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释加点的词。(10分)
1、环滁皆山也( )2、林壑尤美( )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5、饮少辄醉( )6、名之者谁( ) 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8、醉翁之意不在酒( ) 二、翻译句子。(12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环滁皆山也。
6、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三、回答问题。(12分)
1、文段出自《》作者__________是 (代)著名文学家。(3分) 2、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1分)
3、描写琅琊山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4、描写景物由远而近的句子是从到(2分) 5、写醉翁亭命名之意的句子是:。(1分)
6、文段中直抒作者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7、文段写琅玡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接着解释亭名的来由,其中跟文章的脉络关系最密切的一句是:。(2分)
8、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二)自然段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②——————————————————————————-——-山间之四时也。③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一、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原文。(4分)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9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 )2、山间之四时也( ) 3、云归而岩穴暝( )( )4、发( )5、芳( ) 6、秀( ) 三、翻译。(6分)
第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回答问题。(9分)
1、文段中写到有一年四季的景色依次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春:________________夏: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冬: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文中描写从早到晚的句子是从到。(2分) 4、文中描写自春至冬的句子是从到。(2分)
5、\"乐亦无穷\"的\"乐\"指。(2分) (三)自然段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用双竖线把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4分) 答:第一层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第四层__________。 二、解释文段中加点的字。(19分)
1、至于负者歌于途( )2、行者休于树( ) 3、伛偻提携( )( )4、临溪而渔( )( ) 5、泉香而酒冽( )6、山肴野蔌( ) 7、杂然而前陈者( )( )8、非丝非竹( )( ) 9、觥筹交错( )( )10、弈者胜( ) 11、苍颜白发( )12、颓然乎其间者( )
13、宴酣之乐( )14、往来而不绝者( ) 三、翻译。(6分)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苍顔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四、回答问题。(12分)
1、表现宾客宴饮的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文中描写由外而内的句子是从到。(2分) 3、文段叙述的事有、、、。(2分) 4、滁人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原因是:。(2分)
5、表现太守与众宾出游,不事铺张,不事排场的句子是:。从而通过\"\"字来表现太守之乐。(2分)
6、作者写\"太守宴\"前,先写\"滁人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7、本文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1分) (四)自然段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9分)
1、已而夕阳在山( )2、树林阴翳( )3、鸣声上下( ) 4、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5、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6、醒能述以文者( )7、太守谓谁( ) 8、醉能同其乐( )9、乐其乐( ) 二、翻译句子。(4分)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三、回答问题。(14分) 1、点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1分) 2、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以字贯穿全文。(1分)
4、描写山间夕照全景的起句是:,结句是: ________(2分)
5、写出众人归时的情景的句子是:。(1分) 6、写出众人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1分)
7、文段中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乐,其中最高境界的乐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四)阅读训练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采取 ③上:皇上 ④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佳木秀而繁阴 秀: ⑵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⑵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 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思想? 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2)余至扶风之明年 ( ) (3)既而弥月不雨 ( )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19.《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____________ 有共通之处。(4分)
20.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21⑴用原文句子写出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 醉翁亭: 喜雨亭:
⑵乙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甲乙两文的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③。蒲苇莲芡④,有A⑤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 ②余浸:支流。 ③岩阜:假山。 ④芡(qiàn):水生植物。 ⑤富:丰饶的物产。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佳木秀而繁阴 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竹森然以高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为陂池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2)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译文:
9.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2分) 春季:_______________ 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2分)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11.[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四、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心窃乐之 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7.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壑尤/美 B.作亭/者谁 C.饮少辄/醉 D.昨/游江上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9.读懂山水(5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分)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3分)
7.(1)情趣 (2)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3)长 (4)把 8.(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第二句的翻译意思对即可。)
9.春季:生机勃勃或姹紫嫣红 秋季:秋高气爽或秋水怡人 (意思对即可。) 10.A 江湖 B 山林
11.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意近即可。)
6. ①临:靠近。 ②意:情趣。
③乐: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 ④诚:确实(果真;实在)。 7. 7、D
8. 8、①句: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句: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9(1)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若画面或语句不完整,酌情扣分。
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2)联系文段内容,言之成理。甲段,1分;乙段2分;若表达不好,酌情扣分。 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答案:17.(1)跟从,随从 (2)第二年 (3)下雨
18.(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19.关心人民疾苦(意思对即可。答“喜雨”给1分) 与民同乐(2分,意思对即可) 20.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21⑴醉翁亭:太守自谓也。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 ⑵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 与民同乐
参考答案: (一) 一、解词
1、环:环绕2、壑:山谷3、蔚然:茂盛的样子
4、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5、辄:就6、名:命名 7、得:领会;寓:寄托8、意:情趣 二、翻译
1、游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中而寄托在酒上
2、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3、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4、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
5、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6、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三、回答问题 1、《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2、环滁皆山也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从\"环滁皆山也\"到\"醉翁亭也\"
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醉翁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二)
一、填空: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二、解词
1、若夫:像那;霏:雾气;开:散2、四时:四季3、归:聚拢;暝:昏暗 4、发:开5、芳:香花6、秀:发荣滋长 三、翻译
1、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这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3、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四、回答问题
1、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3、从\"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到\"山间之朝暮也\" 4、从\"野芳发而幽香\"到\"山间之四时也\" 5、欣赏山中四时之景的乐趣 (三)
一、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二、解词
1、负者:背着东西的人2、休:休息3、伛偻:驼背,指老人提携:指小孩 4、临:靠近;渔:打鱼5、冽:清6、蔌:菜蔬
7、杂然:杂乱的样子;前陈:摆放在面前8、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9、觥:酒杯;筹:酒筹10、弈:下棋11、颜:脸色12、颓然:醉醺醺的样子13、酣:尽兴地喝酒14、不绝:络绎不绝 三、翻译
1、老年人弯着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2、脸色苍白,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3、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的欢乐。 四、回答问题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2、从\"至于负者歌于途\"到\"众宾欢也\" 3、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4、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
5、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
宴也/醉
6、为太守宴创设氛围,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中心 7、借代 (四) 一、解词
1、已而:不久2、翳:遮盖3、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4、从:跟从5、去:离开6、述:记述7、谓:为,是8、乐:乐趣9、乐其乐:自有他的乐趣 二、翻译
1、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2、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三、回答问题 1、醉能同其乐
2、太守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乐在与民同乐 3、乐
4、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6、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7、太守乐,众宾乐,禽鸟乐,太守乐,醉能同其乐
(二)1、⑴开花,这里是滋长的意思 ⑵离开 2、⑴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⑵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仰头望山,低头听泉声。日:“每天”不现实,应当为“经常”。 3、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 4、与民同乐 5、相同点: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⑴甲文以“秀”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具备,精确熨帖。⑵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不同点:乙文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