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1-04-22 来源:步旅网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巩固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 课堂效率 激发 培养 巩固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位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加快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当人们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那问题就会象磁石一样吸引他,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的引起他的注意和思考,以百倍的勤奋、百折不挠的毅力去研究它,以达到清楚的理解。新学期刚开始的第一节课学生都很认真地听课,但到后来却慢慢地走神,上课时总喜欢做点小动作。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课堂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和兴趣了,所以我认为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实际上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然也会新鲜感不断。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容量大,信息反馈快,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具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

上课伊始,教师运用多媒体把教材中的静画变为色彩鲜丽的动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迅速的激发起来,使之转化为学习的激情。教师再运用配音把教材中枯燥抽象的叙述文字变为生动的语言表达,从而赋予了教学内容以感情色彩,课堂的氛围开始变得声像并茂、丰富多彩,学生的参与感增强了,注意力集中了。

教师如果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始终使学生进入到一种渴求新知识的良好心理状态之中,可以说教师在上课伊始,已取得了一半的成功。我们试想,电视中的少儿节目,为何长期受少年儿童的欢迎而不衰呢?单纯从形式上说,它首先借助了电视的绚丽的图像和生动的语言,以及直观有趣的动画这种手段。教师就应借鉴这种手段,刻意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识。例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一开始使学生产

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我在教学的开始制作了一组礼物的图片。上课开始时,我出示课件,来让学生猜礼物,学生很感兴趣,接着我让学生说出看到了哪些礼物,并说出这些礼物出现的规律,月饼、蛋糕和书是怎样出现的。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循环小数。这样的引入教学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又如,教学“基数序数”的意义时,学生往往不理解序数的意义,搞不清基数序数的区别,为此,我利用多媒体,把课本上的插图设计成了课件即学生喜欢听的动画故事来教学。上课时屏幕上出现了生动的画面: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爷爷经常到河边钓鱼,有一次他钓了很多很多的鱼,他把鱼串在了一起拿着回家,路上碰见了一只小花猫,小花猫看见老爷爷拿着这么多的鱼,馋的直流口水,便对老爷爷说:“老爷爷给我一条鱼吃吧?”老爷爷听后知道小花猫平时不爱学习,便想趁这个机会考考它,于是说,我的鱼都串在了一起,你如果找出从左往右数的第7条鱼,并在它的上面画个圆圈,我就把这条鱼给你;你如果再把从左边起的7条鱼用线圈起来,我就把这7条鱼全给你。小花猫听了,想啊想啊,可怎么也想不出,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帮他找出来吗?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看活泼生动的画面,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真正明白了7的基数和序数的区别,这个过程通过电脑的动画声像效果,创设了愉悦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再如,在教学第四册“图形与位置”一课时,我先出示一棵拟人化的大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给学生讲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与森林里的小动物相处得很好,每天小动物们都来帮树爷爷干活,陪他聊天,树爷爷也经常给小动物们讲故事。瞧,今天来了哪些小动物?”师边说边拿出做好的小鸟、小松鼠、小兔的硬纸片,让学生帮助它们找到各自的座位,学生抢着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随之启发学生说出小兔为什么在树下,并提出:“谁能根据三只小动物在树的不同位置,提出数学问题?”进一步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高÷2”的公式。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经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符合儿童好奇、好动的特征,又克服了教师满堂灌的毛病,让学生从直观、形象入手,以动手促进动脑,在有趣、愉快的游戏中学习,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欢乐活跃的气氛之中。

三、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巩固学习兴趣

人的某种爱好和追求,往往由于最初偶然成功的喜悦所鼓舞而开始的。学生学习数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经常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去发现规律探究新知,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巩固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执教《5的倍数特征》一节时,我先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然后指出5的倍数也有自己的特征,你能想办法找到这一特征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这一问,使学生立即激起了探究这一特征的欲望,当他们发现这一特征后,他们深信自己也能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又都露出满意的笑容。这种成功的喜悦心情,巩固了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大大的提高了。再如:在教学“买文具”时,教师布置学生课下调查文具价格,课上摆出小柜台,学生自己开商店买东西,自主探索“一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你买了几件?找回多少钱?”交流、汇报后师提出“你想买什么文具就在桌上用模拟人民币摆好。”到实物展台展示时,学生争先恐后上台,特别是想买6元5角的铅笔盒与9元8角的水彩笔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摆法,下课的铃声响了,许多小手还高高举着,急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摆法。就在这看、拿、想、说、换、摆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巩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