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是⼀个让妈妈们愁肠百结的⽉份。有些孩⼦要去上幼⼉园了,完成⼈⽣的第⼆次和妈妈的分离。有些孩⼦要读⼩学了,有些甚⾄妈妈提前半年就开始为⼊学忙碌。对孩⼦来说,⼩学是⼈⽣的⼀个重要转变,爸爸妈妈,此刻需要明⽩哪些事?
1、要给孩⼦认为最好的,⽽不是⾃⼰认为最好的
在给孩⼦准备上学的东西时,东西我都挑⼒所能及范围内最贵的,书包、笔袋、铅笔。当然,也包括学区房——450万,买下⼀套60平的⽼式两居室,这样他才有上这所重点⼩学的机会,才会⾛路3分钟就到学校。⼀切准备完毕,我特有成就感地问孩⼦:“在妈妈送你的所有礼物中,你最喜欢哪个?”孩⼦很认真地想想答道:“拆卸式搅拌车。”那车是我送他的三岁礼物,只⽤了72块钱。因为喜欢,他视若珍宝,每周都要拿出来,拆掉再组装。我开始反思——负债⼩两百万,买了⾃认为最成功的学区房,是对还是错?是满⾜了⾃⼰让孩⼦上重点⼩学的虚荣⼼?还是实现了孩⼦通向重点中学的阳关道?
2、提前了解学校对某⽅⾯技能的要求
有的⼩学会要求学⽣会游泳、会拼⾳、会算数,这个特殊要求,爸爸妈妈要提前了解,并让孩⼦克服困难学习这些技能,以防⾯试时措⼿不及,失去上理想学校的机会。
3、⾯试,既是孩⼦的⾯试,也是家长的⾯试
有些学校,不仅⾯试孩⼦,还要⾯试家长。不管你是职场丽⼈还是全职太太,⾯试时千万不要太谦虚,是单位领导就直说,是外企精英就展⽰外语才能,是⼿⼯达⼈就展⽰⾃⼰的作品,会弹琴就谈谈⾃⼰的⽔准、孩⼦过了⼏级。教育,始终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作⽤的结果,⼀个积极向上的家长,会把态度传染给孩⼦,教养出爱学习、乐观向上、积极参与活动的好学⽣。
4、相信孩⼦的适应能⼒,该放⼿时就放⼿
孩⼦会不会被别的孩⼦欺负?会不会摔着?会不会碰着?会不会因调⽪被⽼师训斥?知道按时喝⽔吗?午睡能⾃⼰⼊睡吗?纠结了幼⼉园三年的问题,还是会左右妈妈们的情绪。但据⼀项调查研究,8成孩⼦都能很好地适应⼩学⽣活,在家养成的坏⽑病,都能在集体⽣活中改善。⽐如有的孩⼦在家从不做家务,在学校却能和同学⼀起完成卫⽣打扫。作为妈妈,⼀定要及时放⼿,把不安放下,给孩⼦成长的机会。
5、把孩⼦当独⽴的“⼈”看待
妈妈总习惯性弱化孩⼦的能⼒,觉得他们永远是抱在怀⾥的⼩宝宝。前⼏天,6岁的⼉⼦说要去楼下操场上玩,还坚持⾃⼰带着钥匙下去,说回来时不⽤打扰我睡觉。 这个体贴的⼩细节,让我觉得孩⼦不容⼩觑。很多时候,妈妈事⽆具细都想亲⾃操办,根源上是满⾜⾃⼰的保护欲。适当放⼿,我们会发现孩⼦⽆数让我们咋⾆的能⼒,⽐如会系鞋带了,会⾃⼰坐公交车了,会⾃⼰买⽔果了。
6、分数不代表⼀切,每⼀次都在进步才最重要
如果孩⼦的幼⼉园是公⽴,上⼩学后成绩可能刚开始很低,因为多半公⽴幼⼉园重视习惯、规则的培养,⽽不是学习多少唐诗宋词或多少以内的加减法。对于孩⼦拿回家的试卷,⽆论多少分,家长都要以平常⼼看待。分数在孩⼦眼⾥,只不过⼀堆数字。⼀次分数低,不代表孩⼦不聪明,更不代表家庭教育和幼⼉园教育的失败。只要成绩⼀次⽐⼀次好,孩⼦就明⽩努⼒的含义,也证明孩⼦有⽆限上升的空间。在相信孩⼦会学好的基础上,找合适的机会,把信⼼告诉⽼师——每个⽼师,都喜欢重视孩⼦成长的家长。
7、守规则的孩⼦⼈⼈爱
⽼师总是喜欢考100分的孩⼦?但我做⼩学⽼师的朋友说,这绝对是误区。假如⼀个孩⼦每次都考倒数,但却尊重课堂秩序、懂得倾听⽼师讲课、在⼩朋友⾯前不乖张懂礼貌,另⼀个孩⼦每次都考100,却乖张、跋扈,100%的⽼师都会喜欢那个有教养的⼩孩⼉。
8、专注⼒专注⼒还是专注⼒
这个话题,从孩⼦出⽣就开始谈,⼩学阶段依然是所有品质中的重中之重。画画、唱歌、跳舞、打球、散打、跆拳道、弹钢琴……不管什么爱好,只要孩⼦真⼼喜欢、乐享其中,就⼀定尊重这个爱好。业余爱好,不仅让孩⼦做事更专注,更会让孩⼦今后的⼈⽣更富⾜,他们不会因为⼀时的得失⽽⼼情低沉,不会因为别⼈的看法⽽动摇⽬标,不会因为⽼师的不重视可备感失落,因为他们内⼼⾜够强⼤,有愉悦⾃⼰的能⼒。
9、认可“我的孩⼦只是普通⼈”
⼀直觉得⾃⼰家孩⼦与众不同?从现在开始摒弃这种想法吧!孩⼦本⾝并没有攀⽐⼼,是家长将“强与弱”灌输给了他们。天才⼀般只存在于电影或⼩说中,我们的孩⼦,做个快快乐乐的普通⼈就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