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得发展的主要途径。对于教学,我想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那到底什么是教学?教学应该以什么样的目标来开展呢?我认为教学应该是以教学目标来进行研究,要以学生主体来进行研究,要以学情分析来研究,要以知识为载体来研究,而不能仅仅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而不注重结果。
一、教研活动
活动前:我首先给大家讲了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的知识架构和学习目标,然后让大家讨论
在本节课中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各小组老师围绕教材的基础知识及新课改的思想和方法进行交流。(1)新教材新课程标准对教材体系进行了调整。(2)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操作环节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内容。(3)同时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4)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新教材进行了研究反思。最后我针对各年级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新思路“新常态下如何备课教学”。
1、本课目的
1.培养学生掌握数与形的思想方法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猜
想、推理等活动中获得信息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探索世界的精神、发现世界的能力和创新意识;5.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初步形成数学素养;6.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7.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
2、课前准备
1.活动准备:(1)明确目标。(2)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3)突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
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2.了解学生特点:掌握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情况、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情况。3.研究新教材:从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学习新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活动探究、抽象概括等手段,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4.了解学生学习过程:设计课后作业,认真完成每节课,并进行小结、反思。5.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学生心理素质。
在新常态下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常态下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前提。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很高,不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假设、勇于创新。通过观察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研讨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4、课后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
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发挥引导和启发作用,把学习经历和感悟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式,探索规律实现经验性学习,为学习新知识、获得新知提供线索。让学生知道通过自主学习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新课程核心精神之所在。对于新课程教学,我认为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就需要老师多考虑学生是否有能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数学课要实现数学学科特点。数学思维方式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与生活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新课标
1、目标:从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性质与运算法则入手,了解数的概念;理解基本概念的
意义与含义;理解运算法则的应用;了解数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学会用数学思考现实问题并获得初步认识;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2、基础:了解几
何图形及其变换;理解常见几何图形及变换;理解简单的平面图形;学会简单的图形混合计算;能初步掌握数轴对称及圆对称图形理论;初步形成简单几何图形与变换和分类总结的能力;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复杂问题,逐步形成解决重大问题能力。3、能力:初步掌握生活中实际问题解决时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方法。能用简单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建立简单的方程组;能简单地应用题不需要解题);能用简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1、用抽象的概念说明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数学问题。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整理。
这一节课,我设计了以下练习:?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有两项(两次作业)。教师将两个作业合并在一起进行检查;?根据以上方法检查了三次作业后,教师总结出了一个规律:“会写、会做”。
2、用直观的、有顺序的、有系统的、联系实际的图形表述数学问题。
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1)理解几何图形中有很多简单的变换,能用几何图形概括
出一条规律,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活动获取数学知识。(2)能用直观图形观察、操作简单物体及运动现象:(1)识别图形的形状,能通过观察判断简单的图形变化。(2)观察不同物体运动变化,理解其运动规律;(3)识别物体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了解图形的形状、变化及对应关系。(4)理解大小关系,理解并掌握积数处理规则。(5)初步掌握数轴对称及其图形理论。(6)熟悉圆对称及其图形理论,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3、用统计和简单几何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数学学习的目标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的知
识是很感兴趣的,学生也愿意去尝试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积极参与探究。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知识拓展。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变化。发现问题之后及时解决。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思维、数据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培养,同时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运用直观感知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的直观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
用抽象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年级:1、1~3年级:认识1~3个面积单位2、1~3个数是用来表示的数,如2~3个数是4个数的倍数、3~3个数是5个数倍数、5~5个数是10个数的倍数。3、6~9龄段:1~9分别认识1~3个比例代数式3、4、5 (1-3)个面积单位5、6、7、8、9 (1-36)个面积单位9、10、11 (1-310)个比例代数式12、13、14、15、16 (1-315)个比例代数式;使学生初步感受计算方法;体会数与代数混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五年级:1、2~3年级:认识长度单位3、3~4年级:认识长度单位4、5~6年级:掌握长度单位8、6~7年级:认识长度单位9、8~9年级:学会长度单位10、11年级: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和生产实践活动学习长度单位1、2、3、4、5、6、7、8、9、10 (1-39)个数(3-5)个单位2、4 (1-310)个数《新课标》中新增加了“学习数轴对称和圆对称图形理论”这一单元。那么这些内容我们该如何学习呢?
5、利用直观形象理解常见几何图形及其变换。
《数与代数》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是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
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为目的。为了体现数学中的直观形象教学,本课还设计了多种形式:(1)图片教学:有一定规模的、比较明显的、规模较小的圆形;(2)直观图像:有一定规模、比较清晰可辨的方格、圆;(3)实物模型:是利用实物进行直观演示、讨论、计算;(4)观察报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实物模型进行观察、分析、判断;(5)生活中数学故事:通过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亲身参与数学活动、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之中,逐步建立起数学概念,初步了解数学。
三、新课改背景下教学
数学知识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是人类认知和思维发展的基础,任何知识都是在实
践中被发现并逐步形成并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不断地将知识转化为应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们的认知过程在逐渐形成之中。所以教学时要关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把数学与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相结合,让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活动经验的迁移和思想观念的碰撞。要多给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交流并加以分析整理之后,由老师进行适当评价反馈。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发挥其应有作用。教学过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把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获得最大价值认同作为我们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教师自身素养与能力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和“我在学习”等理念;使数学教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1、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调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方式,将课堂真正还给学
生,让学生去探究、探索、去创新。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师生互评、同伴互学、小组互学等形式,积极开展探究活动,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讲《比多少》这一课时时: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了一面展示牌,通过展示牌可知:比多少!比多少!比了什么?在这些探究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计算方法,还体会到数学方法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对数学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重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动力。数学
学习也一样,数学学习应该提倡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授课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思维和探究未知事物的积极性。在教学时我首先要把“问题”作为“中心”来进行讲解,我利用自己手中的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数学背后的规律比如: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观察超市里不同类型商店有什么不同?不同厂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商家会生产各种各样的商品?让学生感受不同厂家生产出来的商品有什么不同,让他们体会产品来之不易,体验自主创新、勇于探索实践的重要性。
3、努力创设丰富的数学活动情境
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感知、分析、想象等多种方法创设丰富生动
的活动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亲身经历数学世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体会数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积极评价、激励等手段促进每位同学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更出色的一面,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所产生出来的主动性,从而让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感并且能够有自信去参与到学习数学中来。因此我常常要求我们的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努力创设丰富生动的活动情境。例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数学课堂上所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并予以鼓励和肯定。创设丰富生动的活动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对活动情境作相应的设计准备工作。比如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加减法”这两个问题,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进行演示与引导等形式激发同学们参与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后去思考解决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我们在日常课堂中要注意创设这些丰富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地去探索求解这些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活动要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师生平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课
堂教学的机会。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关键在于实现对每位学生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秩序活动全过程的尊重,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独立展示自己能力与成果、体验成功与快乐、自我反思与质疑、展示自身个性与特长等平台。要让学生在这里获得成功体验,不仅限于知识学习活动中,还要充分展示自己对成功与快乐的感受,并通过反思找到自己工作中、生活中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以后进一步做出改进。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问题,学会独立思考。并引导学生把不同的思考结果归纳整理成知识点,从中提取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经验或知识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这不仅是一个知识积累过程,更涉及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获得。
5、教师应善于设计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展现个性、展现能力的使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舞台,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价值认同;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面。要使学生成为有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良好发展的学生,必须加强教师引导,激发其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创造性。创新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变数的过程。它表现在思维上是多角度、多层次、多类型、综合地处理各种事物和问题;表现在方法上是个体化与个别化相结合;表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与人相关同形异质。由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内容也不一样,所以我们教师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尊重,以便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思维方式,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应对各种挑战,以获得更多发展良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