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堂 要 让 学 生 “动” 起 来
——评一节《过氧化钠与水实验再探究》课
胡征善
把课堂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是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基本理念,在新课程实验中广大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有效的尝试,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虽然我也听(评)过很多课,但这节实验探究课还是令人耳目一新,亮点颇多,符合创新型教学模式:
创新型教学模式
1
一、设计合理,步步深入
运用了有意义的电脑课件(课程资源)、设计了有意义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多次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在受知“愤”“悱”状态和亢奋、愉悦的气氛中,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有力有效地贯穿于观察、动手、思考的方法与过程中,将“三维课程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没有“生搬”与“硬贴”的迹象;将科学的探究方法自然地有效地融入教学过程中。
利用视频课件和“滴水生火”实验后,直奔探究主题,突出化学学科的优势特点,恰
2
如其分地运用化学实验来阐释化学知识。教学程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前呼后应,螺旋推进,设计合理,引人入胜,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
二、生本理念,“亲”生意浓
课堂氛围平等民主,语言和蔼,表情亲切,体态语言到位,开场白与结束语首尾呼应,亲“生”活动很丰富——学生回答问题时能认真倾听;动作有侧身附耳;提问基本能照顾到面,回答遇障碍时有启发与提示等。整堂课既有个别学生参与的活动(帮助老师进行演示实验、到黑板上书写反应方程式等),又有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完成分组实验)。整节课均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始终处于学生与知识的媒介地位
3
——主导作用。做到了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三、仍有不足,有待提高
1.滴水生火(在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上滴水)的原理交代尚待深入些;
2.学生做过氧化钠与水的实验,验证O2时,多数学生实验不成功。其原因是:(1)试管太长,火柴太短,应改用短试管或长木条。(2)即使有些学生用长木条,但因反应后时间过长,试管内无足够的O2;
3.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先红后褪,是否与温度有关呢?有必要作说明;
4.演示实验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试管应静置下来,不能还是在振荡试管,振荡时就不好观察现象了;
5.教师走动太多。
仅供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教正。谢谢!听课后的总体感受是:后生可畏,后生可敬!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