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室内到户外:寻找室内外区域游戏融合的自然生长点
摘要: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也开始突破室内空间的局限往户外延伸。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室内外区域之间各有各的主题,两者之间相对独立。如何打破室内外空间的约束,实现室内外区域游戏的融合,从而实现幼儿经验完整性的构建?我园依托主题活动,通过环境、资源、活动等多层次的优化整合,将室内外游戏区巧妙地串联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室内外 区域游戏 融合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户外环境的教育价值越来越凸显,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也开始突破室内空间的局限往户外延伸。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室内区域活动一般是以领域来划分,如科学区、表演区、美术区等,而户外区域则以功能进行划分,如综合运动场、户外涂鸦区、小小戏水池等,室内外区域之间各有各的主题,两者之间相对独立。如何打破室内外空间的约束,实现室内外区域游戏的融合,从而实现幼儿经验完整性的构建?我园依托课题研究,潜心于研,静心于思,依托主题活动,通过多层次的优化整合,将室内外游戏区巧妙地串联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一、内外环境巧创设,物化游戏情境
作为乡镇中心幼儿园,我园拥有宽广的室内空间、空阔的户外空间、丰富的自然资源等优势,尤其是2019年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幼儿园投入500多万元对户外环境进行了整体的规划与设计。环境的改造从室内外活动融合的角度,整体谋划,根据幼儿活动需要创设了综合运动区、户外涂鸦区、户外建构区、沙水探索区等活动区,创设了草坪、泥地、沙地、硬地等多种质地的场地,创设了木工坊、美食坊、印染坊、编织坊等专用活动
室,活动区域的增加以及功能的丰富既弥补了室内空间的不足,也为幼儿进行不同活动和获得丰富体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更好地支持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二、内外资源巧利用,满足游戏需求
1.自然资源。虞永平教授曾说:“课程资源不是教具,而是幼儿的伙伴,是幼儿互动的对象。”我园户外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主题活动开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在主题《点点的夏天》活动中,孩子们对“桃胶戒指”产生了兴趣,“什么是桃胶?桃胶是什么样子的?”一个个问题随之而来。面对孩子们的困惑,园内自然资源“桃胶”就成为科学区的探索材料,“桃胶怎么洗干净”“桃胶如何晾晒”“桃胶都能吃吗?”等一系列探索活动在科学区自然生发,在探索中孩子们发现“桃胶还能做胶水”呢,桃胶的选择、水量的控制、力度的掌控都成为新的探索点……在这一活动中,“桃胶”因需求从户外走向了室内,孩子们游戏中感受着疑问、兴奋、等待、满足等不同情感,经验也在自然资源与科学探究中深度融合。
2.专室资源。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我们根据主题目标和幼儿的实际需求,利用专室特有的优势与主题进行联系,使得课程更有连贯性和联系性。在《神奇的大树》这一主题活动中,树枝、树干、树根等材料自然而然的出现在了孩子们的区域活动中,在孩子们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受工具、场地等限制,孩子的探索更多停留在对材料的操作和摆弄上。但是当孩子们进入木工坊后,锯、刨、钉、磨、钻等一系列操作让孩子们的经验得到了拓展。测量不再停留在纸上;木头是软还是硬?孩子们有了更直接的感知;木板的厚度和钉子的长短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孩子们在探索中寻找到了答案……一次次的操作,孩子们无形中理解了物体的物理性质、积累了数理逻辑知识……
3.绘本资源。绘本作为语言区的游戏材料,在与主题活动互相推进的过程中,更好的
实现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在小班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在幼儿对秋天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投入了适合幼儿阅读的关于秋天的绘本丰富幼儿游戏的经验,如绘本《来吧,我们一起发现秋天》让孩子们感受秋天的奇妙变化,骑行区的孩子们骑着小车寻找着校园的秋景;绘本《佛罗伦萨和小猪一起去野餐》引发了孩子们野餐的欲望,孩子们在休闲度假村开展了“我们去野餐”的游戏活动;绘本“落叶跳舞”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秋叶的美丽,孩子们在百花园捡落叶,在户外涂鸦区尽情的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绘本资源的介入,实现了主题线索的补充,推进了幼儿对主题活动的认知、理解与提升。
三、内外游戏巧融合,丰富游戏内容
1.室内外区域因需而生。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幼儿的一些想法和需求会因为空间、场地的限制而无法实现,这时室外区域的优势就尤为重要。如:在主题活动《海马先生》中,美工区的创设能满足幼儿对海马先生多色晕染的色彩探索,但是当美工区无法满足幼儿新的探索需求时,印染坊的活动就应需而生,孩子们采集自然花草等不同自然材料,收集石头、砖块、木头等不同类型的工具,通过敲、拓、染等方式再次进行探索,室内外区域因为幼儿的需要与经验发展而产生了有机联系。室内外区域的优势互补,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美术技能及美术创作工具的经验,同时自然资源的介入更是丰富了孩子们的认知,更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2.室内外区域因需而动。在传统的区域活动中,各个活动区之间是独立的,而现今这种如何方式,打破了割裂的边界感,根据游戏的需求,室内外游戏区开始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游戏样态。如:主题《大家一起来照相》中,“照相馆”游戏应需而生,孩子们创设了“室内摄影棚”、“室外采风角”、“照片冲印处”三个小区。游戏中孩子们迁移生活经验,学“技巧”、找地点、寻材料、摆造型……区中区游戏的设置,打破了空间的局限,不仅赋予了幼儿更大的游戏自主权,满足了幼儿对不同角色体验的需求与行为,更
是关注了经验之间的互通和关联,促进了幼儿深度发展。
3.室内外区域因需而变。随着游戏的进展及孩子的需求,室内外游戏也将自由转换。如:主题《骑车记》中,骑行区的开展满足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当孩子们在室外遇到了一系列的停车问题时,室内建构区主题就自然转换成了“停车场”,供幼儿探索双层甚至三层停车场;当骑行过程中出现的碰撞等问题,室外的“休息站”就变成了“驾校”,成为孩子们锻炼骑行技术的训练场……室内外区域的自由转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游戏需求,为他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养成了积极思考的学习品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室内外区域游戏的融合,拓展了游戏活动的广度,打通了室内外的有形壁垒,以主题的核心经验为线索,关注目标及经验完整性建构,消弭了室内外无形隔阂,两者的互通互融使得室内外区域游戏的开展有了内涵和灵魂,助推孩子的探索,助力教师的成长,助益园所的发展,实现了师、幼、园共同成长的三赢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2,(4)
2.秦义.从环境出发,夯实基础,找寻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深圳市宝安区推进幼儿园“室内外环境一体化”思考[M].求知导刊.201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