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研究

2021-08-12 来源:步旅网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研究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认为,商业银行的核心内容是风险管理。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市场风险也越来越为商业银行所关注,本文对国内外研究及实践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在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有效防范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提出措施和建议。

一、前言

长期以来,国际银行业特别是我国国内银行一直将信用风险视为经营中的主要风险,并相继开发出较为成熟的VaR、KMV、CreditRisk和CPV等风险分析与计量模型,但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20世纪末金融服务的全球化进程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银行在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和盈利空间的同时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市场风险,特别是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由于市场风险等因素加剧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国际先进银行开始更加审视和关注市场风险。巴塞尔委员会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更加关注银行业的市场风险,2004年6月颁发的新巴塞尔协议,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一并列入风险资本计算和监管的框架,该协议已经于2006年底在全球生效实施。对于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核心原则评价方法》中明确要求银行监管当局必须满意地看到,银行具备准确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的各项政策和程序;银行监管当局应有权在必要时针对市场风险暴露规定具体的限额和/或具体的资本要求。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现状

美国次贷危机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集中显现,大批涉及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纷纷倒闭。2008年以来,情况继续恶化,花旗、美林等全球著名金融机构出现巨额亏损,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等著名投行又相继宣布破产,2008年三季度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明显加剧,美国次贷危机呈现扩散趋势。国际银行业风险主要呈现以下新的特征:第一,国际短期金融资本投机性炒作及其影响所带来的金融风险问题呈扩大趋势。第二,金融风险传播速度加快,影响范围扩大,系统性影响加重。第三,引发金融风险的因素出现高度复杂化趋势。诱导性因素增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复杂性加大,技术性上升。第四,金融业的脆弱性和传染性增强。因此,全球金融监管标准国际统一性、国际合作趋势在不断增强,风险管理模型化和数量化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在信用风险模型的带动下,巴塞尔新协议提出的市场风险,一开始就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巴塞尔委员会为市场风险规定了标准法、内部模型法两种由简单到复杂的计量方法,在内部模型计量法中,各国学者和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些模型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但VaR法是潜在的顺周期性工具,而且有些时候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特别是经济压力时期。因此需要确定一个更好的方法或更有可能的多种方法集合,逐一审视不同交易类型的风险特点,并厘清决定风险的资产属性和融资属性间的关系,从而对交易账户风险有根本性的认识和判断。

从国内银行业的现状来看,近几年暴露出来的市场风险日益显现。据不完全统计,受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媒体公开披露的与市场风险有关的企业就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及保险金融机构和大型国有上市公司。一些银行机构由于缺乏对衍生产品游戏规则的了解及相关制度不健全,或者对制度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对不执行制度规定者查处不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薄弱,导致银行参与全球金融市场资金的大量损失。为推动《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新资本协议研究和规划项目组在2008年12月8日起草了《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等八个监管文件(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集意见,其中《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已是三易其稿,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我国银行监管部门首次针对市场风险提出与国际全面接轨的具体要求。市场风险是我国银行业最近才关注的风险,尽管有新巴塞尔协议的定义和计量框架,相对于信用风险的计量,国际活跃银行对市场风险的精确计算也才刚刚起步。据了解,国际先进银行中目前也仅仅只有个别银行启用了比较完善的计量体系,而我国银行业和学术界对市场风险尚未展开较为全面的研究,大多数银行业也还没有专门为市场风险配置风险资本,在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和市场风险预警机制方面尚处于空白。随着我国银行改革的深入和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如何测算银行经营的市场风险并建立相应的防范措施成为比较急迫的课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计量市场风险,并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就难以准确配置银行资本和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而难以满足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也就很难获得较高的国际银行评级,难以境外上市融资并到国外新设分支机构。

目前,在我国关于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管理主要是《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第2号)、《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指引》、2005年12月31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的通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的通知等几个文件,相关的要求也在2009年8月3日中國银行业监督管理监督委员会关于对实施新资本协议相关指引征求意见的公告中的《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体现,上述文件将市场风险定义为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商品是指不包括黄金在内的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某些实物产品,如农产品、包括石油在内的矿产品和贵金属等,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中国银监会明确要求银行应有适当的资本支持其承受的市场风险。在计算银行的资本充足性时,要求将银行的资产负债项目分成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对银行账户的资本要求仍按1988年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风险权重,对各类表内外项目进行计算,对交易账户提出标准测定法和内部模型法两种风险测定方法,商业银行应采取内部模型法计算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如果届时商业银行未达到采取内部模型法的要求,可以采取标准法,但应制定向内部模型法的过渡方案,以便在实施新资本协议3年内达到实施内部模型法的要求。过渡期内,商业银行可以组合使用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计提市场风险资本要求,但对某一类风险只能采用一种方法。标准测定法按照原巴塞尔协议中信用风险的基

本测定方法,将风险按性质分为一般市场风险和特定风险。一般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利率变动导致损失的风险,特定风险是只和某类金融商品有关的因素导致金融商品价格产生不利运动趋势的风险,标准测定法将业务按照债务工具、股权类工具、外汇以及商品类项目进行分类。按照交易工具相对方的不同性质,规定不同的风险权数,计算出一般市场风险。总的交易项目风险为特定风险与一般风险之和。内部模型法直接应用各国大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模型来计算银行的市场风险量,再以此为基础计算出资本充足性,这种方法是对传统监管观念的一大突破,是监管方法上的一个创新,但由于各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型各不相同,可比性较差,中国银监会规定了一系列的定性和定量标准,以此保证各模型具有足够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定性标准包括银行应有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该部门每天编写风险分析报告,并与交易部门独立,直接向高级管理层报告;银行应设立一个有关风险测定模型的风险应力测试程序,检测在极端不利情况下管理系统的风险承受力;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积极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应建立常规制度,保证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实施;定量标准包括要求银行每天计算一次风险价值(Value at Risk)。模型计算要求采用单尾、99%的置信度,计算风险价值的时间段应不少于10个交易日;模型参数确定的历史观察期应少于1年(250个交易日)等等。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建议

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市场风险控制的实践活动,对有效防范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和意见。

(一)加强内控机制的制度建设

为了确保市场风险管理活动被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商业银行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一套包括组织架构在内的完善的内控机制。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虽然起步较早,但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内部控制效率低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市场风险的整体识别与控制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内控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缺乏监督、查处乏力。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应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按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来建立内控机制。

(二)加强市场风险的度量工作

风险度量是风险管理的前提,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了市场风险的标准法、内部模型法两种计量方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市场风险的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度量方法比较简单,尚未形成成熟的理念和工具,而国际上许多大银行在市场风险度量与管理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是现有的市场风险度量模型大多是静态模型,是对已经发生的风险的被动反应,不能及时反映商业银行管理活动对风险状况的影响。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风险度量不宜追求过于复杂的计量模型,至少目前不应成为市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三)加强风险数据的积累工作

新巴塞尔协议对于基础数据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事实上影响众多银行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当前我国要尽快对现有系统以及新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从现阶段起即考虑某些方向性的问题,加强市场风险损失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风险损失数据库数据收集整理工作是市场风险度量的关键,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建立雄厚的数据基础。尽管我国目前很难采用那些先进的量化市场风险的模型方法,但是运用先进的量化方法是国际银行业量化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所以,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当提前做好风险损失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各业务部门的风险损失数据库,为早日使用先进的市场风险管理方法,提高市场风险管理的质量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四)重视风险管理的人才储备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加强人才队伍和激励机制建设,为有效引人市场风险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对市场风险的预防和控制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五)重视银行资本的补充工作

我國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新资本充足协议的要求,逐步补充银行的资本金。通过综合改革提高资本充足率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是巴塞尔协议的基本要求,是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物质基础。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缺乏有效的注资渠道,资本充足率一直偏低。应当从制度上着手包括上市融资、逐步放开银行业务准入以及海外资本市场发行次级债券等方式解决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问题。

[参考文献]

[1]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2004.

[2]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Internatio 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June 2006.

[3]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4]喻波,王慧.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与VaR方法的运用[J].财经科学,200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