷电;⑽大功率电磁波发射器(如手机、通讯信号转送塔等)。

事故后果 建筑、设备损坏;人员伤亡;供气中断 危险等级 Ⅲ 对策措施

(一)防止天然气泄漏 ⑴严把设备,特别是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质量关,并定期对特种设备和易损部件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⑵加气柱设在水泥护墩上,站内地面要平整,设置醒目的车辆行驶指示标志,防止发生车辆碰撞事故;⑶保证进站天然气气质优良,设备、管道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⑷设置超压放散系统,安全阀放散管高度要符合安全放散要求;⑸加气操作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⑹CNG撬车司机一定要检查连接管线完全脱离后方可启动车辆;⑺压缩凝液收集后要妥善处置,禁止向下水道内排放;⑻检修设备前应确保系统压力降至常压。

(二)杜绝点火源 ⑴站内禁止吸烟、打手机等;⑵采用防爆型的电气设备;⑶加强检维修的动火作业管理;⑷控制加气速度,加气位设置防静电接地栓,管道法兰两侧要进行防静电跨接,工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⑸CNG撬车排气尾管要装设阻火器,加气时要熄火;⑹站内不得使用易产生火花的铁质工具,不得穿带铁钉的鞋;⑺设置防雷措施,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保证有效。 表5-3.2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爆炸) 潜在事故 爆炸 危险危害因素 天然气,高压设备管道 形成事故原因 按物理和化学爆炸分 (一)天然气泄漏;(二)空气中的天然气体积百分比介于5~14%之间;

(三)系统超压: ⑴上游来气超压;⑵压缩机超速运转;⑶加气压力联锁系统失灵,CNG撬车的压力达到压力上限时,压缩机未停机,仍然向瓶组内充气。

触发事件 (一)泄漏天然气遇点火源;(二)系统压力超过设备、管道材质承受极限。 事故后果 建筑、设备严重损坏;较多人员伤亡;供气中断 危险等级 Ⅳ 对策措施 ⑴防止天然气泄漏;⑵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⑶进站管道上设置超压自动切断阀;⑷设置超压卸放安全阀,压缩机设置超速报警和联锁停车装置,压缩机出口设置超压卸放安全阀;⑸杜绝点火源。 表5-3.3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中毒窒息) 潜在事故 中毒窒息 危险危害因素 天然气中的硫化氢,高浓度天然气 形成事故原因 ⑴天然气中的硫化氢含量超标;⑵长期吸入天然气;⑶天然气大量泄漏,通风不良或来不及扩散,导致空气中氧含量降低;⑷泄漏天然气发生火灾,燃烧消耗氧气,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⑸高浓度天然气环境中作业、抢险未带呼吸防护用品,无人监护;⑹检修高压系统时未等泄压完全就拆卸。 触发事件 人员吸入有毒气体或高浓度天然气。

事故后果 人员伤亡 危险等级 Ⅱ 对策措施 ⑴严格控制进站天然气的品质,保证硫化氢含量在允许的范围内,总硫含量应≤200 mg/m3;⑵从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发现职业性疾病应立即调离原来岗位并积极治疗;⑶防止天然气泄漏;⑷防止泄漏天然气发生火灾;⑸天然气大量泄漏场所和火灾现场的抢险救援人员应配备呼吸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⑹检修设备前应确保系统压力降至常压。

表5-3.4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车辆伤害) 潜在事故 车辆伤害 危险危害因素 CNG撬车 形成事故原因 ⑴驾驶员因素:驾驶员驾驶技术不佳,驾驶时注意力不集中,酒后驾车,疲劳驾车,情绪不稳定,不遵守站内驾驶规章,超速行驶,反向行驶等; ⑵车辆因素:车况不佳如刹车不灵、转向失灵、车灯不亮等; ⑶道路环境因素:路面不平整,转弯半径太小,回车场地狭窄,空中有较低的挂物,晚间作业道路照明不良,建筑或绿化遮挡视线等; ⑷天气因素:雨、雪、雾天气,视线不佳,路面湿滑,冬季路面积雪结冰等。 触发事件 车辆与车辆相撞;车辆撞击建构筑物;车辆撞或碾压人;翻车;冲出围栏或冲入绿化带;拖挂车辆脱钩;人员从行驶的车辆中甩出 事故后果 车辆损坏甚至报废;被撞建构筑物损坏甚至倒塌;被撞加气设备或CNG撬车损坏,天然气发生大量泄漏;被撞或被甩出人员受伤甚至死亡 危险等级 Ⅲ 对策措施 ⑴驾驶员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具有娴熟的驾驶技能,不得酒后驾车、疲劳驾车、情绪驾车,遵守站内驾驶规章,不超速行驶,不反向行驶,停车拉手闸;⑵保持车况良好,刹车、转向、车灯等关键机构运转正常;⑶站内道路、设施、建筑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路面平整,转向、回车空间充裕,空中不得有低矮的挂物,晚间灯光照度足够,建筑绿化不得阻挡视线,进站口设置警示标志,限速标志;⑷冬季保持路面干燥,防止积水结冰,雪天应及时清扫站内积雪;⑸卸气柱和工艺装置周围设置防撞柱。

表5-3.5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机械伤害) 潜在事故 机械伤害 危险危害因素 压缩机、消防水泵 形成事故原因 ⑴操作人员不小心碰到正在运行的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件上;⑵机械设备转动部件未装设防护罩;⑶机械设备发生故障致使转动部件脱落飞出;⑷衣服、头发、裤脚卷入转动机械中;⑸检修设备时未挂禁止合闸牌,导致误启动。

触发事件 人体碰到转动、移动机械设备 事故后果 人员受伤 危险等级 Ⅱ 对策措施 ⑴严把设备质量关,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⑵机械设备运动部件外应有防护网罩;⑶机械设

备操作者禁止将长发或拖挂的衣角散落在外;⑷检修机械设备时开关必须挂禁止合闸牌,并有人监护。

表5-3.6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触电) 潜在事故 触电 危险危害因素 变配电房、用电设备、电缆 形成事故原因 ⑴设备漏电;⑵绝缘腐蚀、老化、损坏;⑶安全距离不够;⑷保护接地、接零不当;⑸雷击;⑹环境潮湿;⑺电工或非电工未戴安全保护用品、违章作业。

触发事件 人体触及带电体 事故后果 人员伤亡 危险等级 Ⅲ 对策措施 ⑴保持电气设备接地良好;⑵电气设备、线路定期检查,发现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⑶禁止非电工人员进行电气维修作业;⑷电工作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应资质,配备良好的绝缘保护用品。

表5-3.7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起重伤害) 潜在事故 起重伤害 危险危害因素 较重设备检修、吊装 形成事故原因 ⑴起重机吊装未捆扎牢、物体上有浮物、吊索强度不够、斜吊斜拉致使对象倾覆等;⑵吊索、吊具、吊点选择不当;⑶吊索从吊钩处脱出,起吊物挂吊处脱落,超载、斜吊引起提升钢丝绳断裂或挂吊绳损坏;⑷指挥失误;⑸精力不集中;⑹起重司机和挂吊工配合失误。

触发事件 吊物坠落触及人体、设备、建筑 事故后果 人员受伤;设备、建筑损坏 危险等级 Ⅱ 对策措施 ⑴严格遵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以及“十不吊”规程;⑵起重设备定期维护和检验;⑶起重机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表5-3.8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物体打击) 潜在事故 物体打击 危险有害因素 物体坠落 形成事故原因 ⑴高处有未被固定的浮物因被碰或风吹等坠落;⑵设施倒塌,操作人员在倒塌的地方进行作业或停留;⑶未带安全帽;⑷在起重或高处作业区域行进或逗留;⑸爆炸碎片抛掷、飞散。 触发事件 坠落物体触及人体 事故后果 人员被砸伤;设备、建筑损坏 危险等级 Ⅱ 对策措施 ⑴高处作业不得有浮物,各种物品必须固定好;⑵有高处作业的区域下必须戴安全帽;⑶在起重臂运转半径下,不得停留或作业。

表5-3.9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高处坠落) 潜在事故 高处坠落 危险有害因素 建筑屋面维修等高处作业 形成事故原因 ⑴高处作业场所有洞无盖、临边无栏;⑵无脚手架、板、安全网;⑶梯子无防滑、强度不够、人字梯无拉绳等;⑷高空人行道、屋顶、杆塔、楼梯及护栏等锈蚀损坏,强度不够;⑸未穿防滑鞋或防护用品穿戴不当,造成滑跌;⑹在大风、暴雨、雷电、霜、雪、冰冻等条件下登高作业;⑺吸入高浓度天然气、氧气不足、精力不集中或身体不适;⑻作业时嬉戏打闹;⑼未系安全带或安全带挂结不可靠,安全带、安全网损坏等。 触发事件 人员在高处作业时踩空 事故后果 人员摔伤 危险等级 Ⅱ 对策措施 ⑴高处作业场所应当设置栏杆、脚手架、安全网等;⑵进行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系安全带;⑶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不得进行高处作业。

表5-3.10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高温灼烫) 潜在事故 高温灼烫 危险危害因素 压缩机出口,脱水装置的电加热器 形成事故原因 ⑴气体被压缩后产生热效应;⑵高温外露部位未设置保温隔热层或隔热层破损;⑶高温物料外泄;⑷操作人员在高温区域作业时未戴手套、面罩等防烫伤劳动保护用品;⑸环境温度过高,引起中暑;⑹检修时使用电焊、气割等烫伤;⑺检修高温设备时未等冷却后就拆卸。

触发事件 人体与高温部件接触;高温物料接触人体 事故后果 人员烫伤或中暑 危险等级 Ⅱ 对策措施 ⑴高温设备、管道外露部位应采用隔热保温材料裹覆;⑵定期检查设备、管线,

防止破损泄漏;⑶接触高温设备时,必须佩戴手套等防护用品;⑷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表5-3.11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噪声危害) 潜在事故 噪声危害 危险危害因素 机械设备运转,汽车来往 形成事故原因 ⑴压缩机等机械设备运转;⑵调压装置消音效果差;⑶高压气体放空;⑷汽车鸣笛、发动机噪声、行驶噪声等。

触发事件 噪声超标;人员长时间接触噪声 事故后果 人员听力损伤、精神损伤 危险等级 Ⅱ 对策措施 ⑴选用噪音小的机械设备;⑵调压装置采用高品质设备;⑶防止高压气体泄漏和随意排放。

表5-3.12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腐蚀) 潜在事故 腐蚀 危险危害因素 天然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碳、水;大气;土壤 形成事故原因 ⑴天然气气质差,硫化氢、二氧化碳、水含量超标;⑵再生凝液和压缩凝液由于酸性气体溶解入水中,呈较强腐蚀性;⑶大气中的酸性气体、水、氧气;⑷土壤中的差异充气、细菌、杂散电流等。

触发事件 腐蚀是缓慢过程,无明显触发事件。 事故后果 设备、管道破裂,天然气泄漏。 危险等级 Ⅱ 对策措施 ⑴严格控制天然气的质量,硫化氢、二氧化碳、水含量应符合标准;⑵再生气冷却器、气液分离器、压缩机气缸、排污罐等应采取有效的防腐材料;⑶加强金属设备外表面以及地下金属管线的防腐措施。

表5-3.13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自然灾害) 潜在事故 自然灾害 危险危害因素 雷击、地震、台风、洪涝、冰雪等 形成事故原因 ⑴地震造成地层错位,建筑无抗震设施;⑵夏季多雷雨天气,防雷设施失效;⑶汛期多雨,排水系统容量不足;⑷夏季多发台风,户外设施固定不牢;⑸百年一遇的冰雪。

触发事件 发生雷击、地震、台风、洪涝、冰雪等灾害性天气 事故后果 建筑倒塌;设备损坏;人员伤亡;停产 危险等级 Ⅱ~Ⅳ 对策措施 ⑴建筑、设备和管线安装建设必须按照要求的抗震等级设计设防;⑵加强装置周围的排水设施,防止发生内涝;⑶户外设施安装牢固,防止大风吹落造成物体打击伤害;⑷建筑和设备按照要求的防雷等级设置防雷装置,并定期检测;⑸避免冰雪灾害引起泄漏。

5.1.3预先危险性分析小结

通过对本项目的预先危险性分析可知:本项目在生产运行、建设施工时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高温灼烫、噪声危害、腐蚀、自然灾害等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见表5-4。 表5-4 预先危险性分析结果汇总表 序号 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等级 1 火灾 Ⅲ 2 爆炸 Ⅳ 3 中毒窒息 Ⅱ 4 车辆伤害 Ⅲ 5 机械伤害 Ⅱ 6 触电 Ⅲ 7 起重伤害 Ⅱ 8 物体打击 Ⅱ 9 高处坠落 Ⅱ 10 高温灼烫 Ⅱ 11 噪声危害 Ⅱ 12 腐蚀 Ⅱ 13 自然灾害 Ⅱ~Ⅳ

5.2危险度评价

5.2.1危险度评价法概述 “危险度评价”是借鉴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的定量评价表,结合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等有关标准、规范,编制了“危险度评价取值表”,见表5-5。

表5-5 危险度评价取值表 分值 项目 10分(A) 5分(B) 2分(C) 0分(D) 物质(系指原材料中间体或产品中危险程度最大的物质) 1.甲类可燃气体; 2.甲A及液态烃类; 3.甲类固体; 4.极度危害介质 1.乙类可燃气体; 2.甲B、乙A及液态烃类; 3.乙类固体; 4.

高度危害介质 1.乙B、丙A、b 类可燃液体; 2.丙类固体; 3.中、轻度危害介质 不属A—C项物质 容量 气体1000 m3以上; 液体100 m3以上;

(1)有触媒的反应,应去掉触媒层所占空间; (2)气液混合反应应按照其反应的形态选择上述规定。 气体500—1000 m3; 液体50—100 m3 气体100—500 m3; 液体10—50 m3 气体<100 m3; 液体<10 m3 温度 1000℃以上使用,其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上 (1)1000℃以上使用,但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下; (2)在250—1000℃使用,其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上 (1)在250~1000℃使用,但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下; (2)在低于250℃使用,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上 在低于250℃使用,操作温度在燃点之下 压力 100MPa以上 20—100MPa 1—20MPa 1MPa以下 操作 (1)临界放热和特别剧烈的放热反应操作; (2)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或其附近的操作 (1)中等放热反应(如烷基化、酯化、加成、氧化、聚合、缩合等反应)操作; (2)系统进入空气等不纯物质,可能发生危险的操作; (3)使用粉状或雾状物质,有可能发生粉尘爆炸的可能; (4)单批式操作 (1)轻微放热反应(如加氢、水解、异构化、磺化、中和等反应)操作; (2)精制操作中伴有的化学反应; (3)单批式,但开始用机械等手段进行程序操作; (4)有一定危险的操作 无危险的操作 规定单元危险度由物质、容量、温度、压力和操作5个项目共同确定。其危险度分别按A=10分;B=5分;C=2分;D=0分赋值计分,由累计分值确定单元危险度。详见表5-6。 表5-6 危险度分级 总分值 ≥16分 11-15分 ≤10分 等级 Ⅰ Ⅱ Ⅲ 危险程度 高度危险 中度危险 低度危险 5.2.2危险度评价表 本项目各单元按“危险度评价法”逐个进行评价,见表5-7。 表5-7 生产装置各单元危险度评价 名 称 主要危害介质 操作工况 物质评分 容量评分 温度评分 压力评分 操作评分 总分 等级 过滤计量调压 天然气 容量:<100m3 温度:常温压力:1.6 MPa 10 0 0 2 2 14 Ⅱ 干燥 天然气 容量:100 m3 温度:200℃ 压力:1.6 MPa 10 0 0 2 2 14 Ⅱ 撬车加气 天然气 容量:18m3 温度:常温压力:25 MPa 10 0 0 5 5 20 Ⅰ 汽车加气 天然气 容量:<1m3 温度:常温压力:25 MPa 10 0 0 5 5 20 Ⅰ CNG撬车瓶组 天然气 容量:108m3 温度:常温压力:20 MPa 10 2 0 5 2 19 Ⅰ

5.2.3危险度评价小结 根据表5-7各单元危险度评价结果得知:撬车瓶组、压缩、撬车加气、汽车加气单元危险度属于Ⅰ级(高度危险);调压、干燥、储气井单元属于Ⅱ级(中度危险)。

5.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5.3.1 评价方法简介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是作业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进行作业时的一种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D=L×E×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越大。

5.3.2 评价步骤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法以类比作业条件进行比较为基础,由熟悉类比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专家组。 专家组成员按规定标准给L、E、C分别评分,取分值的几何平均值作为L、E、C的计算分值,计算出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5.3.3 评价标准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定性表达了事故发生频率。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规定对应的分值为10;绝对不发生的事故的概率为0,而生产作业中不存在绝对不发生的事故的情况,按规定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对应的分值为0.1。

以此为基础规定其他相对应的分值,见表5-8。 表5-8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会被预料到 相当 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可以设想,很少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 不可能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性也越大。规定人员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没有实际意义。具体打分标准见表5-9。 表5-9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E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连续 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暴露一次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由于事故造成人员的伤害程度的范围很大,规定把需要治疗的轻伤对应分值为1,许多人同时死亡对应的分值为100,其他情况打分标准见表5-10,并可依据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应用插分法取值、评分。 表5-10 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C 分数值 100 40 15 7 3 1 事故造成的后果 十人以上死亡 数人死亡 一人死亡 严重伤残 有伤残 轻伤, 需救护 危险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经验,规定危险性分值在20以下为稍有危险性,比日常骑车上班的危险性略低;在20~70之间,有低度危险性,需要注意;在70~160之间,有显著危险,需要采取措施整改;在160~320之间,有高度危险性,必须立即整改;大于320时,有极度危险性,应立即停止作业,彻底整改。按危险性分值划分危险性等级的标准见表5-11。

表5-11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危险性分值D ≥320 ≥160~320 ≥70~160 ≥20~70 <20 危险程度 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要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比较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5.3.4 评价内容及评价结果汇总 根据格雷厄姆——金尼法采用的评价程序和原则,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步骤进行取值计算并评定出危险等级,具体评价结果见表5-12。

表5-1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汇总表 序号 作业名称 L E C D=L×E×C 危险等级 1 动火作业 3 2 15 90 显著危险 2 CNG撬车加气作业 1 6 15 90 显著危险 3 汽车加气作业 1 6 15 90 显著危险 4 电气维修作业 3 3 7 63 比较危险 5 高处作业 3 2 7 42 比较危险 6 CNG撬车驾驶 1 6 7 42 比较危险 7 起重作业 3 1 7 21 比较危险 8 机械维修作业 1 6 3 18 稍有危险 9 动土作业 1 2 3 6 稍有危险 10 监控作业 0.5 6 1 3 稍有危险

5.3.5 评价小结

根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分析对本项目的11个作业单元进行分析,取值计算并评定了作业的危险等级,其结果如下: (1)动火作业和CNG撬车加气作业、汽车加气作业属于“显著危险”,占全部评价单元的27%。 (2)属于“比较危险”有5个作业单元,它们是:待加气汽车驾驶、电气维修作业、高处作业、CNG撬车驾驶、起重作业,占全部评价单元的46%。 (3)其他3个作业单元属于“稍有危险”,占全部评价单元的27%。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配比例图见图5-1。 图5-1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配比例图 第六章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6.1概述

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第七版)是针对工艺过程中的物质、设备、数量、工艺参数、泄漏、贮运等火灾、爆炸及毒性的危险性、有害性,通过逐步推算的方法,求出其火灾、爆炸等潜在危险及其等级的一种方法。 该法首先确定单元固有的火灾、爆炸指

数(F&EI)及危险等级,详见表6-1。 表6-1 F&EI危险等级 F&EI 1-60 61-96 97-127 128-158 >159 危险等级 最轻 较轻 中等 很大 非常大 然后,再通过安全措施补偿的办法,以降低单元的危险程度,确定能否达到可接受程度;并进一步确定单元危险区域的平面分布和影响体积,据此,定量地计算出单元危险系数和基本及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以表示单元危险性的风险程度。具体评价程序见图6-1。 图6-1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评价程序图

6.2评价单元的确定

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危险度评价法,可知本站中压缩和CNG撬车加气、汽车加气3个个单元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最大,因此选择这3个单元进行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评价,由于多台压缩机和撬车同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单台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前2个单元均指单台压缩机和单台撬车。

6.3评价单元基本情况 (2)CNG撬车加气作业单元 主要设备:加气机,CNG撬车操作温度:常温;操作压力:20 MPa 主要危险介质及其量:天然气,一台标准CNG撬车装气量为4500 Nm3 危险度评价等级:Ⅰ级,高度危险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等级:显著危险(3)汽车加气区 主要设备:加气机,汽车 操作温度:常温;操作压力:25 MPa 主要危险介质及其量:天然气,一台公交车的CNG钢瓶容量按75 Nm3计算 危险度评价等级:Ⅰ级,高度危险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等级:显著危险

6.4评价单元危险物质的物质系数确定 物质系数MF是表达由燃烧或化学反应引起的火灾、爆炸过程中潜在能量释放的尺度,由美国防火协会(NFPA)确定的物质可燃性Nf和化学活泼性Nr求得,各评价单元危险物质系数及危险特性见表6-2。 表6-2 评价单元危险物质系数及危险特性 序号 危险物质 物质系数 燃烧热Hc×10-3Btu/1b-1 NFPA分级 闪点/0F 沸点/0F N(h) N(f) N(r) 1 天然气(甲烷) 21 21.5 1 4 0 气 -258

6.5工艺单元中可燃或不稳定物质总能量的确定 (1)CNG撬车加气作业单元 一组标准CNG撬车瓶组装气量为4500 m3,天然气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0.717kg/m3,储气质量为3226.5 kg。因此,CNG撬车单元工艺过程总能量为: (2)汽车加气区 设同一时间只有一台车进行加气作业,公交车的CNG钢瓶容量按75 Nm3,天然气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按0.717 kg/m3计算,则加气作业区工艺过程总能量为:

6.6单元工艺危险系数的求取及火灾、爆炸指数计算 按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对评价单元求取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并按F3=F1×F2计算出工艺危险系数(F3),然后再按火灾、爆炸指数F&EI=F3×MF计算出火灾、爆炸指数。详见表6-3.2表6-3.3。 表6-3.2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计算 评价单元:CNG撬车加气单元 确定MF的物质及其MF值:MF=21(天然气) 1.一般工艺危险 危险系数范围 采用危险系数(1) 基本系数 1.00 1.00 A.放热化学反应 0.3~1.25 0.00 B.吸热反应 0.20~0.40 0.00 C.物料处理与输送 0.25~1.05 0.50 D.密闭式或室内工艺单元 0.25~0.90 0.00 E.通道 0.20~0.35 0.00 F.排放和泄漏控制 0.25~0.50 0.50 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 2.00 2.特殊工艺系数 基本系数 1.00 1.00 A.毒性物质 0.20~0.80 0.20 B.负压(<500mmHg) 0.50 0.00 C.燃烧范围或其附近的操作 (1)罐装易燃液体 0.50 0.00 (2)过程失常或吹扫故障 0.30 0.30 (3)一直在燃烧范围内 0.80 0.00 D.粉尘爆炸 0.25~2.00 0.00 E.压力:操作压力20000 kPa(表

压) 查表得 1.00 F.低温 0.20~0.30 0.00 G.易燃及不稳定物质量 (1)工艺中的液体及气体 由公式得出 0.00 (2)贮存中的液体及气体 由公式得出 0.18 (3)贮存中的可燃固体及工艺中的粉尘 由公式得出 0.00 H.腐蚀与磨蚀 0.10~0.75 0.10 I.泄漏—接头和填料 0.10~1.5 0.30 J.使用明火设备 0.00 K.热油交换系统 0.15~1.5 0.00 L.转动设备 0.50 0.00 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 3.08 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F1×F2) 6.16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 129.36 表6-4.2 取值说明(CNG撬车加气单元) 项目 取值说明 放热化学反应 无放热,不取 吸热反应 无吸热,不取 物料处理与输送 Ⅰ类易燃物料在管线上装卸,取0.50 密闭式或室内工艺单元 CNG撬车处于敞开式区域,不取 通道 CNG撬车周围通道符合要求,不取 排放和泄漏控制 CNG撬车储气量大且为高压气体,目前尚无有效排放和泄漏控制措施,取0.50 毒性物质 天然气的N(h)=1,取0.20 负压 CNG撬车无负压,不取 燃烧范围或其附近的操作 仅当仪表或装置失灵时,工艺设备才处于燃烧范围内或其附近,取0.30 粉尘爆炸 无粉尘,不取 压力 操作压力为20000 kPa(表压),查表得接近20685 kPa,取1.00 低温 CNG撬车无低温,不取 工艺中的液体及气体 非工艺过程,不取 贮存中的液体及气体 贮存总能量为0.1530×109Btu,用公式log(y)=-0.403115+0.378703(logx)-0.046402(logx)2-0.015379(logx)3进行计算,x取值为0.1530,解得y=0.18 贮存中的可燃固体及工艺中的粉尘 无固体,不取 腐蚀与磨蚀 天然气腐蚀性较弱,按最低腐蚀速率取0.10 泄漏—接头和填料 加气时接头处会产生一般的正常泄漏,取0.30 使用明火设备 无明火设备,不取 热油交换系统 无热油交换系统,不取 转动设备 无转动设备,不取 表6-3.3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计算 评价单元:汽车加气区 确定MF的物质及其MF值:MF=21(天然气) 1.一般工艺危险 危险系数范围 采用危险系数(1) 基本系数 1.00 1.00 A.放热化学反应 0.3~1.25 0.00 B.吸热反应 0.20~0.40 0.20 C.物料处理与输送 0.25~1.05 0.50 D.密闭式或室内工艺单元 0.25~0.90 0.00 E.通道 0.20~0.35 0.00 F.排放和泄漏控制 0.25~0.50 0.50 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 2.20 2.特殊工艺系数 基本系数 1.00 1.00 A.毒性物质 0.20~0.80 0.20 B.负压(<500mmHg) 0.50 0.00 C.燃烧范围或其附近的操作 (1)罐装易燃液体 0.50 0.00 (2)过程失常或吹扫故障 0.30 0.30 (3)一直在燃烧范围内 0.80 0.00 D.粉尘爆炸 0.25~2.00 0.00 E.压力:操作压力25000 kPa(表压) 由公式得出 1.00 F.低温 0.20~0.30 0.00 G.易燃及不稳定物质量 (1)工艺中的液体及气体 由公式得出 0.00 (2)贮存中的液体及气体 由公式得出 0.00 (3)贮存中的可燃固体及工艺中的粉尘 由公式得出 0.00 H.腐蚀与磨蚀 0.10~0.75 0.10 I.泄漏—接头和填料 0.10~1.5 0.30 J.使用明火设备 0.00 K.热油交换系统 0.15~1.5 0.00 L.转动设备 0.50 0.00 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 2.90 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F1×F2) 6.38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 133.98 表6-4.3 取值说明(汽车加气区) 项目 取值说明 放热化学反应 无放热,不取 吸热反应 高压气体在向低压钢瓶中充气的过程会产生吸热效应,取0.20 物料处理与输送 加气作业属于Ⅰ类易燃气体在管线上装卸,取0.50 密闭式或室内工艺单元 加气区为敞开式,不取 通道 加气区通道符合要求,不取 排放和泄漏控制 加气作业受条件限制,目前尚无良好的排放和泄漏控制技术,无法避免有一定的泄漏量,取0.50 毒性物质 天然气的N(h)=1,取0.20 负压 加气作业无负压,不取 燃烧范围或其附近的操作 仅当仪表或装置失灵时,加气作业才处于燃烧范围内或其附近,取0.30 粉尘爆炸 加气作业无粉尘,不取 压力 操作压力为25000 kPa(表压),查表得20685~68950 kPa之间均取1.00 低温 加气作业虽然会

产生吸热效应,但是由于量比较小,温度不足以降低到材料的转变温度以下,不取 工艺中的液体及气体 工艺过程总能量为0.002549×109Btu,用公式log(y)=0.17179+0.42988(logx)-0.37244(logx)2+0.17712(logx)3- 0.029984(logx)4进行计算,x取值为0.002549,解得y=0.00 贮存中的液体及气体 无储存,不取 贮存中的可燃固体及工艺中的粉尘 无固体,不取 腐蚀与磨蚀 天然气腐蚀性很弱,故取最小0.10 泄漏—接头和填料 加气作业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量的正常泄漏,取0.30 使用明火设备 无明火设备,不取 热油交换系统 无热油交换系统,不取 转动设备 无转动设备,不取 根据表6-3.1和表6-3.2火灾爆炸指数F&EI的计算,按表6-1进行危险等级划分结果见表6-5。 表6-5 火灾爆炸模拟指数法初评小结 序号 单元名称 F&EI 危险等级 1 压缩单元 139.0515 很大 2 CNG撬车加气单元 129.36 很大 3 汽车加气单元 133.98 很大 6.7单元安全措施补偿系数的计算 本项目装置根据有关标准、规范和生产经验,将在设计时采取一些安全措施,这些措施可以一定程度地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频率,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进一步降低单元的危险性。因此,需要用这些安全措施对评价单元给予一定的补偿,进一步进行补偿评价。 安全措施可分为以下三类,它们的补偿系数分别用C1、C2、C3来表示: C1—工艺控制 C2—物质隔离 C3—防火范围 根据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评价单元采取的安全措施选取补偿系数C1、C2、C3,并按公式C= C1×C2×C3求出单元的补偿系数,见表6-6.1和表6-6.2、表6-6.3。 表6-6.2 单元安全措施补偿系数计算 评价单元:CNG撬车加气单元 项目 补偿系数范围 采用补偿系数 1.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数(C1) a.应急电源 0.98 b.冷却装置 0.97~0.99 c.抑爆装置 0.84~0.98 d.紧急停车装置 0.96~0.99 0.98 e.计算机控制 0.93~0.99 0.97 f.惰性气体保护 0.94~0.96 g.操作规程/程序 0.91~0.99 0.91 h.化学活性物质检查 0.91~0.98 0.98 i.其他工艺危险分析 0.91~0.98 0.91 C1 0.7714 2.物质隔离安全补偿系数(C2) a.遥控阀 0.96~0.98 0.98 b.卸料/排空装置 0.96~0.98 c.排放系统 0.91~0.97 d.联锁装置 0.98 0.98 C2 0.9604 3.防火设施安全补偿系数(C3) a.泄漏检测装置 0.94~0.98 0.98 b.结构钢 0.95~0.98 0.98 c.消防水供应系统 0.94~0.97 0.94 d.特殊灭火系统 0.91 e.洒水灭火系统 0.74~0.97 f.水幕 0.97~0.98 g.泡沫灭火系统 0.92~0.97 h.手提灭火系统 0.93~0.98 0.97 i.电缆防护 0.94~0.98 C3 0.8757 安全措施补偿系数C= C1×C2×C3 0.649 表6-7.2 补偿系数取值说明(CNG撬车加气单元) 项目 取值说明 应急电源 不需用电,不取 冷却装置 无冷却装置,不取 抑爆装置 CNG撬车安全阀不作为抑爆装置,不取 紧急停车装置 本站内设有多台加气柱,在出现异常时能紧急停车并使用其他加气柱,取0.98 计算机控制 整个CNG母站系统均由计算机系统控制,且有失效保护功能,取0.97 惰性气体保护 无惰性气体保护,不取 操作规程/程序 应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取0.91 化学活性物质检查 需要时可以进行活性化学物质检查,取0.98 其他工艺危险分析 本评价已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取0.91 遥控阀 加气柱装有遥控阀,取0.98 卸料/排空装置 加气柱卸载通常就地放散,不取 排放系统 无液体排放,不取 联锁装置 加气柱应有压力上限与压缩机停车联锁功能,取0.98 泄漏检测装置 加气区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取0.98 结构钢 加气区罩棚承重钢结构应涂覆≥5 m的防火涂层,取0.98 消防水供应系统 本站内设有消防泵房,消防水压≥690 kPa,取0.94 特殊灭火系统 无特殊灭火系统,不取 洒水灭火系统 无洒水灭火系统,不取 水幕 无水幕系统,不取 泡沫灭火系统 无泡沫灭火系统,不取 手提灭火系统 站内安装有水枪,取0.97 电缆防护 加气区无电缆,不取 表6

-6.3 单元安全措施补偿系数计算 评价单元:汽车加气区 项目 补偿系数范围 采用补偿系数 1.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数(C1) a.应急电源 0.98 0.98 b.冷却装置 0.97~0.99 c.抑爆装置 0.84~0.98 d.紧急停车装置 0.96~0.99 0.98 e.计算机控制 0.93~0.99 0.97 f.惰性气体保护 0.94~0.96 g.操作规程/程序 0.91~0.99 0.94 h.化学活性物质检查 0.91~0.98 0.98 i.其他工艺危险分析 0.91~0.98 0.95 C1 0.8153 2.物质隔离安全补偿系数(C2) a.遥控阀 0.96~0.98 b.卸料/排空装置 0.96~0.98 c.排放系统 0.91~0.97 d.联锁装置 0.98 0.98 C2 0.98 3.防火设施安全补偿系数(C3) a.泄漏检测装置 0.94~0.98 0.98 b.结构钢 0.95~0.98 0.98 c.消防水供应系统 0.94~0.97 0.97 d.特殊灭火系统 0.91 e.洒水灭火系统 0.74~0.97 f.水幕 0.97~0.98 g.泡沫灭火系统 0.92~0.97 h.手提灭火系统 0.93~0.98 0.98 i.电缆防护 0.94~0.98 0.94 C3 0.8582 安全措施补偿系数C= C1×C2×C3 0.686 表6-7.3 补偿系数取值说明(汽车加气区) 项目 取值说明 应急电源 加气机是用电设备,加气的操作需要计算机系统控制,离不开电源,因此需要设置备用电源,取0.98 冷却装置 无冷却装置,不取 抑爆装置 无抑爆装置,不取 紧急停车装置 本站安装有多台加气机,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紧急停车并转换到备用系统,取0.98 计算机控制 加气过程由计算机系统控制且具有失效保护措施,取0.97 惰性气体保护 无惰性气体保护,不取 操作规程/程序 南京华润公司已经建设多座CNG加气站,具有一定操作经验,且国内外有许多类似工程可以参考,取0.94 化学活性物质检查 需要时可以进行活性化学物质检查,取0.98 其他工艺危险分析 通过本评价对工艺过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危险分析,取0.95 遥控阀 无遥控阀,不取 卸料/排空装置 加气作业受条件限制,尚无完善的泄漏排放措施,不取 排放系统 无液体排放,不取 联锁装置 加气软管上的拉断阀可视为联锁装置,取0.98 泄漏检测装置 加气作业区设置有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取0.98 结构钢 加气罩棚的结构钢应当涂覆防火涂层,取0.98 消防水供应系统 本站可利用市政消防栓,取0.97 特殊灭火系统 无特殊灭火系统,不取 洒水灭火系统 无洒水灭火系统,不取 水幕 无水幕系统,不取 泡沫灭火系统 无泡沫灭火系统,不取 手提灭火系统 加气作业区应配备与火灾危险相适应且足够数量的手提式或移动式灭火器,取0.98 电缆防护 加气作业区电缆管埋于电缆沟内,取0.94 6.8各单元火灾、爆炸时影响分析

(1)火灾、爆炸时影响区域半径(暴露半径) 暴露半径R=F&EI×0.84×0.3048 ①CNG撬车加气单元:R=0.84×0.3048×129.36=33.1(m) ②汽车加气区:R=0.84×0.3048×133.98=34.3(m)

(2)火灾、爆炸时影响区域及影响体积 暴露区域面积S=π×R2(m2) 式中:R-暴露半径,π-圆周率 ①CNG撬车加气单元:S=π×R2=3.14×(33.1)2=3442(m2) ②汽车加气区:S=π×R2=3.14×(34.3)2=3694(m2)火灾、爆炸时影响体积为一个围绕着工艺单元的圆柱体体积,其面积是暴露区域面积S、高度相当于暴露半径R,详细的面积S和半径,已在前分别计算,有时也可以用球体体积表示。

(3)火灾、爆炸时暴露区域内财产价值 暴露区域内财产价值可由区域内含有财产(包括所存的物料)的更换价值来确定,压缩单元设为A1,CNG撬车加气单元设为A2,汽车加气单元设为A3、。

(4)危险系数的确定 由图或方程式根据单元危险系数(F3)和物质系数(MF)对各单元的危险系数(Y)求取如下: ①CNG撬车加气单元:F3=6.16,MF=21 由公式Y=

0.340314+0.076531X+0.003912X2-0.00073X3 求得危险系数Y=0.790 ②汽车加气区:F3=6.38,MF=21 由公式Y=0.340314+0.076531X+0.003912X2-0.00073X3 求得危险系数Y=0.798

(5)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Base MPPD) 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危险系数×暴露区域财产价值 ①CNG撬车加气单元:Base MPPD=0.790A2 ②汽车加气区:Base MPPD=0.798A3

(6)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Actual MPPD) 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①CNG撬车加气单元:Actual MPPD=0.649×0.790 A2=0.51 A2 ②汽车加气区:Actual MPPD=0.686×0.798A3=0.55A3

(7)最大可能工作日财产损失MPPD和停产损失(BI) 由于实际MPPD目前还无法计算出准确数值,故MPPO和BI无法计算出具体数值。

(8)补偿后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及其补偿后危险系数计算 ①CNG撬车加气单元:F&EI=0.649×129.36=83.95(较轻危险) ②汽车加气区:F&EI=0.686×133.98=91.91(轻度危险)

6.9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分析小结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分析结果汇总详见表6-8。表6-8 分析结果汇总表 项目 CNG撬车加气单元 汽车加气区 火灾爆炸指数F&EI 129.36 133.98 危险程度 很大 很大 暴露半径(m) 33.1 34.3 暴露区域面积(m2) 3442 3694 暴露区域内财产价值 A2 A3 破坏系数 0.790 0.798 基本MPPD 0.790A2 0.798 A3 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0.649 0.686 实际MPPD 0.51 A2 0.55 A3 补偿后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 83.95 91.91 补偿后危险等级 较轻 较轻 通过“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分析计算,经补偿后压缩单元和CNG撬车加气单元、汽车加气区危险等级均由“很大”变为“较轻”,因此经过补偿后,这两个单元的危险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第七章 职业危害分析

本章将对本项目投产后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毒物、噪声等有害因素及其对作业人员健康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7.1毒物危害分析

(1)急性中毒 净化不完全的天然气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化氢,有可能引起急性中毒,其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受损表现为主。

轻度中毒者可有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和乏力等;严重中毒时出现发热、血压增高、昏迷、抽搐、咳嗽、胸痛、紫绀、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部分病例可有精神症状,并可并发脑水肿、肺水肿、心肌炎和肺炎。实验室检查可有白细胞数增高,心电图检查可有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传导阻滞和过早搏动等。X线检查有肺纹理增多、增粗和点、片状阴影。严重急性中毒病例可出现阵发性肌阵挛或偏瘫等,合理治疗后可完全恢复。

(2)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天然气可引起头痛、头晕、失眠、乏力、多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不适。

7.2噪声危害分析 7.2.1噪声作业分级 根据《噪声作业分级》(LD80-95)的标准,噪声作业可分为五级,见表7-1。 表7-1 噪声作业分级级别表 ≤85 ~ 88 ~91 ~94 ~97 ~100 ~103 ~106 ~109 ~112 ≥112 ~2 ~4 0 Ⅰ Ⅱ Ⅲ Ⅳ ~6 ~8 注:1.新建、新建、扩建企业按表进行;2.现有企业暂时达不到卫生标准时,0级可以扩大至Ⅰ级区,其余按表分级;3.接触噪声超过115dB(A)的作业,无论时间长短,均为Ⅳ级。 7.2.2噪声危害 噪声容易分

散注意力,增加工作差错,降低劳动生产率,引起听力障碍。超过50 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 dB以上就会造成心烦意乱,80 dB以上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不平衡。长期工作在噪声环境中可由于产生听觉疲劳,进而发展为噪声性耳聋。

本项目运行时具有多种噪声源,主要有:(1)高压气体放空:高压气体放空时会产生尖锐的汽笛声,其噪声强度很大,但一般正常工作情况下是不会放空高压气体的,只有在超压或系统卸载时才可能发生,也就是说操作人员接触这种噪声的机会是很小的;(2)车辆:CNG撬车发动机、喇叭和行驶时都会产生噪声,而且直接会与操作人员接触,因此也是本项目最直接的一种噪声危害。本项目投产后应当按照《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22-88)的要求对站内主要噪声源及站界噪声进行测定,根据测定数据,按照7.2.1的标准进行分级,对噪声超标的部位采取降噪措施,使站界噪声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的规定。

第八章 安全对策措施

在本项目建成后,要保持“长期、稳定”的安全管理监督,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在硬件方面,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在软件方面,加强现代化的安全管理。 为确保安全生产,本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实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本项目工程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应遵照执行安全卫生法规、标准,确保安全生产。

8.1可研报告中安全对策措施 8.2补充安全对策措施

8.2.1总平面布置 站内应设置气瓶车固定停车位,每个气瓶车的固定停车位宽度不应小于4.5 m,长度宜为气瓶车长度,在固定车位场地上应标有各车位明显的边界线,固定车位前应留有足够的回车场地。本站站址地势较为平整,因此站内道路应基本平整,为方便站内排水而设计的道路坡度不应超过6%,且宜坡向站外,气瓶车停车位的路面必须保持水平。站内道路路面不应采用可燃的沥青质路面,道路路面应按规定设置路面标线。 站内道路的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道路沿线应设置必要的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渗沟等路基排水设施。

8.2.2建、构筑物设计 CNG母站内的建构筑物应按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设计,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执行。加气区罩棚、工艺装置罩棚等建筑的承重钢结构应涂覆耐火涂层,顶棚其他部分不得采用燃烧体建造,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 h。加气岛宜设置罩棚,罩棚应采用非燃烧体材料制作,其有效高度不应小于4.5 m,罩棚边缘与加气机的平面距离不宜小于2 m。 加气岛应高出停车场地坪0.15~0.2 m,加气岛宽度不应小于1.2 m,加气岛上的罩棚支柱距岛端部不应小于0.6 m。

8.2.3防止天然气泄漏安全对策措施 防止天然气泄漏应从三个方面采取安全对策措施。首先要提高设备自身的可靠程度;其次在发生泄漏后应能及时发现;第三要有阻止泄漏,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的措施。除此以外还需要防止人为操作失误引起的泄漏。

(一)提高设备自身可靠程度 生产活动是依赖于各种各样的设备而进行的,天然气在设备内进行一系列物理变化而达到生产目的,如果设备保持完好,则天然气就不会泄漏到外界而引发事故。

设备使用的程序一般遵循设计、选购、安装、验收、使用维护、检验检修、继续使用,直至报废。因此要提高设备自身可靠程度,就必须在设备使用的各个环节中采取不同的保障措施。

(1)设备选材及设计 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因此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设计规范进行系统设计。

(2)设备的选购 设备(包括管道和附件)应当选用具有相应生产资质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特别是选购压力设备或压力管道,例如本项目中的储气井、干燥器、调压计量撬、等,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元件分项,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质量高、自动化程度高、安全附件齐全的产品。设备购买后要进行查验,所购的设备必须具有有效的质量证明文件,其特性数据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对于压力容器还应具备“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证书”。当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应坚决予以退货或换货。

(3)设备的安装 设备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特别是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的安装,其施工、安装资质等级必须与工程实际压力等级一致或超过。 安装、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资质,持证上岗。例如从事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焊接的焊工,应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进行考试,取得焊工合格证。 安装、施工过程必须有监理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全程监督,承担监理工作的监理公司必须具备与工程相适应的监理资质,监理人员也应具备与工程相适应的监理工程师资质,持证上岗。发现不符合施工、安装规程的,坚决予以修复或返工。

(4)设备安装验收 设备安装完毕后需要进行多种试验以检测施工、安装质量。 压力设备和管道焊接接头应进行射线和超声波无损检测,抽检率和检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的要求。

压力设备和管道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压力试验,水压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5倍,气压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15倍。发现泄漏应及时进行缺陷修补,修补后应重新进行压力试验,直至符合标准要求。

压力设备和管道试压完成后应以设计压力进行严密性试验,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竣工验收。 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在投入使用前,还应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和《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的要求,到安全监察机构或授权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5)设备使用和维护 每一设备应具备安全操作规程,其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对于特种作业岗位,还应经特种作业培训机构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方可持证上岗。 每一设备应指定专人进行维护和保养,发现损坏应立即修补或更换,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维护保养记录,特别是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技术档案。

(6)设备检验检修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对于易损部件应当定期更换,例如阀门、法兰接头垫片、加气软管、加气枪接头密封帽和压缩机动密封填料等。 对于国家强制检测设备,应遵循相应的规定到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例如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应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和《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规定的周期内由当地锅炉压力容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上的安全附件,包括安全阀、紧急切断装置、压力表、液位计(排污罐上)、温度计、联锁装置等应定期进行检验,安全阀每年至少应校验一次。安全阀检验合格

后,应悬挂检验牌,注明下次检验时间,并用铅封。压力表应安装于压力容器的顶部。压力表、温度计等计量设备检定合格后,在刻度盘上应划出指示最高工作压力或温度的红线,贴上检定标签,注明下次检定日期,并用铅封。

(7)设备的报废 一般设备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达到使用年限后应当予以报废,不得继续使用。此外检验不合格,而修补后仍然达不到标准的也应当提前予以报废,更换新的设备。特种设备报废后必须到注册登记机构办理注销手续。

(二)泄漏检测与报警 如果发生泄漏后能及时发现,就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提供了前提条件,对减小事故后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泄漏检测与报警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天然气泄漏后会与空气会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可作为天然气泄漏检测的依据,因此在存在天然气泄漏的部位,如调压计量区、脱水干燥区、压缩机区和加气区应当设置可燃气体检测器。由于天然气比重小于空气,因此可燃气体检测器应安装在设备的上部。可燃气体检测器应当具备较高的精度,在天然气达到爆炸极限下限的20%即可报警。可燃气体检测器的报警器应当安装在控制室或值班室等一直有人的场所。检测器的检测原件应定期进行维护测试,保证有效,发现失灵应及时更换。

(三)泄漏控制措施 一旦发现危险物料的泄漏,就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泄漏,使事故后果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首先应当立即有效地切断泄漏源。天然气进站管线和主要设备的进气管线上应设有紧急切断阀,当站内或设备发生天然气泄漏时,可切断进站或进设备的气源,防止泄漏事故进一步扩大,紧急切断阀的启动可以是手动、自动或两者兼有,紧急切断阀应当具有失效保护装置,防止在火灾或爆炸事故中无法动作,没有失效保护系统的紧急切断阀应设在人员易于接近且不易被火焰燃烧的安全地点。

加气软管有可能被车辆误启动而拉断,因此加气软管上应装设拉断阀,拉断阀是一种机械式紧急切断装置,当软管两端拉力达到设定断裂值时,拉断阀部位自动断裂脱离,而管道两端的开口自动闭锁,将拉断而泄漏的天然气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此外加气枪加气嘴应配置自密封阀,卸开连接后应立即自行关闭。对于天然气的泄漏应当使之尽快扩散,避免积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或毒物超标的气体,因此工艺装置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方式布置。本项目调压计量、脱水干燥、压缩机和加气区均为敞开式布置,是有利于泄漏天然气扩散的。

在某些封闭型的区域,如天然气地下管沟和电缆管沟内,为了防止天然气泄漏在管沟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地下管沟应填充干沙,并应设活动门与通风口。

压缩机、加气枪卸载排气不得对外放散,应回收至回收罐。压缩机轴承泄漏、设备安全阀、卸载阀、紧急放空阀等应装设放散管,放散管应引至室外安全地点放散。为了减少放散危险区域,各放散点宜汇总后集中放散,为加强放散效果,放散管的高度也有一定的限制,应高出10 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2.0 m以上,并应高出所在地面5 m。为了防止比空气轻的天然气在加气棚内积聚,加气区的加气棚应设计为平顶式,不应设计成尖顶式。

(四)防止人为操作失误 人的失误率通常比机械设备的失误率要高得多,因此减少人的失误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程度。但自控系统也需要人工操作,也可能产生失误,这就需要系统具备二次询问功能和错误操作提示功能,同时也要加强员工操作技能的培训。 虽然本工程自控水平比较高,但是在加气、排污等作业中还是需要人员操作。对于这些需要人员操作的岗位,应当编制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操作。 干燥装置的排水和压缩凝液应委托专业危险废物处理单位收集处理,不得人为随意排入下水道。

8.2.4防火防爆安全对策措施

(一)消除可燃物 建构筑物、设备等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造。操作现场应严禁堆放其他无关易燃或可燃物质,这样可以使发生火灾时减弱火势,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二)控制点火源安全对策措施 CNG母站内严禁携带任何引火装置,如火柴、打火机等,站内任何地方严禁吸烟,严禁使用手机。站区进口处应设置“严禁烟火”、“严禁使用手机”的警示标志,设置入站需知牌,写明须遵守的各项安全措施。加强门卫管理,门卫应请进入站区的工作人员和访客交出打火机、火柴、手机等引火源,妥善保管,出站时归还。站内各危险部位也应设置“严禁烟火”、“严禁使用手机”的警示标志。 办公室属于非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可以允许吸烟以及使用一些生活必须的明火作业,如食堂等。但是仅限于办公室或食堂内的固定区域,超出这些固定区域后一律禁止。

CNG母站内的用电设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附录D的有关规定。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施应采用相应的防爆等级产品。

对于某些确需要使用明火的作业,如检维修时的动火作业,应当制定并落实严格的动火安全管理规定,具体安全对策措施详见本报告第9.8.1节相关内容。 加强静电控制措施,防静电安全对策措施详见本报告第9.4.5节相关内容。

一般情况下,除CNG撬车外,其他社会机动车辆应一律不允许进入站内,进入站内的CNG撬车排气尾管应有阻火装置,门卫对进入站区的车辆应负有检查阻火器是否有效的职责,门卫应配备若干副汽车尾管阻火器,当有其他车辆确需进入站区时,应监督车主安装上阻火器,出站时归还。CNG撬车在进入加气位停好车辆后应熄灭发动机,禁止未熄火时就进行加气作业。

站内不得使用易产生火花的铁质工具,也应尽量避免使用铝制工具,特别是在生锈的钢铁环境中。可以使用铜质工具进行检修或日常操作;站内工作人员不得穿带铁钉的鞋。 设置防雷措施,防雷安全对策措施详见本报告第9.9.1节相关内容。 (三)防止空气进入系统 为了防止系统首次使用或检修后的首次使用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必须首先进行惰化处理,用惰性气体将设备和管道内的空气置换出来,使氧含量达到安全的要求。 压缩机、加气枪卸载后应保持一定的正压,防止形成负压,使空气进入系统。

加气前应检查CNG撬车是否保留一定的正压,如发现CNG撬车内的气压处于常压或负压时,应先取气检测其中的氧含量是否超标,若超标应先进行置换处理后方可加气。

(四)防火防爆器材和灭火措施 为了防止形成燃烧爆炸条件,必须设置相应的检测装置,及早发现危险状况。前面提到的可燃气体检测器就是这样的必要装置,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发现泄漏,在形成爆炸条件之前(一般设定爆炸极限下限的20%报警)就报警,就有可能及早采取措施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对于初期火灾,可以使用手提式灭火器进行灭火。因此站内具有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建构筑物和工艺装置区应设置手提式灭火器。灭火器材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l40)的规定。本工程生产区和加气区主要火灾类别为气体火灾,因此上述区域配置的灭火器应适合C类火灾;配电、发电、仪表房主要火灾类别为固体和带电火灾,配

置的灭火器应适合A、E类火灾。灭火器应设置在容易取用的位置,不得埋压、圈占,并应有专人负责的养护,定期检验。站内所有工作人员应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在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应按一次考虑,对于本项目消防水主要考虑消防水枪的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按气瓶车固定车位最大储气容积计算的一次消防用水量确定。参考本报告第3.11节的计算结果,本项目理想状态下,最大实车数量为4.5台,每个气瓶车储气量按4500 m3计算,最大储气容积为20250 m3,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第6.5.19条的规定,储气容积在10000~50000 m3时消防用水量应为20 l/s,火灾延续时间按3 h计算,总消防水量为216 m3,因此本项目设置300 m3的消防水池是能够满足消防救援要求的。消防给水系统的具体设置要求见本报告第9.7.1节。

对于自身无能力扑救的大火或爆炸事故,必须向社会消防、医疗等部门救援,站内应设置专门的直通外线的消防报警电话。

通常情况下,在对天然气火灾进行扑救时,当不能完全阻断泄漏源的情况下,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以防气体继续泄漏,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引发爆炸事故,应喷水冷却设备和管道,尽快切断泄漏源或关闭泄漏设备、管道两端的阀门,当确定系统不再有泄漏可能时,方可扑灭火灾。然而,当人员处于危险境地、阀门处在火焰中或大火的热量能通过设备传热对人体造成间接伤害时,应当将大火立即扑灭。

8.2.5防止车辆伤害事故安全对策措施 CNG撬车属于危险品运输车辆,其驾驶员除了应具有驾驶牵引车A2的驾驶执照外,还应具有危险品运输车驾驶资格证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应熟练过硬,新从事CNG撬车驾驶的驾驶员,应由具有经验的老驾驶员随车指导一段时间,具有过硬驾驶技术后,方可独立进行驾驶。 驾驶车辆时应集中精力,严禁酒后驾驶车辆;不得在行驶时吸烟、饮食、攀谈或做其他有碍安全行车的活动;身体过度疲劳、情绪不稳定或患病有碍行车安全时,不得驾驶车辆。 CNG撬车除驾驶室外,不得载人和载货,驾驶室内不得超额坐人。

进入站区后,除遵守一般性的交通规则外,还应遵守站内驾驶安全规程,进入站内车速不得超过5 km/h,应按照站内行车指导标志驾驶,不得反向行驶。 CNG撬车进入站区后,应按指定地点停车,不得随意停车,停车后应手闸制动,停车有滑动可能的,车辆应加固定块。 CNG撬车倒车时,应有人站在车后指挥。 CNG撬车驾驶员必须亲自检查确定CNG撬车与装卸柱所有连接管线完全分离后,方可启动CNG撬车驶离。

除CNG撬车外,其他机动车辆原则上一律不准进入站区,进入站区内的CNG撬车应是具有相应资质生产厂家制造的合格车辆产品,而且应是专门为CNG运输而设计的专用车辆,严禁使用改装车。CNG撬车属于危险品运输车辆,应具有有效的危险品运输资质证书。 CNG撬车应车况良好,刹车、转向、车灯、雨刮等装置应完好无损,工作正常。车辆的安全设施应齐全。 站内重要设施有可能受车辆撞击伤害的设备、建筑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例如加气柱周围应设坚固的防撞柱或栏,临近工艺装置区的道路一侧应设置水泥护墩或坚固的栏杆,防止车辆失控,冲入工艺装置区。 站内车辆行驶道路、回车场地、停车位等有车辆经过的线路上,操作人员不得从事任何占道作业和停留,不得堆放任何物品;确需占道作业的,应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设置临时隔离栏杆,作业完成后应立即恢复路面畅通。

经常清扫路面,保持站区道路整洁卫生。干燥天气应在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上洒水以降低尘

害。 暴雨、雷击、浓雾、冰雹、台风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车辆行驶和装卸作业。 晚间作业应保持作业场所足够的照度,路边应安装路灯,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置高杆照明灯。

8.2.6防冰堵危害安全对策措施 防止冰堵危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保障脱水干燥装置的有效安全运行,主要措施有: 进站天然气的含水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天然气》(GB17820)中规定的Ⅱ类气质标准,其水露点应比最低环境温度低5℃。

CNG母站内的脱水工艺宜采用固体吸附法。脱水装置应按2套系统并联设计,一套系统在运行,另一套系统进行再生。 控制天然气通过脱水装置的气速不宜超过150 mm/s,与脱水剂的接触时间不宜小于40 s,以保证脱水效果。由于气体温度越高,水蒸气的饱和蒸气压越高,脱水效果就越差,因此应控制进入吸附剂床层的原料气温度不宜超过50℃。由于吸附和再生是两个物流从两个方向通过吸附剂床层,因此床层两头均需设置防护措施,底端的床层支撑要牢靠,顶端应有防护网罩,防止吸附剂吹翻,因为吸附剂的损失会直接影响脱水效果。 吸附器工艺过程切换宜采用自动切换,防止人为误操作。

对自动切换床层装置增压或降压应设孔板或其它阻力元件控制气流速度,降压与升压速度宜小于0.3 MPa/min,防止气流过快带走吸附剂。 出吸附器含有水蒸汽的再生气管线最低处应设排水阀,防止水堵。 脱水系统和冷凝水处理系统应有防止结冻措施。

8.2.7加气安全操作 加气作业人员应经过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证书,未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不得进行加气操作。

操作人员应站在侧面引导车辆进站,汽车应停在有明显标识的指定位置,保持与加气柱2~3 m以上距离。 汽车停稳后,操作人员应监督司机拉紧手刹,引擎熄火,取下钥匙,离开驾驶室。夜间应关闭车灯。有滑动可能时,应加固定块。驾驶员应将车钥匙交给加气操作人员保管,在加气过程中,车钥匙不得给任何人,加完气,卸开所有连接管线后,操作人员方可将车钥匙交还给驾驶员。

加气前工作人员应核对加气车辆和撬装瓶组是否是具有有效运输资质和并在检测有效期内的车辆,不符合要求的车辆一律不允许进行加气作业。 加气软管不得交叉或绕过其他设备。加气过程中,应注意监视加气机计量仪表及车辆的撬装瓶组的压力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加气,采取必要的措施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进行加气作业。作业时,每台加气柱应有一名操作人员,但一人不能同时操作两台加气柱,加气期间,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加气结束,关闭加气枪、加气管阀,卸下加气枪,盖好加气口保护盖,取下静电接地线,核准加气数量,并确认无漏气现象后,方可容许司机启动车辆。压缩天然气放空时,枪口严禁对准人。

8.2.8防静电安全对策措施 加气场地应设CNG撬车加气时用的防静电接地栓(卡),加气前应接好防静电安全地线,并宜设置能检测跨接线及监视接地装置状态的静电接地仪。

严格控制天然气在管道内的流速,加气机应有限流装置,其最大气流量不应超过0.25 m3/min。压缩前总管中天然气实际流速不宜大于15 m/s;后总管流速不应超过10 m/s。

天然气管道、金属设备应设置防静电接地装置,静电接地装置的设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装置设计规范》(HGJ28)的要求。单独设施的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防静电接地装置应与防雷接地装置一起,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定期进行检测,保证有效运行。 加气区和工艺装置区入口处应设消除人体静电的装置,如防静电触摸球,操作人员在进入上述区域作业前,应先触摸一下防静电球。

CNG场站内的工作人员不得穿易产生静电的化纤服装,应采用统一的棉制防静电工作服。 8.2.9防腐安全对策措施 为防止大气腐蚀,裸露空气中的金属设备和管道外表应涂覆相应的防腐蚀标识色漆。露天工艺装置宜设置顶棚,防止日晒雨淋导致加剧设备管道的腐蚀危害。

为防止土壤腐蚀,埋地管道防腐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0007)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较高级别防腐绝缘保护层。为防止天然气气质差引起的内腐蚀,引入CNG母站的天然气质量不得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天然气》(GB17820)的Ⅱ类气质指标。硫化氢含量应≤20 mg/m3,总硫含量应≤200 mg/m3,二氧化碳含量应≤3.0%(V/V),水露点应比最低环境温度低5℃。

8.2.10仪表与控制系统安全对策措施 CNG母站内设备的运行管理应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 仪表控制系统应设置EPS不间断电源,防止突然停电引起控制紊乱。 现场显示仪表应包括:天然气进站压力、调压器出口压力、过滤器出口压力、压缩机各级吸气排气压力、排气温度、压缩机排气总管压力、润滑油供油压力、润滑油供油温度、润滑油回油温度、脱水装置出口总管压力、供电电压、加气机分管供气压力、流量计。

控制室显示参数应包括:天然气进站压力、天然气进站流量、调压器出口压力、过滤器出口压力、压缩机吸气总管压力、压缩机排气总管压力、压缩机各级吸气排气压力、排气温度、润滑油供油压力、润滑油供油温度、润滑油回油温度、脱水装置出口总管压力、加热用气压力、排气温度、供电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功率、加气机分管供气压力、流量。 控制室需要记录与累计的参数应包括:天然气进站压力、天然气进站流量、调压器出口压力、过滤器出口压力、润滑油供油压力、脱水装置出口总管压力、加热用气温度、加气机分管流量。 仪表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经调试校验合格;仪表电缆电线敷设及接线以前,应进行导通检查与绝缘试验;仪表设备外壳、仪表盘(箱)、接线箱等,当其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但有可能接触到危险电压的裸露金属部件时,均应作保护接地。

压力表的进口应设置控制阀门和安装液体阻尼装置。

8.2.11公用辅助设施安全对策措施 埋地钢质供水管道应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防止土壤腐蚀。

室外裸露的供水管道在冬季应当注意保温,防止冻裂管道或设备。

站内的排水沟、槽应当用盖板稳固盖实,防止摔跌。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并应采用易识别起闭状态的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消防泵房至环状管网的供水干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干管应仍能通过消防用水总量;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0 mm。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 m;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 m;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 mm或100 mm和两个直径为65 mm的栓口。

给水枪供水的消火栓旁应设水带箱,箱内应配备2~6盘直径65 mm、每盘长度20 m的带快速接口的水带和2支入口直径65 mm、喷嘴直径19 mm水枪及一把消火栓钥匙。水带箱距消火栓不宜大于5 m。 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应超过96 h;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 m,且应设取水口,其取水口与建筑物(水泵房除外)的距离不宜小于15 m,应保证消防车的吸水高度不超过6 m;消防水池应有防冻设施。

消防泵房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

一组消防水泵的吸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损坏时,其余的吸水管应仍能通过全部用水量;高压和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其每台工作消防水泵应有独立的吸水管;消防水泵宜采用自灌式引水。 消防水泵房应有不少于两条的出水管直接与环状管网连接。当其中一条出水管检修时,其余的出水管应仍能供应全部用水量,出水管上宜设检查用的放水阀门。

固定消防水泵应设有备用泵,其工作能力不应小于一台主要泵。 消防水泵应保证在火警后5 min内开始工作,并在火场断电时仍能正常运转;设有备用泵的,应设备用动力;消防水泵与动力机械应直接连接。

消防水泵房宜设有通讯设备。 8.2.12电气系统安全对策措施

(一)电源保障及供电线路 CNG母站应具有有保证的外来电源供应线路,仪表、控制、应急照明和消防用电的供电负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如果只有一路外供电源,应设置自备发电机组。变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l0 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的要求。配电系统的设计应当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要求。 CNG母站内的重要设施应设置事故应急照明系统,如配电房、控制室、工艺装置区、加气装置区等,方便停电时的抢修或事故状态下的撤离。站区内的电力线路宜采用电缆并直埋敷设。电缆穿越行车道部分,应穿钢管保护。 当采用电缆沟敷设电缆时,电缆沟内必须充沙填实。电缆不得与天然气管道敷设在同一沟内。

(二)防触电安全对策措施 变配电房门口应当设置“配电重地、闲人免进”的警示标志,变压器门外侧应设置“高压、危险、止步”的警示标志。配电房应当设专人看管,若规模较小,也可不设专人看管,但平时应当锁住,以防闲人进入。无关人员应禁止进入配电房,禁止在变压器附近作业或停留。电气设备中有触电危险的装置应与操作人员的活动区域留有安全距离,并设外罩,如开关盒、母线护网、高压设备的围栏、变配电设备的遮拦等,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分类》(GB4208)的要求,对于高压设备的防护屏还应具有打开时的报警功能。

变压装置应设置接零、接地保护系统,变配电系统的接地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的要求。中性点接地的低压电网应优先采用TN-S,TN-C-S保护系统。 用电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和实现漏电保护器的分级保护,漏电保护装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的要求。不允许停电的特殊设备和场所,如应急照明、仪表控制、报警系统等应安装报警式漏电保护器。 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应有可靠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导除漏电、静电导致的金属带电。

保持用电场所环境干燥,对于露天用电装置应有防雨、防潮措施,防止水导电引起的触电事故。 设置检修维修时使用的安全电压系统,在检修维修时使用Ⅲ类设备、电动工具和灯具等。用电设备、电工操作工具、电动工具等有可能接触带电体的部位,应具有可靠的绝缘措施,电工操作时应穿戴好绝缘保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等。 在进行电气设备维修时,应首先切断设备电源,并在电源开关上悬挂禁止合闸牌,在确需带电作业时,必须进行有效的绝缘保护,并有专人监护。 电工属于特种作业工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电工作业证),方可上岗作业。严禁非电工作业人员进行电气维修、安装作业。 变配电室内的电缆沟应当敷设盖板,盖板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

盖板的重量不宜超过50 kg,设置盖板一方面防止人员坠跌入电缆沟,另一方面混凝土可以防止导电和产生火花。

(三)电气火灾的防护 变配电系统应当设有过电压保护装置,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GBJ64)的要求,防止由于过电压引起的火灾。 为防止电气设备线路因过载、过电流、短路等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应设置过电流保护器、过载保护器、空气开关、熔断保险丝等保护措施。压缩机应设置电机过载报警并自动停车功能。 配电室的门、窗关闭应密合;与室外相通的窗、洞、通风孔应设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的网罩。配电箱的底部宜抬高,室内宜高出地面50 mm以上,底座周围应采取封闭措施,并应能防止小动物进入箱内引起短路。 进出变配电房的电缆沟、孔洞等应采用非燃烧体材料严密填实。配电房内应设置适于扑灭电气火灾的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非磷酸盐干粉)。

8.2.13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必须遵守化工防火、防爆的有关规定,办理动火证,经批准后方可作业。 动火作业前应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将设备、管道内的可燃易爆有毒介质排净,再用空气置换,分析合格。

在易燃、易爆系统进行动火作业,该检修的设备、管道必须用盲板隔绝或卸下一段管道隔绝。 抽加盲板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绘制盲板图,并编号、登记、落实到人。盲板的材质、厚度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抽加盲板应在系统卸压后保持正压时进行。检修人员配备适当的防毒面具和灭火器材,并挂盲板标志牌。

8.2.14其他检修作业 高压设备卸压后,要换成低压表和水柱表,验证压力已卸完、有毒有害物料排放干净,要防止死角和余压。

易燃易爆的危险区域检修、维修作业不允许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工具,不允许敲击金属,以免由于金属摩擦产生的火花,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高处作业之前应办理登高证,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并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进行。

检修施工现场的沟、坑等必须设置围栏、盖板和危险标志。

进入检修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戴安全帽。严禁赤膊、穿拖鞋、穿高跟鞋、穿裙子等违章行为。

起重作业应当遵守十不吊原则:①超载或被吊物重量不明时不吊;②指挥信号不明确时不吊;③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吊物滑动时不吊;④被吊物上有人或有浮置物时不吊;⑤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时不吊;⑥遇有拉力不清的埋置物时不吊;⑦歪拉斜吊重物时不吊;⑧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和指挥信号时不吊;⑨重物棱角处与捆绑钢丝绳之间未加衬垫时不吊;⑩包装太满时不吊。 机械检修现场电源应当可靠切断,并悬挂禁止合闸的警示牌。 8.2.15防雷对策措施 本工程站内各建构筑物的防雷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要求。

为防直击雷,建筑物上宜装设避雷网(带)或避雷针等闪接器,避雷网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 m×10 m或12 m×8 m的网格。各种闪接器均应互相连接。

相互连接的闪接器应有不少于两根引下线,并应沿建筑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 m。 每根引下线应设置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接地电阻应定期进行

检测,保证防雷接地系统有效运行。 天然气放散管附近应设置独立闪接器(避雷针),使其位于闪接器保护范围内。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人员经常通行的地方,其附近严禁架设通讯线、广播线和低压线。独立避雷针应当装设独立接地装置。 露天工艺装置,当其壁厚不小于4 mm时,可不装设闪接器,但必须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其距离不应大于30 m,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为了防止雷击时造成的反击危害,闪接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与邻近导体之间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在可能发生反击的地方,可加装避雷器或保护间隙,以限制带电体上可能产生的冲击电压。 为防雷电感应,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应就近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上。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 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间距不应大于30 m,交叉净距小于100 m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接。防雷电感应的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 为防止变配电系统的雷电侵入波,变压器可采用三相阀型避雷器、两相阀型避雷器一相间隙或三相间隙保护,保护装置应尽量靠近变压器装设,并与变压器外壳和变压器低压中性点共用接地装置。

为防止建筑的雷电侵入波,低压线路引入端应将金属外皮、金属线槽接地。金属管道出入处应就近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当不相连时应接地。 为保证金属管道具有良好的电通路,天然气管道上的法兰连接处,当金属连接螺栓少于5根时,应用金属线跨接。 8.2.16风灾防范措施 台风季节来临前应对建构筑物上的悬挂物(如空调室外机、标志标牌等)进行彻底检查,拧紧或加固固定装置,清除高处的无固定物,对于容易招风的冗余设施应予以拆除。 台风季节关注气象预报,在台风来临前关闭好门窗,并做好防范准备。 8.2.17防洪排涝措施 站区排水设施的容量应符合防洪排涝的要求,应定期检查,保持排水设施的通畅。 变配电房、办公室、控制室等重要防潮场所,在设计时地基应有足够的高度,并有防止积水进入的措施。 汛期应关注气象预报,暴雨来临时应采取措施加快排涝,如打开围堰排水阀,打开排水井盖(需要设立标志),准备排水泵等。 8.2.18抗震和防沉降措施 应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通过地质钻探来获得详细的地质资料。本工程不应建设在地震断裂带附近,也不应建设在地基承载力较差的软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上。 本工程站区内各建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要求,南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 g。 定期对建筑和设备的沉降程度进行测试,发现沉降超标,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可能产生的危害。 8.2.19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该单位应当建立有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应经过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从事安全生产管理活动。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其他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接受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危害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该单位应当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明火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要有针对性,落实到岗、落

实到人。 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危险作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检修管理制度;动火管理制度;接用临时电气线路安全管理制度;高处作业管理制度;动土作业管理制度;安全行车管理制度等。 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包括:各岗位工艺操作规程;各种设备操作规程;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各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各种危险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等。 该单位应当具备健全的安全管理台帐,各种台帐必须保留一年以上,包括安全组织台帐;安全教育台帐;安全会议台帐;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台帐;事故管理台帐;检、维、抢修记录;劳动保护用品台帐;设备(包括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台帐;消防、抢修、应急救援器材登记台帐;安全费用投入台帐;职工健康台帐;临时用工台帐等。 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由财务单独作帐。 8.2.20事故报告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发生事故后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进行事故报告。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⑴事故发生单位概况;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⑶事故的简要经过;⑷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⑸已经采取的措施;⑹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发生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达到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少事故损失的目的。 本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处理易燃、易爆的天然气,一旦发生意外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有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因此建设单位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组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立救援队伍、明确职责分工、设置应急救援装备和信息通讯系统。 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立足点应在“防”。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来编写,对于本项目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泄漏事故、火灾爆炸事故、车辆事故、触电事故等主要事故类型。应急救援预案需要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企业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⑴基本情况; ⑵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⑶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⑷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织人员和职责划分; ⑸报警、通信联络方式; ⑹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⑺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⑻危险区的隔离; ⑼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⑽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⑾现场保护; ⑿应急救援保障; ⒀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⒁事故应急预案终止程序; ⒂应急培训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计划。针对应急救援预案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应当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定期邀请和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参加应急救援演练,在演练中总结经验,并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第九章 预评价结论 通过对××中油管道燃气有限公司××县CNG母站工程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度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法、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事故原因分析等方法对本项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对危险介质、工艺过程、公用辅助设施等的分析,得出本项目主要存在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车辆伤害、机械伤害、机械振动、噪声危害、触电危害、高温灼烫、冰堵危害、腐蚀危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通过对本站初步设计中已经涉及到的站区区域布置、站区总平面布置等方面进行的评价可

以看出,本站与周边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以及总平面布置基本符合规范要求。 通过重大危险源辨识,本项目本身构成了重大危险源。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明确了在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危险是爆炸,危险等级在Ⅳ级(破坏性的);其次为火灾、车辆伤害、触电,其危险等级可达Ⅲ级(危险性的);中毒窒息、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高温灼烫、噪声、腐蚀等危险,其危险等级在Ⅱ级(临界的);此外,自然灾害虽然发生的频率较小,但造成的后果往往很严重,故其危险等级评定为Ⅱ~Ⅳ级。采用危险度评价法得出,压缩、CNG撬车、汽车加气和CNG撬车加气4个单元危险度属于Ⅰ级(高度危险),过滤计量调压、储气井、干燥3个单元属于Ⅱ级(中度危险)。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得出,动火作业和CNG撬车加气、汽车加气作业属于显著危险;其他均为比较危险和稍有危险。 通过对变配电系统的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可知,变配电系统故障等级为Ⅲ级(危险的)的是10 kV系统;故障等级为Ⅱ级(临界的)的是0.4 kV系统和继电器系统。 选取压缩单元和CNG撬车加气单元、汽车加气进行道化学火灾爆炸模拟指数法分析,初评后可知这三个单元的危险程度均为“很大”,经过采取必要的安全补偿措施后,其危险程度均降低到“较轻”,因此其风险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通过职业危害分析,本项目主要存在毒物、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

通过对国内外石油化工系统的事故统计,总结事故原因,并选取典型事故案例推断类比,可以帮助建设单位采取预防措施,有效的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本项目应当重点防范由于易燃易爆天然气泄漏而造成的火灾爆炸事故,重点落实有关防火防爆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本项目已经通过了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准,其初步设计中所涉及的总图布置、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公用辅助设施配套、自动控制系统的设置等均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对本项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安全评价可知:本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初步设计和建设施工过程中要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卫生法规、规范,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落实本评价报告提出的各项安全对策措施。在此基础上,本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能够达到可接受程度,是可以实现安全生产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