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作文范文之英雄事迹作文

2022-04-27 来源:步旅网


英雄事迹作文

【篇一:战争英雄事迹】

一.王二小,广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斩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躯摔在一块大石头上! 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扑向流着鲜血的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大家把他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二.1911年,张自忠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就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他投笔从戎赴东北。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别于抗战相持

阶段之1940年,年49岁。

张自忠戎马近三十载,竭尽微忱。自抗战时起,命运起落无常。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五战于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仍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人为纪念将她,把东北烈士纪念馆门前的街道命名为一曼街。赵一曼塑像就屹立在右边不远的广场,旁边是继红小学校。

四.“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

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五.一九三八年十月的一天,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五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经过连日奔袭,抗联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翌日早晨过河。十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露营河畔的部队燃起几堆篝火取暖,却被日伪特务发现。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伪军将露营的抗联战士包围。 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日军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在此危急时刻,冷云果断组织女战士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得更加猖狂:“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冲出日军包围圈的抗联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突围出来,多次组织营救,终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二十五岁,最小只有十三岁。

当年投江的八名抗联女战士和那个广场上晨练的女孩年龄相仿,但因为身处国难当头的时代,她们毅然决然地举起钢枪反抗外来侵略者,并在最后时刻选择了舍生取义。

六.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

“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弹药。在我们的正面,敌人满山满谷。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但是,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这时候,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可是一生火,火光

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一群绿头苍蝇一样扑上来。我们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来再也起不来。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劝他(杨靖宇)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将军阵亡后,日寇将其遗体解剖,试图发现饥饿严寒条件下野外生存并战斗的秘诀,结果在将军肠胃中发现的只有树皮和棉花一个15岁的农村姑娘,她——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挫败了敌人的罪恶阴谋;她以自己青春的热血,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

七。 刘胡兰 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挫败了敌人的罪恶阴谋;她以自己青春的热血,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

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一个中农家庭。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刘胡兰主动要求留下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

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这时,她尚未满15周岁。 1947年2月,山西《晋绥日报》连续两天刊登专稿,报道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刘胡兰的名字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不久,毛泽东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957年1月12日,在刘胡兰烈士遇害10周年时,毛泽东主席又重新为刘胡兰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以缅怀这位女英雄。;侵略者大受震骇,惊为天人。

八.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上过几天学堂,后因家贫而辍学。抗战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当上儿童团长。年少的董存瑞机灵聪明,很有骨气,被称为“南山堡的王二小”。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又立大功一次。至牺牲前,他共立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3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勋章。董存瑞带领的班被师、团领导誉为“董存瑞练兵模范班”,他本人也被授予“模范爆破手”的称号。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在比武中夺得“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面对敌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董存瑞由此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六位经典英烈之一。

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毛泽东主席在会上亲切接见了董存瑞的父亲。1957年5月29日,朱德委员长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写了“舍身为国,永垂不朽”的光辉题词。1998年,为纪念董存瑞烈士牺牲40周年,聂荣臻题词:“舍己为国,人之楷模”。张爱萍题词:“为国勇捐躯,万代颂英雄

九.黄继光,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痛苦不堪。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光荣牺牲。正因为黄继光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才可能在战斗中火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敬仰,他的英雄事迹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黄继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战后,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为弘扬他的英雄事迹,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基座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黄继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力点久攻不下的关键时刻,主动请战,然后顽强战斗、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壮烈行动。

【篇二:英雄作文】

爷爷”成为英雄”;父亲”崇敬英雄”;孙子”英雄联盟吗” 材料作文素材——

1、学习英雄,传承不灭的精神 李到信,年仅31岁,河南省西平县吕店乡烟墩村外出深圳打工的小区保安。在关键时刻却义不容辞地扛起了灭火救人的责任与义务。没有人强迫他,但他却认为这是自己该做的事情。一个普通的河南农民工保安,在火海面前却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抡起消防斧头砸开房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河南人的平凡与伟大。(10月19日 光明网)

平凡中孕育着伟大,诚实中散发着芬芳。无疑,李到信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说他平凡是因为他从事的工作,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小区保安。而说他伟大是因为他的事迹,是一座感动粤豫两地的道德丰碑。面对滚滚狼烟、肆虐的火苗,李到信本可以有多种选择。但为了抢救生命,他毫不犹豫的第一个冲上楼,并把自己的呼吸器让给了伤者。最终业主得救了,而李到信因呼吸道重度烧伤,失去生命。

是什么因素驱动李到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首先是志存高远。李到信少年时代就有一个英雄梦。工作后更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应聘时就下誓言:“我能吃苦,也不怕麻烦,我要做让深圳业主认可的保安。”因为有大志,在工作中始终冲锋在前、享受在后,更是因为有大志,李到信才在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在生命抉择中“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其次是诚信。2007年,李到信患上了肾病综合症。先后花了近40万元的医疗费。对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而言,这绝对是泰山压顶之灾。可面对“一生可能还不完的债”,李到信并未被困难吓倒,再苦再难也要把欠款还上。诚信是金。这种“诚信金”内化在品质上,就是“再苦再难也要把欠款还上”的坚定信念。而外化到行动上,就是李到信对岗位的坚守---为了保业主安全,即使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再次是与德同行。古人常说:修身、齐家、平天下。自身道德不修,何以安家、平天下?李到信也是一块道德的高地。他一回到家,就把母亲从厨房“赶”出来,抢着给家人做几样拿手好菜;“村里无论老少,扛粮食、收庄稼,只要找他帮忙,他都搭把手。”点滴见真情,这些看似小事,其实是李到信优秀品质的自然流露。而这些点滴小事的汇聚成河,也培养出了李到信对“小我”和“大我”的明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2、让英雄教师精神化作不灭的圣火

北京奥运渐近,熊熊的圣火正在神州大地传递。圣火不灭,是因为心中有一种精神生生不息;火炬高擎,寄托着我们对四川灾区的牵挂和爱心。

汶川大地震,震出了无数的英雄,我们的老师,冲在了救灾的最前线。越来越多的故事,成为不胫而走的传奇;越来越多的老师,成了百姓心中的高山。许多人提议:应该为教师英烈建一座纪念碑,应该为英雄教师写一本英雄传。树碑立传当然是一种很好的纪念,但还有一种纪念,会比碑传更加深入人心。那就是让英雄的精神化作我们心中不灭的圣火,让英雄的光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今天,英雄的遗愿需要继承。救灾已经进入更艰难的新阶段,家园需要重建,校园需要再造,失亲的孩子需要加倍的呵护,失学的学生需要更多的书包。灾区备受创伤的老师,需要悄悄地抹去眼泪,坚定地走上帐篷里的讲台,开讲震后的第一课;

全国守望相助的同行,需要更积极的创意,引导更多的孩子,伸出更热诚的手。“捐只爱心书包,交个灾区朋友”,“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能不能像英雄一样,为受灾的孩子挡住尚存的风雨,给惊恐的心灵送去安全的帐篷。有幸奔赴一线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需要在捐款献血之后,静下心来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明天,英雄的精神需要传承。灾难锻造了教师的灵魂,大震重塑了师德的高尚。在国殇的哀悼中,每个人的良知得到考问;在英雄教师的感召下,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心灵得到净化。英雄无私无畏的精神是全社会的财富,英雄大爱无言的德行,是一切后继者的楷模。我们应该在灾区,为所有遇难的老师、士兵、母亲立一座丰碑,但更应该在每个人的心中点燃不灭的圣火。大难中升华的高贵人性,不该一闪而过;英烈们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美丽品格,绝不能随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真正的师德,不仅会在危急的时刻闪光;而且应在日常的工作中体现。灾难终将过去,而英雄们爱生、奉献的精神,一定会永存。

他们的思想会在我们的身上得到弘扬,他们的生命会在更多孩子们的身上得到延续。

抗震救灾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学习英雄也是一种庄严的承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为此作出自己的努力,这是对英灵最好的祭奠,也是我们未竟的责任。

3、精神不灭 英魂长存——消防英雄张晓凯事迹有感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风云变幻,暑往冬来。回眸历史是数不清的断壁残垣,看不尽的世事沧桑,但,不管世界如何变换,总会有支撑着人类前行的精神支柱。一代又一代的不断探索,其中我们中国人不断地用自己的卑微之躯铸

造着伟大的中国魂,书写着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脊梁!时至近代,在中华大地上仍然上演着一幕又一幕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

常言道:人间有爱,水火无情。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我们无不在与水火进行着残酷的斗争。日前在哈尔滨就再次上演。1月2日的哈尔滨大火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其中沙河籍的消防战士张晓凯在救火过程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10日上午包括哈尔滨市消

防支队、河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邢台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沙河市四大班子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集体为英雄送行。在沉痛的哀悼后,英雄张晓凯的骨灰安放在烈士陵园内。河北省双拥办副主任、省民政厅副厅长张晓铭在致辞中提到张晓凯烈士是燕赵儿女的杰出代表,是河北人民培养的杰出青年,7300万河北人民为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

得知这一消息,我内心充满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虽然他的生命之旅略显匆忙,但却给人民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这是物质所不能代替的。我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无悔的吧!雷锋曾经在日记中写道: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我愿在有限的生命中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烈士张晓凯正是在用自己年轻生命践行着这一伟大的誓言!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逃避死亡,生命的最终归宿不过如此,那要如何才能活出自己?在我看来,每一个人都会不可避免的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我们的身躯可以消失,精神却可以代代相传,我们的先辈们不就是这样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工作。在岗亭里一待就是8小时,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我们一遍遍的重复着相同的话语,做着同样的动作。有的时候在做“春雨服务”时,由于过往的车辆多,一遍遍的微笑到最后笑容就僵在了脸上。有时就在想:我做的到底有没有意义?在看到英雄张晓凯的事迹后我突然明白了,平凡与伟大并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在平凡的生活中重复着平凡的事并一以贯之,这就是不平凡!伟大

的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能够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考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再回想自己的工作,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也包含着我们辛勤的汗水。在上岗之前我们参加了培训,一遍遍的练习,将每一个动作反反复复力争做到完美。动作的幅度,话语的音量,表情的亲和,这些不都是为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吗?

作为石安人,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将每日的工作做好,尽职尽责。作为沙河站的一份

子,我更应该如此,因为这是英雄的故乡,虽然英雄的生命短暂,但却绽放出无比璀璨的光芒,这照亮了我前行的路,在英雄的鼓舞下,我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一步步的丈量着生命的长度,在有限的生命画卷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4、“英雄在我心中”作文系列:

a英雄在我心中

40多年前,有一个小伙子,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的笑容,也永远定格在风华正茂的22岁??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寸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雷锋日记》,而他,就是一位伟大的平民英雄-----雷锋。

有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换车的时候,刚出检票口,就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要去吉林看望丈夫,车票和钱丢了。于是,雷锋就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篇三:董存瑞的英雄事迹】

董存瑞的英雄事迹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攻城的大炮

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

了。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

在地——隆化中学。嗒嗒嗒??从一座桥

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

的道路。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

旱河上。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

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暗堡。冲锋的部

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冲

枚“毛1

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

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

“连长,我去炸掉它!”

“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

地说。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

他们的请求。

“同志们打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

了命令。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仍一阵,董存瑞再前进几步。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点点尘土和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又向前滚了好几米。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织成一道火网。董存瑞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仍手榴弹。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就在这时,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拖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战士们冲过烟雾,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消灭了全部敌人。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