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们中年妇女,曾经养育了一个儿子,还想再生一子,苦于不知求子的方法。她问其他的女人:“谁有本领使我能再生养一个儿子?”
女人中有一位老妇人,回答她说:“我可以使你心想事成,再生一个儿子。但是,你必须去行祀天之礼。”
她见有希望,忙不迭地又问老妇人,“祀天之礼一定要行的,但以何物来做祀品呢?” 老女妇人不紧不慢地告诉她:“把你儿子杀死,取其血以祀天,肯定可以再生几个儿子。”
这位中年妇女信以为真,求子心切,准备杀死她的儿子来祀天。一位禅师知晓此事,忍不住嘲笑地说:“世界上也真还有这样的愚人,傻到这种地步,为了求生一子,为了一个未出生的儿子,而去杀死身旁活着的儿子。”
愚蠢的人就是这样,为了转瞬即逝的快乐,竟然作茧自缚,自投火坑。他们正在做着形形色色损人害已的事情,却又痴心地以为这是去往净土西天途径。 庄周梦蝶
小和尚向禅师请教快乐之事,禅师对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黄昏,庄周一个来到城外的草地上,他很久都没有这样放松了,他一直被迫在痛苦中生活,因为他必需强迫自己摒除杂念,因为只有那样他才能不去想别的事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私生活状态中。
他仰天躺在草地上,闻着青草和泥土的芳香,尽情地享受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蝴蝶,身上色彩斑斓,在花丛中快乐地飞舞。上有蓝天白云,下有金色的土地,还有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柳絮,花儿争奇斗艳,湖水荡漾着阵阵涟漪„„他沉浸在这种美妙的梦境中,完全忘记了自己。 突然,他醒了过来,完全不能区分现实和梦境。当他认识到这只是一个梦的时候,他说:“庄周还是庄周,蝴蝶还是蝴蝶。”
很长时间以后,他终于幡然醒悟:原来那舞动着绚丽的羽翅、翩翩起舞的蝶儿就是他自己,然而现在他还是原来的庄周,和原来没有任何的变化,只不过现在,他的心态和原来不一样了。但就是享受那片刻的梦境,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禅师说:“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了庄周的心,这样的小事也能让他快乐,还有什么事能让他忧愁呢?”小和尚听完禅师的话,终于明白了快乐的道理。
点评:“快乐是灵魂的事情,一个人快乐与否,其关健取决于灵魂的内在态度。哲学家对于幸福的定义是,肉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 盲人的灯笼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
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别人!” 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1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我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碰我了。”
僧人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
点评:“我们总是想要别人对自己好,而事实上,我们只有先对别人好,别人反过来就对自己好。我们希望这世界变的很美丽,社会很和谐,哪我们要向社会奉献自己,把自己的知识技术,一切创造发明,拿出来给所有需要的人共同利用,做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要相信,整体的利益大于个体的利益,他人生存在地狱之中,我们谁也别想去天堂!我们是生存在同一个星球上,我们是一家人。” 自身宝藏
有一次,石屋禅师和一个偶遇的青年男子结伴同行,天黑了,那个男子邀请禅师去他们家过夜,对们说道:“天色已晚,不如在我家过夜,明日一早再行赶路?”
禅师向他道谢,与他一同来到了他家。半夜的时候,禅师听见有人蹑手蹑脚地来到了他的屋子里,禅师大喝一声:“谁!”
那人被吓得跪在地上,禅师揭去他脸上蒙着的黑布一看,原来是白天和他同行的青年男子。
“怎么是你?哦,我知道了,原来你留我过夜是为了这个!我一个和尚能有多少钱!你要干就干大买卖!” 那男子说道:“原来是同道中人!你能教我怎么干大买卖吗?”他的态度是那么的恳切,那么虔诚。
禅师看他这们,对他说道:“可惜呀!你放着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不去学,却来做这样的小买卖。这种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你想要吗?” “这种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在哪里?”
禅师突然紧紧抓住男子的衣襟,厉声喝道:“它就在你的怀里,你却不知道,身怀宝藏却自甘堕落,妄费了父母给你的身子!”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这个人从此改邪归正拜石屋和尚为师,后来居然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禅僧。
点评“当我们认为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一个高贵的灵魂,失败算得了什么,大不了重头再来。我们可千万不要自甘堕落,信不信与你,天堂与地狱存在于一念之间。” 魔鬼与年轻人
云居禅师每天晚上都要去荒岛上的洞穴坐禅。有几个爱捣乱的年轻人便藏在他的必经之路上,等到禅师过来的时候,一个人从树上把手垂下来,扣在禅师的头上。
年轻人原以为禅师必定吓得魂飞魄散,哪知禅师任于年轻人扣住,静静地站立不动。年轻人反而吓了一跳,急忙将手缩回,此时,禅师又若无其事地离去了。
第二天,他们几个一起到云居禅师那儿去,他们向禅师问道:“大师,听说附近经常闹鬼,有这回事吗?”
云禅师说:“没有的事!”
“是吗?我们听说有人在晚上走路的时候被魔鬼按住了头。” “那不是什么鬼,而是村里的年轻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
禅师答道:“因为魔鬼没有那么宽厚暖和的手呀!”
他紧接说:“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进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和尚的勇是什么?就是一个字:‘悟’。连生死都已经超脱,怎么还会有恐惧感?”
世事变幻,祸福无常,当你遇到一些意外的突发事件时,能否处变不惊,从容付呢?
2
点评“超脱生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千万生灵真正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佛学是能指导人超脱生死,但还要看他与佛有没有缘,以及他自己的根器,与决心如何。” 佛祖论美
从前,有个大财主,他有7个女儿,个个花容月貌,美艳无比。每当家里来了宾客,财主总要女儿叫出来展示一番。他最想听到的就是客人们的赞叹声,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有一天来了个客人,财主照样让他看自己的女儿,然后问他:“我的女儿美吗?” 那个人说:“这样吧,你将女儿披上盛装,去各地街上行走,如果每个人都说她们美,我就给你500两黄金,只要有一个人说不美,你就输给我500两黄金怎么样?” 财主动心了,于是欣然同意。
他带着女儿在各地游走,每个人都说他的女儿漂亮,眼看500两黄金就要到手了,财主又带他们来见佛祖,得意洋洋地问:“佛祖,你说我的女儿漂亮吗?” 佛祖不屑地答道:“不漂亮!”
财主非常不高兴,问道:“城里的人每个人都说她们漂亮,怎么就你一个人说不漂亮呢?”
佛祖回答说:“世人看的是面容,而我盾的是心灵,在我认为,身能不贪钱财,口能不说恶言,意能不起邪念,这样才是美!”
财主听了佛祖的话,灰溜溜地走了。当然,他也输了500两黄金。那个和他打赌的人正是佛祖的弟子,他知道佛祖是怎样看待美的,到佛祖这里来是他为财主安排的是最后一站。 心无外物
印度的三藏法师自神通,他来到慧禅师面前,与他验证。 慧忠谦抑地问道:“久闻您能够了人心迹,不知否属实?” 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
慧忠于是心中想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心在何处?” 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面露嘉许之色,称赞过后,随即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悉数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世界相、无动静相,这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
三藏神通过处,只见青空无云、水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
三藏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彻照,全不见国师心迹,一时罔然不知所措。
慧忠缓缓出定,含笑对三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他人一切去处,极好!极好!可是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三藏迷惑。
慧忠禅师笑着说:“因为我没有心迹,既然没有,如何探察?”
无论你的心迹藏得有多深,只要存在,别人就可以探察到。只有心无外物,才能让人无所察觉。
意志坚定的人
弟子问禅师:“师父,如何使身心清净?”
禅师说:“有个人听了算命先生的话,说他眉头泛光,当天就能变成富翁,于是他就直接走到别人的银楼里,当着别人的面伸手就拿柜子里的金银,被人抓住送进了衙门。县太爷问他:‘你怎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别人钱财?’那个人回答道:‘我只看到了钱,没有看到人呀!’”禅师紧接说道:“有禅心的人,眼睛里看到的只有尘埃!” 弟子又问:“怎样才能成佛?”
禅师厉声喝道:“你外出云游,在庙宇与从林之间奔走,可曾找到你们的安身之处?如果只会攀山涉水来来去去,那只是白白踏破草鞋,等着阎王爷向你收草鞋钱吧!”
3
弟子又问:“怎样才能成佛?”
光祚禅师抚掌大笑:“好!意志坚定的人,将踏破的草鞋扔掉,光着脚向前走,没有了任何束缚,也就没有了任何烦恼,不用为了草鞋破了磨脚担心,不用为了草鞋钱担心,意志不坚定的人,心里挂念太多,心都装满了,千门万户都不得封锁了,还安什么身、立什么命!” 弟子望了望自己的草鞋,灵光一闪,顿悟了。 两个争强好斗者
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土兴冲冲地抱着一束鲜花及供果,赶到大佛寺想参加寺院的早课,谁知才一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正好与朱友峰撞个满怀,将捧着的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到满地的水果忍不住叫道:“你看!你这么粗莽,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怎么给我一个交待?”
这个叫李南山的人,非常不满地说道:“撞翻已经撞翻,顶我说一声对不起就够了,你干嘛那么凶?”
朱友峰非常生气道:“你这是什么态度?自己错了还要怪人!”接着,彼此咒骂,互相指责的声音就此起彼落。
广圄禅师正好从此经过,就将两人带到一旁,问明原委,开示道:“莽撞的行走是不应该的,但是不肯接受加紧人的道歉也是不对的,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为。能坦诚地承认自己过失及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举止。”
广圄禅师说后接着又说道:“我们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协调的生活层面太多了,如:在社会上如何与亲族、朋友取得协调;在教养上,如何与师长们取得沟通;在经济上,如何量入为出;在家庭上,如何培养夫妻、亲子的感情;在健康上,如何使身体健全;在精神上,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如此才不会辜负我们可贵的生命。想想看,为了一点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一片虔诚的心境,值得吗?”
李南山先说道:“禅师!我错了,实在太冒失了!”说着便转身向朱友峰道:“请接受我至诚的道歉!我实在太愚痴了!”朱友峰也由衷地说道:“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为点小事就发脾气,实在太幼稚了!”
广圄禅师的一话,终于感动了这两位争强好斗之人。
点评,不要让一些小事情影响我们一天的好心情。学一学佛家弟子吧,当我们失去一些物质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权且当作是向社会捐款了,是做了一次布施的行为。 四个老婆
有一天,释迦牟尼给他的几个弟子讲了个故事:有个商人娶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既伶俐又可爱,陪在他身边,像影子一样跟随他;第二个老婆是他从外地抢来的,她格外美丽,让人羡慕;第三个老婆,整天打理他的日常琐事,让他不用为生活操心;第四个老婆是最忙的,但是他不知道她整天都在忙什么,他几乎忘记子她的存在。
商人要出远门了,旅途十分辛苦,所以他要选一个老婆陪伴自己。
第一个老婆说:“我才不陪你呢,你自己去吧!”第二个老婆说:“是你把我抢来的,我又不是情愿嫁给你的,我也不去!”第三个老婆说:“我不能忍受路途的风餐露宿之苦,所以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个老婆说:“无论你到了哪里我都会跟着你,因为你是我的主人。”商人感叹:“到了关键时刻还是我的第四个老婆好!”于是他就带着第四老婆开始了他的长途跋涉。
释迦牟尼说:“你们明白了吗?这四个老婆就是你们自己!”
第一个老婆指的是肉体,人死后肉体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金钱,许多人为了金钱辛劳了一辈子,死后却不能将它带走,无非是水中捞月;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生前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开的;第四个老婆是指个人的天性,你可以不在乎它,但是它会永远在乎你,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它永远不会背叛你,它永远跟随你。 有与无
4
道树禅师在道土的“道观”旁边建了一所寺院,道土难以容忍这个佛寺,总想着要除去这个眼中钉,于是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扰乱寺里的僧众,其实那只不过是幻象而已。他呼风唤雨雨,让电闪雷鸣;让夜晚不再来;让白天的时候天上挂着繁星。种种奇怪的现象把不少年轻的和尚都被吓走了。可是,道树禅师却不为所动,一直坚持在那里住了10多年。最后,道土黔驴技穷了,他所有的法术都已经用过了,可是道树禅师还是不所动。道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好沮丧地去别处寻找身之地了。
有人问道树禅师:“道土的法术那么高强,你是怎么战胜他的呢?难道你有比他更强的法术吗?”
道树禅师说:“他们的法术是很强,我没有什么能胜他的,我也没有什么能胜他的法术,只有‘无’字能让我战胜他们。”
那个人又问:“人都说佛法无边,‘无’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道树禅师说:“他们的法术尽管厉害,厉害就证明他们有,有就必定有尽头,有尽头就有量,有量就有边;我没有任何法术,无就是无限,无限则无尽,无尽则无量,无量则无边;我以不变应万变,‘无变’当然会胜过‘有变’了。”
‘无’的威力是没有边际的。无,就是没有,没有则是无法战胜,无法战胜则立于常胜之境地。世上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无”!点评,我们要对禅师所说的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个无指的是虚空,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 没时间老
大智是佛光禅师的门下弟子,他在外参学了20年,有一天他终于回来了,刚一到寺院,马上就去见佛光禅师,向他诉说这20年来的心得,以便能得到佛光禅师的指点。佛光禅师非常耐心地听他倾诉,眼神中充满了了爱怜之情。
之后,大智问佛光禅师:“禅师,这20年来,您一直在忙些什么呢?”
佛光禅师道:“我每天讲学、说法、写经,我感觉每一天都很美好,每一天都很充实,很快乐。”
大智说:“禅师,您这样太劳累了,要多注意休息呀,要多照顾您的身体,要不然您会老的。”
佛光禅师说道:“我没有时间觉得老呀!白天,我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开示,讲说佛法,回到禅堂还要批阅学僧书信,除此之外还要定经。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我哪里有时间觉得老呢?世人有的还年轻,但心力衰退,他就觉得老了;有的年寿已高,但心力旺盛,仍感到精神饱满,老当益壮。”
清晨,佛光禅师禅房中传来一阵阵诵经的木鱼声,大智被禅师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感染了,耳边又传来禅师的话,“没有时间老”!这种面对生活的态度实在是令人敬佩! 人在世,短短几十年,只要生活充实了,哪里有时间想到“老”这样的事呢? 拥有平常心
有个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答:“有。” “是什么呢?”
慧海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答:“当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不一样呢?”
慧海答:“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相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
5
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由此可见,心无杂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这需要修行,需得磨炼,一旦我们达到了这种境界,就能在任何场合下,放松自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完满的“自我”。
而我们只有心无杂念,将功名利禄看穿,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才能获得禅宗所说的“平常心”点评,生命是一个过程,让我们拥有玩味的心情对待身边所有的事情吧。
变化的河流
有一次,佛陀和他的侍者走在路上,那天的太阳格外强烈,到了中午的时候,佛陀饥渴难耐,便对侍者说:“刚才我们不是经过数条小河吗?你去弄些水回来。”
侍者于是拿着盛水的容器去了,路并不很远,他很快就找到了,但是他刚到那里,就有一对商人骑着马从那条小溪经过,溪水被他们弄得浑浊不堪,哪里还能喝!于是他就转身回去了,告诉佛陀说:“溪水被商人弄脏了,不能喝了,还是生另找条小溪吧!我知道前面就有一条小溪,而且溪水非常清澈,离这时里也不远,大概就两个时辰的路程。”
佛陀说:“我们离这条小溪近,而且我现在口渴难耐,为什么还要再走两个时辰的路,去找前面的那个小溪呢?你还是再去一趟刚才的那个小溪看看吧。” 待者满脸不悦地拿着容器又去了,心里想:“刚才不是看了嘛!水那么脏,怎么能喝呢?现在又让我去,不是浪费时间白跑一趟吗?”
他决定不去了,于是就转身回来对佛陀说:“我都告诉你了,溪水已经被弄脏了,你为什么还是要我白跑一趟呢?”
佛陀什么也没有向他解释,说道:“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你现在要做的只是顺从,你肯定不会白跑的!”
侍者只好又去了,当他再次来到那条小溪旁边的时候,看到溪水是那么的清澈、纯净,泥沙早已不见了。
点评,这个表象的世界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要学会耐心等待,你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学会等待
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做什么事都急躁不安。有一次他与情人约会,去的太早,姑娘还没来,他站在大树下面长吁短叹:“为什么连约会都要等待呢?做什么事都让人开心!”正在这个时候,一个神仙出现在他的面前,给了他一个钟表,,说:“当你想要时间变快的时候只要拨动钟表,就可以事如所愿。”
小伙子高兴极了,他把钟表向前拨动了一小格,情人马上出现在了眼前。他想:“如果现在就能结婚就更好了。”于是他又转动了钟表,婚礼上,他和情人并肩而坐,悠扬的音乐和醉人的美酒都出现了。
他又想:“现在如果就是洞房花烛夜多好呀!”于是他又转动了钟表,屋子里就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他心中的愿望层出不穷,于是不停地拨钟表,得到了房子,吵闹的孩子,还有树上丰硕的果实„„时间飞快地过去了,生命很快就要走到尽头了。弥留之际,他开始后悔自己以前做任何事都那么急切,还没有认真享受生活,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如果可以重新来过,他一定可以等待的,但是后悔已经晚了,因为那个神仙告诉他,那个钟表只能向前转不能向后转。他躺在床上后悔莫及,痛哭流涕。
突然,可爱的情人出现在自己眼前,她还是那么年轻美丽,周围鸟语花香,蓝天白云,小鸡悠闲地在草地上吃虫子,好可爱的一天呀!原来刚才的情形只是一场梦。他高兴地跳起来,拉着情人的手说:“亲爱的,等你真是一种幸福!”
点评,所以,等待是一种经历,学会等待才能懂得幸福。朋友,这篇文章是不是给你很大的启发呢?愿智慧给你快乐,愿佛祖保佑你。与你同在。
6
顺其自然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快撒点草籽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着急,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回来了,给了小和尚,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小和尚高兴地说:“草籽撒上了,地上,就能长出绿油油的青草了!”
起风了,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心什么呢?随性!” 草籽撒上了,飞来了许多麻雀,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小和尚看见了,惊惶地说:“不好了,草籽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 师父说:“没关系!小鸟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还会有小草的,随意!” 夜里下了一晚上的雨,雨好大,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担心草籽被冲走了。第二天早上,早早就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籽不见了。于是他马上跑进师父的禅房说:师父昨夜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全都冲走了,怎么办呀。?师父不慌不忙地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它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过了没多久,许多青翠的草苗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对师父说:“师父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师父点点头说:“随喜”!因此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强求,只要付出了就一定能够得到回报! 知非便舍
慧远禅师年轻是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嗜烟的行人,两人走了很长一段山路,然后坐在河边休息,哪位行人给了慧远禅师一袋烟,慧远禅师高兴的接受了行人的馈赠,然后他们就在哪里谈话,由于谈得投机,哪人便送给他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
慧远禅师与哪人分开以后,心想,这个东西令人十分舒服,肯定打扰我禅定,时间长了一定恶习难改,还是趁早戒掉的好,于是就把烟管和烟草全部都扔掉了。
之后他又迷上了书法,每天钻研,居然小有所成,有几个书法家也对他的书法家赞不绝口,他转念一想:“我又偏离了自己的正道,再这样下去,我很有可能就成为书法家了,而成不了禅师,”从此他一心参悟,放弃了一切与禅无关的东西,终于成为了一位禅宗大师。 点评,明白自己的目标固然可贵,但是更可贵的是为了成就目标而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一旦知道了自己所为与目标相悖,便要立刻改正,这是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法。 直接问意思
有一次慧能禅师在别人家里借宿,中午休息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念经,慧能倾身细听,感觉有些不对,于是来到哪个念经人的身旁,说道,你常常诵经文,是否了解其中的意思?哪个人摇摇头说“有一些实在难懂”慧能就把哪个人刚才朗诵的部分为他做了详细的解释:“当我们在虚名浮誉的烟灰里老去,满头白发的时候,我们想要什么?当生命的为烬将熄灭,心跳与呼吸即将停止的时候,什么是我们最后的期盼?当坟墓里的身体腐烂成尸骸,尘归尘,土归土,生命成为毫无知觉的虚空之后,我们在哪里?”
一时间,天清地明,哪个人混沌顿开,似乎隐约看见了生命的曙光。
那个人惊异地问慧能佛经上几个字的解释,慧能大笑说道:“我不认识字,你就直接问我意思吧!”
那个人听了他的话感觉到十分吃惊,说道:“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够了解意思呢?怎么能够理解佛理呢?”
慧能笑着说:“诸佛的玄妙义理,和文字没有关系。文字只是工具,理解靠的是心,是悟性,而不是文字。骑马的时候,不一定必须要有缰绳,那是给那些初学者准备的,一旦入门,就可以摆脱缰绳,在想去地方自由驰骋。”
7
刮金救人
有一回,一个衣衫褴褛的穷人来到荣西禅师面前,向他哭诉:“我们家已经好几天揭不开锅了,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眼看就要饿死了,师父慈悲,救救我们吧,我们一家人将感恩不尽,永远记得师父的恩德„„荣西禅师机面露难色,虽然他想救这家人;可是连年大旱,寺里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让他如何救这家可怜的穷苦人呢?荣西禅师一时束无策。 突然,他看到身旁的佛像,佛像身上是镀金的,于是他就毫不犹豫地攀到了佛像上,用刀将佛像上的金子刮了下来,用布包好,然后交给穷汉,说道:“这些金子,你拿去卖掉,换些食物,救你的家人吧!”
那个穷人看到禅师这样,于心不忍地说道:“我这是罪过呀,逼得禅师为难!”
荣西禅师的弟子也忍不信地说:“佛祖身上的我金子就是佛祖的衣服,师父怎可拿去送人!这不是冒犯佛祖吗?不是对佛祖的大不敬吗?”
荣西禅师义正词严地回答:“你说得对,可是我佛慈悲,他肯定愿意用自己身上的肉来布施众生,这都是我佛的心愿啊,更何况只是他身上的衣服呢?这家人眼看就要饿死了,既使把整个佛身都给了他,也是符合佛的愿望的。如果我这样做要入地狱的话,只要能够拯救众生,那我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点评,盲目的崇拜权威而不能体会权威的思想,是一件可悲的事。信仰,应当体现在用行动来实践教义上,而不必拘泥在表面形式上。 活着的目的
有个人,在他的童年的时候,母亲就因为想不开而自杀身亡。母亲自杀的时候,他正好看见了,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留下了阴影,这阴影一直无法从他的心中抹去。
在他15岁的时候,弟弟也自杀了。亲人接连不断地死亡给了他一种错觉:“死亡才是人的最终去外。”于是他也尝试死亡,但是屡次得救。报恩寺的主持看他可怜,将他收容在寺中,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用处,留在人间只能是痛苦,还不如一死了之。
一天,住持去看望他,见他神情萎靡,便对他说:“我不能救你,你要自救!你可以每日坐禅,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坐禅其实是没有用的。”
那人疑惑地问道:“既然没有用,那为什么还要坐禅呢?” 住持答道:“就是因为没有用,所以才要坐禅呀!”
那人顿悟了:“人活着不是为了用处,而是为了生存。”
死亡本身并没有什么或怕,死了就死了,不必恐惧,不必担心,只是把自已的事交给别人处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人应该为自己的事负责,而不是把自己的事交给别人! 点评,人活着不是为了用处,而是为了生存。死亡容易,生存却难,生存得好一些更难!所以,珍惜眼前,才能够把握人生。 神会拜见六祖
神会禅师前去拜见六祖,六祖问他:“你从哪里来?” 神会答道:“没有哪里来。” 六祖问:“为什么不回去?” 神会答:“没有来,谈什么回去” “你把生命带来了吗?” 神会答:“带来了”
“既有生命,应该知道自己生命中的真相了吧?” 神会答:“只有肉身来来去去,没有灵魂往往返返!”
慧能拾起禅杖,打了他一下。神会毫不躲避,只是高声问:“和尚坐禅时,是见还是不见?”
慧能又杖打了三下,才说:“我打你,是痛还是不痛?” 神会答:“感觉痛,又不痛。” “痛或不痛,有什么意义?”
8
神会答:“只有俗人才会因为痛而有怨恨之心,木头和石头是不会感觉到痛的。” “这就是是了!生命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观念,舍弃一切尘想与贪欲的。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关系?痛与不痛,又能怎样?无法摆脱躯壳的束缚,还谈什么生命的本源?”
慧能又说:“问路的人是因为不知道去路,如果知道,还用问吗?你生命的本源只有自己能够看到,因为你迷失了,所以你才来问我有没有看见你的生命。生命需要自己把握,何必问我见或不见?”
神会默默礼拜合十。原来,生命就是要越一切世俗观念,舍弃一切尘想与贪欲。 死猫的价值
游方和尚问曹山禅师:“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曹山禅师抬眼远眺,只见树的枝桠上悬挂着一团黑色的尸体,于是说道:“死猫的头最珍贵!”
和尚圆睁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呢?为什么世人认为一钱不值的东西,禅师竟认为是人世间最珍贵的?” 曹山笑着说:“樗树根大枝弯,世人因为看它无用,它便得以生存;栎树虽然一表树才,但是做船船沉,做棺腐朽,造器具即折毁,当屋柱生蛀虫,完全没有用处,惟一有用的就是可以用来乘凉。正是因为它们无用所以才珍贵!死猫儿头最贵,因为没有人出价争夺,也没有人出得起性命价钱呵?”
世人贪逐名利,你欺我骗,斤斤计较成败得失,人生本来就不易,何必再假惺惺! 一串珍贵珠宝,勾得多少人争夺?一方官印,引起多少干戈?
把生命都耗费在名利上,到头来只能是一场空;世俗无价值的清明自在是生命的至宝,使我们不会感觉到空虚,不受世俗伤害,看到生命的本源,找到人生的快乐。生命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争、无价、安宁、幸福。财色与名利只不过是人生的泡沫与尘灰,何必抵死相争?
生命的意义
尚书前去拜见景岑禅师,一番问候之后,尚书开口问道:“本性是什么?”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
景岑禅师不禁想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傍晚,他看到一个孕妇背着一只竹箩走过,她衣着破旧,脚上落满土垢,竹箩好像很重,压得她直不起腰。她左手牵着一个小女孩,右臂揽抱着一个更小的孩子,急忙地赶路。
景岑禅师本以为这样沉重的生活一定会让她不堪重负的,可是她的脸上明明定着像明月一样温婉的笑容。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为了生活辛苦奔劳,但是她知道自己的人生寻求的是什么,所以她不但没有觉得劳苦,反而感觉到十分快乐。 想到这里,景岑禅师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本性。看着眼前的尚书,禅师开口叫唤:“尚书!” 尚书双手一揖:“是!”
景岑禅师摇摇头说道:“回答我的只是一个躯壳,而不是一个清明的生命。”
尚书低头想了想,眼中云雾迷茫:“只有躯壳有口舌,才能回答你的话呀!清明的生命哪里来的口舌?”
景岑禅师点点头:“是否回答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自己觉悟。要明白自己的目标,不要弄错了人生的意义。弄错了生活的方式,只能徒然使自己成为生命的奴隶!”
人若是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即使是再多的苦难,也能够承受;不知道自己本性的人,只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 居士与高僧
有一个年轻的居士,前去拜访一们高僧。他们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禅师觉得这个居士十分博学。到了吃饭的时间,小和尚看两人谈得投机,便为两人准备了一大一小两碗面。 高僧看了一下面条,将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说道:“你吃大碗的吧!”
9
按照常理,居士应该将大碗再推回到高僧面前,以示恭敬,可是居士一点都没有推让,张口就吃。高僧见他这样,不由皱起了眉头,心里想:“本以为他慧根不浅,可是居然一点都不懂得礼仪!” 居士吃完后,看见高僧根本就没有动筷子,还看到高僧脸上的愠色,便笑着问高僧:“师父为何不吃?”
高僧一语不发。居士笑着说:“我确实是饿了,只顾自己狼吞虎咽,忘记让师父了。如果我将你推给我的大碗再推到您面前,那不是我的本愿。既然不是我的本愿,我为什么要那样做呢?我要问师父,你推我让的目的是什么?” 高僧答:“吃饭。”
居士严肃地说:“既然目的是吃饭,您吃是吃,我吃也是吃,何必再你推我让!难道您把大碗让给我不是真心的吗?如果不是真心的,那你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高僧听完居士的话顿有所悟,泪花夺眶而出。
过分客气是虚假的表现,繁琐礼仪是多余的形式,坦率真诚才是做人的本色。 可怕的黄金
一个僧人惊惶失措地从树林中跑过来,刚好碰到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边漫步。他们问僧人说:“你这样惊惶失措是为什么?”
僧人说::“太可怕了,我在树林中挖出了一堆黄金!”
两个人心里禁不住说:“这个傻瓜!挖出了黄金,这么好的事居然说太可怕了,真是天大的傻瓜!”于是他们问道:“在哪里挖出来的?你告诉我们吧!” 僧人说:“这么厉害的东西,你们不怕吗?它会吃人的!”
那两个人不以为然地说:“我们不怕,你就告诉我们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它们吧!”僧人说:“就在树林最西边的那棵树下面。”两个朋友立刻找到那个地方,果然发现了那些金子。
一个人对另一个说:“那个僧人真是太愚蠢了,人人都渴望的黄金在他眼里居然成了吃人的东西!”另外一个也随声附和地点头称是。
他们于是讨论怎么把这些黄金拿回去。其中一个说:“白天把它拿回去不太安全,还是晚上拿回去好一些,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去拿一些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然后等到天黑了再把黄金拿回去。”
另外一个人就照他说的去做了。留下的那个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该有多好呀!等他一回来,我就用木棒把他打死,这些黄金就全是我的了。”
回去拿饭的人也在想:“我回去先吃饭,然后给他的饭里下毒药,他死了,黄金就全是我的了。”
他刚一到那里,另一个人从背后狠狠地用木棒将他打死了,然后说道:“亲爱的朋友,是黄金逼迫我这么做的。”
然后他就拿起那个人送来的饭,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没过多久,他感觉肚子里像火烧了一样,他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的时候他说道:“僧人说的话真是太对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都是贪念惹的祸,欲望把最亲密的朋友变成了敌人。 真正的地狱
小和尚埋怨生活太辛苦每天烧水、做饭、打禅,琐碎的事太多,禅师就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死后,去了阎殿。到了那里,看到那里生活非常安逸。这个人心想:“我活着的时候生活太辛苦了,现在我死了,终于可以享受了。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没有别的事情,也不用每天辛苦地工作了,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好了!这简直就是天堂!”
然后,他向负责的人问道:“这里是地狱吗?我实在难以想像地狱居然是这样好!”负责人说:“没错,这里就是地狱!在这里你什么都不用做,好好享受吧!过一段时间你就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地狱。”
10
这个想:“怎么会呢?这里天天山珍海味,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还有舒适的床铺,想睡多久,从没有人管。早知道这样,我早就不活了,活着还不如死掉呢?”
于是他就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快乐得像个神仙。可是时间长了,他就觉得十分寂寞和空虚,于是他去找负责的人。说道:“我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和猪有什么区别?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了,你还是给我找一份工作吧!辛苦点我也愿意。”
负责人答道:“这里从来就没有工作,想要什么只要一想,马上就能得到,只有工作不能得到!”那个人没有办法,只好回去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又去找那个负责人,说道:“我不想在这里住了,这种生活实在是难以忍受,你还不如让我下地狱!”
负责的说:“已经告诉过你了,这里本来就是地狱,你还以为这里是天堂呢?实在是太笨了!这才是真正的地狱。”
点评,朋友,看完这一篇章,你笑了吗,祝愿你天天笑口常开。 贪婪的人
有一个人倒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但这个人很吝啬,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毛病,但就是改不了。
他向佛祖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吝啬。”
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钱。”
那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个晚上没有合眼,地上到外都是金币。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已经足够他花的了。每次当他决心扔掉那个钱袋的时候,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屋子里装满了金币。
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还是让钱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到了最后,他虚弱得没有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了,但是他还是不肯把袋子扔了,终于死在了钱袋的旁边,屋子里装的都是金币。 除却心头火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诚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臬:“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法,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将军为什么那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开玩笑地也用偈语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放下!放下!不是口说放下就能放下,“说时似悟,对境生迷”,飞扬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江山易改,习性难除”奉劝希望学道入僧者,莫因一时之冲动,遗笑他人。 亲身躬行
暴雨刚过,道路上一片泥泞。一个老太婆到寺庙进香,一不小心跌进了泥坑,浑身占满了黄泥,香火钱也掉进了泥里,她不起身,只是在泥里捞个不停。一向慈悲的富人刚好坐轿从此经过,看见了这个情景,想去扶她,又怕弄脏了自己身上的衣服,于是便让下人去把老太太从泥潭里扶出来,还送了一些香火钱给她。老太太十分感激,连忙道谢。
11
一个僧人看到老太太满身污泥,连忙避开,说道:“佛门圣地,,岂能玷污?还是把这一身污泥弄干净了再来吧!” 瑞新禅师看到了这一幕,径直走到老太太身边,扶她走进大殿,笑着对那个僧人说:“旷大劫来无处所,若论生灭尽成非。肉身本是无常的飞灰,从无始来,向无始去,生灭都是空幻一常”僧人听他这样说便问道:“周遍十方心,不在一切处。难道连成佛的心不存在吗?” 瑞新禅师指指远处的富人,嘴角浮起一抹苦笑:“不能舍、不能破、还在泥里转!” 那个僧人听了禅师的话,顿时感到无比惭愧,垂下了目光。
瑞新禅师回去便训示弟子们:“金钱珠宝是驴屎马粪,亲身躬行才是真佛法。身躬都不能舍弃,还谈什么出家。?”
心存取舍,则有邪见与妄行;凡成就大事之人,无不是亲身躬行。 人的三个缺点
弟子问禅师:“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而这些缺点又是他自己发现不了的?” 禅师说:“愚昧、残忍、怯懦。”
第一愚昧:有一个老太太80岁得了一个孙子,她自然欢喜得不得了。儿媳妇请老太太不要抱他,一切都由她来照顾,可是老太太不答应,硬要喂饭给孩子吃。结果不久以后,孩子高烧不退,患肺病死掉了。经大夫检查,原来是老太太将肺病传给自己的孙子的。老太太只好说了实话。当老太太知道事情的真相时,她悲痛欲绝,在内心的愧疚与痛苦中上吊死了,儿媳妇也变成疯子。这就是愚昧的结果!第二是残忍:看到别人家失火了,有的人却围着看热闹,还有的人居然会感觉扫兴、失望,抱怨火灭得太快,高潮还没有出现就被扑灭了。这就是残忍的表现!
第三是怯懦:豹子十分凶猛,可是却不敢在平地上睡沉,每到睡觉的时候都要爬到树上去,只有在树上睡觉时它才会感到安全。有人怕丢了面子,有人怕受伤害,有人害怕失去拥有的。这些人实在是可怜,他们整天提心吊胆地生活,没有一天轻松的时候。这就是怯懦的表现!
欧阳修与禅
契嵩禅师7岁就出家了,到了19岁的时候,终于悟道了。他深得仁宗赞叹,宠赐封号为“明教大师”当时欧阳修以儒家的立场,毁谤佛法,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明教禅师于是著书立说,加以反驳。当欧阳修看到明教禅师的书时,立刻被他的观点折服,说道:“不意僧中有此龙象。”于是便去拜见明教禅师,见到悟,从此以后他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观念,说道:“以前我不知道佛法的奥秘,毁谤佛法,现在我完全醒悟了!”于是信仰佛教,自称“六一居士”。 又有一次,欧阳修到嵩山去,看到一位老和尚独自聚精会神地在阅读经典,于是便问道:“禅师在此多长时间了?”
老僧回答说:“很长时间了:”
欧阳修又问:“我听说有一些高僧,临终时能够预知末来,这是为什么呢?” 禅师答道:“这是定慧的力量。”
“定慧的人,临终的时候怎么会散乱?散乱的人,临终的时候怎么会定慧?”
欧阳修听了这些话以后,恍然大悟。后来他做了宰相,但却笃信佛教,因为佛教使他了解到生命的真实含意,使他不再迷惑。
一个人的想法往往是随着时间而变的,或许在某一个契机,一切都改变了。 快乐之道
某日,无德禅师遇见三位信徒,他们向禅师询问道:“信佛真的能解除痛苦吗?如果是真的那为什么我们信佛多年却还是不快乐呢?” 无德禅师说:“你们为什么要活着?”
过了片刻,甲说:“我活着是为了不死,死亡太可怕了,我不想死,所以我要活着。” 乙说:“我活着是为了现在努力劳动,老的时候能享受丰裕的生活。”
12
丙说:“我活着只是为了能养活一家老小,没有我他们就无法生活,我是一家的顶梁,缺了我,这个家就要崩溃。”
禅师说:“你们整天想着死亡、年老、辛劳,怎么能够快乐呢?你们应该想到理想、信念和责任,想着这些你们就会快乐!”
信徒们对禅师的话半半信半疑,说:“这些说着容易,实际上它能当饭吃吗?没有饭吃怎么能快乐呢?”
禅师说:“那你们说拥有什么才能够快乐呢?”
甲说:“拥有名名誉就拥有了一切,所以拥有名誉就能够快乐。” 乙说:“爱情是最甜蜜的,拥有了常爱情,就能够快乐。” 丙说:“金钱是最有用的,拥有了金钱,就能够快乐。”
禅师说:“为什么世上有那么多的人拥有了名誉、金钱和爱情,还是很烦恼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因为,理想、信念和责任体现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和态度,生活本身能有所变化。 小和尚扫树叶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
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
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就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
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干,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是落叶满地。
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是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惟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追求幸福的妙方
有一个人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陀对他说:“放下!”
那个人就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了。 佛陀又说:“放下!”
那个人又把右手拿的寻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那个人说:“能放下的我已经都放下了,我现在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你到底让我放下什么呢?”
佛陀说:“我让你放下的,你一样也没有放下;我没有让你放下的你全都放下了。花瓶是否放下并不重要,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你的心已经被这些东西充满了,只有放下这些,你才能从生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才能懂得真正的生活。 那个人终于明白了。
佛陀说:“放下”这两个字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难。有的人追求功名,他放不下功名;有了金钱,就放不下金钱;有了爱情,就放不下爱情;有了嫉妒,就放不下嫉妒。世人能有几个能真正地‘放下’呢?
心理的压力要重于手上的花瓶,“放下”,不失为一条追求幸福的绝妙方法!
13
无相禅师和小偷
有个小偷到一座寺院里偷东西,但是寺院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值得他偷,他万般无奈,正想转身离去的时候,突然听见有人叫道:“朋友,走的时候请顺便关一下门!”原来无相禅师就在床上睡着,他一直没有说话,在那个小偷要走的时候才告诉他把门关上。 小偷听到有人说话,吓了一跳,但是当他听到禅师的声音,叹了口气说:“难怪这么穷,懒惰到这种地步了,连门都要别人关,怎么会有值钱的东西呢?”
无相禅师听到小偷这样说就回应道:“你这样说就太不合情理了,难道让我用自己的辛苦钱买东西给你偷吗?作小偷到了你这种地步实在是无可救药了!”
小偷觉得遇到这种和尚,自己真是倒霉,有什么办法呢!什么也不说,转身走了。无相禅师悟道多年,脑海中的东西是最有价值的,但是小偷却认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他偷的东西。其实他哪里知道,世上只有智慧别人偷不去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无相禅师拥有的是小偷不感兴趣的东西,那些东西对禅师来说是无尽宝藏,对小偷来说,完全是没有用的东西。
世人太过浮华,一生只为聚敛,为财所困,心为物累。有钱又有什么用呢?小偷只光顾有钱的人。
念错字的老叟
一位云游的和尚晚上到了半山腰,见一小屋内有光,暗喜有缘遇到有功夫之人,于是推门入室,见一老叟盘坐于炕上,打过招呼便问:“施主练的什么功?” 老叟回答:“菩萨咒。”
和尚更为高兴,自思自己出家40年,尚末听过有菩萨咒,忙向老叟请教。
老叟说:“我练此咒60余年,尚末传授过一人,就是6个字:俺、嘛、呢、咪、牛。”老叟把“轰”错念成“牛”。和尚一听笑了,告以此咒非菩萨咒,乃6字大明神咒,并指出最后一字念“轰”(hong)而不念“牛”。
和尚走后,老叟按更正的去念,总是绕口念不好。3个月后,和尚又来到半山,心想老叟把“牛”改正念“轰”后,功夫当更高了,不料屋内一点光也没有,进门一看,老叟正念大明神咒,最后“轰”总念不好。和尚满腹疑团,为何老叟念“牛”有光,念“轰”反而无光,回庙后求教于方丈,方丈说:“你出家40年,为何不懂此理,念咒是把心定位,心定后身体的三昧真火出来便有光了。老叟按他的念法念了60年,念的一心不乱,三昧真火出来了。你让他改念,心乱了,三昧真火便出不来了。” 危险的处境
道林禅师喜欢一个人住在树上,与鸟巢为邻。
有一次,白居易去拜访道林禅师,只见道林禅师在鹊巢边坐禅,他于是站在树下仰着头对道林禅师说:“你这样住在树上实在是太危险了,赶快下来吧!”
禅师说:“我的处境一点也都不危险,只要我小心,就一定不会掉下去的;相反,你的处境才是最危险的!即使你尽量避免,有的时候你却是避免不过的,真正要小心的人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白居易说:“我是当朝重要的官员,我的生活十分太平,没什么危险。” 道林禅师说:“薪火相交,难道还不够危险吗?官场如战场,众人从无一心,你来我往,危险就在眼前!”
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问道:“佛法是如何解释的呢?” 禅师回答道:“不要做一件坏事,不要不做一件好事!”
白居易听了感到很失望,他说:“我以为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呢,这样的道理连3岁的小孩子也知道,何必说出来呢?这不是侮辱我吗?”
禅师说:“3岁孩儿都明白的道理,80岁老翁却不明白。世人皆为功名利禄,即使身处险境也执迷不悟。就连3岁小孩也明白的道理,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地做到呢?如果每一个人
14
都只做好事而不做坏事,那么邪恶将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人间一定是快乐祥和的,难道还会像现在这样处处险境吗?”
是啊,道理很简单,关键是做起来难。人心的欲望有时候连自己都控制不了。 莲花台
无果禅师为了专心参禅,在深山里一住就是20余年,这些年来一对母女一直细心照料他。然而20年来,他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他认为自己无法在那里修行得道,所以打算出去寻师访道,解除心中的疑虑。
临行前,母女对他说:“禅师,你再多留几日吧,路上风寒,容我们为你做一件衣服,再上路不迟。”禅师盛情难却,只好点头答应。
母女二人回家后,马上着手剪裁衣服。衣服做好了,再包了四锭马蹄银,送给无果禅师做路费。禅师心怀感激,接受了母女二人的馈赠,于是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一早就走。到了晚上,他坐禅养息,半夜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童子,后面有许多人吹拉弹秦,扛一朵很大的莲花,来到禅师面前说:“禅师,请上莲台!这就是你要去的地方。”
禅师心想:“我的修行还没有到这种程度,这种境况来得太早了,恐怕是魔境。”无果禅师于是就不再理会他,童子一再说:“机会就只有这一次,错过了就再也不会有了。”万般无奈,无果禅师就把自己的佛尘插在莲花台上。童子和诸乐人便高兴地离去。 第二天早上,禅师正要动身时,母女二人手中拿了一把佛尘,问道:“这可是禅师之物?昨晚怎会从家中母马的肚子里生了出来?”
无果禅师听后异常吃惊,说道:“若不是我定力深厚,今天已经是你们家的马儿了。”于是将马蹄银还予母女二人,作别而去!
不要被突然而至的好运迷惑,突然而至的东西往往是不真实的。 还生气吗
有一位妇人脾气十分古怪,经常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生气。她也很清楚自己的脾气不好,但她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朋友对她说:“附近有一位得道高僧,你为什么不去向他诉说心事,请他为你指点迷津呢?”于是她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找那位高僧。
她找到了高僧,向他诉说心事,言语态度十分恳切,渴望从高僧那里得到启示。高僧一言不发地听她阐述,等她说完了,就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然后锁上房门,无声而去。 妇人本想从禅师那里听到一些开导的话,没想到禅师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把她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她气得跳脚大骂,但是无论她怎么骂,禅师就是不理会她。妇人实在忍受不了,便开始哀求,但禅师还是无动于衷,任由她在那里说个不停。 过了很久,房间里终于没有声音了,禅师在门外问:“还生气吗?” 妇夫说:“我只生自己的气,我怎么会听信别人的话,到你这里来!”
禅师听完,说道:“你连自己都不肯原谅,怎么会原谅别人呢?”于是转身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还生气吗?” 妇人说:“不生气了。” “为什么不生气了呢?”
“我生气有什么用呢?只能被你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
禅师说:“你这样其实更可怕,因为你把你的气都压在了一起,一旦爆发会比以前更加强烈。”说完又转身离去了。
等到第三次禅师问她的时候,妇女说:“我不生气了,因为你不值得我为你生气。” “你生气的根还在,你还没有从气的漩涡中摆脱出来!”禅师说道。 又过了很长时间,妇人主动问道:“禅师,你能告诉我气是什么吗?”
高僧还是不说话,只是看似无意地将手中的茶水倒在地上,妇女终于顿悟:原来,自己不气,哪里来的气?心地透明了,了无一物,何气之有?
气由心生,心有欲则气生。世人正是因为有太多的欲望,所以才会生活得不快乐!
15
补针
有一个禅师出远门,走了很久的路,感觉又冷又饿,路过一家人的房子,闻到里面传来阵阵香气,于是他就走进去说:“我能把破了的针鼻补起来,只是我现在饿得没有一点力气,你们只要给我一些吃的,我就能把你们家破了的针补起来。”
那家人听了,没有一个人相信禅师的话,就说:“我们今天倒要看看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本事!”
他们一家人忙忙碌碌,做了一桌子的好菜。禅师早就饥肠辘辘了,毫不客气地饱餐了一顿,吃饱喝足以后就一本正经地说:“好了,现在我有力气了,你们快把缺了的那边针鼻子拿来,我要动手补了。”
那家人你看我,我看你,没想到禅师说出这样的话,愣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说道:“谁家的针破了,还能找得到针鼻子?你这不是在作弄人吗?”
禅师说:“我的确是会补针,并没有作弄你们!没有针鼻子,让我怎么补呢?如果你们找不出针鼻子,那我也没有办法,你们就看不到我补针技术了!送你们几句话吧!也不枉白吃这一顿饭。正可谓:‘名是缰,利是锁,尘世的诱惑如绳索一般牵绊着众人。一切烦恼、忧愁、痛苦皆由此来。基想摆脱,首先要舍弃名利。” 买土地的农民
有个人问禅师:“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 禅师说:“欲望!” 那个人满脸疑惑。
禅师说:“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农民想要买一块地,他听说有个地方的人想卖地,便决定到那里打探一下。到了那个地方,他问人询问:“这里的地怎么卖呢?”
当地人说:“只要交1000块钱,然后就给你一天时间,从太阳升起的时间算起,直到太阳落下地平线,你能用步子圈多大的地,那些地就是你的了,但是如果不能回到起点,你将不能得到一寸土地。”
这个人心想:“那我这一天辛苦一下,多走一些路,岂不是可以圈很大的一块地,这样的生意实在是太划算了!”于是他就和当地人签订了和约。
太阳刚一露出地平线他就迈着大步向前疾走,到了中年的时候,他回头已看不见也发的地方了才拐弯。他的步子一分钟也没有停下,一直向前走着,心里想:“忍受这一天,以后就可以享受这一天的辛苦带来的欢悦了。”
他又向前走了很远的路,眼看着太阳快要下山了,他心里非常着急,因为如果他赶不回去就一寸地也不能得到了,于是他走斜路向起点赶去。可是太阳也马上就要落到地平线下面了。于是他加紧了脚步,只差两步就要到达起点了,但是他的力气已经耗尽,倒在了那里,倒下的时候两只手刚好触到了起点的那条线。那片地归他也,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他的生命已经失去了,还有什么意义呢?
禅师讲完,闭目不语,弟子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答案。
人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永远无法逾越,因为人的贪欲无止境,永远无法满足,这正是人性最大的缺憾。 寻找宝藏的人
一个人去沙漠中寻找宝藏,可是宝藏没找到,所带的食物和水都已经没有了。没有食物,也没有水,身上更没有一丝力气,他只能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死亡的降临。
在死的前一刻,他向神做了最后的祈祷:“神啊,请帮助我这个可怜的人吧!” 神真的出现了,问道:“你想要什么呢?”
他急忙回答说:“我想要食物和水,哪怕是很少的一份也行。”
神于是满足了他要求。他吃饱喝足以后,又继续向沙漠深处走去,很幸运,他找到了宝藏,那些宝藏在那里散发着夺目的光彩。他贪婪地将宝藏装满了身上所有的口袋。
16
但是他已经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来支持他走完剩下的路。他带着宝藏向回走,由于体力不断下降,他不得不扔掉一些宝藏,他一边走一边扔,到最后把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扔掉了。最后,他躺在地上,临死之前,神又出现了,问道:“现在你要什么?” 他回答道:“食物和水,更多的食物和水!”
人到死也离不开欲望。命运总是在满足一个人的欲望的同时,塞给他一个更难填的新的欲望。
哪一个更重要
一天,释尊禅师在寂静的森林中坐禅。太阳斑驳的影子撒在地上,即使闭着眼睛也能感觉到它的晃动。微风轻轻地拂过树梢,发出悦耳的声音。
突然,远方传来隐约的嘈杂声,声音越来越近,寂静的树林中听得十分清楚,原来是一对男女在林中争吵。
过了一会儿,一名女子慌忙地从树林中跑了过来,她跑得太专注了,从释尊禅师面前过去,居然一点也没有发现禅师。之后又出来一名男子,他走到了释尊禅师面前,非常生气地问道:“你有没有看见一个女子经过这里?”
禅师问道:“有什么事吗?为什么你这么生气呢?”
阳光透过树叶,在男子脸上形成明暗不定的阴影。他风光凶狠地说:“这个女人偷了我的钱,我是不会放过她的!”
释尊禅师问道:“找逃走的女人与找自己,哪一个更重要?” 青年男子没有想到禅师人这样问,站在那里,愣住了。
“找逃走的女人与找自己,哪一个更重要?”释尊禅师再问。
青年男子眼睛里流露出惊喜的神色,他在一瞬间感悟了!青年低下了头来,脸上的怒气早已消了,重新洋溢着平静的神色。
一旦陷进“追逐物欲”中迷失了自己,想要抽身出来就不容易了。 乞丐的勇气
有个富商碰见了一个乞丐,那个乞丐说:“你我是以前的旧相识,能给我一些钱吗?”那个富商仔细看了看那个人说:“我认出你了,你家里不是挺殷实富裕的吗?怎么沦落到这种地步?”
那个乞丐说:“唉!去年一场大火将我的全部财产都夺去了。” 富商问道:“你为什么要当乞丐?” 乞丐说:“为了要钱来买酒呀!” “那你为什么要喝酒?”
“喝了酒,才有勇气乞讨呀!”
富商脑中轰然一声,似乎看见了愚痴人间的愚痴众生。
他感叹道:“世人谁不是这样愚痴一生呢?为了酒、色、财、气耗尽了一生,最终还是尘归尘,土归土,这又何必呢?”
然后他去拜访智封禅师,请示道:“我的未来会怎样呢?”
智封禅师笑着说:“太阳从西边升起,照在树上没有一点儿影子!” “太阳照在树上怎么会没有影子呢?西边,你确定是西边吗?” 人的未来如同太阳西升,是没影子的事,为什么要为眼前的事烦恼?烦恼、挂虑、忧伤、痛苦,如果整日计较这些,生活就太辛苦了!只有怀抱善良、慈悲、包容、仁爱、无争执、无仇恨,人间才是快无法的天堂。
一个心灵苦旱的人,与其渴求远大的虚幻云影,不如珍惜身边的点滴甘露。 自我解脱
禅宗二祖慧可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诚心,挥刀断臂,拜达摩为师。 有一次,他对达摩祖师说道:“请老师为我安心。” 达摩当即说:“把心拿来。”
17
慧可不得不说:“弟子无法找到。”
达摩开导他说:“如能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经帮你安好心啦,你看到了吗?”
慧右恍然大悟。
几十年以后,僧璨前去拜谒二祖慧可,他对二祖说:“请求师父为弟子忏悔罪过。” 二祖可想起了当初达摩启发自己的情景,微笑着对僧璨说:“把罪过拿来。” 僧璨说道:“我找不到罪过。”
慧可便点化他说:“现在我已经为你属忏悔了!你看到了吗?” 僧璨恍然大悟。
又过了许多年,一个小和尚向三祖僧璨求教:“如何能解除束缚?” 僧璨当即反问:“谁在束缚你呢?”
小和尚脱口而出:“没有谁来束缚我呀!”
僧璨微微一笑,说道:“那你何必再求解脱呢?” 小和尚豁然领悟。他就是后来中国禅师宗第四祖道信。
醉心于功利,便被“名缰利锁”缚住;斤斤于褒贬毁誉,必会患得患失。野心勃勃、贪欲无厌、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哪一个不是伴随烦恼焦虑、忧愁惊恐、嫉妒猜疑?重要的是自我解脱,而不是求人解脱。 欲望无止境
南阳慧忠禅师被唐肃宗封为“国师”。有一天,肃宗问他:“朕如何可以得到佛法?” 慧忠答道:“佛在自己心中,他人无法给予!陛下看见殿外空中的一片云了吗?能否让侍卫把它摘下来放在大殿里?” “当然不能!”
慧忠又说:“世人痴心向佛,有的人为了让佛祖保佑,取得功名;有的人为了求财富、求福寿;有的人是为了摆脱心灵的责问,真正为了佛而求佛的人能有几个?” “怎样才能有佛的化身?”
“欲望让陛下有这样的想法!不要把生命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上,几十年的醉生梦死,到头来不过是腐尸与白骸而已,何苦呢?” “哦!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
慧忠答:“您踩着佛的头顶走过去吧!” “这是什么意思?”
“不烦恼的人,看自己很清楚,即使修成了佛身,也绝对不会自认是清净佛身。只有烦恼的人才整日想摆脱烦恼。修行的过程是心地清明的过程,无法让别人替代。放弃自身的欲望,放弃一切想得到的东西,其实你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可是得到整个世界又能怎么样?依然不能成佛!” 慧忠问:“你为什么要成佛呢?”
“因为我想像佛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力量。”
“现在你贵为皇帝,难道还不够吗?人的欲望总是难以得到满足,怎么能成佛呢?” 是啊,欲望永远没有止境!即使是皇帝也有种种欲望,世人求佛究竟是为了什么? 除去闲名
洞山禅师感觉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了。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连朝迁也派人急忙赶来。
洞山禅师走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净莲般的微笑。他看着满院的僧众,大声说:“我在世间沾了一点闲名,如今躯壳即将散坏,闲名也该去除。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替我除去闲名?” 忽然,一个前几日才上山的小和尚走到禅师面前,恭敬地顶礼之后,高声说道:“请问和尚法号是什么?”
18
话刚一出口,所有的人都投来埋怨的目光。有的人低声斥责小沙弥目无尊长,对禅师不敬,有的人埋怨小沙弥无知,院子里闹哄哄的。 洞山禅师听了小和尚的问话,大声笑说:“好啊!现在我没有闲名,还是小和尚聪明呀!”于是坐下来闭目合十就此离去。
小和尚眼中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止不住流下来,他看着师父的身体,庆幸在师父圆寂之前,自己还能替师父除去闲名。
过了一会儿,小和尚立刻就被周围的人围起来,他们责问道:“真是岂有此理!连洞山禅师的法号都不知道,你到这里来干什么?”
小和尚看着周围的人,无可奈何地说:“他是我的师父,他的法号我岂能不知?” “那你为什么要那样问呢?”
小和尚答道:“我那样做就是为了除去师父的闲名!”
有多少人为了名利终其一生,世上能做到舍弃名利的人又有几个呢! 面对诱惑
一次,洞山禅师问云居禅师:“你爱色吗?”
云居正在用竹箩豌豆,听到洞山这样问,吓了一跳,筐里的豆子也洒了也来,滚到了洞山的脚下。洞山笑着弯下腰把豌豆一粒一粒地拣了起来。
云居禅师耳边依然回想着洞山禅师刚才说的话,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没有办法回答。
“色”包含的范围太大了!女色、颜色、脸色„„你穿衣服挑颜色吗?你吃佳肴喝美酒看重菜色、酒色吗?你选宅第房舍注意墙色吗?你会按照别人的脸色行事吗?你贪恋黄金白银的财利吗?你恋慕妖艳丽的女色吗?
云居禅师放下竹箩,心中还在翻腾。他想了很久回答道:“不爱!”
洞山一直在旁边看着云居受惊、闪躲、逃避,他惋惜地说:“你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好了吗?等你真正面对考验的时候,是否能够从容面对呢?”
云居大声说:“当然能!”然后他向洞山禅师脸上看去,希望能得到他的回答,可是洞山只是笑,没有任何的回答。
云居禅师感到很奇怪,反问道:“那我问你一个问题行吗?” 洞山说:“你问吧!”
云居问:“你爱女色吗?当你面以对诱惑的时候,你能从容应付吗?”
洞山哈哈大笑地说:“我早就想到你要这样问了!我看她们只不过是美丽的外表掩饰下的臭皮囊而已。你问我爱不爱,爱与不爱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心中有自己坚定的想法就行了,何必要在乎别人的怎么想!”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眼中有色,心中无色,才能坦然面对世间的各种诱惑。 一村菊香
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颗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园,香味一直传到了山下的村子里。
凡是来寺院的人都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花儿呀!”
一天,有人开口,向禅师要几棵花种在自家院子里,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拣开得最鲜、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根须送到了别人家里。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在禅师眼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知心、一个比一个亲近,都要给。不多日,院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
没有了菊花,院子里就如同没有了阳光一样寂寞。
秋天最后的一个黄昏,弟子看到满院的凄凉,说道:“真可惜!这里本应该是满院香味的。”
禅师笑着对弟子说:“你想想,这样岂不是更好,三年后一村子菊香!”
19
“一村菊香!”弟子不由心头一热,看着禅师,只见他脸上的笑容比开得最好的菊花还要灿烂。
禅师说:“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与别人一起共享,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幸福,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了,心里也是幸福的!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幸福。”
不要总想着自己,应该把自己美好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一起分享。当你看一到别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时,你会体会到,其实与别人分离幸福比自己占有幸福更幸福! 禅师的哑语
弟子前去拜见禅师,问道:“师父,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候年来总是没有长进?” 禅师笑着说:“先喝杯水吧!”于是就拿起桌子上的茶壶,然后往杯子里倒水。水很快满了,但禅师却仍不罢手,依旧往杯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经注满了。”禅师意味深长地对弟子说:“再倒一些吧,说一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着说:“杯子已经满了,你再怎么倒也不能增加杯里的水。” 禅师说:“这个道理你也懂呀,可是你为什么还来问我呢?” 弟子终于醒悟,自言自语地说道:“是啊!人生也是这样的道理,心里装的东西太多了,自然装不进去其他的了!”
禅师看他很快就明白了,便笑着说:“是啊!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很多人只想着往心里装更多的东西,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他样越是这想,就越不能得到,因为他们已经满了,怎么能装进去东西呢?于是他们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认为自己老了。其实人的老化关键不在于肉体上的老化,首先应该是精神上的老化。当一个无法接受新事物的时候,老化的过程就开始了。一个人之所以无法接受新事物,并不是因为他不需要,而是他心的那只杯子,已经被杂念装满了。”
你心上的那个杯子装了多少杂念?要想把新的东西装进去,只有把原来的旧东西倒掉。 正受烧书
无难禅师原是一个江湖浪子,后来受了愚堂禅师的感化才入了禅门,终有所成。
无难只有一们继承人,名叫正受。正受完成学业之后,无难将他叫到跟前说:“我有一本书,这本书代代相传,到你这里已经是第七代了。我看你慧根不浅,决定把这本书交给你,你要小心珍藏。”
“既然这本书如此重要,您最好还是自己保存吧!”正受果断地拒绝了。
无难很生气,说道:“我决定把这本书给你,是因为希望你把佛的意志传下去,我只有你这一个弟子,你为什么不接受呢?”
正受解释说:“我接受的是你这里的禅理,而不是你这里的书!”
无以难语重心长地说:“这本书已经传承了七代了,不能到我这里就传不下去了,你还是拿去吧!”然后就把书塞给了正受。
正受没有办法,只好接过书,然后把它扔到了火炉中。
无难看到徒弟这样,顿时怒从心中来,不禁吼道:“你在干什么?” “你在说什么?”正受也吼道。
无难望着徒弟,突然感觉自己老了,但他可以肯定的是“法”仍会传承下去,面前的这个弟子一定会比自己强,会让佛法发扬光大的。火炉里的火依然在舞动,书上的文字随着火升腾到了空中。
做长辈的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晚辈身上,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可能更好! 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在瓜州任职的时候,曾与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成为至交,他们经常在一起谈禅论道,生活得十分快活。有一天,苏东坡认为自己对于禅已经领悟到一定程度了,于是便写了一首诗,来阐述自己对于禅道的理解,然后送给佛印禅师印证。
诗是这样写的: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20
意思是说:“我顶礼伟大的佛陀,蒙受到佛光的普照,我的心已经不再受外在世界的诱惑了,好比佛陀端坐莲花座上一样。
佛印看了他写的诗后,笑着在上面写了“放屁”两个字,然后就叫书童带回去给苏东坡看。书童回去马上就来到苏东坡面前,把佛印禅师的批文给苏东坡看。苏东坡看了批文以后恼怒不已,马上动身去找禅师理论。
他气呼呼地来到金山寺,远远就看见禅师站在江边。 禅师告诉他说:“我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我写的诗,你既然看不上,也不能侮辱人呀!”
禅师说:“我没有侮辱你呀?”
苏东坡理直气壮地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说:“这不是侮辱人是什么?今天我一定要讨个公道,你一定要给我一个说法。”
禅师呵呵大笑说:“还‘八风吹不动’呢!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苏东坡听完惭愧不已,再也不敢炫耀自己了。 炫耀自己的人,只不过是逞口舌之能而已! 佛与魔鬼
有个很出名的画家,总是愁眉苦脸的,因为他想画佛和魔鬼,但是在现实找不到他们的原形,他的脑子里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的样子,所以他根本就没法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去寺院朝拜,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和尚,他身上的那种气质深深地吸引了画家,于是他就去找那个和尚,向他许诺重金,条件是他给画家作一回模特。
画家的作品完成以后,轰动了当地,画家说:“那是我画过的最满意的一幅画,因为给我作模特的那个人让让人看了一寂认为他就是佛,他身上那各清明安详的气质可以感动每一个人,”画家最后给了那位和尚很多钱,实现了他的诺言。
因为这幅画,人们不再称他为画家,而是称他为:“画圣。” 过了一段时间,他准备着手画魔鬼了,但这又成了一个难题,到哪里去找魔鬼的原形呢?他探访过很多地方,找了很外貌凶狠的人,但没有一个满意的,最后他终于在监狱中找到了。画家高兴极了,在现实中找一个魔鬼的人实在是太难了!
当他面对那个犯人的时候,那个犯人在他面前失声痛哭地说道:“为什么你上次画佛的时候找的是我,现在画魔鬼的时候找的还是的!是你把的从佛变成了魔鬼。
画家说:“怎么可能呢?我画佛找的那个是气质非凡,而你看起来就是一逐步共聚合纯粹的魔鬼形象,怎么会是一个人呢?“那个人悲痛地说:“自从我得到你给我的那比钱后,每天只知道寻欢作乐,挥霍生命。到后来没有钱了,而我的欲望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于是我就去抢别人的钱,还杀了人,只要能得到钱,什么坏事我都做了,就成了现在这最低点样子。”
画家听完他的话,感慨万分,他惊叹人性在欲望面前转变地如此之快,人性太脆弱了,诱惑的力量太强大了,这个人的转变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于是他将画笔扔了,从此以后再也不作画了。到现在为止,魔鬼的画没有一幅让人满意的。
有时候,人性是很脆弱的,所以,不要把人性与贪念放在一起。 禅师的最后一课
弟子们坐在禅师周围,等待着师父告诉他们人生和宇宙奥秘。
禅师一直默默无语,闭着眼睛。突然他向弟子问道:“怎么才能除掉旷野草?”弟子们目瞪口呆,没想到禅师会这么简单的问题。一个弟子说:“用铲子把杂草全部铲掉!”禅师听完微微笑地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可以一把火将草烧掉!”禅师依然微笑。
第三个弟子说:“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除掉杂草!”禅师脸上还是那样的微微笑。
21
第四个弟子说:“他们的的方法都不行,那样不能除根的,斩草就要除根,必须把草根挖出来。”
弟子们讲完后,禅师说:“你们讲得都很好,从明天起,你们把这块草地分成几块,按照自己的方法除去地上的杂划,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再到这个地方相聚!”
第二年的这个时候,弟子们早早就来到了这里。原来杂草丛生的地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灿灿的庄稼。弟子们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用尽了各种方法都不能除去杂草,只有在杂草地里种庄稼这种方法取得了成功。他们围首庄稼地坐下,庄稼已经成熟了,可是禅师却已经仙逝了,那是禅师为他们上的最后一堂课,弟子无不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要想心灵不荒芜,惟一的方法就是修养自己的美德。 隐峰悟道
一次,智常和尚带领几个个徒弟到菜园割菜。他在一棵菜周围画了一个圆圈,然后对僧徒们说:“你们无论如何不能动这个!”然后转身离去。
众徒弟把菜园里的菜几乎割光了,惟有那棵菜没有动。智常禅师回来看到那颗“安然无恙”的菜时,非常失望,感叹道:“我的弟子居然没有一个领会我的禅意的!” “这个”是指地上的圈,而不是圈里的菜!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意思。 还有另外一个有事:
隐峰和尚是马祖禅师的徒弟。有一天,隐峰和尚推车从一条路上经过,看见马祖大师躺在路中间睡觉,于是感道:“老师,请您起身,若不然就压到你的腿了!” 马祖大师回答道:“已伸不能上能收。”
隐峰一听,立即接口道:“已进不退。”然后就推车从马祖禅师的腿上碾过去了。马祖大叫一声,腿上鲜血淋淋。他气愤异常,找了一把斧头,来到法堂,如集全体僧众,厉声说:“刚才碾伤老僧脚的,出来!”
众人都被吓坏了,心想:“佛门岂能动斧?”但隐峰和尚却毫无惧色,他大步走到马祖禅师面前,把头放在斧头下面。马祖“嗖”地抡起斧头,扔在地上。 隐峰和马祖的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马祖的意思是“要不畏艰难,学禅到底,决不后退。”假如隐峰停车不前,或绕路而去,一定会遭到马祖的训斥的。后来马祖抡斧头,是对他悟道与否的考验,隐峰也过关了。 真理往往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不要在意别人怎么想,只要你认为正确就放手去做! 何必在意小事
仰山和尚是为山禅师的学生,有一年,师徒两个一年没见了,彼此都十分挂念,等到见面时,为山禅师向仰山问道:“这一年你都做了些什么事?”
仰山说:“我开了片荒地,然后种了一些庄稼和菜,每天挑水浇地,锄草除虫,收成很好。”
为山禅师赞许地说:“你这一年过得很充实呀!” 仰山和尚便问:“老师您这一年都做了什么事?” 为山笑着答道:“我过了白天就过了晚上。”
仰山随意说道:“你这一年也过得很充实呀!”刚说完,就觉得自己这们说有欠妥当,话语中似乎带着讽刺的意味于是涨红了脸,情不自禁地咂了咂舌头,心想:“我这样说,老师一定以为我在取笑他,这样说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他的这一窘态早就被山禅师看破了。就在仰山盘算如何补救的时候,为山禅师责备他说:“只不过是一句话,你为什么要看得那么严重呢?”
仰山仔细一想,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偶然的小疏忽,或无意的小过失,只要不是成心那样做的,如果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那就随它去吧,没有必要老是把它放在心里。” 想到这里,仰山便对老师说:“我们开始上课吧!”老师赞许地点了点头。
22
世上的事本身就很平常,没有必要让一些小事占据你的内心。风吹云过,烟消云散,你会发觉天地原来是如此澄明,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为什么要让自已背着沉重的包袱呢? 山高怎阻野云飞
善静和尚27岁时候,弃官出家,他去乐普山投奔元安禅师,禅师令善静管理寺院的菜园,在劳动的过程中修行。
有一天,寺内一位僧人认为自己已经修业成功,可以下山云游了,于是就到元安禅师那里向他辞行。当然,下山是要等到禅师的批准的。
元安禅师听了僧人请求,笑着对他说:“四面都是山,你往何处去?” 僧人无法想出其中蕴涵禅理,只好转身回去。 那人无意走进了寺院的菜园子。
善静正在锄草,看见僧人愁眉苦脸的样子就惊讶地问:“师兄为何苦恼?” 僧人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善静马上想到“四面的山”就是暗指“重重困难”、“层层障碍”。元安禅师实际上是想考考僧人的信念各决心。可惜,僧人参透不了师父的旨意,于是笑着对僧人说:“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意思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高山都无法阻挡。 僧人于是就来到元安禅师那里,对禅师说:“竹密岂防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 僧人以为师父一定会喜笑颜开地夸奖他,然后准他下山,谁知元安禅师听后,先是一怔,继而眉头一皱,两眼直视僧人道:“这肯定不是你拟的答案!是谁帮助你的?” 僧人见师父已经察觉,于是只好把善静和尚的名字说了出来。
无安禅师对僧人说:“管理菜园的僧人善静和尚,将来一定人有一番作为的!多学着点吧,他都没有提出下山,你还要下山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关键在于自身,只要下定决心,一切困难都不能迎刃而解。 铁眼苦募一文钱
有个叫铁眼的年轻和尚,发誓要用募捐来的钱修建一个佛的金身。这件事虽然功行德无量,但是困难太大了!然而,铁眼和尚一旦立下了宏愿,就绝不退缩。
募款的第一天,他早早就来到了最繁华的地方,向过路人乞讨施舍。不一会儿,过来一个武土,铁眼和尚施礼道:“贫僧誓愿佛金身,请施主捐一点吧!”
武土都没正眼看他,像是没听见的样子,迈着大步走了。铁眼和尚急忙就追上去,低声乞求:“给多少都行!”
武土厌烦地挥手,十分干脆地拒绝道:“不!”
武土在前面走,铁眼在后面跟着,一直走了十多里路!那个武土无可奈何地随手扔下了一文钱。铁眼从地上捡起那文钱,朝武土行礼致谢。
武土觉得奇怪,问道:“一文钱也值得你这样高兴?”铁眼和尚答道:“这是贫僧靠行乞修佛身的第一天,如果不能化到一文钱,或许贫僧的心志就会产生动疑,所以感到无限欣喜。”
说完,便引身告退,按照原路回去继续化缘。暑去冬来,经过无数个风雨霜雪的日子,铁眼和尚终于筹足了资金,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聚沙能成塔,集腋能成裘。如果一个人信心十足地朝目标迈进,终究会获得意想不到这的成功。
一封介绍信
曾会学土与珊禅师是多年的好朋友。有一次学土外出,偶然遇到了雪窦,让他到娄隐寺去找珊禅师欣然接受,然后拜别,云游去了。
一别就是三年,曾会学土因为公事,来到了灵隐寺,他突然想起了三年前曾介绍过雪窦禅师来这里,于是便问珊禅师:“雪窦禅师现在怎么样了?” 珊禅师疑惑地说:“没有这个呀!是不是搞错了?”
23
曾会学土说“怎么会错呢?我亲自介绍他来的!”
珊禅师十分为难,派人在寺中的上千僧众中寻找了个遍,可是找了一上午,也没有找到这个人曾会学土说:“你还记得拿我介绍信的那个人吗?”
珊禅师摇摇头说:“没有啊!我从来没有收到过你写的介绍信呀!” 珊禅师看学土那么着急想找到这个人,于是便和学土一起去找,可是找遍了每一个地方,就是不见雪窦禅师的踪影。直到天快黑的时候,才在一个很破的屋子的角落里找到了正在打坐的雪窦禅师。
曾会学土大喜地喊道:“雪窦禅师!”
雪窦见是曾会学土,也感到十分惊喜,他与珊禅师各自作礼。珊禅师一见雪窦禅师就看出了这个和尚将来一定会有不般的造化。
几人各自寒暄了一阵,曾会学土问道:“三年前我亲笔写的介绍信你给丢了吗?为什么不给珊禅师看呢?害得你住这样的房子!”
雪窦禅师从衣袖里取出原封末动的介绍信还给曾会,说道:“我只是一个云游的和尚,没有什么渴求,人什么要请人介绍呢?”
求人不如求已!只要自己努力,就不怕被埋没,付出了就会有回报。 固执的玄机
玄机和尚心想:“我整日打坐,是逃避吗?打坐,就是为了心无杂念,如果靠打坐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话打坐和吸食鸦片有什么两样呢?”
他眼神中充满了迷惘,目光渐渐黯淡了。然后他起身去拜见雪峰禅师,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雪峰禅师看着眼前的这个人,觉得他虽然有向佛之心,但是本性中有许多缺点不自然地表露了出来,于是点点头,问道:“你从哪里来?”
“大日山。”雪峰微笑,话里暗藏机锋:“太阳出来了没有?”意思是问他是否悟到什么禅理。
玄机以为雪峰是在试探他,心想:“连这个我都答不上来的话,这几年学禅,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了,便扬着眉毛说:“如果太阳出来了,雪峰岂不是要融化!雪峰叹息着又问:“您的法号?”
“玄机”雪峰心机上:“这个和尚太傲了,心里装的东西也太多了,且提醒他一下吧!”于是问道:“一天能织多少?”
“寸丝不挂!”玄机心想:“就这个也能考住我玄机和尚,真是太小瞧我了!”
雪峰听他这样固执,不由得感叹道:“我用机锋来担醒他,他却和我争辩口舌,自以为是,却不知心中已经藏了多少名利的蛛丝!”
玄机看雪峰无话可说,便起身准备闻去,脸上还是那样得意的神态。 他刚转过身去,雪峰禅师就在身后叫道:“你的袈裟拖地了。”玄机不由自主地回头来,见袈裟好好地披在身上,只见雪峰哈哈笑:“好一个寸丝不挂!”
心里不要装太多的事,不要总想着别人会怎么看你,人不如活着简单一些好。 方丈与乞丐
一个只有一只手的乞丐来到一座寺院向方丈乞讨,方太毫不客气地指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砖搬到后院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怎么搬呢?不愿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方丈什么话也没说,用一只手搬起一块砖,说道:“这样的事一只手也能做的!” 乞丐只好用一只手搬起来,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方丈递给乞丐一些银子,乞丐双手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方丈说:“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赚到的钱。”
24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说完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过了很久,又有一个乞丐到了寺院。方丈把他带到屋后,指着砖堆对他说:“把砖搬到屋前就给你银子。”但是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却鄙夷地走开了。
弟子不解地问方丈:“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屋前?”
方丈对弟子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若干年后,一个很体面的人来到了寺院。他气度不凡,美中不足的是,这人只有一只左手,他就是用一只手搬砖的那个乞丐。自从方丈让他搬砖以后,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然后,靠自己的拼搏,终于取得了成功。而那个双手健全的乞丐却还是乞丐。 一个人应该具有两种最基本的品格,第一是靠自己的手劳动,第二是靠自己的头脑思考。可是我们放眼望去,或者环视周围,是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两条最基本的品格呢? 确定的目标
弟子们和禅师一起在田里插秧,可是弟子插的秧总是歪歪扭扭,而禅师却插得整整齐齐,犹如用尺子量过一样。
弟子们疑惑地问禅师:“师父,你是怎么把禾苗插得那么直的?”
禅师笑着说:“这其实很简单!你们插秧的时候,眼睛要盯着一个东西,这样就能插直了!”
弟子们于是卷起裤管,喜滋滋地插完一排秧苗,可是这次插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弯曲的弧形。
禅师问弟子:“你们是否盯住了一样东西?”“是呀,我盯住了那边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个大目标啊!”弟子们答道。
禅师笑着:“水牛边吃草边走,而你插秧时也跟着水牛移动,怎么能插直呢?”弟子们恍然大悟,这次,他们选定了远处的一棵大树,果然插秧都很直。 这让我们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 父亲和孩子在雪地里走,父亲对孩子说:“咱们看谁走得脚印直。”孩子高兴地说:“好吧!不过有时间限制吗?”
父亲说:“没有时间限制!只要脚印直就算赢了。”
于是孩子看着自己的脚,脚尖连着脚跟,一下一下地向前走,等他走到指定的地点时,父亲早就到了,正站在那里看着孩子笑。
孩子向后一看,只见父亲的脚印非常直,可是自己的脚印却是歪歪扭扭。孩子疑惑地问父亲:“我走得那么仔细,可是为什么还是走得没有你的直呢?”
父亲说:“不要只看着自己脚下,你只要用眼睛看着前面的大树就能走直了!”孩子按照父亲说的去做,果然走得脚印非常直。
不要只看着脚下,而应该给自己制定一个固定的目标。只有朝着确定的目标前进,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若这些文章能让你的心灵得滋润,让你得到些许快乐,,我能为大家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我真的很高兴,感谢新浪网站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资源共享,让我们能够共享智慧的快乐。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